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與量子科學有機結合,未來人類可通過存儲意識實現永生

2020-10-03 如龍得雲13333

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美好夢想,隨著生命科學和量子科學的高度發達,人類有望實現這一美好夢想。而實現的方式就是將人的意識分離並存儲起來。

人在死亡之前,意識並不會馬上消失,這就給人類通過科技手段提取臨死之人的意識提供了可能。具體說來,人類先研發出意識量子解碼儀,將臨死之人的大腦取出放在儀器中,然後進行解碼,並將人的記憶密碼存儲於晶片中。

存儲完成後,晶片保存了臨死之人的完整記憶,人類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永生。第一種方式:將存儲人類意識的記憶晶片裝入高仿真智慧機器人的機器大腦中,或將其裝入電腦、手機及電視機中,人類即可以與死去的人進行交流溝通。如果把記憶晶片裝入智慧機器人的機器大腦中,還可以把智慧機器人設計成人原來的樣子或年輕時的樣子,這樣人類就可以通過載體的形式實現永生。

但這種實現永生的方式只是人類在通往長生道路上的初級方式,這種方式的不足是:雖然保留了人類的意識,但是人仍然是虛擬的人,沒有真情實感,更沒有七情六慾,嚴格說來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永生。

那麼,人類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永生呢?這就是本文要講的人類實現永生的第二種方式,即複製人方式。複製人實驗雖然有爭議,但卻是人類在通往長生道路上的高級方式。

要想使人既要長生不老,又要有血有肉有感情,就必須採取複製人方式。這種方式就是:先將人進行克隆,然後將存儲人類意識的記憶晶片置入複製人大腦或直接將記憶密碼輸入複製人大腦。複製人肌體衰老後,再克隆、再置入或輸入記憶密碼,循環往復以致無窮,人類就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永生。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與量子科學的有機結合,未來人類可通過存儲意識實現永生
    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美好夢想,隨著生命科學和量子科學的高度發達,人類有望實現這一美好夢想。而實現的方式就是將人的意識分離並存儲起來。具體說來,人類先研發出意識量子解碼儀,將臨死之人的大腦取出放在儀器中,然後進行解碼,並將人的記憶密碼存儲於晶片中。
  • 科學幻想之未來世界
    前言:21世紀,人類在大腦研究、基因工程、航空航天以及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學給人類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假若科學探索沒有止境,未來世界一切皆有可能!你可曾想像過遙遠的未來:人腦取締電腦成為世界的「CPU」;人類消除疾病、衰老和死亡,實現生命的永恆;人類建立太空家園,穿梭星系之間;科技打造出量子人和量子世界。
  • 科學能解決人類永生問題嗎?也許真的可以
    哪怕是永生的目標失敗了,也可以讓文明延續的儘可能久遠,讓人類這個物種更好的生存下去。這就不算徹底的失敗,也算是偉大的勝利。所謂的「永生」,可以理解為人類或者其他智慧生命的意識被長久的保持住。人類可以沒有肉體,但只要思維意識還在,他就不算死亡。意識不僅僅是人類的專利,甚至是人工智慧在科學理論上也能最終誕生意識,而如果這種意識不散,也算是永生。
  • 科學能解決人類死亡和永生的問題嗎?也許真的可以
    哪怕是永生的目標失敗了,也可以讓文明延續的儘可能久遠,讓人類這個物種更好的生存下去。這就不算徹底的失敗,也算是偉大的勝利。所謂的「永生」,可以理解為人類或者其他智慧生命的意識被長久的保持住。人類可以沒有肉體,但只要思維意識還在,他就不算死亡。
  • 25人預定意識上傳服務,人類真的能實現永生?
    它的發起者是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他在 1957 年普及了這一詞彙。赫胥黎的作品曾激勵了許多哲學家,其中就包括庫茲韋爾。庫茲韋爾也是超人類主義的一位重要代表,其他超人類主義者的支持者還包括:納米技術先驅埃裡克·德雷克斯勒;PayPal 創始人和風險投資家彼得·泰爾;暢銷書《虛擬人》作者、美國傑出企業家瑪蒂娜·羅斯布拉特;美國科學家蘿拉
  • 未來人類意識將植入機器人實現永生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負責名為「阿凡達」高科技研究計劃的俄羅斯企業家德米特裡-艾提斯科夫透露,10年內科學家可將人的思想「下載」到機器人體內,這樣人就可以「長生不死」了。媒體企業家艾提斯科夫稱,他聘用了100名科學家進行這項研究,目前正尋找其他科學家加入到該計劃中。他表示:「該計劃將實現永生的目標。
  • 量子科技實現人類生命延續N次的可能性
    在人類科學尚不發達的以前,我們確實很難解開生命的密碼程序,但隨著量子科學的不斷發展,或許這樣的密碼破解已經不再是什麼難題。我們知道,生命存在的意義,主要在於精神意識和記憶,這也是人和人之間不同的根本所在。
  • 人類的未來,純意識生存——「宇宙智慧聯盟」科學猜想!
    我們或可推測,UFO背後的文明組織形式,揭示了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終極形式。 我們將很有可能,實現瞬間跨越遙遠星際的旅行;發展出極大威力的武器,可以炸毀行星甚至恆星;我們的機器將可以隨便在宇宙任何地方,通過身邊物質進行重組,造出任何需要的機器設備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科技,將允許人類,讓意識擺脫肉體束縛,以純意識的形式存在於某個系統中,那將會讓我們人類,非常接近於永生的壽命,只要系統不毀壞,我們的意識就能永遠存在,與宇宙同壽。
  • 人類可能實現永生嗎?人類壽命最長有多長?
    important}作者:文/虞子期對於人類來說,「永生計劃」是我們延續生命的最高境界,以科學的方法來實現「長生不老」。在2012年被提出之後,該計劃就吸引了不少的人,又名「阿凡達計劃」。根據科學統計數據顯示,已有超100名科學人員加入,所以對這項計劃的追求大家的熱情還是挺高的,但是能不能實現這還是一個未知數,如今人類在基因改造方面能夠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就看有沒有其他方式。
  • 在意識中「永生」:是科學還是臆想
    這讓黑妹想在本期和大家討論一個話題:如果可以在數字世界中「永生」,你願意嗎?  這並非一個開創性的話題。在英劇《黑鏡》中,曾經有兩集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一集是前幾年的,女主角的愛人意外去世,有公司為她送來了一個通過機器學習後模擬出的機器愛人;一集是最新一季,通過意識上傳,絕症的老人可以選擇到自己最想去的虛擬世界裡,以年輕的狀態在意識世界中永生。
  • 未來我們都可以「活著」?人類永生計劃若進入第四階段將顛覆以往
    關於死亡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用盡了一切手段來實現對生命的延長。 從古至今,無論我們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人類對於永生的追求,好像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在世界上許多文明的神話傳說之中,都可以找到關於死亡和永生的記載。而人們為了達到永生所做出的嘗試則更是數不勝數。
  • 人類的死亡究竟是怎麼回事?科學家通過量子力學找到新的探索之路
    可是站在科學的角度,從科學家的眼光來看,似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這個世界萬物的本質都離不開科學的範疇,都有宏觀和微觀的表現,而生命是宇宙誕生的眾多事物中,最神奇也是最神秘的事物,生命的死亡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人類在進入科技時代之後,科學家開始了對人體奧秘的研究,尤其是人類最複雜神秘器官大腦的研究。
  • 人造自體器官和皮膚,人類將數位化永生……騰訊WE大會揭秘最新科學...
    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今年騰訊科學WE大會將主題定為「藍點」,以1990年旅行者一號拍下的「0.1像素」的地球為隱喻,寓意人類在意識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更要休戚與共。
  • 刨根問底求解人類意識的科學作用,意識科學研究能為人類帶來什麼
    其實意識就在我們的大腦中,萬物生命都有自己的意識,甚至是宇宙也擁有自己的意識,只不過現在的我們可能無法理解。過去,意識通常是一個哲學問題,在過去人類只是知道自己擁有意識,但是卻無法研究,但是現在,人類找到了自己的或者說其他生物的意識。溯本求源,現代科學不僅可以幫助人類找到意識的源頭,還可以讀取它,改變它,未來的人類甚至可以將意識單獨拿出來,與其他技術結合。
  • 人類不能實現永生,幕後有「操控者」,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自古以來,人類都在不斷尋找能夠長生不老的方法。中國有丹藥師,西方有鍊金術士的存在,雖然帶有很濃的迷信色彩,但是也證明了人們對永生的急切渴望。但是,我們人類從一生下來就註定開始不斷的走向死亡,永生是不存在的,宇宙的規則也不會允許,所有長壽生物的下場都很悲慘!
  • 世界級科學家齊聚2019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
    在未來,石墨烯可應用於超導量子計算,進一步拓展量子計算機學,但更先進的研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員在基礎科學上下功夫。林潮我們總在問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Lunine的主旨演講「Searching for Life in the Outer Solar System」或許能給你答案, Lunine教授認為,在另一個星球上發現生命可以改變人類,改變生命起源。我們在過去的25年中不斷在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通過質譜儀得出的結果,我們發現木衛二星球具有能量,且有適合生命生存的海洋。
  • 科學的盡頭是什麼,人類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但是相對於我們而言的微觀世界,卻不會是絕對的微觀世界,就比如有細胞,細菌,量子的存在。而我們所認知的宏觀世界也不會是絕對的宏觀世界。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地球之外有宇宙,宇宙之外還有其他的太空。雖然人類還無法觀測到宇宙之外的景象但是卻不能否認他們的不存在並且盲目的認為宇宙就是所有空間的總和。無限大之外還有無限大。
  • 科學家稱: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這是好事嗎?
    如果在人類沒有走進科學發展的道路之前,生死這種高大上的生命法則,我們的確沒有能力進行打破,只能順從。可是當人類走進科學道路之後,科學的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科學是凌駕於宇宙之上的至高法則,宇宙的一切都離不開科學的範疇,只要我們能夠將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破解生命的奧秘,那個時候用科學來實現永生從理論上來講是完全有可能的。
  • 科學認知源自生命有機體的應激感應,智慧生命的經驗進化之旅
    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在《深度總結:科學的本質是什麼?從愛因斯坦、波普爾到中醫和數學》一文中說過「科學,就是通過人類意識工具化的經驗類認知。科學理論,是經驗類認知工具。發明科學理論的過程,就是經驗類認知的意識工具化」。科學認知源自生命有機體的應激感應,是應激感應進化的高級階段。
  • 量子宇宙觀與現代生命科學
    評述:基因工程的確立標示出生命科學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已經接近「意識元」團蘊含有超大量信息的定義,特定功能的「意識元」團的某些拓撲結構是否就是現代生命科學中定義的DNA分子結構?     d.  90年代:克隆動物掀起熱潮。在胚胎學上,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的手段,從一個細胞獲得遺傳上相同的細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