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測新冠病毒只需5分鐘!這是新科諾獎得主的新技術
圖片來源:INA FASSBENDER/AFP VIA GETTY IMAGES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
-
2020諾獎得主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今年諾獎得主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諾獎得主領導團隊研發新技術:5分鐘檢測新冠病毒
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35分鐘可精確檢測新冠病毒!日本研發最新型檢測系統
來源:海外網圖源/朝日新聞【海外網3月30日|戰疫全時區】日本長崎大學日前與佳能旗下子公司佳能醫療系統共同研發出新型基因檢測系統,只需35分鐘即可檢測出新冠病毒。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該系統可在35分鐘內檢測出新冠病毒,與現行的PCR檢測(4小時)相比,極大縮減了檢測時間。由於該系統檢測準確度高,自26日起已投入使用。進行病毒檢測,首先需要從咽喉和鼻腔裡採取檢本,再提取其中的病毒基因進行培養,直至擴增到能夠進行檢測的量。而新型檢測系統的關鍵在於化學合成的短鏈DNA「primer」。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引子: 湖北省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委譚偉認為,CT結果非常符合新冠肺炎但核酸檢測為陰性的病例大約佔30%—40%。 在杭州一所醫院,有個病人測了6次核酸試劑都為陰性,直到第7次才測出陽性。
-
科普:病毒大搜捕——新冠病毒與核酸檢測
冠狀病毒家族用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冠狀病毒周邊有很多的突起,因此它們被命名為「冠狀病毒家族」,已知的冠狀病毒大概有40種右,其中有7種可以感染人類,包括今天的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病毒是怎樣複製的?人的基因組長度大概有3GB,而新冠病毒長30KB,二者相差了10萬倍如果人的基因組是一個12集的電視連續劇,那麼新冠病毒就是其中一個0.3秒的鏡頭,相比起來非常小。但就是這麼簡單的遺傳信息,今天反而成為了讓人類非常頭痛的一個東西。
-
在家自測、只需15分鐘、潛伏期也能用……這樣的新冠病毒自檢...
近期,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等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銷售號稱可「自行檢測、15分鐘出結果」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這些試劑盒是否科學、正規、有效?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不能對公、不開發票、馬上漲價」記者聯繫上一家出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微商,他向記者展示了如何使用試劑盒的圖片資料和視頻。視頻演示了指尖取血採樣、將血樣滴在配套的檢測卡上等操作,並聲稱用此試劑盒可自行在家進行病毒檢測,只需約15分鐘就能得出準確結果。
-
湖北大學創新新冠病毒檢測方法,5分鐘內出結果
(SARS-CoV-2)創新檢測方法的研究成果"PfAgo-based detection of SARS-CoV-2(《基於PfAgo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
【科研速遞】新冠病毒基因寫入人類基因組,成為永不滅亡的病毒?
2020年12月13日,來自麻省理工、哈佛大學以及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SARS-CoV-2 RNA可以被逆轉錄成DNA,並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
-
新聞裡提到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如何檢測的?
2020年這個新年的開啟方式與往年不同,舉國之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央視新聞 「共同戰 『疫』」 不間斷直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聞裡常提到的核酸檢測。
-
...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等溫擴增與轉錄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診療
新冠病毒在全球持續蔓延,檢測診斷技術依然是疫情控制的瓶頸。螢光定量PCR等新冠病毒檢測金標準局限於醫院等特殊機構,難以大規模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儘管有許多新的病毒檢測技術開發,然而未得到臨床和實驗室的充分評估,因此人群中的無症狀感染情況、公共場所病毒分布情況都缺乏詳盡的信息,對於宿主免疫應答和微生物共感染的詳細信息更是缺乏,這些都制約了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
-
快速檢測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科技
中國為什麼能快速檢測新冠病毒?作為生物檢測技術的研究者,筆者希望藉此機會跟大家探討一下,如何診斷一個新發病原體,如何快速檢測新冠病毒。在確認這是一種從沒有見過的病原之前,需要排除掉所有已知病原:包括各類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禽流感等),容易導致普通感冒的腺病毒,鼻病毒和已知能導致肺炎的冠狀病毒(SARS、MERS),衣原體,支原體等等。設計引物: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只有設計出適當的引物,才能進行病毒檢測的PCR反應。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MIT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序列與人基因組整合的證據丨科學大發現
由MIT懷特黑德研究所著名生物學和遺傳學家Rudolf Jaenisch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表了一篇出人意料的研究成果[2]。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
-
韓研發出新冠病毒高速檢測設備,只需17分鐘
韓聯社消息,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BS)納米醫學研究團3日表示,以團長千珍宇為首的研究團隊日前研發出利用磁性納米粒子現場快速檢測新冠病毒的納米PCR裝備和技術,其病毒檢測時間只需17分鐘。據悉,目前韓國主要採用的RT-PCR核酸檢測需將檢體送往特定醫院或研究所,檢測時間至少需要4個小時,成本也較為高昂。
-
「基因編輯」技術檢測新冠病毒,獲美國緊急授權
文丨實習記者 蔣模婷財新記者 馬丹萌 「基因編輯」工具也可用於新冠病毒檢測了。5月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授權了以CRISPR/Cas基因修飾技術為原理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這是美國FDA授權的首款該類型試劑盒。
-
湖北大學創新新冠病毒檢測方法 特異性和準確度達100%
(SARS-CoV-2)創新檢測方法的研究成果「PfAgo-based detection of SARS-CoV-2(《基於PfAgo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
新冠病毒變異是否構成更大威脅?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獲大突破!
新冠病毒最常見問題:是否存在變異,構成更大威脅?7月14日《Science》發表:經過水貂養殖場數據揭示了新冠病毒的緩慢變異,是否會變得更危險?目前研究指出,相對於其他病毒,新冠變化速度要慢,從而使得突變機會更少,除此之外還有病毒學家猜測:在進入人類世界前已經做好了準備,不太需要突變提高感染人的能力。其中就單基因突變-D614/G614的傳播速度,致病性就行測試,發現就算增長速度快一些,也不能構成真實世界數據!也就是說沒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