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在臺灣超市拍過的一些少見蔬菜。當時還不怎麼會做飯,宿舍樓只有公用的一些餐具,也不好意思嚯嚯,所以探究僅止於超市了。
01.可能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學校裡日料店的丼飯和拉麵喜歡放這個,生的撒幾根在食物上,但總覺得就是股生草味,不太喜歡。
02.大概是從那個時候起,發現了很多這種細苗苗菜,像上面的苜蓿芽、花生芽等等,理論上來說,很多植物都可以在這個階段採收成蔬菜。
03.龍骨瓣莕菜/刺種莕菜Nymphoides hydrophylla的葉柄,臺灣稱作水蓮,清炒或者炒肉,很遺憾沒有嘗到。在老家吃過荷花的葉柄,口感有點像藕帶和豇豆的結合,不知道水蓮的會不會類似。
一般植物會吃葉子、果實、花,葉柄大部分時候還是連著葉子一起吃,專門採食植物的葉柄,好像相對不多,能夠想起來的一些,雲南的芋、歐洲的大黃、日本的秋田蕗等……
04.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原產南美熱帶地區,現在入侵嚴重,在成都也經常看見成片成片的爬滿牆。臺灣把它稱作川七,有用麻油、薑絲炒的。
落葵薯的葉腋會生珠芽,臺灣喊「零餘子」,除去吃葉之外,珠芽也可以食用(但不好吃)。之前撿過一個珠芽,在桌上放了一年都還能發芽,無怪乎它的入侵性那麼強了。
比起落葵薯,四川人更熟悉的應該是落葵科的另一種蔬菜——落葵Basella alba,俗名叫做「軟江葉」,冬季的市場上經常見出售。
樓下嬢孃種的落葵05.山蘇,臺灣原住民常吃的野菜,不確定是鳥巢蕨Asplenium antiquum,還是同屬好幾種的統稱,炒食,在景點偶爾會看見當地居民出售。
花蓮太魯閣原住民的山蘇田,附生的蕨類成片的種在地上,有種奇妙的感覺。
06.石蓮,多肉實在不熟悉,不敢定種(一說是朧月石蓮花)。問了臺灣同學,一般涼拌,在夜市上也有石蓮花果汁出售。
之前看垂盆草、佛甲草也說可以涼拌,看來之後可以試一下了。
07.金針花/萱草Hemerocallis fulva,萱草屬的食用物種不止萱草,內地的幹黃花菜一般是指夜間開花的黃花菜H. citrina。每年夏季,花蓮的金針花盛開,吸引眾多遊客。
萱草屬普遍含秋水仙鹼,所以黃花菜需要幹制處理,不過這裡的金針花明顯是新鮮的,應該是焯水去除毒素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