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買全食超市,亞馬遜又講了一個收入比利潤重要的故事

2020-12-05 好奇心日報

今晨亞馬遜公布今年 7-9 月經營業績,它共取得 437 億美元營業收入和 3.47 億美元經營利潤,分別較去年同期上漲 34% 和下跌 40%。

其中收入增幅為五年來最高值。報告發布後,亞馬遜股價上漲 7% 重新回到 1000 美元以上。市值也增加約 300 億美元。

貝索斯又一次讓華爾街相信公司收入保持增長比盈利更重要。

亞馬遜首次在統計分部經營業績時加入「實體商店」(Physical stores),該部門業績幾乎全部來自亞馬遜一個半月前收購的全食超市,它也是亞馬遜本季收入的亮點。

全食超市為亞馬遜帶去 13 億美元收入和 2800 萬美元經營利潤。華爾街早先曾預計全食超市能給亞馬遜增加 10% 左右的收入。按照這次 1 個半月 13 億美元收入推算,全食超市的收入佔比符合華爾街預期。

Wedbush 證券的分析師麥可·帕克特(Michael Pachter)表示,亞馬遜並沒有因為整合全食超市而虧損,投資人由此鼓勵亞馬遜全力營運全食超市,對抗沃爾瑪、克羅格等大型實體超商。

亞馬遜財務長布萊恩·奧爾薩夫斯基(Brian Olsavsky)在電話會議上暗示全食可能很快能享受亞馬遜龐大物流體系帶給它的好處。

「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探索不同的服務方式。AmazonFresh、Prime Now 和 Whole Foods 之間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合作。」他說。

目前,Whole Foods 正與一家物流供應商合作,實現快速送貨。但分析師們推測,亞馬遜最終會將全食超市納入其一小時或兩小時的 Prime Now 送貨體系。

亞馬遜的其他收入也在增長。其會員訂閱收入上漲 59% 達到 15.32 億美元。雲計算依舊是亞馬遜的賺錢機器,收入增長了 42%,達到 45.8 億美元。經營利潤增長 36%,達到 11.71 億美元。

然而這些增長都被國際零售業務的持續巨虧所抵消,該部門這一季度淨虧損增加 73% 達到 9.36 億美元。亞馬遜用燒錢換來在印度、澳大利亞以及南美等地的影響力,7 月它們曾對印度電商分部追加 2.6 億美元投資並承諾投資總額將會到 50 億美元。

7-9 月,亞馬遜的經營支出增速達到 35%,超過了收入增速,其中履約成本和市場費用漲幅超過 40%。員工人數也因為收購了全食超市,從上季度的 38.42 萬人上漲到 54.19 萬人。

受此影響,亞馬遜 7-9 月自由現金流下滑 10%。但華爾街目前還是更相信它的增長故事。

題圖/Geekwire

相關焦點

  • 被亞馬遜收購的全食超市正在告別黃金時代
    曾經銷售額增幅連續五年超過20%,被稱為實體店「最後一個創新樣板」,如今卻難逃被收購的命運。6月16日,亞馬遜以137億美元收購美國食品連鎖超商Whole Foods(全食超市)。
  • 亞馬遜又出手:全食超市再度降價 美國雜貨股應聲下挫
    亞馬遜計劃本周下調全食超市(Whole Foods)數百種商品的價格,這將是亞馬遜收購全食後最廣泛的降價。這不是亞馬遜第一次下調全食超市商品的價格。在亞馬遜收購全食的第一天,亞馬遜就下調了全食超市超過100種商品的價格,多數商品降幅超過30%。此外,亞馬遜還計劃開設自有超市門店,價格將低於全食。
  • 要把Alexa 應用到400家全食超市 亞馬遜想革零售商的命?
    全食超市(Whole Foods)可以在其中的一個區域為其提供網絡,亞馬遜的顧客不僅可以通過電子商店購買和退貨,還可以瀏覽亞馬遜通過其少數書店提供的書籍。更重要的是,可以查看亞馬遜最新的設備。在公司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財務長 Brian Olsavsky 幾乎沒有提到全食超市的交易,只是說他對此很興奮。
  • 用齊心做專心 看美國全食超市如何打動顧客?
    全食超市是美國最大的天然和有機食品連鎖超市,也是全美首家獲認證的有機食品零售商。2013年,它的銷售額達到129億美元,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232位。現在共有375家門店,員工6萬多名。業界人士稱它為「零售業創新的最後一個樣板」。
  • 亞馬遜又出手 全食超市再度降價 美雜貨股應聲下挫
    作者:王超亞馬遜計劃本周下調全食超市(Whole Foods)數百種商品的價格,這將是亞馬遜收購全食後最廣泛的降價。這不是亞馬遜第一次下調全食超市商品的價格。在亞馬遜收購全食的第一天,亞馬遜就下調了全食超市超過100種商品的價格,多數商品降幅超過30%。此外,亞馬遜還計劃開設自有超市門店,價格將低於全食。亞馬遜計劃本周下調全食超市(Whole Foods)數百種商品的價格,這將是亞馬遜收購全食後最廣泛的降價。本次調價將包括大量的蔬菜、水果和肉類產品。
  • 亞馬遜「金牌會員日」活動即將開啟 全食超市將加入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亞馬遜今年的購物節活動「金牌會員日」將會把全食超市涵蓋在內,這一舉動將給實體零售商構成壓力。亞馬遜在周二宣布,該公司年度購物活動「金牌會員日」將於美國東部時間7月16日15時(北京時間7月17日凌晨3點)正式啟動,持續至7月17日結束。此次活動將持續36個小時,較去年的30小時延長6個小時。在今年的「金牌會員日」,亞馬遜將向全球金牌會員提供超過100萬種專屬交易,而且活動還將包括在全食超市舉行的精選交易。
  • 全食超市 CEO:「人造肉」有利環境,無益健康
    北京時間22日消息,美國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約翰•麥基(John Mackey)表示,以植物為基礎的「人造肉」對環境有好處,但對你的健康不利。在2013年,美國全食超市首次嘗試在全國店面出售Beyond Meat出售素食「雞肉」條。隨後一年,Beyond Meat開發出第一種由植物蛋白製成的「牛肉」產品,並在2016年推出其「人造肉」漢堡(Beyond Burger)。同期,Impossible Foods發布了替代牛肉漢堡的替代品。此外,一些營養師也表示沒有完全被這種以植物為基礎的漢堡熱所吸引。
  • 平價超市無出路 全食超市致力打造一個高逼格超市
    如果你想把工資一頓飯花光,午餐可以試試491美元7盎司(不到2兩)的辣金槍魚卷   與「天天低價」的沃爾瑪相比,全食超市走了另一個極端「天天高價」。全食銷售的有機食品、天然食品及其他一些美食的價格會比普通食品高40%至175%,全食一度被冠以「全薪光」(Whole Paycheck)的稱呼,以形容其價格之高。然而,雖然賣的如此之貴,排隊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 全食超市又開出新型店「365」 商品都是自有品牌
    聯商網專欄:全食超市又搞出新店了,這次的店名叫做「365」。  「365」特點是和Trader Joe’s(以下簡稱TJ)一樣便宜——準確地說,「365」只比TJ貴2%而已,商品都是自有品牌。  至於這個2%是怎麼得出來的,事實上是由Bloomberg的分析師自己去買了35件相同商品後,仔細比價後得出的——她在全食超市花了88.86美元,而在TJ花了86.75美元。
  • 亞馬遜今日上調Prime會員費,近60%亞馬遜美國站用戶表示不會續訂
    亞馬遜在4月宣布,將從5月11日起正式上調Prime包年會員費,從之前的99美元上調到119美元, 老用戶續訂則新費用將從6月16日開始生效。 亞馬遜同時還宣布,在全球已有超過1億的Prime會員。
  • 從「有機」和「非轉」的異同,看亞馬遜買全食的背後邏輯
    亞馬遜以 137 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的消息,使得這個周末不再平靜。關於亞馬遜布局全食,並且如何將個性化推薦及算法延伸到線下,網上已經有了不少的分析。不過引起我關注的,卻是全食超市主打的 「有機食品」 這個屬性。說到有機,一般是指種植過程中不添加農藥,不添加這個那個,也是為了保證產品的所謂 「純天然無汙染」,這沒來由的讓人想到轉基因。要求非轉基因在很多掌握科學素養的朋友眼中被認為是一種交智商稅的行為,不過,就宣傳策略和針對目標用戶的訴求而言,卻真的與有機食品有異曲同工之處。而那些對於非轉基因嗤之以鼻的人卻不一定會拒絕有機食品。
  • 被亞馬遜收購一年半後,全食又漲價了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獲悉的內部文件報導:亞馬遜旗下的全食超市(WholeFoods)對數百款產品進行提價,以「彌補包裝、食材和運輸等方面不斷增加的成本」。這是自亞馬遜收購全食以來,第二次上調其產品價格。去年12月份,超市內的550款商品也經歷過一波漲價。
  • 這一年亞馬遜和全食過得如何?又為何讓谷歌下決心牽手京東
    全食超市一直專注於有機食物的領域,但隨著一些更大的競爭對手進來,全食超市不得不開始放棄一些市場份額,尤其在科技手段上全食明顯落後於這些競爭對手。 巨大的挑戰從其財務報表裡可以體現出來。在2017年被亞馬遜收購以前,全食的同店銷售額下降了1.5%。在這之前的一年,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5%。這些數據使得當Amazon收購全食超市的消息被公布以後,外界一致看好。
  • 想學地道英語,先把「超市」總說成「supermarket」戒掉!
    置頂【必克英語】,碎片時間提升自己已經宅家很久的我們,出一趟超市簡直開心得像個兩百斤的胖子。想起與姐妹淘們一起逛街逛超市的日子是多麼逍遙快活!不是所有「超市」都叫做「supermarket」喲~今天必叔就來教大家一些關於「超市」的日常表達!
  • 3分鐘詳解「虹鱒與三文魚」的區別 | 美國超市虹鱒和三文魚如何標註?
    在美國超市有沒有虹鱒賣呢?它和三文魚之前有沒有區別開呢?這兒,我們看一下美國著名連鎖倉儲式超市Costco(好事多)裡面賣的生魚。以下圖片是最近在美國的一家Costco超市裡拍的。三張圖片代表三種魚,三種魚是並列放在一個冷凍櫃裡的。第一種標註的商品名字是「養殖大西洋三文魚(salmon)魚片(養殖過程中未使用抗生素)」,價格為一磅九美元,相當於人民幣64元一斤。
  • 剖析102家公司會員模式(1):亞馬遜的prime會員有何奧秘?
    我們稍微一推算就可以得出結論:眾所周知,零售業是一個低毛利的行業,假如一個用戶在亞馬遜買了一本10塊錢的書,按20%毛利率,這本書亞馬遜只有2塊錢的毛利,而一單的配送費遠不止2塊錢。所以,消費者怎麼買都划算,而亞馬遜一定會虧錢。
  • 中國人不愛讀書,卻愛買Kindle,他們全被亞馬遜套路了
    以此為背景,有一個報導便顯得十分有趣——2017年中國蟬聯亞馬遜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第一大市場。亞馬遜能成為什麼都賣的巨無霸企業,主要得益於它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大套路。亞馬遜在Kindle設備(前端)上估計有5億多美元的損失,但在電子書、音樂、電影/電視節目、廣告和應用程式(後端)上賺取了20多億美元的利潤。這個策略,其實並不新鮮。超市常有針對某種產品的打折促銷,不一定是不好賣了,而是希望你走進超市,然後吸引你買其他商品。
  • 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對美國零售地產的新威脅
    這將給以生鮮雜貨超市為主力店的零售物業的中長期展望蒙上一層陰影,對以生鮮雜貨超市為主力店的零售物業 (Grocery-anchored Strip Center) 的未來價值的穩定性造成衝擊,從而進一步加重市場對於美國零售物業市場的負面看法。亞馬遜的「新零售」策略亞馬遜斥資 137 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在美國科技業和零售業都引起了轟動。
  • 焦點分析|連鎖食品超市 Trader Joe's 創始人去世,其開創的自有...
    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 Whole Foods 以 137 億美元的價格被亞馬遜併購。而1979年,Trader Joe's 賣給了德國連鎖超市巨頭阿爾迪(Aldi)聯合創始人西奧阿爾布雷希特(Theo Albrecht)建立的家庭信託基金,但保持獨立運營,創始人Coulombe 也一直擔任CEO至1989年。時至今日,缺德舅仍保持私營,並無上市計劃。
  • 研究生在華為年薪30萬,學渣在美國亞馬遜,對比收入以為看錯了
    他算得上是一個很上進的人。他們班有一同學,他的成績並不優秀,是他們班的學渣,他讀完大學也去讀了研究生,讀研期間的所有費用都是家裡自費的,他家的條件不錯,這也使得他可以學習更多的東西。說起來難聽,有錢人家的孩子嘛,機會總會比別人多一點。同為研究生,那位人員去了華為上班,他進去公司有兩年,收入到3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