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地心引力》除了視覺效果,內心的起伏和波瀾不大

2020-11-29 炊沙作糜

《地心引力》這部電影,我想說難道我看的是3d的嗎?!看之前有很大的期望,但看完後也沒覺得震撼。劇情就不說了,看之前想像的外太空的壯美也就如預告片裡所展示的那麼多了,沒有想像中的宏闊。至於說人類的渺小,我想也不用跑到外太空才能體驗。看了這部電影業不會澆滅從小時候起對太空的嚮往,但也不會有帶給我更多的想像。技術好,演員演技完全沒有看出豆瓣大神們分析出的那麼多重內涵,整篇下來感受最深的是女主角的懦弱,到最後她站起來也沒覺得有多高大,這個結合下一點說電影節奏過慢沒有做到張弛有度。

電影背景設定的是一個人在危急時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自救,但是整部電影的步調都非常慢,經常在非常危急的時刻女主角居然會分心看景色,不知道該說她心理承受能力好還是怎樣,如果說她心理承受能力好,還幹嘛自殺?)可能是我看電影代入感太強了吧,整部片從危機開始我就一直保持一種想要掐死女主角的狀態。劇情是硬傷,除了視覺效果,內心沒有什麼起伏和波瀾,緊張刺激的感覺隨著電影結束也就結束了。嗯,少年派,電影結束出來以後出了下巴還是不怎麼合得上,好幾天我都在想著那片子。

但從視覺效果上來講,表現星際宇宙的,估計沒有哪個片比得過《哈勃望遠鏡》,上海科技館的IMAX巨屏影院看過,那種震撼感動的體驗至今沒有任何電影可以比肩。作為一個平日抽象的想像從地面升起至太空,在太空中幻想:一次粒子碰撞所延展出來這無垠空間中的星球們有序的運行,而黑暗的空間仍無序的向一個我無法叫出名字的方向延展,隨之出現更多有序的星球們的情景都會緊張兮兮起來的男人,看到如此真實(儘管有一些科普貼認為電影是在扯淡)的太空行走,碰撞,漂浮,氧氣不足,進入大氣的3D大場面,是會手心冒汗。

腿不由自主抖起來,時不時的歪頭躲避飛過來的衛星碎片無限放大代入感的。雖然觀影期間還是會無聊的閉上眼睛,但其實你閉上眼睛去想像,感受太空中的一切,這種幻想會讓自己更加喜歡這部影片帶來的震撼。拋開那些所謂的科普,雖然我也是個科普迷,但必須要拋開這些,你才能感受真實的太空,我覺得感受到了,這電影就值了。以至於,看到電影結尾,在蓬勃的配樂聲中,女主掙扎的在引力作用下站起來,一個長鏡頭搖起來,我就突然盼望著電影還能再長個哪怕10分鐘就好。總之,你第一次看一部電影獲得了什麼樣的體驗,是值得深深回憶的,其他的,管呢?

技術性的突破以及電影還可以這樣拍就不多說了。絕對是創新性的。道理很簡單,僅僅兩個演員,沒有任何我們熟知的生活劇情,創造至少六億美元的票房。不得不服。但我覺得之所以如此成功,還包含導演對人的深度理解。1.告訴我們對自己追求的東西所付出的代價或可能遇到的遭遇,我們其實並非那麼了解。也許在地上受訓的時候,早就知道,有可能犧牲。但是真的當這種情況來臨時,情況並非如此。恐懼,愛,放棄,勇氣,任何一種抉擇都會是另外的結局。簡單點說,我們究竟對自己了解有多少?

我們有多大程度上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2.告訴我們追求自由與美,探索未知的極端情況。把人分為了兩類,一是男主,絕對是享受型的,坦然接受一切;但更多的是女主這種類型。因為到一定境界或高度,就是所追求的東西帶來的副產品,無盡的孤獨,無盡的無助,此刻,你會想回到起點,不曾邁出這一步該有多好,簡單點說就是後悔了。內心足夠強大的畢竟是少數,我們大多數是凡夫俗子,即使死去,也希望以我們熟知的方式死去。3.也是美國片經常所展現的,這一點甩中國電影不止幾條街。

那就是人在極端情況下人的生存保護機制怎麼呈現出來的。首先是絕望做出的選擇,放棄生命。問題就是不是你想死就死得了的。荒島餘生,少年派都在講這個現象。與一件小東西去做朋友,與老虎恐懼的化身鬥爭才能生存下去。本劇則是女主夢中的男主的提示,看到共同點了吧,死亡不會誰都帶走的,請不要簡單的用勇氣去解釋一切。沒那麼簡單。人的本能保護機制只要你去拍,都會有深意的。它究竟是如何其作用的還不可知,但它所呈現出來的各種現象卻在逐步被人們所認知。也許,我說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知道,那個時候,我們將對自己和世界都異常了解了。

相關焦點

  • 導演談《地心引力》:是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
    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視效 失重效果是亮點  《地心引力》得以呈現太空奇觀,跟影片逼真的視覺特效分不開。
  • 影評:《地心引力》除了故事都無可挑剔
    由好萊塢大導阿方索·卡隆執導,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和金球獎影帝喬治·克魯尼主演,被譽為「年度逆天神片」的好萊塢年度科幻大作《地心引力》昨天登陸奧斯卡院線,引發影迷狂歡。  昨天下午,東方今報電影評審團聯手奧斯卡大上海影城,邀請10名讀者觀看了3D杜比全景聲版的《地心引力》。
  • 評"地心引力":除了故事 其他無可挑剔
    評"地心引力":除了故事 其他無可挑剔   「美國太空站遭遇太空衛星碎片的襲擊發生爆炸,除了飄浮在艙外的兩名太空人外全部人喪生。
  • 神舟天宮成"地心引力"驚喜 91分鐘來把太空歷險
    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視效 失重效果是亮點   《地心引力》得以呈現太空奇觀,跟影片逼真的視覺特效分不開。
  • 《地心引力》觀後感
    作為僅剩的兩名倖存他們該如何從太空中回到地球,等待著他們將是殘酷的宇宙環境的人類內心中無限的孤獨和恐懼。起初我以為他應該是部災難片,但電影裡透露出那種對生命的尊重與崇拜讓我覺得他不應該只是一部災難片。《地心引力》用出色的電影手法,逼真的電影效果像我們展示了這種孤獨,讓你在欣賞電影之時,也因其中擇人而噬的孤獨涼透了脊背。電影的存在就是為了引起觀眾的共鳴,在這點上《地心引力》已經成功了,它勾起的那種孤獨,讓從未涉足太空的人們也深有體會。
  • 電影《地心引力》中的科學
    近日,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在中國上映。這部影片不僅在國際上獲得了票房上的勝利,同時也獲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地心引力》憑藉驚險刺激的場面和逼真的特技效果給觀眾帶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以下內容介紹了電影中涉及到的部分科學知識。
  • 零差評的十佳科幻電影,影片視覺效果令人震撼,你看過幾部?
    1、《2001太空漫遊》;1968年該電影公映;1969年人類實現登月(也是電影中的情節之一);21世紀,我們仍然在為這部影片的理解問題一論再論,感慨不已。這恐怕說明,電影不僅在那個時代超前,而且因為它的驚異特性,跨越了時代,留下久遠的可供玩味的哲學機趣。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我驚呆了被打倒了(圖)
    《地心引力》中文海報一出爐,便遭遇網友大力吐槽。因為除了片名,海報上最突出的字,既不是這部影片的導演阿方索·卡隆,也不是主演喬治·克魯尼及桑德拉·布洛克。而是一位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卡梅隆曾盛讚過這部影片,而他在中國的知名度,又遠勝《地心引力》及其三位主創。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獲獎影片《銀翼殺手2049》賞析 !
    Double Negative 視效主管(右一)約翰·尼爾森(John Nelson)在獲獎感言中除了感謝導演維倫紐瓦時說:「他的努力,在影片的每一幀都能看到!」而這每一幀的效果也同時是每一個熱愛電影的後期工作人員辛勤工作10個月完成的碩果!
  • 《地心引力》再曝幕後製作特輯 3D技術精妙絕倫
    自《地心引力》上映以來,大多數觀眾對《地心引力》中的3D技術都讚不絕口,也希望能夠看到《地心引力》更多的幕後花絮,一窺影片拍攝過程。今日,據美國《好萊塢報導》消息,華納再度公布《地心引力》的幕後製作特輯,包括主演桑德拉·布洛克、喬治·克魯尼及導演阿方索·卡隆,製片人大衛·海曼、視效總監蒂姆·韋伯等多位主創在內的核心人物都在特輯中亮相,暢談影片的製作過程、劇本的創作想法和初衷以及表演當中遇到的趣事。
  • 《地心引力》上映 被指故事太簡單
    《地心引力》這部片子開篇就採用近似於紀錄片的長鏡頭來描述發生在太空災難逃生,對於看遍了各種特效——太平洋沸騰、九大宇宙和某個絢爛無比星球的觀眾們來說,《地心引力》只是簡簡單單地引導觀眾隨著鏡頭俯瞰地球或者仰望星空,零重力下的世界一點點鋪陳開來,簡單而實用地將觀眾帶入世界,安安靜靜看完90分鐘,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這可能是特效和鏡頭語言最完美結合的一種方式。
  • 《地心引力》值得一看的科幻災難電影
    《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執導,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喬納斯·卡隆共同撰寫。影片於2014年3月3日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
  • 科學家指《地心引力》違反科學常理(圖)
    神片,18分鐘的長鏡頭史無前例  稱《地心引力》為神片,毫不誇張。到底神在哪兒?首先要說開場那段長達18分鐘的長鏡頭,這在時長僅為90分鐘的影片中,已佔到了1/5。遼闊又死寂的外層空間,隱約傳來航天員對話,然後才看見遠處的穿梭機,航天員細如微塵。穿梭機漸漸飄近,機身及設備巨細無遺。
  • 抽離身體放開自己,「地心引力」抓不住你!
    不得不說,在眾多的電影題材裡,有關於太空和異星球的內容總能夠引起人們的好奇心,2013、2014、2015,在這三年之中,好萊塢出現了三部高質量的太空科幻電影,分別是2013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2014克里斯多福·諾蘭的《
  • 《地心引力》被卡梅隆譽為史上最佳太空電影
    《地心引力》被詹姆斯·卡梅隆譽為有史以來最佳太空電影,影片上映後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但攝製組全部在地球上完成這部影片,幾乎一秒鐘太空也沒去。很多國外觀眾看完後,最多的疑問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一切都是靠電影科技的幫助,導演阿方索·卡隆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透露,詹姆斯·卡梅隆給了他建議和鼓勵,譬如發明一些方法讓觀眾如同置身於真實太空。
  • 《地心引力》是一部展示科學的經典影片
    電影《地心引力》是一部展示科學的經典影片。它讓我體會到了幾千年來潛藏在所有生命中的生存本能;潛意識暖流開啟的重生頻段,當所有感官開始接受生命和存在時,人類最基本的情感都在靜靜地流淌,這一刻無法再多觸摸,卻早已觸及永恆。我記得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它太安靜了,我無法想像。影片通過對手術器械細節的描寫和獨特的頭盔視角,生動地表達了迷失控制、在深空徘徊的無奈。
  • 科學網—《地心引力》玩的是技術
    影片上映後,卡隆開始用心籌備《地心引力》的拍攝。《地心引力》在2011年拍攝,2013年上映,並在2014年斬獲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等七個獎項。 評論界往往把《地心引力》用3D和電腦動畫特技展現出來的絢麗的太空場景與英國導演庫布裡克在1968年執導的經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相提並論,同時又指責影片的情節過於單薄,講述的基本上就是由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太空人瑞安在太空站爆炸後如何返回地球的歷程,欠缺《2001:天空漫遊》的思想深度。可是卡隆這次在《地心引力》中「玩」的是技術,不是思想。
  • 《地心引力》情節簡單 全片只有兩個演員
    技術  在有重力的地方拍出無重力的感覺  很多觀眾看完影片後,都有一種「自己也終於上了一次太空」的感嘆,因為電影營造出的太空景象和體驗實在太過逼真。  然而,電影不可能真的在太空中拍攝,於是,最大的難題就出現了,如何在地球上拍出失重的效果?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 影史最好的太空電影
    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雖然還有一個月才會登陸北美,但作為威尼斯的開幕片,收穫了幾乎一邊倒的好評,這讓人們對這部電影非常期待。而目前,看完影片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給出了極高讚譽。他表示:「這是所拍攝過的最好的太空題材影片。」      看完該片卡梅隆十分興奮:「我驚呆了,被打倒了。我覺得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的影片。這種電影,我很久沒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聯手送上了一部講述在零重力空間內一個女人為自己的生命而抗爭的故事。這個故事毫無做作的痕跡。」
  • 地心引力豆瓣影評精選 好評好看推薦觀看(圖)
    兩部影片同樣用最頂尖的技術和出色的3D效果讓觀眾在電影院裡面感受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但兩部影片也同樣在劇情上備受指責,然而兩部片卻是根本上的不同。《地心引力》講述的是兩個太空人在太空站被毀後,漂浮於浩瀚無盡的外太空努力求生嘗試回到地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