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解一些植物的故事
多一份對大自然的敬畏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植物的前世今生
遠古以來,水果就是最重要的食物。水果以千百種獨特的滋味,徵服了人類的味蕾,也激發了對更多美味的想像。
來自中國臺灣阿里山的裡佳部落,有著一種「美味」的水果,它就是愛玉。天然的愛玉直接食用,並不能感受它的美味所在,其做成的愛玉冰、愛玉果凍,可謂是臺灣人的最愛了。
愛玉(Ficus pumila)是桑科 Moraceae榕屬Ficus的植物,一種爬藤植物,葉長橢圓狀卵形,長7-12釐米,下面密被鏽色柔毛;榕果長圓形,長6-8釐米,被毛,頂端漸尖,臍部凸起,總柄短,長約1釐米;它的別名:玉枳、枳仔、草枳仔、澳澆、愛玉子。愛玉是中國臺灣的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海拔800-1800公尺的中低海拔山區,其植株不耐熱,在平地栽種困難。根據中志的記載,愛玉子除了產於臺灣,還在福建、浙江(樂清、北雁蕩山)等地有分布。在臺灣的裡佳族部落,唯有鳥兒、猴子、和善於爬樹的鄒族人可以採到果實。在《水果傳》中了解到,在臺灣裡佳部落的鄒族長老方朝贊會帶著大家去採摘愛玉子,按著習俗出發之前,都會祈求族裡庇護大家的平安。強壯的小夥子會爬上樹,採摘愛玉果實,一顆愛玉樹上有數千顆果實,一般兩個人徒手爬上數十米的樹上,在樹上採摘的需要數個小時,果實被打落在地上,樹下的人則進行地毯式搜索。
採摘到的愛玉要進行處理,需要馬上削皮拋開,切口處有乳色的黏液,果實中富含大量的果膠。愛玉是隱頭花序,拋開裡面整齊排列的細小顆粒,才是它真正的果實,這和無花果的果實是一樣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瘦果。愛玉被拋開,瘦果與氧氣接觸,一種叫果膠酶脂的成分被誘導出來,正是它在愛玉最後的「變身」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削完皮的愛玉進行烘乾,再次回潮時,將在人們的指尖完成一次綻放,藉助手指的巧勁,將愛玉果的內部翻開,而保持果實的完整,這是鄒族人的妙手生花。暴曬數日,完全乾燥的愛玉子,可以很輕鬆的用刀子刮下來。這樣乾燥的愛玉子小顆粒,一公斤賣到幾百元,因為它具有點金術般的魔力。布織布包裹愛玉子
用布織布包裹愛玉子,在冷水中浸泡十分鐘,然後用雙手反覆揉搓後將果膠擠出,直到沒有滑稠感。無滑稠感時停止洗的過程,這時候果膠酶脂要大顯身手,它使高脂果膠水解轉變為低脂果膠,這種果膠具有強大的吸水性,靜置15分鐘後,果膠完成對水的點化,晶瑩剔透的愛玉冰就做好了。愛玉冰是天然的果凍Q彈爽滑,最為百搭,配上黑糖水和檸檬汁,是臺灣人最喜愛的古早味甜品。具有清涼沁脾,清熱瀉火,解三焦之燥,通七竅之神等作用,它是炎炎夏日裡最清涼的慰藉~~~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已備註來源,圖片僅為知識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 後序大自然
賦予我們愛的能力
賦予我們生存的能量
無論是吃的五穀雜糧、還是美味的水果、蔬菜
都源於大自然神奇的植物
每周更新植物趣事
一起探索你我共同關注的
五穀雜糧、水果、蔬菜的前世今生
歡迎下方留言,分享那些你知道的植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