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藻類的危害竟然是……

2020-12-05 可為漁業

淡水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

一、藍藻的習性藍藻的發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溫度。藍藻繁殖時對溫度敏感,水溫在17℃以下時,不會大量發生,或者不會對魚類構成危害。當水溫上升到28℃時,由於其它藻類的生長受到抑制,同時又大量被魚類吞食(溫度高魚類攝食代謝增強),藍藻很容易形成優勢種群而大量爆發。①PH值:藻類喜歡偏鹼性的水體,高PH(PH8.0—PH9.5)會促進藍藻的發生,故應避免單一使用潑灑石灰水的方法改善水質。②氮磷比:藍藻既可利用水體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較高富營養化的水體都可能導致藍藻的大量發生。適當提高氮磷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藍藻的生長。③生態關係:藍藻與其它藻類一起構成池塘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提供了89%以上的溶氧。因此這些生產者除了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外,還影響到魚類的生存。④藍藻水華的成因:不同階段的關鍵因素不同,一般可以將藍藻水華的形成分為四個階段:休眠、復甦、生物量增加、上浮。上浮後形成藍藻水華,然後開始出現轉水。⑤藍藻的危害:藍藻可以改變膨壓,在高溫強光照的天氣情況下,聚集在水體表層,吸收了大部分的陽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時抑制其它藻類的生長。藍藻的大量繁殖,不斷向水體分泌有毒代謝物質,從而影響浮遊生物的種群演替、繁殖周期,還可引起一些浮遊動物的大量死亡。

2、藍藻大量發生的危害

藍藻顆粒很難被魚類消化,大量繁殖後很快就會成為絕對優勢種群。這種通過種空間競爭形成的過度繁殖,必然也會帶來種內鬥爭,這種內鬥的結果又將導致大量的藍藻死亡。藍藻的大量死亡使得水體的生產者銳減,造成水體中的溶氧供應嚴重不足。同時,藍藻死亡分解也會消耗大量的溶氧,釋放大量羥胺、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在嚴重缺氧和有毒物質存的條件下,魚、蝦、蟹類會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3、控制藍藻的方法①徹底清塘消毒,加注不帶藍藻的新鮮水:由於藍藻比其它藻類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因此控制措施以預防為主、防重於治。徹底清塘消毒可有效殺滅藍藻、降低基數,可減少大規模發生的可能。同時應注意避免隨加水帶入藍藻,對控制藍藻也有積極意義。②定期換鮮水:對於含有較多藍藻的池塘,經常大量地換新鮮水,可稀釋藍藻的濃度。同時也稀釋了藍藻分泌的毒物濃度,促進其它藻類的生長和保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當藍藻大量發生時,可選用殺藻藥物局部殺藻,三天後重新培養藻類。③放養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魚類:雖然藍藻不易被消化,但由於其顆粒較大,更容易被濾食性魚類攝食到體內,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阻礙了藍藻的生長。可供選擇的魚類有白鰱、花鰱、白鯽等。實踐表明放養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魚類時,基本不會爆發藍藻。二、裸藻①裸藻的發生產生裸藻水華的水環境:裸藻喜生長在有機質豐富、靜止無流水的小水體中,並在營養充足時大量繁殖形成水華,成為水體中優勢種迅速佔領整個水表面。②水華形成的適宜溫度和季節:裸藻適宜生存的溫度範圍較廣。水華形成的適宜溫度為20—35℃,生長期橫跨春、夏、秋三個季節,尤以6、7、8、9月份生長最旺盛。③裸藻的危害:裸藻難消化,利用率低,魚類不喜攝食;裸藻大量死亡時容易敗壞水質,分泌的物質還對魚、蝦、蟹類產生毒害作用。④裸藻的防治:大量換水,使水體形成微流水。由於裸藻喜在有機質豐富、靜止無流水的小水體生活,大量換水能改變這種環境,使得裸藻不易在流水中或新水中繁殖。也可以用殺藻藥物進行局部殺藻,三天後用漁肥進行肥水,有良好的效果。

△內容源自黃骨魚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一、藍藻的習性:藍藻的發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溫度。藍藻繁殖時對溫度敏感,水溫在17℃以下時,不會大量發生,或者不會對魚類構成危害。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 淡水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
  •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培藻,詳解養殖水體八大藻類
    在沒有外力幹擾下,養殖水體的水色,即水質的、活、嫩、爽」是由藻類決定的,好水質好養魚,所謂的「養魚先養水」,本質上是養魚先養藻。(富含硅藻的水體)藍藻的危害:藍藻喜高溫,好強光,它可以改變膨壓,在高溫強光照的天氣情況下,聚集在水體表層,吸收了大部分的陽光
  • [養殖技術]藻類對淡水漁業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藻類是自然水體中的初級生產者,藻類對漁業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濾食性魚類的餌料來源,也上水體溶氧的主要來源。浮遊植物量的多少是水體生產力的高低的標誌之一。但另一方面,某些藻類也會對漁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在實際生產中往往被人們忽視。
  • 水產養殖水體藍藻爆發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藍藻,又稱"藍細菌",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全世界水體中的光能自養型原核生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在水產養殖的水體中,藍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類的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可以導致水體缺氧甚至無氧狀態,易導致養殖水體發生泛塘。藍藻大量死亡時可產生藻毒素、大量羥胺及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直接危害水生動物。
  • 水體富營養化引發藻類爆發
    水華是水體藻類大量生長或聚集並達到一定濃度的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和特定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據調查本次導致水華的藻類是裸藻。裸藻是古代原生動物眼蟲的植物學名稱,因為眼蟲同時具有動物與植物兩種特性,它是一種「原生動物」,但同時眼蟲細胞又有含葉綠素的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營養,所以植物學家認為它是一種「原生植物」。
  • 地表水體中藻類、pH 值及溶解氧的關係
    但是,水體富營養化後,藻類的生長對地表水 pH 值及溶解氧含量有很大的影響。藻類生長與 pH 值及 DO 含量的關係地面水中浮遊植物或藻類含量的增加, 不僅影響地面水的感官性指標, 如水色、透明度 、味覺等,還由於它們的呼吸及光合作用,影響地面水中的某些化學平衡, 尤其是碳酸鹽物種間的化學平衡。
  • 環保科普|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有啥危害,又如何防治?
    富營養化的成因富營養化水體中含有的氮、磷等可供藻類利用的營養物質較多,而氮、磷等營養物質來源較為複雜,既有內源又有外源,既有點源又有非點源。對國內外不同區域水體的考察表明:不論營養物質來源於何處,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這其中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為因素的作用。
  • 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如何通過觀察水體的顏色來判定是哪種藻類?
    高溫天氣下,尤其是如今六月份,蝦田(塘口)的生態環境很容易惡化,水質很容易變壞,作為水體"淨化機"和"增氧機"的淡水有益的浮遊藻類是養殖戶關注的重點,肉眼有時候雖然很難發現是哪些藻類,但是細心的人通過水體表面的顏色可以大致分辨出蝦田(塘口)生長的是那種藻類。
  • 「科普」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危害與防治知多點
    富營養化的成因富營養化水體中含有的氮、磷等可供藻類利用的營養物質較多,而氮、磷等營養物質來源較為複雜,既有內源又有外源,既有點源又有非點源。對國內外不同區域水體的考察表明:不論營養物質來源於何處,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這其中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為因素的作用。
  •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藍藻繁殖時對溫度敏感,水溫在17℃以下時,不會大量發生,或者不會對魚類構成危害。當水溫上升到28℃時,由於其它藻類的生長受到抑制,同時又大量被魚類吞食(溫度高魚類攝食代謝增強),藍藻很容易形成優勢種群而大量爆發。&nbsp1.pH值:藻類喜歡偏鹼性的水體,高pH(pH8.0~pH9.5)會促進藍藻的發生,故應避免單一使用潑灑石灰水的方法改善水質。
  • 「科普文章」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危害與防治知多點
    富營養化的成因富營養化水體中含有的氮、磷等可供藻類利用的營養物質較多,而氮、磷等營養物質來源較為複雜,既有內源又有外源,既有點源又有非點源。對國內外不同區域水體的考察表明:不論營養物質來源於何處,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這其中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為因素的作用。
  • 高鹽度(>35‰)水體
    高鹽度(>35‰)水體養蝦常見問題解析(二)出處:於巧志的水產養殖 作者:於巧志 水產養殖網 2014-10-17 16:37:00 【正文】今年,閩南地區飽受厄爾尼諾之苦,自六月以來,雖說沒有遭遇颱風登陸危害,但是持續的乾旱無雨使得海區鹽度連連爆表,近期檢測外海水鹽度已經突破35‰大關,更有甚者池塘鹽度在40‰上下徘徊,這給今年的海水養蝦埋下了不少隱患,今年的冬棚蝦又該如何管理呢
  • 富營養化水體中藻類的測定(葉綠素a法)——萬融實驗
    一、目的要求通過測定水體中葉綠素a的含量來定量檢測藻類的生物量。二、基本原理衡量藻類生長狀況的生物學指標主要有代表藻類現存量的葉綠素a(mg/L)和生物指標。藻類和浮遊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長,而葉綠素a是所有藻類的主要光合色素,因此水體中葉綠素a含量是反映藻類光合作用潛力的一種指標。葉綠素a含量反映藻類生物量的多少,常被作為衡量藻型湖泊水體中藻類現存量的代表性參數及評價水體富營養化狀況的主導因子。葉綠素a、b的丙酮提取液在紅光區的最大吸收峰分別為663nm和645nm,利用分光光度測定其光密度,即可用公式計算出提取液中的葉綠素a含量。
  • 辨識水體好壞,從看它們開始:浮遊藻類,水環境的重要指示生物
    水中的浮遊藻類,是指個體微小、品種繁多、數量龐大、形態美麗的生物群體。別看它們個體微小,大部分藻類需要用顯微鏡觀察,但它們可是水環境狀態的重要指示生物,它們可以指示我們認識養殖水體的質量狀況和成分結構。
  • 觀賞魚養殖:養水新技能——水體的警戒線
    什麼樣的水體需要多加留意。問題很多,今天我們專門攻克水體發綠的問題。思考下面問題:水體發綠的原因?水體發綠之後對觀賞魚有什麼危害?如何防止發綠問題的產生?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進行展開探討。(這些藻類呈現綠色,既而水體會呈現綠色)黃綠褐色水體,看上去會比較顯得渾濁一些,因為含有植物性褐藻偏多。因為含有藻類不同,從而使得它們形成的原因也會大不相同。綠水是如何形成首席需要滿足這些條件:光照過多、有機物過多、氧氣不足、水質偏酸。想想看,微生物有了合適的環境,還有食物的供給,想不出現都困難。
  • 水質指示生物——浮遊藻類,認識養殖水體的質量狀況和成分結構
    (顯微鏡下的浮遊藻類)1.浮遊藻類與水體指示作用水中藻類是初級生產者,是整個水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礎。小小的它們對棲息環境變化及其敏感,若某種藻對某種汙染物比較敏感,當水體被這種物質汙染時,較敏感的藻種最先受到影響,數量減少或消失;有些藻種對某些汙染物具有一定耐受能力或者叫"親和度",當發生汙染時,其他藻類大量減少或消失後,耐受或"親和"種類依然能夠正常生存或受到較小影響,從而成為優勢種群;除此之外,某些藻類對水體中的汙染物還具有一定的吸收富集作用,監測藻體中的成分變化有助於對水質起指示作用。
  • 無機物汙染及危害
    酸鹼汙染物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破壞自然緩衝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妨礙水體的自淨,使土壤酸化或鹽鹼化。  2.氮、磷  廢水中所含的氮和磷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營養物質,當廢水排入受納水體,使水中的氮和磷的濃度分別超過0.023mg/L和0.31mg/L時,就會引起受納水體的富營養化,並造成一系列的危害:①藻類佔據的空間越來越大,使魚類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死亡的藻類將沉積水底,增加水體的有機物量;②藻類從以硅藻和綠藻為主轉為以迅速繁殖的藍藻為主
  • 常見不良水質的影響和危害
    主要危害:快速吃掉水體中各種浮遊藻類,並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池中魚蝦極不安定,是魚浮頭的主要成因之一。     深綠色     水體綠藻老化、衰敗,呈膠體懸浮狀居多,且裸藻類大量繁殖,此水在下風處常常形成一層油狀綠膜。 主要危害:水體PH值偏高,氨氮、硫化氫容易超標。
  • 高光譜技術對水體藻類、懸浮物濃度和黃色物質的遙感定量監測
    圖一:水體的反射波譜特性曲線:藍、綠波段為反射帶;近、中紅外波段為完全吸收帶  最近十幾年內陸水體的富營養化比較嚴重,藻類大量繁殖甚至形成水華災害水體因為各組分及其含量的不同造成水體的吸收和散射的變化,使一定波長範圍的光譜反射率顯著不同,是定量估測內陸水體水質參數的基礎。  二、內陸水體中葉綠素a濃度的遙感定量監測  計算葉綠素a濃度的最佳波段的選取依賴於葉綠素a的濃度。葉綠素a在藍波段的440 nm附近和紅波 段的678 nm附近都有顯著的吸收,當藻類密度較高時水體光譜反射曲線在這兩個波段附近出現吸收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