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郭
社保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中之重,無論是即將退休,還是剛剛開始工作,只要是在社會上從事工作的人,都會很關注養老的問題,畢竟它影響著我們之後的退休生活,弄好了,可以無憂無慮,弄不好,可能就是一堆的麻煩事。
要知道,在很多城市買房也與社保有關,買房的條件之一就是社保繳納已經設定了一定的期限。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當地安頓下來,享受養老金和教育福利。簡言之,養老金、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福利,每個月交一點錢就可以享受到,為什麼不辦理呢?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就應該退休了,但卻不能辦理退休手續。那麼,這是怎麼回事?今天,我要向大家解釋一下。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男性退休年齡為60周歲,女性退休年齡為55周歲,但事實是女性也會有一定差異,具體待遇要看具體地區。以女性員工為例,基本上是50歲退休,但有些女幹部需要更長的工作時間,直到55歲,才可以辦理退休手續。但有些特殊情況,比如更累的工作,可以適當提前。
在這種情況下,主要看有沒有被視為繳費工齡。假如沒有,可以根據身份證上的年齡辦理退休手續,假如必須按照檔案年齡辦理退休手續,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一是向本單位組織部申請文件核實。檔案檢查是組織人事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一般發現個別人事檔案與年齡不符,要進行核查。年齡驗證主要有幾種形式:
一是組織部門調查。據了解,很多人都有年齡問題。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到出生地尋找相關來源信息。證據充分地,以調查的一般結論為準。二是組織部提出黨委確認。經查無充分證據的,由黨委以不能再有收益為主要依據予以確認。核查表由黨委確認,黨委籤字,黨委蓋章,存入個人檔案,作為確認出生年齡的依據。
第二,更換本人的身份證。有了年齡核實表,戶口本和黨委確認的身份證,可以到公安部門辦理戶籍年齡和身份證的變更手續。最後,如果沒有視同工齡繳費之類的,直接按工齡繳費進行退休,是不需要查檔案的。
其實,如果當你的身份證年齡和檔案年齡有出入的時候,一般會參考檔案資料,這種情況也會有相應的要求,所以我們在填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認真填寫檔案的相關信息,而且這也是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規定的,以檔案為主。
另外,文件中選擇的信息還是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而什麼才是最先記載的呢?我們的職業生涯很長,自然填寫了無數表格,而且沒有意外,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大的印象,但是由於一些錯誤,或者粗心等原因,填寫的一些表格中的出生日期可能會有點不一樣。
那麼,當我們確定退休年齡時,我們將使用哪種表格來計算您的退休年齡?答案是第一次錄製的這個文件。
因此,當多張表格放在一起,出生日期不同時,我們相關部門會以第一個檔案為標準。即使填寫錯誤,他們仍會以其為標準,不接受個人提出的變更申請。也就是說,就是認先不認早,認大不認小。
"先"和"早"不是一個意思嗎?這是有區別的。例如,在某人的檔案中,最早的檔案材料是《入團申請書》,上面填寫的出生年份是1980年1月,但後來的日期是1981年1月,有一年的差距,但我們確定的是第一次填寫的是1980年1月。
還有一點就是認大不認小,我們將用例子來做同樣的事情。假設某人檔案中最早的材料是1982年1月的入團申請,但後來的材料,無論是教育還是就業,都是1981年1月填寫的,有關部門會選擇1981年1月作為出生日期。
總之,檔案核查的原則,就是不能重複得利,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檔案年齡與身份證年齡不一致,只要不是重複得利,黨委都會做出正確的核查結論。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