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食超市 CEO:「人造肉」有利環境,無益健康

2021-01-13 IT之家

北京時間22日消息,美國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約翰•麥基(John Mackey)表示,以植物為基礎的「人造肉」對環境有好處,但對你的健康不利。

麥基是一名素食主義者,堅持素食飲食已經20多年。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相信植物性肉類對健康的好處。

「其中一些(人造肉品牌)非常受歡迎,現在風靡世界,如果你看一下成分,它們就是超級高度加工的食品。」麥基說道。

目前「人造肉」市場上有兩個主要的熱門玩家: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他們都得到了億萬富翁比爾•蓋茨的支持。

根據Beyond Meat的網站,其植物性肉餅的成分包括水、豌豆分離蛋白、榨汁菜籽油、精製椰子油、大米蛋白和其他天然香料,包括蘋果提取物和甜菜汁提取物(用於上色)。Impossible Foods漢堡的配料包括水、大豆濃縮蛋白、椰子油、葵花籽油、土豆蛋白、大豆高血紅蛋白(一種在動物和植物中發現的蛋白質)和其他天然香料。

「我不認為吃高加工食品是健康的。我認為人們喜歡吃天然食品,「麥基說。「至於健康問題,我不會贊同這一點,這是我在公開場合要做的最大的批評。」

在2013年,美國全食超市首次嘗試在全國店面出售Beyond Meat出售素食「雞肉」條。隨後一年,Beyond Meat開發出第一種由植物蛋白製成的「牛肉」產品,並在2016年推出其「人造肉」漢堡(Beyond Burger)。同期,Impossible Foods發布了替代牛肉漢堡的替代品。

此外,一些營養師也表示沒有完全被這種以植物為基礎的漢堡熱所吸引。

「它們不一定比牛肉漢堡更健康,」註冊營養師艾麗薩•拉姆齊說道,「它們完全可以吃,但如果你不喜歡這些,就沒有必要更換你的牛肉漢堡。」拉姆齊同時指出植物漢堡和傳統牛肉漢堡都含有相同數量的鈉及飽和脂肪。

另一方面,麥基認為植物性肉類確實是一種更合乎道德的選擇,並且比普通肉更利於環境保護。一些研究學者也支持這種說法。

如今,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都在北美頗受歡迎。

在5月上市後,Beyond Meat股價曾一度漲近6倍,近期有所下跌。而Impossible Foods產品目前在美國約10,000家餐廳推出,包括White Castle,Red Robin和漢堡王(Burger King),並計劃於9月在便利店推出。

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沒有立即發表任何評論。

相關焦點

  • 人造肉銷售火爆 全食超市CEO卻吐槽:不健康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9日上午消息,全食超市CEO約翰·麥基(John Mackey)上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人造肉對環境有好處,但不利於人體健康。作為素食主義者的麥基說:「如果你看下配料,就可以發現人造肉是經過高度加工的食物。
  • 被亞馬遜收購的全食超市正在告別黃金時代
    6月16日,亞馬遜以137億美元收購美國食品連鎖超商Whole Foods(全食超市)。那麼,是全食超市不行了,還是高端超市業態有待考證?全食超市的現狀就如同中國自有品牌聯盟執行董事張智強所說,「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以精品超市為代表的高端定位業態,已經到了兩極分化、迭代整合的階段。
  • 用齊心做專心 看美國全食超市如何打動顧客?
    那些受過良好教育、有較高收入的精英人士對健康、自然生活方式的嚮往和追逐,催生了對健康天然食品的熱情,消費需求日益高漲。全食超市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股消費浪潮,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全食正是用這種對健康生活的引領來構建自己的核心能力。
  • 亞馬遜又出手:全食超市再度降價 美國雜貨股應聲下挫
    亞馬遜計劃本周下調全食超市(Whole Foods)數百種商品的價格,這將是亞馬遜收購全食後最廣泛的降價。這不是亞馬遜第一次下調全食超市商品的價格。在亞馬遜收購全食的第一天,亞馬遜就下調了全食超市超過100種商品的價格,多數商品降幅超過30%。此外,亞馬遜還計劃開設自有超市門店,價格將低於全食。
  • 靠買全食超市,亞馬遜又講了一個收入比利潤重要的故事
    亞馬遜首次在統計分部經營業績時加入「實體商店」(Physical stores),該部門業績幾乎全部來自亞馬遜一個半月前收購的全食超市,它也是亞馬遜本季收入的亮點。全食超市為亞馬遜帶去 13 億美元收入和 2800 萬美元經營利潤。華爾街早先曾預計全食超市能給亞馬遜增加 10% 左右的收入。按照這次 1 個半月 13 億美元收入推算,全食超市的收入佔比符合華爾街預期。
  • 全食超市又開出新型店「365」 商品都是自有品牌
    聯商網專欄:全食超市又搞出新店了,這次的店名叫做「365」。  「365」特點是和Trader Joe’s(以下簡稱TJ)一樣便宜——準確地說,「365」只比TJ貴2%而已,商品都是自有品牌。  至於這個2%是怎麼得出來的,事實上是由Bloomberg的分析師自己去買了35件相同商品後,仔細比價後得出的——她在全食超市花了88.86美元,而在TJ花了86.75美元。
  • 人造肉到底是用什麼做的,裡面有肉嗎?
    圖片來源:pixabay 人造肉到底是什麼 是不是超市裡賣的那種午餐肉呢,因此它不是轉基因產品,而且在人造肉的培育過程中還可以控制讓何種脂肪進入其中,使其更有利於人類健康,例如加入ω-3脂肪酸能有保護心臟的功效,是不是看起來比養一頭牛簡單多了。
  • 被熱炒的「人造肉」到底能不能吃?健不健康?
    「消費者逐步認識到食素對健康和環保的益處,素食主義近年來極為流行,一大批國外企業推出了素肉漢堡、素腸、素肉餅等產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形成潮流。」營養價值和口感比得上肉嗎?生產出的「人造肉」在營養和口感上能否比得上自然長成的傳統肉類?
  • 要把Alexa 應用到400家全食超市 亞馬遜想革零售商的命?
    例如:亞馬遜的實體店。在公司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財務長 Brian Olsavsky 幾乎沒有提到全食超市的交易,只是說他對此很興奮。但是,當被問及亞馬遜的實體書店時,他簡單地說了幾句,以及它如何幫助推動人們對 Echo 和 Kindle 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在實際層面上,正如我在前面的問題中提到的,我們正在嘗試一些新形式。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豬肉的飛漲讓人造肉企業早早的嗅到了商機。9月6日,人造肉企業珍肉與雙塔食品合作推出了1000份人造肉月餅,每盒售價88元。這就給人造肉的未來帶來了差異化的想像空間。未來的想像空間對於植物肉企業而言,最早驅動其發展的原因是環保理念與素食等小眾飲食的興起,然而植物肉企業卻並不想將定位局限於素食肉類,Beyond Meat的產品定位一直是肉類替代品而非素食,其人造肉餅會擺放在超市的肉類貨櫃中,並且一直拒絕將其漢堡產品標記為「素食漢堡」。
  • 疫情,將人造肉從「泡沫」變成「剛需」
    除了餐飲巨頭外,超市供應鏈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進入 5 月份後,兩家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 Kroger 和 Costco 相繼執行「限購令」,限制每人最多只能買 3 件肉類產品。相應地,肉類價格也在一路水漲船高。市場研究機構 CoBank 的報告稱,到今年下半年,美國肉價會比去年同期上漲高達 20%。
  • 【健康】「植物肉」概念又來了?它和一度風靡的人造肉有何區別?
    顧名思義,他是通過人工手段造出來的肉,目前人造肉有兩種,一種是是通過人工將植物蛋白、植物纖維、植物油、調味料和營養素重新組合排列製成的植物人造肉。植物人造肉被視為前景廣闊的產業,目前在美國最知名的兩大人造肉品牌Impossible和Beyond均屬於此。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人造肉作為一款健康環保的植物基食品,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作為一種以植物基為主要原料的新概念食品,人造肉從出現便受到了食品行業的廣泛關注並引發熱議。健康飲食潮流下的人造肉人造肉自從2019年出現在大眾視野,一直吸引著消費者的無限好奇,這與其背後植物基的營養價值符合當下提倡的健康飲食理念是分不開的。近些年人們對於健康飲食愈發重視,從無糖纖維飲品的發展到植物基人造肉的出現,食品行業正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變革。
  • 平價超市無出路 全食超市致力打造一個高逼格超市
    全食超市公司(Whole Foods Market)是一家全球最貴的超市,肯定會有人問:超市能有多貴?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在英國富人區的全食超市,土豆7歐元(合人民幣50多)一公斤,草莓210元4顆,一株空氣植物70美元。。。
  • 「人造肉第一股」火了,還要牽手阿里巴巴…
    7月1日,Beyond Meat宣布將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銷售其「人造肉」漢堡肉餅,標誌著該公司進入中國大陸的超市,今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盤前漲近10%。昨日(6月30日)收盤Beyond Meat上漲1.9%,至133.98美元。該股市值為83.4億美元,半年累積漲幅達77%。
  • 美國人造肉公司CEO稱人造肉可節約中國一半耕地和水 臨近中秋人造...
    Impossible Foods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人造肉企業,由前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派屈克布朗創立於2011年。目前該公司在加利福尼亞的歐克蘭(Oakland)擁有首個大型食物製造工場,每月可以生產大約200萬磅植物製造的肉。目前他們的產品主要是牛肉,未來會繼續研發魚肉、豬肉、乳製品等。
  • 人造肉阻止全球變暖?科學家:想保地球,唯有吃素
    智通財經APP獲悉,數據顯示,有16%的美國消費者出於環境原因而避免使用動物產品,這些消費者的年齡大多處於18至34歲。研究消費者心理學的金門大學教授Kit Yarrow表示:「許多千禧一代,認為為食物支付更多金錢是值得的。在消費時,他們會考慮到生產者的理念,是否對環境最有利。」
  • 那個做人造蛋的公司,準備賣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
    食品創業公司 Hampton Creek :「他們將在 2018 年將人造肉推向超市,進行售賣。」 這家公司曾生產出人造蛋和植物蛋黃醬。最近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這次,Hampton Creek 所言的人造肉是一種完全在實驗室環境下,由動物細胞培養而成的素肉(Clean Meat)製品。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一家叫做的創業公司成功用動物細胞培養出了人造牛肉與雞肉。整個生產人造肉的過程就像植物種植。Memphis Meats 首先從動物身上提取切片,找到可以自我複製的細胞,這就是「種子」。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從Beyond Meat的財報來看,營收收入主要集中在人造肉的銷量上,主要是將人造肉產品在全球各地的餐廳、超市內進行銷售,目前Beyond Meat已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義大利及以色列等地區有進行售賣。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已經取得了3800萬美元至4000萬美元的營收了。為何在這個季度繼續出現虧損?
  • 用植物「生產」的「人造肉」:神奇,但非神話
    試圖健康與環保雙贏  其實,除了「人造肉」之外,近年來「人造奶」「人造蛋」「人造海鮮」等人造食品也紛紛亮相,人造食品概念更是成為資本市場熱捧的對象,一個「錢景」廣闊的產業仿佛已呼之欲出。  以「人造肉」為代表的人造食品之所以會有市場需求,主要是源於人們對飲食健康追求和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在歐美等經濟發達地區,素食主義越來越成為一股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