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快樂機制」通過化學語言「多巴胺」來傳遞,「多巴胺」寄居在大腦神經遊走細胞中,一旦被釋放,會與神經系統的快樂接受器結合,並在快樂接受器運載下到達神經細胞,然後向神經細胞傳達快樂的信息,讓神經細胞產生從一般快樂到極度快樂的感受。
吸毒者難以戒掉毒癮,並非是他們意志不夠堅定,而是毒品已經深入到了大腦機能操控了他們的大腦,成功「劫持」了大腦的動機系統。
濟南遠大戒癮中心趙長蘭主任介紹:毒品改變了大腦的「快樂機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獎勵機制」。
原本人體大腦「快樂機制」是用來獎勵人的行為,如美食、贏得比賽、獲得成就等所產生愉悅、快樂。
這種「快樂機制」通過化學語言「多巴胺」來傳遞,「多巴胺」寄居在大腦神經遊走細胞中,一旦被釋放,會與神經系統的快樂接受器結合,並在快樂接受器運載下到達神經細胞,然後向神經細胞傳達快樂的信息,讓神經細胞產生從一般快樂到極度快樂的感受。
科學家通過FMRF管(一種人體生理監測裝置)發現:當吸毒者使用毒品時,大腦中的快樂神經圈被劃出一道直線,大大縮短了「多巴胺」的傳輸距離,加強了大腦中的快樂感受。
毒品對大腦「快樂機制」的刺激,遠遠比人類正常活動帶來的刺激要快速、強烈得多。
趙長蘭主任又提到不同種類的毒品激發人體大腦的快樂神經化學系統也各有不同,例如:古柯鹼進入機體後,迅速入侵攜帶多巴胺的遊走細胞,因為古柯鹼分子同這些神經遊走細胞的結合能力十分強大。
它們能輕易地霸佔本來屬於「多巴胺」的位置,當「多巴胺」的位置被古柯鹼佔滿以後,「多巴胺」就找不到去處了,只能被迫與快樂接收器結合,「快樂機制」被迫啟動。
而冰毒會把多巴胺「擠出」遊走細胞,讓它同神經細胞結合,越多的「多巴胺」被「擠出」意味著越強烈的快感。
海洛因的作用原理與古柯鹼、冰毒不同,它直接刺激「多巴胺」所在的神經遊走細胞,讓它們釋放「多巴胺」,香菸中的尼古丁也是採用同類似的方式刺激大腦。
如果長期使用毒品會使大腦的機能發生改變,最大的改變就是,它減少了運載「多巴胺」的快樂接受器的數量。體內攝入的毒品量越多,時間越久,快樂接受器就會被逐步清除。接受器越少,意味著「快樂」越少,久而久之,「快樂機制」就會越來越平淡。
為了達到、甚至超過原來的「快樂」程度,毒品使用者必須不斷地增加毒品劑量,讓大腦中的神經遊走細胞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彌補。
目前,自願戒毒行為,已成為政府鼓勵、社會支持、家庭和吸毒者較容易接受的方式。自願戒毒,自我救贖,充分保護隱私,更人性化,不留案底,不受行政處罰,更有效果。
山東遠大腦康醫院自願戒毒中心擁有豐富的戒毒專家團隊,開創性研發出針對毒癮患者的「遠大身心同戒MDT安全徹斷體系」,該體系囊括精確診斷、生理脫毒治療、身心癮戒斷治療、鞏固防復吸治療、同步併發症共病治療、愈後追蹤管理等6個階段,安全可靠,21天身心同戒防復吸,同步治好併發症及共病,保護隱私不留案底不受行政處罰,幫助更多病友早日回歸健康生活。
山東遠大自願戒毒中心公益服務平臺熱線:400-18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