楊繼繩:防止權力資本成為危害社會的暴君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作者:楊繼繩,新華社高級記者

權 力

什麼是權力?麥克斯·韋伯說:「權力是一個人或更多的人在一種共同活動中違反參與同樣活動的其他人的意志而實現自己意志的一種能力。」很多學者指出了權力的兩面性:一方面它是社會的必須,另一方面它是社會的威脅。為了防止權力對社會的威脅,使權力為善而不作惡,對權力需要有制衡。

國家權力是上述權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通過國家機器和法律的強制、通過對資源的集中和配置、通過國家控制的輿論工具等多方面,使全體國民服從領導集團的意志。

國家權力如此強大,它可以取得社會上任何個人、任何團體無法做出的成績,也可以製造任何個人、任何集團不可能犯下的巨大罪惡。無政府主義者主張取消國家,馬克思說「國家是禍害」,就是對國家可能犯下罪惡的恐懼。

我不是無政府主義者,我主張維護國家權力;我不是國家主義者,我強調限制和制衡國家權力。

在改革以前的中國,國家包攬一切,國家權力完全吞噬了社會。名為「社會主義」,實際上只有「國家」,沒有「社會」。中國人享受了國家權力造就的「兩彈一星」等巨大成就的光榮,也飽嘗了因權力鉗制社會生產力而造就的極端貧困,遭受了國家權力製造的反右鬥爭、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等種種人禍。

中國改革開放最大的成就是完全由行政力量配置資源轉向了主要由市場力量配置資源。國家統管一切、包攬一切的情況已經成為歷史。這一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社會」,社會活力得到了空前的迸發。這正是三十年GDP年均增長9.8%的主要原因。在行政力量配置資源的1958年,為了使鋼鐵的年產量達到1070萬噸,傾全國之力,鬧得得不償失。配置資源的方式轉變以後,鋼產量不聲不響地從1978年的3178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48966萬噸。從2000年開始至今,中國的鋼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這些活生生的數字顯示了限制國家權力、增強社會活力的巨大意義。

然而,直到今天,國家權力製造的行政壟斷還廣泛存在,權力過分集中,政企不分,大量的經濟活動需要官員們審批。政府部門「設租」、企業「尋租」的現象還相當普遍。改革三十年在經濟上成就顯著,但在權力制衡方面的制度創新卻乏善可陳,有些方面還從上世紀90年代倒退了。例如,原來各省的人民代表大會對省委還有一定的監督作用。90年代中期以後,由省委書記兼任人大主任,人大這麼一點微弱的制衡都取消了。上行下效,各級的權力都缺乏制衡力量。這種情況從行政部門漫延到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各單位的一把手有無限的權力,大事、小事都是一把手說了算。

學者們用「威權政治」來描述這種政治體制。威權政治比過去的時代有進步,但和民主政治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資 本

資本是一種強大的社會能量。它推動技術進步、推動社會發展。資本投到哪裡,哪裡就改變面貌。但是,資本是貪婪的。這種貪婪性用經濟學的語言可表達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利益面前,資本是沒有人性的。近兩百年來,人道主義作家寫的批判資本罪惡的著作汗牛充棟,其中馬克思主義最為深刻。馬克思說「資本的每個毛孔中都充滿著血和骯髒的東西。」我們今天在利用資本、享受資本之惠的時候,卻忘了資本的另一面。黑磚窯事件、毒奶事件等種種令人痛心的事件提醒人們,資本的貪婪性是不會改變的。馬克思主張消滅資本,但資本是不可能也不應當消滅的。孫中山提出「節制資本」,「節制」有點過份,會限制資本的積極方面。還是駕馭資本比較合適。駕馭資本,就是建立一套制度體系,既使資本能比較充分地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又能限制其貪婪性對社會的危害。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生產要素資本化和勞動力僱用化同時並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總是佔主導地位。從高級工程師到普通產業工人,都是資本僱用的勞動者。一些自詡為「知本家」的工程師們,在經濟寒流中也被「資本家」解僱而失去飯碗。普通勞動者的利益更是經常受到損害。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資本總是千方百計地侵佔和損害企業外部的利益,三廢橫流、大氣汙染、環境破壞,正是資本肆虐的結果。資本收買權力,收買輿論,用資本原則代替了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各種保持社會平衡和穩定的規則被銅臭鏽蝕,「潛規則」廣泛取代了「顯規則」。資本原則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冰冷的金錢關係取代了人情的溫暖。

相關焦點

  • 焦國成:資本自由與社會良知
    焦國成(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   自由本來指稱的是人作為主體所具有一種屬性、權力和狀態。資本作為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作為能夠支配人並且吸吮人的活勞動的「怪物」,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主體的性質和特徵,因此,資本也有自由的特質。資本的自由只不過是一種擬人化的說法。   資本的自由具有多重蘊含。
  • 新自由主義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潛在危害
    客觀審視新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及其實踐,預判其對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潛在危害,採取積極進取的態度進行回應,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一、謹防新自由主義削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共識 新自由主義是以批判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登上歷史舞臺的,無論其代表人物、所談話題、關注領域如何變化,這一點始終是其一以貫之的基本主線。
  • 一級就能單挑暴君 不需要隊友幫忙 他打完暴君一點血不掉!
    一級就能單挑暴君 不需要隊友幫忙 他打完暴君一點血不掉!一般在遊戲中,由於暴君和主宰他們都是屬於一些比較強大的野怪,在遊戲中,我們也需要等到自己的裝備和等級,有了一定的基礎才會去選擇將他們擊殺。所以前期能夠拿多少條暴君,也就成了前期節奏的關鍵。但是沒有裝備和等級的支持還是比較難打的。但是呢,遊戲中往往也是存在著一些非常特殊的英雄。在他在他們一級剛進入遊戲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單挑暴君。而且不需要任何對我的幫忙。這在前期往往能起到一些決策性的作用。那都有哪些英雄可以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要說的就是劉備了。劉備不管哪個概念,它基本上都是野區的霸主。
  • 「暴君」與「明君」的博弈:韋帕薌|是如何將羅馬由衰轉盛的?
    而在成為元老院認可的羅馬皇帝之後,韋帕薌更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明君。但是尼祿死後,羅馬帝國出現權力真空,這也就引來了其他人對於皇位的覬覦。因此在尼祿死後的第二年,公元69年,才會出現混亂的四帝內戰。加爾巴、奧託、維特裡烏斯和韋帕薌,都爭當皇帝。當然了,背後有羅馬東方軍團為支撐,手握重兵的韋帕薌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韋帕是平民出身,是羅馬帝國歷史上首次以平民身份出身登上帝位的第一人。
  • 羅馬帝國大名鼎鼎的暴君
    這個故事是不是聽起來沒有什麼波瀾,可我想告訴你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就是羅馬那位大名鼎鼎的暴君。這樣來看故事是不是稍微有趣了點?這個孩子被後世評價既不會打理國家,也沒有作戰的才能,也就是說尼祿文不成武不就,是我們說的那種各方面都行的二流貨色。
  • 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解析
    布迪厄提出了社會資本理論,他把學生的家庭資本劃分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三大類別。這三類資本幾乎貫穿學生的整個受教育生涯,也就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成才。先前研究多從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而文化資本的重要作用卻被忽略,而實際上家庭文化資本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佔據重要地位。
  • 群· 學 | 《社會資本:關於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
    具體來說,我主要討論以下問題:(1)如何對社會資本進行定義和理論化;(2)在研究中如何對社會資本這一概念進行測量;(3)如何在微觀和宏觀層面對社會資本進行研究;(4)如何對社會資本的激活進行研究;(5)為什麼比較研究很重要,以及中國在該領域內越來越多的相關工作在社會資本理論和研究的發展中產生了何種影響。
  • 滲碳常見缺陷危害及防止措施
    滲碳是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工藝,主要是用來提高金屬材質的硬度,耐磨度等,在對金屬材質進行表面處理滲碳時,我們也常會發現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會給金屬帶來不良性能,下面中華標準件網告訴大家滲碳常見五大缺陷危害以及相關防止措施。
  • 切忌權力「異化」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思想理論界,曾經對「異化」問題展開過熱烈討論,當時的一個分歧之點,是社會主義社會究竟有沒有「異化」現象。一種觀點認為,「異化」現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異化」現象;另一種觀點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有「異化」現象。比如說,目前的腐敗問題,就是一個表現形式。兩種觀點尖銳對立,爭論實際上一直持續到現在。這個問題的癥結何在呢?
  • 羅馬皇帝康茂德:因遭姐姐暗殺,從仁君變為暴君
    羅馬暴君康茂德就是這樣的典例。康茂德原本從小就是個生性單純懦弱的孩子,和中國古代的明武宗朱厚照相似,他是被身邊的佞臣與男寵帶壞的。康茂德性情的變快來得突然,尤其在報復他的姐姐(長公主魯琪拉曾對他展開暗殺行動)後,康茂德從血腥的滋味中,似乎嘗到了皇帝權力帶來的樂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成為了暴君。
  • 專家:從三個層面防止公權組織利益衝突
    公權組織利益衝突的根源及其危害    從法理和學理意義上說,公權組織是以國家的名義,以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利益代表的身份,行使公共權力、擬定和執行法律法規規章與公共政策。因此,公權組織的應然屬性包括:價值的公正性、性質的服務性、依據的法定性、內容的公益性、範圍的全含性、運作的體制性、過程的可控性和結果的可問責性。
  • 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的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我國GDP下降6.8%,而後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二季度GDP轉正,增長3.2%,三季度增幅進一步擴大至4.9%。向好的趨勢顯然為明年的經濟工作打下基礎。因此,此次政治局會議也提到,明年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網際網路使用方式與社會資本的關係研究
    社會資本在分析鄰居,城市,國家中有著很重要的生命力 (Putnam, 1993, 1996,2000)。社會資本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初逐漸為學者所關注,當時學者們基本上關注的是社會資本的正面的效果。社會資本被認為具有如下的作用: 1、社會資本可以減少經濟交換中的成本,降低交易費用,從而促進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2、社會資本可以為個人帶來物質的或非物質的財富,從而提高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 3、社會資本可以減少衝突,增加妥協,增進公民對政治的、社會的參與,使民主制度運轉良好,提高政府效率,實現好的治理( good governance) 。
  • 村莊裡的國家權力運作圖
    作者通過對該村三代村幹部曲折「從政」經歷的口述史訪談、對其他鄉村精英和一般村民進行的訪談進行話語分析與內容分析、對厚重的歷史檔案進行理清重讀,再與國家-社會關係理論、權力與文化宰制的理論文獻直接對話,希望能呈現槽區複雜、多層、相互交替的文化權力關係的歷史脈絡,對槽區基層政治在60年間的生成、演化、拓展與變遷進行系統描述和翔實論述。
  • 《神界原罪2》暴君套裝位置及獲得方法 暴君套裝怎麼獲得
    導 讀 第1頁:暴君手套 展開 《神界原罪2》暴君套裝共有5件裝備,需要玩家分別收集,下面為大家帶來《神界原罪2》暴君套裝位置及獲得方法,幫助各位順利集齊暴君套。
  • 從資本邏輯走向人的邏輯
    馬克思首先運用歷史尺度,揭示「物的依賴」、商品拜物教和資本主導邏輯出現的歷史必然性,認為資本的邏輯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又運用價值尺度,力求揭示資本「吃人」的本性,認為資本的邏輯是把資本當作社會的主體和目的,而把人當作資本增值的客體和手段,因而應超越「物的依賴」和資本主導的邏輯,進而走向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個性。
  • 姜義華:中國發生大革命的社會基礎已經沒有了
    如何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我認為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社會變動中間最大的歷史課題。記者:有一種說法,說中國歷史就是由兩暴組成的,「暴君」和「暴民」,暴君亡國,暴民起義然後成為下一個暴君,被下一個暴民推翻,如此循環,這跟您的觀點還是挺接近的。請問,您對農民起義怎麼看?為什麼農民起義取得勝利後,很快就被腐化?
  • 朱國華:文學與符號權力——對中唐古文運動的另一種解讀
    關於政治社會經濟者如此,關於文化學術者亦莫不如此。」[1]毋庸置疑,古文運動乃是成為「唐代文化學術史上承先啟後轉舊為新關捩點」的文學、思想、文化的運動。布迪厄把整個社會世界解釋為諸多場(例如經濟場、文化場、政治場等)的集合。而一切場無非是權力場的表現形式。所謂權力場,「是一個包含許多力量的領域,受各種權力形式或不同資本類型之間諸力量的現存均衡結構的決定。同時,它也是一個存在許多爭鬥的領域,各種不同權力形式的擁有者之間對權力的爭鬥都發生在這裡。」[10]
  • 記帳的權力——論區塊鏈的數學共識及與人類社會的構建
    他認為,信貸和債務成為富商圖利和宗教機構主宰權力的途徑,而在國家進行信貸的需要下,貨幣作為維持軍事及政治勢力的工具誕生了,在過去5000年,虛擬貨幣和實物貨幣時代進行著偉大的交替。而在不同的時期,貨幣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在前4000年,貨幣是國家或政府的產物,用來控制市場、經濟、民生、戰爭等,貨幣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衡量債務,金錢的使用便像是一個龐大的記帳系統。
  • 邊燕傑教授提出「防疫社會資本」概念
    防疫社會資本的理論框架圖該團隊的初步研究成果曾於2020年5月22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公開報告隨後,邊燕傑教授團隊圍繞疫情期間人們的社會行為展開了深入的理論和實證分析,提出「防疫社會資本」的概念,將其定義為物理隔離有效性、關係交往緊密性、資訊來源異質性三個維度的結合。微信用戶在線調查和中外線上大數據的分析都表明,個人和家庭的防疫社會資本越高,防疫社會行為越到位,抗疫效果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