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輦止頭:入了伏,又聞蟬鳴聲聲(散文)

2020-12-04 奎先達坂西

節到小暑入伏,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中午頭的太陽要把大地烤焦。遠遠望去,地平線上似蒸籠般的熱氣嫋嫋升騰,熱浪蒸的人昏昏沉沉,地裡的莊稼曬卷了葉子,持續悶熱的天醞釀著要來一場大雨了。人們在等這場大雨。傍晚,烏黑的天空幾聲炸雷,豆粒大的雨點劈裡啪啦落下來,落在地面上激起一叢水泡,田野裡茫茫一片升騰著霧氣。

一場大雨預期而至,潤透了久旱的土地。蟬猴在地下也在等這場大雨的到來。雨水潤透了泥土,蟬猴很輕鬆的就能扒開泥土,經過多年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時機已到,將迎來一個光明的世界。然而,並不是所有蟬猴都能幸運的走過羽化這一關,油炸蟬猴的美味成了它們潛在的危機,很多蟬猴成了桌上的盤中餐,人們對它早已垂涎三尺。

傍晚,小雨淅淅,正是拾蟬猴的好時機,村裡的大人小孩三三兩兩帶著雨傘,拿著手電筒,一路歡笑來到村後的楊樹林裡,等待著蟬猴從樹底下爬出來。夜幕降臨,蟬猴陸陸續續從地下爬出來順著樹幹往上爬,一顆樹上有時能摸到七八個,摸蟬猴的人也越來越多,樹林裡手電筒的燈光縱橫交錯,不時驚起樹梢上的麻雀幾聲尖叫,人影閃動中夾雜著孩子們驚訝的歡呼聲,這場面每晚如此壯觀。

蟬的叫聲是夏季裡每天悅耳的音樂會,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似乎聽到蟬鳴才是夏天,聽到蟬鳴才有夏天的味道。此起彼伏的叫聲裡細心的人能聽得出各個發出的不同的旋律,音有高低分明,而又錯落有致。有時候獨唱,有時候合唱,有時候一聲領唱繼而整個林子群起共鳴。有些蟬還會轉變音調,在一片合唱聲中,聲調委婉的一轉,讓人耳目一新。蟬不厭其煩的叫聲雖然不是很美,但卻是夏天不可或缺的音樂,午後,火辣辣的太陽下蟬叫的越發響亮,梧桐樹上的蟬就像一個樂隊,一聲領唱群起共鳴,高潮時有些震耳欲聾,一個回合結束後稍微停頓,繼而又群起高歌。入伏後地裡的農活不多了,人們終於可以歇歇了。老人們三五成群拿著蒲扇,坐在樹蔭下,樹上陣陣蟬鳴聲似乎在為棋盤裡楚漢大戰奏樂。偶爾不知那隻調皮搗蛋的蟬會灑下一泡尿落在人們臉上,樹下孩子們的打鬧聲,歡呼聲,觀棋者唏噓的驚嘆聲,棋子碰撞聲演繹著各自的精彩,在傍晚的炊煙下奏起了一曲鄉下交響樂。

立秋過後,蟬隨著生命周期的即將結束,叫聲也變的悽悽慘慘,中秋節過後僅剩下幾隻在樹上有氣無力的叫著,這悽涼的叫聲帶著幾分滄桑,不由得勾起了我少年的回憶,那時候農村很窮,連上學的書本錢有時候都拿不出來,每次跟母親要錢母親一臉難色,母親不是不給,確實是拿不出來,想想那些年代都不富裕,只能解決溫飽,誰家能有錢?無奈的我望著天空靜靜發呆,不絕於耳的蟬叫聲陣陣飄來,我靈機一動,何不捕著蟬到城裡賣了換些學費,於是放學回家我找來一根竹竿,到糧食甕裡抓了一把麥子,放在口中咀嚼碎了,在水中一洗,做成麵筋,粘在竹竿頭上便開始向林子裡出發了。

我每天放學回來差不多能粘200多個蟬,把蟬的翅膀剪掉,洗淨了放在鍋裡炒熟了拿到夜市上去賣,有時候運氣好能賣四五元錢,書本錢終於有了著落,小小的我整個夏天臉被曬的黑亮跟鐵匠一般,但心中卻有說不出的高興。

而今,想起少年的往事,一股五味雜陳的滋味湧上心頭,凝聚在深深的記憶裡,想來不僅有淚奔的感覺。陣陣熱風襲來,聲聲寒蟬低鳴,我的心被穿越般的帶走了,帶到了那個艱苦的歲月,帶到了母親的愁苦裡……

可以說蟬在我困難的時候幫助了我,嚴格的說是救了我,獻出了生命讓我過了那道長長的坎,讓我完成了學業,自此以後我很敬畏蟬,我再也沒有捕過蟬,我也再沒吃過蟬。

古往今來,蟬曾被多少詩人賦予了靈感,寒蟬聲聲帶著憂傷,載著哀怨,融入了唐詩宋詞中,點綴在詩人哀婉悲涼的詩行裡: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此刻,陶醉在綿綿詩意中的我,意猶未盡,晚風徐來,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蟬與禪同音,聲聲蟬鳴,心中的愧疚容我在禪悟中釋然。隨著那陣陣沙啞的聲音,我仿佛又回到了那遙遠的歲月裡,屋簷下掛著的那根長杆,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永遠的定格在了我少年的記憶中,經歷了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依然完好的保存著。我想,等我老了把它作成一根拐杖,它將伴著我,載著我的故事老去。

作者任家來(紅日),山東萊西市人,生於1967年10月,普通農民,勞作之餘,喜歡讀書寫作,有多篇文學作品在報刊和網絡媒體平臺刊發。

相關焦點

  • 伏了聲聲又一秋
    最感興趣的,是伏了的聲聲嘶鳴。 初聽伏了,我驚訝於它的高亢激越。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急急忙忙狀,歇斯底裡態,為滿眼青綠的鄉村增添了別樣的韻味。現在看來,如果說蟬鳴枝頭,是耕讀傳家的鄉紳,為草木葳蕤又是合唱又是協奏,輕快舒暢,悠遊富足;那麼伏了聲聲,應是年過半百的秀才,為桂華秋皎潔又是撫箏又是弄笛,高亢激越,卻心事無限。 見到伏了那一刻,驚豔於它的嬌小精緻。我曾循著聲音,在院東那棵老榆樹上第一次看到伏了。它和蟬形狀一樣,卻只有蟬的一半大小,髻更細,羽更薄,背上還有青綠色的點綴,如一件玉器珍玩。
  • 蟬鳴聲聲
    現在自己雖說還沒有七老八十,還沒有像那些人那樣整日搬個小凳,或坐著輪椅靜靜坐於樹下,看歲月流轉,聽蟬鳴聲聲,又像只是在那兒坐著。 人生一世,也許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童年、青年和老年,有其天真爛漫的時候,也有風華正茂、春風得意的光景,同時也跑不了力不從心,身體每況愈下的日子。
  • 香山蟬鳴另個音兒
    香山那種蟬比油蟬漂亮,它黑頭亮翅,灰白脊背和肚皮,落在枝上伏在葉上,有種威風勁兒。不單這樣,這種蟬在京城唯香山獨有。它不出香山為什麼?香山的翠綠、靜雅、遼闊、端莊,在北京找不出二份。這正是「威油、威油哇」想呆的地方。它不唱「威油、威油哇」,反映不出驕傲的心情。「威油、威油哇」可不是自己飛來的。它還沒有那麼大道行。老人們說它的老家本是承德避暑山莊。炎熱的夏天,在避暑山莊生活,多自在呀!
  •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詩詞中的蟬鳴,原來這麼美
    無蟬鳴,不夏天蟬,夏天最熱烈的歌者。伴隨著炎熱,它把盛夏頌唱得沸騰而歡樂。天氣越熱,蟬鳴越響。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薰風初入弦。——蘇軾《阮郎歸·初夏》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唐】白居易《六月三日夜聞蟬》 綠槐陰裡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
  • 夏日炎炎,蟬鳴聲聲,感受古詩中的蟬韻餘音
    夏日裡,蟬鳴總是少不了的,有時覺得蟬鳴過於聒噪,討厭的很;有時也覺得,蟬鳴點綴了夏天,使得夏季更具生機。人看待萬事萬物就是這麼矛盾,或好或壞,全憑一心。「流響」寫蟬鳴不絕於耳,「出」字把蟬聲具體形象化,二者結合,蟬聲如流水一般,即柔且剛。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此句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在前兩句的基礎上發出議。蟬聲遠傳,不是因為藉助風勢,而是因其居於高處。「自」與「非」,一正一反,相呼相應,以蟬自喻,品格高潔,自信從容。
  • 【首屆「畲族杯」全國散文大獎賽徵文】浙江 盛欣夫‖盛莊聽蟬
    如唐人趙嘏的「噪蟬聲亂日初曛,弦管樓中永不聞。」許渾有:「噪柳鳴槐晚未休,不知何事愛悲秋。朱門大有長吟處,剛傍愁人又送愁。」此已不止於噪聲,又加碼成悲愁之聲。還有劉禹錫說:「一入悽涼耳,如聞斷續弦。」還是駱賓王,《在獄詠蟬》中還沉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詠蟬詩最多的,或數白居易,但我喜歡的還是早唐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隨筆 夏日限定的蟬鳴,已近尾聲
    隨著太陽升起,林間響起蟬鳴,像一曲和諧的合奏。這其中有在昨晚的風雨中,趁著泥土鬆軟爬上地面,蛻去沾著泥濘的殼,晾乾柔嫩的翅膀,正享受夏日陽光的第一天的蟬嗎?經過漫長的地下蟄伏時光,見到光明的第一天,心情如何?你好呀,第一天的蟬。每年夏天聽到第一聲蟬鳴時,我都會停下腳步,凝神仔細辨認聲音的來源,朝樹上看過去,然後心裡一陣喜悅。
  • 農村知了聲聲叫,原來為了追求愛情,但婚禮就是葬禮
    蟬鳴聲,一般連成一片,有時像對唱一樣此起彼伏。老李說,會叫的知了都是雄性的,雌性的知了是不叫的,農村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知了聲聲叫,原來為了追求愛情。從生物學原理來講,那就是雄性知了向雌性知了唱情歌,那就是美妙的音樂。
  • 散文詩: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如果你能回到我的身邊
    無意間看到朋友給我寫的一首散文詩,有感而發。散文詩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每年的六月,蟬鳴聲漸漸響起的時候,會猛然醒悟,原來就快要到暑假了,感慨時間匆匆,卻又無可奈何散文詩我給大家看一下這首散文詩,用詞很簡單,也很隨意,但感情很真摯,也很像現在的我的思考:
  • 吳伯簫散文常年選入語文教科書,這些原因,實至名歸
    在各種教材中以及散文收錄作品中都經常能看見吳伯簫的散文作品,在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間,吳伯簫的散文是課本教材常客。如最早的《記一輛紡車》,在1966年就被選入函授學校的教學篇目,在1977年入選華中師範學校教材。入選教材的散文還有很多,其中《山屋》、《難老泉》、《獵戶》等大家都很熟悉。
  • 【詩詞鑑賞】夏日池上,有蟬鳴,有荷香,還有濃濃的詩意!
    ADMIRE 鑑 在炎熱的盛夏,不經意間,便會遇見一樹蟬鳴 夏日的池上,有蟬鳴,有荷香,還有濃濃的詩意,有無數的文人墨客不惜筆墨,譜寫出一篇篇動人的詩篇。
  • 散文:布穀鳥又叫了(上)
    散文:布穀鳥又叫了(上)胡埠懷《白浪情》群友*咕咕咕咕。每當春夏之交,布穀鳥的叫聲總會在小樹林的深處響起,那低沉而又渾厚的聲音,透出一股股濃濃的鄉情。今年,布穀鳥叫聲來得特別的早,二月春風三花時,咕咕之聲己從不知名的樹林之中傳出。
  • 古詩詞意象分享:鷓鴣聲聲,訴不盡幾多愁
    抬頭望,鷓鴣低飛,聲聲哀嚎,叫著「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若是你,此時心情會如何?會不會也覺得,這時候在空中飛翔的,不是鷓鴣,而是你的羈旅愁思?說起鷓鴣,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是古詩詞中,非常常見的意象之一。
  • 現代人聽到蟬鳴會流口水想吃「炸金蟬」,古人有時會流淚水
    唐代司空曙的《新蟬》,寫的是貶謫在外的官員又聽到了枝頭蟬鳴,才忽然想起不覺又是一年過去,回望夕陽西下,心內百感交集,不知何日歸鄉。…「新蟬忽發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正遇友人來告別,一心分作兩般悲。」晚唐詩人劉昭禹的《聞蟬》,噪的不是蟬鳴,是異鄉的心境。「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減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唐盧殷的《晚蟬》,這真是一隻故意找碴、討厭到家、就欠油炸的蟬,一棵樹一棵樹地追著想家的旅人鳴叫,躲都躲不開。
  • 【方志四川•散文】劉強 ‖ 鄉村剃頭匠
    【方志四川•散文】劉強 ‖ 鄉村剃頭匠 2020-04-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鵑聲聲春去了
    聲聲李貴陽,叫人慾斷腸。聲音還好,就享受著吧!聽大人說這是陽雀。每年春天都來,相當於自然界的農事官,提醒人們準備農事生產了。麻雀捉過玩過,這陽雀到底是啥樣子?多大個?不得而知。春天是鳥兒開會比拼嗓音的季節。除了這李貴陽,隨著年齡的增長,經常跟隨大人上山砍柴,摘野果,弄野菜,聽到的鳥叫聲越來越多。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西安日報西嶽副刊發表作者閆群散文《又到一年粽香時》 ★南陽晚報星光副刊發表作者史恆臣散文《舊物》 ★三門峽日報伏牛副刊發表作者常幫娃散文《紀念屈原》 ★南陽晚報星光副刊發表作者王曉建散文《夏至時節》
  • 【三分鐘】當天主要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2018年12月28日)
    ★檢察日報明鏡副刊發表作者鄭海嘯散文《剝啄聲》 ★文匯報(香港)採風副刊發表作者韓小榮散文《超然臺懷古》 ★文匯報筆會副刊發表作者曾豔兵散文《為什麼是「愛琴海」》 ★廣州日報每日閒情副刊發表作者林清玄散文《房租總會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