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人造肉第一股」,是環保主義還是資本遊戲?

2020-11-26 騰訊網

近日,麥當勞宣布,計劃於2021年推出一個名為「McPlant」的植物基肉類替代產品系列,其中包括與美國人造肉製造商Beyond Meat合作生產的一款人造肉餅

此外,麥當勞還表示,作為其McPlant產品系列的一部分,將提供包括漢堡、雞肉替代品和早餐三明治在內的產品,預計2021年將在一些市場進行測試。

01

被寄予厚望的人造肉

談到人造肉,不得不提起一個我們熟悉的人:比爾·蓋茨

他堅信,未來的肉食將會因為科技的推進而產生巨大的變革。

據市場研究Research&Markets報告顯示,全球植物性肉類替代品市場的價值今年預計將達到36億美元,到2021年將增至42億美元,增長17%。

未來,在商業和科技的推動下,美食不僅可以拯救我們的身材,同時還肩負著拯救地球的作用。

以我們熟悉的牛肉為例,養一頭牛,每產出一千克的牛肉,要釋放300千克的二氧化碳。

有人統計過,如果把全球所有的奶牛組織在一起,變成一個奶牛國。

這個奶牛國將會是世界上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家,僅次於美國和中國,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60萬年前,人類掌握了生火技巧,從此吃上了營養密度能量密度都非常高的烤肉,飲食結構的變化造成DNA的變化,可以說:吃肉改變了人類進化史。

如今,因為吃肉導致營養失衡所造成的心腦血管的死亡風險,已經成為人類第一大死亡風險,而人造肉的出現,讓美食和健康能夠兼得。

業內人士稱,人造肉這個事業,是希望通過未來科技的推動,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量。

人造肉是從分子層面去重新解構一塊肉,比如蛋白質、脂類、纖維素、礦物質、維生素,如果有一種辦法,可以從植物裡找到相應的分子去替代它們,那就可以從植物來源裡去創造出一道美食。

02

人造肉是什麼?

人造肉,顧名思義,它是通過人工手段造出來的肉,主要分為植物肉和實驗室培養肉。

植物肉」主要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質,生產類似動物肉品的口感、味道或外觀的食品。從2010年開始,很多創業公司進入該領域,如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和Just。

如果說,「植物肉」是用植物蛋白質「拼」出來的,那麼,「實驗室培養肉」則是用動物細胞「種」出來。

實驗室培養肉」是從動物體內的肌肉組織進行細胞分離,提取少量幹細胞,放在營養液裡培育,用糖、胺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繼而生長分化為人造肉。

在培育的過程中,還可以人工控制加入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使造出來的肉更有利於人體健康。這其中的公司包括Appleton Meats、SuperMeat、Mission Barns等。

但是這種人造真肉的尺寸一般都不大,畢竟培養皿容量本身就有限。

另外,由於需要細胞通過增殖變成肉餅,因此製作過程漫長,所需設備和培養條件比較苛刻,所以成本高售價自然也就高!

2013年BBC曾直播細胞培養肉試吃會,當時的一塊漢堡肉就價值33萬美元......

儘管當下比較主流的人造肉是「植物肉」,但從長遠看,「實驗室培養肉」無疑代表人造肉的未來。

03

Beyond Meat,一家「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是一家專業做「人造肉」的公司,最初生產凍雞肉替代品。

2016年,他們研發出了一款全素的牛肉替代品,做成了 Beyond Burger 肉餅,在外觀和口味上都和真正的牛肉幾乎沒有差別。

這款大獲成功的產品也成功幫助他們拿到多方融資,並最終成功上市,是美國發展最快的食品公司之一。

Beyond Meat的產品可以分為兩大類,新鮮植物肉類和冷凍植物肉類。其中新鮮植物肉類佔比超過80%。

自去年以來,這家美國的人造肉公司便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股價一度像坐上了火箭連續暴漲,成為「人造肉第一股」。

不過,這家明星公司卻再度出現虧損。

日前,該公司披露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期內公司實現營收0.94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的1.32億美元;淨虧損1930萬美元,遠不及華爾街對其淨利潤306.7萬美元的預期,而其去年同期淨利潤為409.9萬美元;調整後每股虧損0.28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虧損0.05美元。

隨著業績披露,公司股價盤前大跌22%,至117美元,而目前「回血」到125美元,但仍元氣大傷。

儘管公司CEO、創始人之一Ethan Brown聲稱是遭遇了「疫情的全面衝擊」,導致「終端零售庫存堆積」,但食品服務渠道客戶的問題,並不是公司唯一的問題。

相比去年三季度35.6%的毛利率,今年三季度的毛利率下跌至28.9%。這對這樣的食品新貴來說,很危險。

因為很顯然,來自其他新興競爭對手如Impossible Foods和老牌食品企業雀巢的競爭,已經威脅到它的定價能力。(事實上,公司自己也承認,為了降低庫存水平,這一度縮減了產品規模,加之折扣力度加大,間接成本上升,導致淨價下跌)。

金融時報作者Jamie Powell毫不留情地吐槽了網紅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的三季報:

「沒錯,仔細瞧瞧,收入增速3%。這樣的數字,你恐怕會聯想到某家以通脹率增長的百年工業企業,比如通用汽車或通用電氣。」

真扎心,這樣的數據本不該出現在一個引領素食概念、股價等於20倍營收的「獨角獸」公司的財報中。

Jamie Powell認為,公司的「adjusted gross margin」這一指標顯示出庫存衝銷的問題:

對於這樣一個可及市場巨大的新興成長公司來說,投資者希望看到庫存維持在低位,理論上,應該一運出門就交給焦急等待的客戶才對,唯一的限制應該是自身的供應能力。

但當你看到Beyond Meat的報表,資產負債表,你會發現它的庫存正在積壓。

3季度末,$132m的存貨在公司庫房堆積,同比增長了62%。(別忘了營收只增長了3%)

大量的庫存通常預示著公司接下來短期內會發生大筆銷售,但也能是個「高能預警」,Howard Schilit在他的著作Financial Shenanigans中說,有時候公司累積庫存是為了應對增長的需求以及快速增長的銷售量。

誠然這個商業策略是合法的,但企業總用它當做藉口,來證明不必要的庫存增長的合理性……

說到這,投資者該反思了,公司到底屬於哪種情況?應對飛增的需求還是銷售疲軟了?

川Sir認為,目前人造肉概念火爆,賽道顯然有些「擁擠」。

老牌食品廠商紛紛加入,和年輕「小朋友」一爭高下,比如雀巢、麥當勞等,他們的資本實力和運作能力是不可小覷的。

作為一個非生活必需品,概念的打造、包裝和營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認清市場、把控渠道,實實在在把成本降下來,開源節流——這恰恰是新玩家需要謹慎拿捏的。

目前這些素食肉供應商的客戶主要是餐飲渠道,而老牌大廠很顯然控制著這個渠道絕大部分話語權,新人們可要小心了。

而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認清消費市場大趨勢固然重要,但在實際考察時需要以更加審慎的眼光評估標的,做好財務分析等案頭研究。

畢竟再非凡的故事也難掩帳面上的脆弱,再龐大的野心也撐不起實際在產業鏈上的地位。

數據跟蹤

寫在最後: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指數家的文章,記得「星標+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人生總會有錯漏,但是不要忘記點「在看」!!!

相關焦點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投稿來源:美股研究社6月7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發布了2019年第一財季的財報,這是其上市後對外公布的首份財報。從Beyond Meat的財報數據來看,Beyond Meat在本季度的營收還是繼續保持著穩健的發展速度,收入超出了市場預期。
  • 「人造肉第一股」火了,還要牽手阿里巴巴…
    7月1日,Beyond Meat宣布將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銷售其「人造肉」漢堡肉餅,標誌著該公司進入中國大陸的超市,今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盤前漲近10%。昨日(6月30日)收盤Beyond Meat上漲1.9%,至133.98美元。該股市值為83.4億美元,半年累積漲幅達77%。
  • 過億資本跑步進場,人造肉憑什麼打動「中國胃」?
    而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3年,中國人造肉市場規將達到130億美元的規模。近年來,中國的人造肉市場正在加速發展。僅9月以來,就有2家企業宣布在中國大陸建廠。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別樣肉客)以及中國香港的人造肉公司Green Monday(綠客盟)分別宣布在浙江嘉興以及廣東建設生產線,兩家公司都表示將於2021年全面投產。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微信公號發文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該人造培養肉重達5克,是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而成,由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完成。201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曾發布消息稱,實驗室培育的人造培養肉將很快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
  • 人類食物革命:人造肉第一股上市,為什麼比爾·蓋茨也看好
    作為一家明星公司,股東陣容豪華,包括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Twitter聯合創始人、前通用電器CEO,還有前麥當勞CEO Don Thompson創立的風投公司Cleveland Avenue等,除此以外還吸引到了美國肉製品巨頭泰森食品的投資。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
    近日,據媒體報導,國家肉品中心宣布,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誕生。該研究項目由周光宏教授帶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生產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
  • 疫情,將人造肉從「泡沫」變成「剛需」
    當人們望向空空的肉類貨架時,他們開始尋找替代品,這恰好為人造肉提供了機會。疫情,將人造肉從「泡沫」變成「剛需」「人造肉」這個概念,很多人是在最近一兩年才了解。但事實上,早在 2012 年,第一根人造雞肉條就已經誕生了。不過,當時的人造肉口感很差,又幹又硬,一直未被主流市場所接納。
  • 比爾·蓋茨都喜歡吃的「人造肉」,到底是什麼來頭?
    如果以第一種概念來看,寬泛地說,中國的「人造肉」歷史開始得更早一些。北魏《齊民要術》中便記載了如何通過豆製品烹製素齋。素齋算是一種中國特色的「人造肉」,以豆製品做出以假亂真的肉,這種傳統一直流傳下來,上傳到各個素菜館裡,下傳到牛板筋、唐僧肉等泛辣條產品,這對我們來說不陌生了。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快餐巨頭麥當勞也在考慮部分餐廳暫停營業,或者直接停供經典巨無霸及麥香雞。肉荒為「替補選手」上場提供了機會。就在本周,美國超市巨頭克羅格宣布在其1700多家門店引進植物肉,另一「人造肉」明星Beyond Meat則將人造肉漢堡送上沃爾瑪山姆店的高大貨架。圖/視覺中國當下似乎來不及計較價格和口味,因為人們需要蛋白質。相較之下,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可能要主動得多。
  • 今天,星巴克「人造肉」開賣,首份體驗...
    作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自成立以來已有十多年歷史了,背後的投資人包括了比爾·蓋茨等。這樣一家明星公司登陸中國,也顯示出人造肉產業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Beyond Meat宣布進軍中國市場後,4月22日,A股人造肉概念板塊集體大漲。截至上午收盤,豐樂種業、雙塔食品、大北農漲停。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與美國的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等人造肉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不同,中國只有寥寥幾家人造肉企業被披露獲得投資,且規模均在百萬量級。如果將時間軸拉長,此次豬肉價格飛漲,會不會標誌著中國人造肉行業風口的到來?「無肉時代」即將來臨?
  • 比特幣大牛:「人造肉第一股」就像比特幣泡沫高峰時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2日消息,比特幣早期投資者麥可-諾沃格拉茨(Michael Novogratz)認為,現在投資者對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熱情湧動就好像比特幣泡沫高峰時一樣。這位前堡壘(Fortress)對衝基金經理表示,雖然這些偉大的想法——比如動物肉和貨幣的新替代品——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但它們也可能會被嚴重超買。諾沃格拉茨表示:「Beyond Meat有點讓我想起了2017年的比特幣。伴隨偉大的想法必然有巨大的泡沫。這是一個巨大的泡沫。」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賣人造肉,星巴克是認真的。幾個月前,人們討論星巴克時,還避不開瑞幸咖啡,很多人將這兩家品牌拿出來對比,從口味到價格再到品牌形象和未來發展。而現在,提到瑞幸,第一反應是造假和訴訟;提到星巴克,首先想到的則是人造肉。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以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成功上市作為開端,麥當勞、賽百味等品牌紛紛推出屬於自己的人造肉食品。肯德基攜手BeyondMeat推出的植培黃金雞塊全美上市不到五小時便搶購一空,而近期這款曾大熱的人造肉雞塊終於登陸中國市場。但在龐大的人造肉市場中,真正屬於中國本土化的產品卻屈指可數。
  • 用植物「生產」的「人造肉」:神奇,但非神話
    「人造肉」:神奇,但非神話  近年來,「人造肉」「人造奶」「人造蛋」等「人造食品」屢屢刷新人們對食材的認知,再加上比爾·蓋茨等不少社會名流的鼎力支持,相關概念受到全球資本市場熱炒。  不過,「人造食品」能否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取決於更多安全性的檢驗以及價格的合理性。
  • 人造食品行業概覽|人造肉
    二是取消食物鏈條中的中間環節,直接在植物基礎上生產新品種的無肉、奶製品等。三是用無機原料或有機原料合成胺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和維生素,然後加工成食品。如此人造食品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微生物和細菌的生物工程方法。比如食用酵母就是一種具有高蛋白質含量的未來食品,它可以被壓製成類似豬肉或牛肉的「人造肉」。
  •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好吃嗎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有哪些口味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快餐連鎖店必勝客也加入漢堡王、麥當勞、肯德基人造肉潮流中來,不過態度更為謹慎,首先推出了一款新的Garden Specialty披薩,這種人造肉披薩僅在鳳凰城的一家門店供應一天,售價10美元。
  • Beyond聯手星巴克,推出中國首款人造肉菜單,人造肉概念股暴漲
    據外媒昨日報導,星巴克和Beyond Meat合作的人造肉產品將會在本周三在中國首次亮相。這也是星巴克第一次在中國推出人造肉菜單。此次,星巴克一共發布了三款的人造肉產品。其中,一款是來自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另外兩款是來著香港公司Omnipork豬肉替代品製作。
  • 星巴克人造肉菜單 星巴克今日上新人造肉午餐菜單
    4月21日,星巴克宣布,將於本周三在中國推出一份新的基於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而在前一天,肯德基剛宣布推出新品「植培黃金雞塊」。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推出的新品食材,均是自去年開始就火遍全球的「人造肉」。星巴克和肯德基官宣上新「人造肉」相關產品後,資本市場聞風而動,人造肉概念股紛紛上漲。
  • 植物肉真的要火?「人造肉第一股」中國設廠
    據外媒報導,別樣肉客於當地時間本周二表示,該公司已籤署協議,將在浙江省嘉興經開區開設一家生產工廠。這家以植物肉製品生產商正加大對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的關注度。報導稱,別樣肉客的全資子公司別樣(嘉興)食品有限公司與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達成協議,擬在開發區內設計和發展生產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