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銷售火爆 全食超市CEO卻吐槽:不健康

2020-12-05 新浪財經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9日上午消息,全食超市CEO約翰·麥基(John Mackey)上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人造肉對環境有好處,但不利於人體健康。

作為素食主義者的麥基說:「如果你看下配料,就可以發現人造肉是經過高度加工的食物。我認為,食用這樣的食物是不健康的,而人們只有吃完整的食物才能保持健康。」

創業公司Beyond Meat利用植物原料生產人造肉。該公司從2013年開始,通過全食超市銷售純素雞肉條。目前,該公司正繼續利用植物原料開發人造牛肉。其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也開發了一種嘗起來是牛肉味的漢堡。這種名為Impossible Burger的漢堡目前通過漢堡王、White Castle和Red Robin等餐廳銷售。

以植物原料為基礎的人造肉近期備受關注。本周,Beyond Meat和肯德基表示,正在合作測試基於植物原料的人造雞肉。亞特蘭大的一家肯德基餐廳將率先提供Beyond炸雞、雞塊和無骨雞翅。

專家指出,基於植物原料的人造肉含有相當多的鈉和飽和脂肪,並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健康。此外,Impossible Burger和Beyond Burger等漢堡含有的熱量與牛肉漢堡類似。不過也有營養學家認為,儘管這些是高度加工的食物,但並不一定對人體有害。(李麗)

相關焦點

  • 全食超市 CEO:「人造肉」有利環境,無益健康
    北京時間22日消息,美國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約翰•麥基(John Mackey)表示,以植物為基礎的「人造肉」對環境有好處,但對你的健康不利。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相信植物性肉類對健康的好處。「其中一些(人造肉品牌)非常受歡迎,現在風靡世界,如果你看一下成分,它們就是超級高度加工的食品。」麥基說道。目前「人造肉」市場上有兩個主要的熱門玩家: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他們都得到了億萬富翁比爾•蓋茨的支持。
  • 平價超市無出路 全食超市致力打造一個高逼格超市
    全食超市公司(Whole Foods Market)是一家全球最貴的超市,肯定會有人問:超市能有多貴?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在英國富人區的全食超市,土豆7歐元(合人民幣50多)一公斤,草莓210元4顆,一株空氣植物70美元。。。
  • 麥當勞&「人造肉第一股」,是環保主義還是資本遊戲?
    如今,因為吃肉導致營養失衡所造成的心腦血管的死亡風險,已經成為人類第一大死亡風險,而人造肉的出現,讓美食和健康能夠兼得。 業內人士稱,人造肉這個事業,是希望通過未來科技的推動,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量。
  • 被熱炒的「人造肉」到底能不能吃?健不健康?
    除了他們,李嘉誠和谷歌創始人Sergey Brin在過去十年裡也投資了不少「人造肉」企業。人類有數十萬年的吃肉史,為何「人造肉」突然被商界大佬紛紛青睞?個中有何玄機?什麼是「人造肉」?說起「人造肉」,估計很多人會說:不就是素雞嗎?其實,從發展歷程及品類來看,「人造肉」可分為兩類。
  • 「人造肉第一股」火了,還要牽手阿里巴巴…
    7月1日,Beyond Meat宣布將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銷售其「人造肉」漢堡肉餅,標誌著該公司進入中國大陸的超市,今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盤前漲近10%。昨日(6月30日)收盤Beyond Meat上漲1.9%,至133.98美元。該股市值為83.4億美元,半年累積漲幅達77%。
  • 人造肉月餅登上中國餐桌!售價88元不到三天銷售過半
    除了五仁、豆沙、鮮肉等傳統口味的月餅,今年人們又多了一種新的選擇——人造肉月餅。人造肉月餅登上中國餐桌新華社記者關桂峰、謝昊正在烘烤的人造肉月餅。受訪者供圖9月6日,中秋節前一周,一款售價88元的植物蛋白肉月餅在電商平臺上架。月餅限量3000盒,不到3天銷售過半。這款月餅一盒6個,每個60克。鮮紅的植物蛋白肉餡料包裹在酥皮中,表面印有一個漢字「珍」。經過高溫烘烤後,月餅散發出特殊的香味。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這就給人造肉的未來帶來了差異化的想像空間。未來的想像空間對於植物肉企業而言,最早驅動其發展的原因是環保理念與素食等小眾飲食的興起,然而植物肉企業卻並不想將定位局限於素食肉類,Beyond Meat的產品定位一直是肉類替代品而非素食,其人造肉餅會擺放在超市的肉類貨櫃中,並且一直拒絕將其漢堡產品標記為「素食漢堡」。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就在本周,美國超市巨頭克羅格宣布在其1700多家門店引進植物肉,另一「人造肉」明星Beyond Meat則將人造肉漢堡送上沃爾瑪山姆店的高大貨架。圖/視覺中國當下似乎來不及計較價格和口味,因為人們需要蛋白質。相較之下,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可能要主動得多。
  • 疫情,將人造肉從「泡沫」變成「剛需」
    除了餐飲巨頭外,超市供應鏈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進入 5 月份後,兩家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 Kroger 和 Costco 相繼執行「限購令」,限制每人最多只能買 3 件肉類產品。相應地,肉類價格也在一路水漲船高。市場研究機構 CoBank 的報告稱,到今年下半年,美國肉價會比去年同期上漲高達 20%。
  • 新加坡成為首個批准「實驗室培育肉」銷售的國家
    DoNews 12月3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Beyond Meat 推出的植物肉已經應用到一些餐飲行業,有的地方已經開始作為食材販售。除了植物肉,實驗室培育肉是人造肉的另一門派。來自美國的 Eat Just 剛剛獲得新加坡政府批准,在當地銷售他們研發的實驗室培育肉炸雞塊。
  • 為了讓你吃上「人造肉」 這些矽谷公司也是蠻拼的
    這裡提到的未來肉類是通過實驗室培育或植物加工而成的「人造肉」 (動物蛋白替代食品),而非傳統養殖場飼養出來的肉。如今已經有數十家這樣的「人造肉」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同人工智慧、區塊鏈、虛擬實境等一樣炙手可熱,好幾家的估值超數億美金,比爾·蓋茨、謝爾蓋·布林、楊致遠和李嘉誠都是其背後的投資人。吃人造肉,開無人車,已經成為矽谷的一個風尚。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從Beyond Meat的財報來看,營收收入主要集中在人造肉的銷量上,主要是將人造肉產品在全球各地的餐廳、超市內進行銷售,目前Beyond Meat已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義大利及以色列等地區有進行售賣。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已經取得了3800萬美元至4000萬美元的營收了。為何在這個季度繼續出現虧損?
  • 人造肉到底是用什麼做的,裡面有肉嗎?
    ,因此它不是轉基因產品,而且在人造肉的培育過程中還可以控制讓何種脂肪進入其中,使其更有利於人類健康,例如加入ω-3脂肪酸能有保護心臟的功效,是不是看起來比養一頭牛簡單多了。 人造肉到底好不好吃 據報導現在國內也有賣了,是將人造肉放在漢堡中,據說如果不告訴你漢堡中是人造肉是吃不出來區別的,比起最早出現的人造肉口感要好很多,但是要是你單獨細品就會吃出差距來,這就好比在一段文字中找錯別字,不仔細看很難發行,仔細看肯定能找到,畢竟動物身上的肉除了肌肉還有神經組織,脂肪組織等,所以才有鮮嫩多汁這麼一說,也許有心裡因素吧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隨著國外「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人造肉也成為了市場風口產業。11月12日,針對近些年國內人造肉市場發展崛起勁頭,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對國內人造肉市場進行了專題報導。
  • 今天,星巴克「人造肉」開賣,首份體驗...
    從口感上看,植物牛肉碎與真牛肉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缺乏紋理感和嚼勁,但在其他食材的配合下,異樣的感覺並不突出。該產品價格為69元/份。作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自成立以來已有十多年歷史了,背後的投資人包括了比爾·蓋茨等。這樣一家明星公司登陸中國,也顯示出人造肉產業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 人造肉的意義我們都懂,但它可能走錯了路 | 愛範兒
    我知道你們好奇什麼……關於人造肉好不好吃的問題,請直接拖到文末。人造肉,這個兩年前從矽谷精英群體裡火起來的概念終於拍到了中國普羅大眾臉上。一家植物蛋製品公司 Just(中文品牌「皆食得」)的 CEO 認為,Just 在中國和美國市場有著相同的目標群體:關注身體健康的年輕女性[4]。素食主義不能拯救地球,但食品工業可以植物肉是一種很「擰巴」的食物。圍繞「素肉」產生的市場操作,把這種「擰巴」表現得淋漓盡致。
  • 人造食品行業概覽|人造肉
    二是取消食物鏈條中的中間環節,直接在植物基礎上生產新品種的無肉、奶製品等。三是用無機原料或有機原料合成胺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和維生素,然後加工成食品。如此人造食品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微生物和細菌的生物工程方法。比如食用酵母就是一種具有高蛋白質含量的未來食品,它可以被壓製成類似豬肉或牛肉的「人造肉」。
  • 豆腐、人造肉成熱門替代
    供應鏈的停滯使得養殖者業被迫處理掉無處可去的牲畜,消費者隨即面臨著「無肉可吃」的境地。然而,原本被視為小眾產品的豆腐卻因此走入了美國消費者的目光中心。在全美擁有近2800家超市分店的零售商克羅格(Kroger)表示,從3月中旬到5月底,豆腐的銷量增長了近9%。在7個州擁有101家門店的韋格曼斯(Wegmans)表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其豆腐的銷售額幾乎翻了一番。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人造肉作為一款健康環保的植物基食品,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作為一種以植物基為主要原料的新概念食品,人造肉從出現便受到了食品行業的廣泛關注並引發熱議。健康飲食潮流下的人造肉人造肉自從2019年出現在大眾視野,一直吸引著消費者的無限好奇,這與其背後植物基的營養價值符合當下提倡的健康飲食理念是分不開的。近些年人們對於健康飲食愈發重視,從無糖纖維飲品的發展到植物基人造肉的出現,食品行業正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變革。
  • 「人造」食物又上新:不需要奶牛的奶酪 你吃得起嗎?
    據環球網,新加坡亞洲新聞臺2日報導稱,總部位於加州的美國食品技術初創公司Eat Just當天宣布,其「人造雞肉」已獲得新加坡政府批准。新加坡食品局當天表示,Eat Just培育的雞肉已符合該局所定的製作雞塊所需的安全標準。這可能是全球範圍內「實驗室培植的人造肉」製品首次實現商業化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