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營養化水體中藻類的測定(葉綠素a法)——萬融實驗

2021-01-09 實驗室小知識

一、目的要求

通過測定水體中葉綠素a的含量來定量檢測藻類的生物量。

二、基本原理

衡量藻類生長狀況的生物學指標主要有代表藻類現存量的葉綠素a(mg/L)和生物指標。

藻類和浮遊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長,而葉綠素a是所有藻類的主要光合色素,因此水體中葉綠素a含量是反映藻類光合作用潛力的一種指標。葉綠素a含量反映藻類生物量的多少,常被作為衡量藻型湖泊水體中藻類現存量的代表性參數及評價水體富營養化狀況的主導因子。葉綠素a、b的丙酮提取液在紅光區的最大吸收峰分別為663nm和645nm,利用分光光度測定其光密度,即可用公式計算出提取液中的葉綠素a含量。

三、器材

真空泵、抽濾漏鬥、0.45μm微孔濾膜(混合纖維)、濾膜、研缽、分光光度計、離心機、離心管。

四、操作步驟

(1)樣品經微孔濾膜抽濾過濾。

(2)濾膜放入研缽內,每張濾膜加90%的丙酮溶液2~3ml,充分研磨,提取液放置在冰箱中4℃提取24小時。

(3)在3000~4000r/min下離心10分鐘。

(4)取上清液移入比色皿內,放入分光光度計穩定一定時間,分別在750nm、663nm、645nm、630nm波長下測提取液的吸光度。

(5)葉綠素a含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V——樣品體積(ml);

D——吸光度;

V1——最後提取液體積(ml);

δ——比色杯寬度(cm)。

思考題

1.計算出樣品中葉綠素a的含量。

2.葉綠素a含量的計算公式的意義是什麼?

相關焦點

  • 挺水植物對富營養化水體的淨化效果研究
    生意社6月15日訊  摘要:為完善水生態修復技術,研究了太湖流域常見的八種沉水植物對富營養化水體的淨化效果。通過室內模擬、實驗室測定,分析了不同種類挺水植物對水環境質量的改善能力。結果表明:八種挺水植物均有一定能力去除水體中總磷、正磷酸鹽、總氮、硝氮和葉綠素a。
  • 水體富營養化引發藻類爆發
    水華是水體藻類大量生長或聚集並達到一定濃度的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和特定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據調查本次導致水華的藻類是裸藻。裸藻是古代原生動物眼蟲的植物學名稱,因為眼蟲同時具有動物與植物兩種特性,它是一種「原生動物」,但同時眼蟲細胞又有含葉綠素的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營養,所以植物學家認為它是一種「原生植物」。
  • 環保科普|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有啥危害,又如何防治?
    水體富營養化是什麼?水體富營養化指的是水體中N、P等營養鹽含量過多而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其實質是由於營養鹽的輸入輸出失去平衡性,從而導致水生態系統物種分布失衡,單一物種瘋長,破壞了系統的物質與能量的流動,使整個水生態系統逐漸走向滅亡。
  • 「科普」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危害與防治知多點
    水體富營養化是什麼?水體富營養化指的是水體中N、P等營養鹽含量過多而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其實質是由於營養鹽的輸入輸出失去平衡性,從而導致水生態系統物種分布失衡,單一物種瘋長,破壞了系統的物質與能量的流動,使整個水生態系統逐漸走向滅亡。
  • 「科普文章」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危害與防治知多點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水體富營養化是什麼?水體富營養化指的是水體中N、P等營養鹽含量過多而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其實質是由於營養鹽的輸入輸出失去平衡性,從而導致水生態系統物種分布失衡,單一物種瘋長,破壞了系統的物質與能量的流動,使整個水生態系統逐漸走向滅亡。
  • 微生物在富營養水體修復中 起到了多大作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引言微生物製劑常見於富營養水體的治理工作中,它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應對不同的N、P營養物質,在微生物的選取上有何不同?與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相比,在生態修復中,到底誰的角色更重要?
  • 探究藍藻水華與水體富營養化共同治理策略
    1982年, 國際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提出"水體富營養化是水體中營養物質 (如氨氮、硝酸鹽氮、尿素、磷酸鹽等) 增加, 導致藻類和水生植物生產力增加, 造成水質下降, 使水的用途受到影響的現象。"【4】藍藻水華的研究者有一個基礎的共識--藍藻水華產生的基本條件是水體富營養化。
  • 【科技日報】四問水體富營養還是「負」營養?
    儘管滸苔無毒,但據研究發現,大規模暴發會影響海底藻類的生長,死亡的滸苔也會消耗海水中的氧氣,這樣一來便造成了海水富營養化的惡性循環。大片「草原」縱然新奇可遼闊海洋才算本土風情,如何擊退滸苔看來還得先弄明白海水富營養化:既可能是罪魁禍首又何以稱為營養化?誰是海水富營養化的始作俑者?如何治理還海洋一片新生機?
  • 高光譜技術對水體藻類、懸浮物濃度和黃色物質的遙感定量監測
    利用高光譜技術可對水體進行光譜測量和同步採樣分析,對獲得的數據用光譜分離法進行分析,從中分離出藍藻和懸浮物的特徵波峰,建立波峰高度與同步水質採樣得到的葉綠素-a濃度和懸浮物濃度的對應關係,得出其遙感定量反演算法。
  • 富營養化海水藻類處理系統獲國家專利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劉建國研究員等完成的「富營養化海水的藻類處理系統及其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江水變成了藍色,古代就有富營養化嗎?
    江水變成了藍色,古代就有富營養化嗎? 大家好,我是作者史軍的代班播報員巧克力愛巧克力,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江水變成了藍色,古代就有富營養化嗎?》。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地表水體中藻類、pH 值及溶解氧的關係
    但是,水體富營養化後,藻類的生長對地表水 pH 值及溶解氧含量有很大的影響。藻類生長與 pH 值及 DO 含量的關係地面水中浮遊植物或藻類含量的增加, 不僅影響地面水的感官性指標, 如水色、透明度 、味覺等,還由於它們的呼吸及光合作用,影響地面水中的某些化學平衡, 尤其是碳酸鹽物種間的化學平衡。
  • 辨識水體好壞,從看它們開始:浮遊藻類,水環境的重要指示生物
    水中的浮遊藻類,是指個體微小、品種繁多、數量龐大、形態美麗的生物群體。別看它們個體微小,大部分藻類需要用顯微鏡觀察,但它們可是水環境狀態的重要指示生物,它們可以指示我們認識養殖水體的質量狀況和成分結構。
  • 水質指示生物——浮遊藻類,認識養殖水體的質量狀況和成分結構
    小小的它們對棲息環境變化及其敏感,若某種藻對某種汙染物比較敏感,當水體被這種物質汙染時,較敏感的藻種最先受到影響,數量減少或消失;有些藻種對某些汙染物具有一定耐受能力或者叫"親和度",當發生汙染時,其他藻類大量減少或消失後,耐受或"親和"種類依然能夠正常生存或受到較小影響,從而成為優勢種群;除此之外,某些藻類對水體中的汙染物還具有一定的吸收富集作用,監測藻體中的成分變化有助於對水質起指示作用。
  • 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控磷?還是控氮?
    以Conley 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湖泊富營養化的治理需要靠兩條腿走路,氮磷同時控制更有效果。他們認為很多湖泊發生富營養化後,水體磷在底泥和水相之間快速循環,同時很多湖泊藻類往往以非固氮藍藻為優勢,同時控制氮磷可以顯著降低藻類生物量,只控磷的策略不僅無法在一些富營養化湖泊中發揮作用,還會導致大量的氮進入海灣和海洋。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
    當水溫上升到28℃時,由於其它藻類的生長受到抑制,同時又大量被魚類吞食(溫度高魚類攝食代謝增強),藍藻很容易形成優勢種群而大量爆發。①PH值:藻類喜歡偏鹼性的水體,高PH(PH8.0—PH9.5)會促進藍藻的發生,故應避免單一使用潑灑石灰水的方法改善水質。②氮磷比:藍藻既可利用水體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較高富營養化的水體都可能導致藍藻的大量發生。
  • 養殖水體中鹼度、硬度、磷和餘氯,您真的了解嗎?
    水體總鹼度對水產養殖的意義:穩定水體理化指標,減少水生動物應激反應。總鹼度大的水體抵抗重金屬離子的毒害作用優於總鹼度低的水體,總鹼度高,水中的重金屬如銅、鋅的毒性降低。水的酸鹼度穩定,則水中營養鹽可利用性高,有利於浮遊植物如藻類的穩定生長。
  • 滇池富營養化程度持續下降 氮磷含量減少
    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藻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一定區域聚集,達到一定數量後,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這是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原昆明市滇池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何鋒解釋,藍藻水華有明顯的季節性,對於富營養型的湖泊來說,夏秋季節必然會在一定時期內間斷性發生,每年5月至10月是藍藻富集的主要時段。
  • 專家解答《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
    問:湖泊富營養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的起草人,想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背景,比如水體營養物基準主要包括哪幾類?為什麼要先制定湖泊營養物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為什麼要分區制定?關於水體營養物基準,後續還有什麼考慮嗎?
  • 研究顯示美國大部分水體富營養化嚴重
    美國地質勘探局9月27日公布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美國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含大量的氮和磷,由此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威脅生態系統並危及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