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告急—— 吃肉就是吃掉地球

2021-01-19 嶧山興國寺

至今還有不少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仍舊沉迷在「與天鬥其樂無窮」的自我膨脹當中。


近年來,能源告急、資源告急、環境告急……全球近70億人的需求幾乎要把地球推向崩潰的邊緣。


地球之友前任會長英戴維在最近20年裡,一直從事減輕職業與環境危害的工作。他的代表作《被人類吃掉的地球》對世界素食主義和環境保護運動可以說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英國紳士在《被人類吃掉的地球》裡說了些什麼。


吃肉禍害無窮

很多人都知道,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將直接影響到地球的生態平衡。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人類餐桌的必備食品──肉類,也會嚴重地破壞地球的環境。主要表現為肉類工業的發展上。到目前人類畜牧活動已有一萬年,但只是在最近50多年人們才如此大規模地飼養牲畜。


今天,世界上的牲畜數目是1945年的4倍。為了養活它們,很多熱帶雨林砍伐作了牧場。這使生活在雨林中種類豐富的動植物消失了,促使全球環境破壞情況愈加嚴重。


接下來他告訴我們:在1990年一年,世界的胃裡就裝下了1.7億噸的牛肉(這篇文章發表較早,現在的數字恐怕又要翻倍了);在牲畜吃進的食物中,大約800公斤的植物蛋白只能轉化成50公斤的牛肉(也就是說有90%以上的植物蛋白被浪費掉了);目前全世界牲畜數量是人口的三倍;另外,牲畜直接或間接地生產三種主要的溫室效應氣體——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一頭牛消化過程中可由打嗝和放屁在一天內排出200升甲烷,全世界超過3億頭牛,它們每年排放的甲烷則高達一億多噸,佔全球甲烷排放總量的20%,還沒算牲畜糞便還要再釋放出3500萬噸甲烷。


這組資料的確令我大吃一驚,沒想到吃肉——這小小的習慣對地球還真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再往下看,還有更多以前沒想到過的:

目前,從整個世界來看,由於森林砍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佔總數的30%。在3000種有抗癌效用的植物中,70%都來自雨林。大多數科學家則認為自然生態系統在被嚴重摧毀前僅能應付一兩度氣溫的上升。我們需要減少50%-8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才能把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保持在現有水平,有人計算出吃一塊牛排對地球變暖的影響與一輛小汽車行駛兩英哩排放廢氣所造成的不良效果相同。


牛有著不斷產生糞便的驚人能力,這在極大程度上已導致酸雨的形成。


在1986年,一個關於大氣中氨含量的研究發現:81%的氨來自牛群,而氨會引起酸雨。荷蘭、比利時和法國都是擁有大量牲畜的國家。


吃魚禍害無窮

海洋捕撈,同樣令戴維難以忍受。他不無心痛地說,在海裡遊來遊去已上億年的魚本會把自己的事情管得很好的,它們從來就不是地球麻煩的製造者,但自從有了人,尤其是20世紀後半葉的人,麻煩就真大了。現在魚類的減少消失會導致整個海洋生態的失衡──海豹、海豚、海鳥等也都隨之減少乃至在有些地區消失了。漁民總是有辦法的,淺海不行了玩深海的,沿海不行了玩遠洋的,甚至跑到極地海洋中大肆捕撈,仿佛不斬盡殺絕勢不罷休。


現代捕獲撈在其所經之處可以摧毀每樣東西。每年有50萬到150萬的海豚和小鯨死亡,大多數是被纏在漂浮的尼龍網裡。另一些恐怖的捕撈方法,像用炸藥炸魚群,會殺死所及範圍內的每樣生物,破壞珊瑚礁和海床。海底拖網是一種常用的捕魚方式。一根金屬杆被漁民網拽著橫掃海底,這樣魚就會從海床向上遊,進到網裡。如此一來,很多海底的動植物連同比實際捕撈到的多得多的魚也一塊被殺死了。


當海生哺乳動物與人競爭魚類資源時,它們就面臨著被殺的可能性——1991年,挪威和俄國漁民殺掉了5.1萬頭海豹。而英國也在考慮同樣的屠殺。


更令人驚異的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魚並不是給人吃的,而是要加工成魚肉飼料餵發達國家的家禽、牛、豬,甚至用魚來養殖魚!1989年,在全球所捕撈的995.35億噸魚中,將近30%都不是給人消費的,它們被製成魚肉和魚油,用來餵牲畜可做烹飪用油。戴維說按如此計算成本——包括礦物耗竭、環境破壞、資源耗用和汙染:吃肉和魚所要付的代價將是整個地球。據德裡的科學與環境中心按照這種成本方式計算出,一個漢堡包的真實價格應是200美元!!!


如果不過度捕撈,而採用大量水產養殖的方式同樣也沒有好結果。在戴維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來,就像為了開闢牧場而破壞熱帶雨林一樣,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淺海紅樹林也大量被清理出來開闢魚塘來養魚。


地球實在是養不活這麼多想吃牛豬魚的那些腦滿腸肥的人。


人們用含抗生素、殺菌劑、殺蟲劑、荷爾蒙和麻醉劑的混合液來「款待」養魚。用氯、氫氧化鈉、碘水和氧化鈣來清洗魚籠──這些都是具有潛在危險的化學品。在蘇格蘭,當地的水資源正是由於密集型的鮭魚養殖而被毒化。用魚肉、家禽排洩物、屠宰場的肉渣和化學品製成的飼料丸連同魚產生的有機廢物掉到海灣裡,就會像在河裡與海裡那樣,過量的有機養料耗盡了氧化,並使海藻迅速生長,殺死了海洋生物。


如同引文中所看到,過度擁擠和很差的水質為傳染和疾病,特別是寄生海蝨的蔓延提供了理想環境,寄生蟲對鮭魚養殖人員來說是個常見的問題。人們用敵敵畏殺海蝨,這種藥物在環境部門的「黑名單」上被作為英國使用的24種毒性最大的物質之一被列出。而且平均每隔3-4周,養魚場就會對魚進行一次消毒。當海蝨對敵敵畏有了抗藥性的跡象後,於是一種毒性更強的殺蟲劑Ivermectin便被引入了。有實驗已經得到結論,Ivermectin會使動物生出畸形的後代。可以想一想,人吃了會有些什麼後果?


看完《被人類吃掉的地球》後我明白了,人類的生育再計劃也沒用,因為地球不是養不活這麼多的人,而是養不活這麼多想吃烤肥羊、小牛排、乳豬和鮭魚的那些腦滿腸肥的人。


歡迎關注法界空色微信公眾平臺

分享至"朋友圈",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公眾號:法界空色

微信號:fajiekongse

掃描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中國每年人均吃掉一隻羊 少吃肉可拯救地球
    吃肉太多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發生,這一結論目前已經得到大部分公眾的認可和關注,但人們把它和身體健康緊密聯繫時,可能怎麼也想不到:吃肉還和環境有關。少吃肉甚至可以拯救地球。每個國人一年吃掉一隻羊 2015年6月,我國農業部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肉類產量8707萬噸,比1978年增長了9.2倍。目前,我國每天消耗2.3億公斤肉類。國人愛吃肉,雖然增長速度和需求總量均已成為世界第一,但人均肉品消耗量仍比國外那些食肉大國少得多。
  • 2020地球母親告急!
    什麼是國際地球母親日200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 ,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國際地球母親日。事實上,它的真正起源是在1970年代,那時環境保護尚未成為政治議程的優先事項。從那時起,每項活動都著重提高保護地球的意識:聯合國官方宣布國際地球母親日;「裡約+20」峰會宣布2008年為國際地球年,提出了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明確、切實可行的措施 ;以及2019年氣候行動峰會和第二十五屆締約方會議
  • 不吃肉,真的能拯救地球嗎?
    如果人類都不吃肉,地球環境是不是會更好?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費數量驚人的肉、蛋和奶,光是一年消耗的肉就超過了一億噸。人類為此付出了昂貴的環境代價:任何農業都會傷害環境,而畜牧業造成的傷害是最嚴重的。
  • 全球泥炭沼澤正在「復活」,北極圈再現極度高溫,地球告急了?
    地球是一個什麼樣的星球?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因為我們一直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擁有著很多壯觀美景,波濤洶湧的大海,層山疊嶂的山峰,生機勃勃的自然界,然而因為人為因素,地球環境正在發生改變,變得讓人擔憂起來。
  • 地球告急?西部發現「詭異黑洞」,如今成造福14億人「聚寶盆」
    但是也有些不排除是我們想多了,可能這就是一件好事呢?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羅布泊的秘密,地球告急?西部發現「詭異黑洞」,如今成造福14億人「聚寶盆」。有人根據這個「黑洞」猜測是地球出現了危機,畢竟是地球出現災難的徵兆,難道地球真的面臨了危險?
  • 誰在吃掉地球?
    隨著經濟的發展,東西方人們都在爭先恐後的「吃地球」。是誰在吃掉地球?怎樣才能有效遏制全球氣候變暖趨勢?能源使用的現代和現在來自印度的三位學者,從不同角度為同學們闡述了氣候變化的原因及氣候變化與能源使用之間的關係。Soumya Dutta教授表示,全球氣候變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而造成的。實際上,人類是從近200-300年才開始使用這種化石燃料。
  • 不吃肉能救地球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謝懿近年來,建議人們少吃肉來拯救地球環境的呼聲變得日益響亮。你也許會想,如果少吃肉可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那不吃肉豈不是更好?讓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不再食用肉類、奶類以及蛋類會發生什麼。
  • 少吃肉能緩和地球暖化災變?
    包括中國北方沙塵暴、北極熊生存危機等,除了直接的人為因素外,都有地球暖化的因子。而地球暖化也是人類間接行為引起的結果。所以說到底,主因仍是人禍。不過,地球上的居民除了人類之外,還有猴子猩猩、獅子老虎、羊馬豬牛等等。既然人類可以禍害地球,那麼其他的人類兄弟說不準也是幫兇。果不其然,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終於把牛羊等反芻類動物揪了出來。這類動物,他們放屁放出來的竟是溫室氣體。
  • 兔子吃草是常識,野兔卻突然喜歡吃肉,地球的食物鏈要轉變?
    兔子吃草是常識,野兔卻突然喜歡吃肉,地球的食物鏈正在轉變?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每個物種的生活習性都是各不相同的。這都是物種在地球上出現之後,經過進化所得到的結果。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內,地球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食物鏈。
  • 羊吃肉?我的天吶,山羊一口吃掉小雞仔,雞媽媽急得要死
    羊一口吃掉小雞仔,雞媽媽急得要死。在我的印象裡,山羊是食草動物,每天只要吃吃草就能長肉了。吃肉這個事情還像跟它完全不搭邊啊。你如果直接跑過來告訴我,你們家的羊是吃肉長大的,我肯定是不信的。但是,直到我看到這個視頻以後, 我對山羊吃肉這個事有了別的看法。這是母雞媽媽帶著孩子們在羊圈裡找食物。因為羊圈裡甘草多,蟲子也多。食物好找。為了安全起見,母雞很有眼裡的跟羊隔著籠子。可是誰知道一個不注意,小雞就從籠子鑽過去了。這個時候在一邊吃草的山羊有了新的動作。山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口就把那個可憐的小雞仔給吞了。
  • 海冰崩裂,凍土融化,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2018年7月,一座巨大的冰山漂到了格陵蘭島西北部伊納蘇特島(Innaarsuit Island)邊上。
  • 指甲蓋般大的黑洞,能吃掉地球嗎,過程會是什麼樣子?
    常常有人說道很小的黑洞,總想直觀的了解一下小黑洞會不會吃掉地球,過程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通過剖析一個指甲蓋般大的黑洞,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指甲蓋有多大?大概1個立方釐米吧。1立方釐米體積的黑洞有多大?怎麼理解黑洞體積。
  • 【成果展示】丁小強:大班社會《別吃掉地球》教學活動設計
    五、教學過程(一)開始部分:1.師幼互相問好2.講故事《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如果我們吞掉了南北極的最後一塊冰,如果我們捕完了海洋裡的最後一條魚,如果我們喝乾了最後一條小河裡的最後一滴乾淨的水(幼兒聽故事引發思考)(二)基本部分1.師引導:南北極沒有了冰,企鵝都熱死了;海洋裡沒有了魚兒,也沒有了其它的動物;河裡沒有了乾淨的水,人類、動物和植物都沒有水喝,都被渴死了;地球上沒有了人類、沒有了動物、沒有了植物、沒有了空氣,只剩下錢和金子,那將是一個死寂的地球,因為地球上的生物和資源被人類一點點地吃掉了
  • 最古老海冰崩裂,千年不化凍土解凍……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 直徑只有一釐米,卻能夠吃掉地球,這就是小黑洞
    我們能夠看到物體,就是因為光,而進入黑洞的光不再出來,所以我們永遠無法看到黑洞內部的真容。所以,我們將黑洞內部和外部的界限稱之為視界,外部可見,而內部不可見。科學認為黑洞的前生就是恆星,當恆星的燃料燒盡,它便會開始坍縮,最終坍縮為體積小、質量大、密度高的天體,這個天體就是黑洞。當然了,也並不是所有的恆星都能夠坍縮為黑洞。比如太陽就不行,因為太陽的質量太小了,所以在50-70億年以後,當太陽的燃料消耗殆盡,它將會先變為紅巨星,之後再坍縮為白矮星,而白矮星就是太陽的最終命運。那麼多大質量的恆星才能夠最終太所謂黑洞呢?
  • 地球食物鏈正發生突破性改變?野兔吃肉,科學家已獲得充分證據!
    然而,科學家今天卻突然宣稱野兔正在開始吃肉,地球食物鏈可能在發生突破性的改變!在北美洲的加拿大,有一種野兔,叫做「雪鞋兔」。這種尋常的加拿大野兔,目前正在成為研究氣候變化對動物食性造成何種影響的科學家團隊的研究對象。三年前,該研究團隊就在加拿大克盧恩湖區的野兔——「雪鞋兔」進行了紅外線夜晚監視。他們在湖區投放了200多具動物的屍體。
  • 為什麼土星有行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原來它被月亮「吃掉」了
    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行星環嗎?這個問題很明顯,看看地球的圖像就能得出答案。但為什麼地球沒有行星環呢?難道是因為行星環只在氣態行星上出現,而像地球這樣的固態行星就無法擁有嗎?事實並非如此,固態星系也是可以擁有行星環的,在地球的發展歷史中,也被認為存在過行星環。有科學家認為,月球和地球不是同一時間誕生的,所以在地球的早期,身邊並沒有月球,而是在後來,有一顆像火星一樣大的行星撞向了地球。
  • 地球上最蠢動物,成年後吃掉自己的大腦,心甘情願變成「植物人」
    地球上最蠢動物,成年後吃掉自己的大腦,心甘情願變成「植物人」世界奇聞千千萬,我想帶你去看看。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動物,有點很聰明有的卻很蠢。世界上最蠢的動物是啥?這種動物叫海鞘,成年之後會把自己的大腦吃掉,這自殺式的生活方式咱真是理解不了。海鞘的嬰兒期和蝌蚪差不多,有心臟,有消化道還有神經系統,是真正的動物。但是他進入成年期的時候,它們會進行一個神奇的變化,它們會拋棄所有器官,呈現一種逆生長的狀態,就連大腦都會拋棄。最後進化完全的海鞘會附著到巖石或者船體上,讓人感覺這就是一種植物。
  • 不必以「拯救地球」為藉口,因為地球並不在乎,我們是在救自己!
    2019年初,一部《流浪地球》的電影火熱上映,掀起了保護地球,拯救地球的熱潮。但其實,看我們所經歷的種種災難就知道,我們不必打著「拯救地球」的口號節能減排,因為地球並不在乎,我們是在救自己!2020年非洲蝗災告急,4月,非洲再遭遇蝗災侵襲!我們印象裡的非洲天氣炎熱,人民貧困,2020年,非洲的很多國家發生了嚴重的蝗災,據稱災情嚴重程度遠超之前。東非各國的災情不容樂觀,目前世界各國正忙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各國紛紛出臺「居家隔離」政策,很多國家已關閉出口,各國進出口業務均受影響,非洲的蝗災使原本不富裕的地區雪上加霜。
  • 地球上本沒有人,第一個人是怎麼出現的?
    如果你看過非洲的地貌圖,你就會知道,非洲動物呈稀樹草原景觀,就是因為在1000萬年前,當地地勢逐漸被抬高,導致來自海洋的水汽無法降落在這裡,所以當地的森林逐漸褪去,生活在樹上的猿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下地生活。但是,當時非洲生活著非常多的猛禽猛獸,其中以恐貓為典型,恐貓體型壯大,咬合力強,奔跑速度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