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要做好翻譯,首先是需要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的,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譯技巧和方法。然而,翻譯學本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任何做翻譯的人都總會感到翻譯的艱巨性。「一名之立,躊躇旬月」就是說要找到一個貼切的詞來翻譯,常常需要花上數月的功夫。但是,考研英語翻譯其本身是有時間限制的,那種緊張狀態是由不得我們去「慢條斯理地字斟句酌」。所以,在考試的時候用有限的時間來成功的完成翻譯試題,交上一份讓自己滿意的答卷,需要平時有效的練習。下文中就為考生詳細分析長難句翻譯的拆分與組合。
首先,筆者認為每天持之以恆的練習是關鍵。那麼,考研英語翻譯的練習,我建議每天堅持只用二十到三十分鐘的時間來進行強化練習就可以了。這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是比較可行的,就是說,即使再忙,每天也要保證這點練習的時間。
練習題從何而來呢?可能提起練習,所有的人馬上就想到搞「題海戰術」,搞幾本市面上的考研英語翻譯的練習題的書來做做。殊不知,考研翻譯練習題的最好來源卻是來自於考研閱讀真題的文章。其一,考研翻譯的試題在考試中屬於閱讀這一大類中的一部分。其二,更重要的是,考研翻譯試題中文章的長度和難度都和閱讀真題文章的長度和難度是一致的。用已經考過的閱讀真題來做翻譯的強化訓練,難度和考試相當,更有利於最後的考試。所以,我們每天可以從閱讀真題的文章中選出一句或者兩句難句來練習翻譯就可以了。那麼,該如何有效的利用這些真題,發揮好強化複習訓練這一段時間的極其寶貴的每天半小時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理解英語原文,拆分語法結構
在翻譯的基本過程中,理解英語原文是我們進行翻譯的前提。一位法國譯者曾經說過:「翻譯就是理解和使人理解」。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在動手翻譯之前,必須要把英語原文看懂。理解原文是整個翻譯過程的第一步。這是最關鍵、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一步。許多考生在複習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譯文含糊不清、語蔫不詳的地方,正是自己沒有透徹理解原文的地方。在試卷中,大部分的翻譯錯誤都是起因於考生的理解錯誤。沒有正確的理解,考生傳達的就不是原文的意思,這樣就可能扭曲原文的意思,造成嚴重的扣分現象,甚至會不得分。
英語語言具有「形合」的特點,就是說,英語的句子無論多麼複雜,都是通過一些語法手段和邏輯手段連接起來的「象葡萄藤一樣」的結構。於是,在理解英語句子的時候,理解並拆分句子的語法結構和邏輯結構就這也自然而然的成了我們解題的突破口。在考研翻譯中的所有句子基本上都是結構複雜的長難句,所以理清句子結構層次就顯得至關重要。在翻譯句子之前,先通讀全句,注意一邊讀一邊拆分句子的語法結構。例如:
例1: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2003考研翻譯真題)
拆分句子:
1)句子的主幹是: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2)定語從句:which後面是一個定語從句,其先行詞是social science;
3)方式狀語: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是方式狀語。其中的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是並列定語,修飾manner;
4)定語從句: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是定語從句,其先行詞是manner;
5)拆分後句子的總結構是: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主幹)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定語從句)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方式狀語)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定語從句)
二、改變原文順序,組合漢語譯文
句子拆分後必然有一個如何排列各分句或句子的問題。為了不歪曲或者削弱原句各個成分之間的邏輯聯繫,同時又照顧到漢語的思維與表達習慣,拆分後的分句或者句子常常必須打亂原來英語句子的順序,然後進行重新組合。究竟如何改變原文順序,完全要根據漢語習慣來安排,但是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的。比如說:
提示:
a) 在英語中定語從句總是在所修飾的名詞後面,而漢語中定語一般在所修飾的名詞之前;
b) 但是如果英語的定語從句過於複雜,放在所修飾的名詞前,漢語句子會很不通順,這時就可以把定語從句放在所修飾的名詞後面來翻譯,獨立成為一句話;
c) 簡短的狀語可以放在所修飾的動詞前面;
d) 複雜的狀語從句可以安排在整個句子主幹的前面或者後面;
e)在英語中被動句使用很多,而漢語中主動句則使用很多,所以翻譯的時候可以少用「被」字句,用別的詞來代替「被」字或者轉化成主動句等等。
這樣,上面的兩個句子可以把句子重新組合成:
例1
1)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主幹,「社會科學是知識探索的一個分支」;
2)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定語從句比較複雜,可以放在所修飾的先行詞後面,「它試圖研究人類及其行為」;
3)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方式狀語,如果照原來順序放在動詞後面不是太通順,可以放到動詞「試圖」後面翻譯成「它試圖以一種。。。的方式來研究人類及其行為」;
4)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定語從句直接放到所修飾的詞「方式」前面,「自然科學家用來研究自然想像那樣同樣的方式」;
5)這樣,整個句子的就可以組合成一個準確而有通順的譯文:
社會科學是知識探索的一個分支,它試圖象自然科學家用來研究自然現象那樣,以理性的,有序的,系統的和冷靜的方式來研究人類及其行為。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整個解題的思路與過程。我們強化訓練和真正考試的時候,只需要做的也無非是拆句和重新組合這兩個步驟。為了能在考試的時候發揮得更好,平時的強化訓練一定不能馬虎。為了能夠更好的拆分並理解原文,勤查詞典是非常重要的。初習翻譯的廣大考生常常是感覺看到一句話裡面的單詞基本都認識,草草看過一遍,便開始動手翻譯了,卻不知道自以為認識的某些詞語,自己同它們知識泛泛之交而已;它們在眼前句子中的意思並不清楚。所以,常常用自己所熟知的詞義去套某個詞語的時候,如果發現上下文意義不清,疙疙瘩瘩,就應該意識到該詞語在此處的確切含義自己可能並不知道,必須去查詞典,以找到適合上下文的、意義暢達的翻譯。在強化訓練中,練習翻譯的過程,本身就是積聚增加英語基礎知識的過程,所以是馬虎不得的。「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is not an easy thing, which pays arduous efforts.」掌握一門語言並非易事,非下苦工夫不可。翻譯要在兩種語言中游離,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翻譯的過程「字字皆辛苦」,廣大考生,如果能夠在最後的時間裡每天進行一兩句長難句的翻譯練習,考試的時候,突破翻譯並得到一個滿意的高分是完全可能的。
(責任編輯:田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