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堂YA說科學家的故事
科堂2.0新推出「科堂YA說科學家的故事」,每隔周周五,YAYA會為大家帶來新中國做出傑出貢獻的卓越科學家的故事,講述他們的智慧果實為人類社會帶來福祉的同時,更想讓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成為引領發展的信念之光,讓更多人感受到光芒的照射。請大家記得來關注我YA!
中國核司令
程開甲
大家好,現在是科堂YA講故事時間!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科學家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有著「中國核司令」美稱的程開甲。
自1964年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豎井試驗等在內的多種試驗方式的三十多次核試驗相繼成功。無數科技工作者為此隱姓埋名、嘔心瀝血堅守和奮鬥,其中就有一個傳奇的名字,他就是程開甲。
01
心向祖國
1937年,程開甲考取「東方劍橋」浙江大學、走進了物理系學習,師從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大師。
1946年8月,他又成為英國愛丁堡大學數學物理系著名教授玻恩的研究生。儘管玻恩很賞識他,常帶他去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希望畢業後的他留在英國發展,但程開甲卻感到在那裡,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那時,英國人看不起中國人。一天晚上,他去看電影,故事片前放了一個短新聞片,那艘在長江上的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不顧人民解放軍的警告,公然挑釁,被解放軍炮火擊中,被迫升起白旗,解放軍才停止炮擊。這讓程開甲大大出了一口氣,從這部短片上看到了中國的希望。看完電影,程開甲走在大街上,腰杆挺得直直的,他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回家去!回中國去!程開甲下定了決心。
1950年8月,程開甲踏上了祖國的土地。他直奔母校浙江大學,被安排在物理系任教授。
02
科學嚴謹
面對新中國遭受的核威脅,1960年3月,由錢三強「點將」,經鄧小平批准,程開甲被任命為核武器研究所的技術副所長。程開甲與其他科學家們一起,開始了研製原子彈的秘密歷程。
他當時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原子彈試驗取得成功,測得爆炸時的各項參數和試驗產生的效應數據。他以對工作的高度負責和對科學的無比嚴謹推進這項工作。一次檢查中,他發現電纜溝裡細沙沒有按要求去鋪,立即要求施工人員返工,重拉幾百車沙子鋪上。還有一次,他設計的測試方法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當時基地的一位副司令員。面對壓力,程開甲嚴肅地說:「我不管他是不是副司令員,我只看他講不講科學,這些數據是在實踐中計算出來的,是科學的。要保證安全,就得按數據要求辦。我要對核試驗的安全負責。」結果還是按程開甲的意見辦了。
1964年10月16日15時,在驚天動地的巨響中,百米高塔上騰起了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自動控制系統在原子彈爆炸瞬間啟動1700多臺(套)儀器,分秒不差的完成了起爆和全部測試。據有關資料記載,法國第一次核試驗沒拿到任何數據,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試驗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數據,而我國首次核試驗中97%的測試儀器記錄數據完整、準確。
03
勇敢求索
此後,程開甲在核試驗任務中又不斷取得新突破。1966年12月,首次氫彈原理性試驗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徑範圍地面用水泥加固,減少塵土捲入,效果很好。1967年6月,第一顆空投氫彈試驗成功,他提出改變投彈飛機的飛行方向,保證了投彈飛機的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試驗成功,他設計的回填堵塞方案,實現了「自封」,確保了試驗工程安全。1978年10月,首次豎井地下核試驗成功,他研究設計的試驗方案獲得成功……
為了拿到核爆炸後的第一手數據,20世紀70年代,他多次進入地下核試驗爆後現場,爬進測試廊道、測試間,甚至冒著高溫、高放射性和坍塌等危險進入爆心。
他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次進洞,都會有新收穫,每看到一個現象,都會增加對地下核爆炸現象和破壞效應的感性認識,使他對下次試驗方案有進一步考慮和新的設計。在程開甲和團隊的冒險奮鬥下,我國核武器的研製與應用開拓出了成功之路。
04
培土育才
核試驗事業是一個尖端的事業,也是一個創新的事業,必須有人才。程開甲創建的核武器試驗研究所及其所在的核試驗基地是我國核事業人才的搖籃之一,先後走出了10位院士、幾十位技術將軍,獲得2000多項科技成果獎,許多成果填補了國家空白……在選才用人上,程開甲始終牢記錢三強的一句話:「千裡馬是在茫茫草原的馳騁中鍛鍊出來的,雄鷹的翅膀是在同暴風的搏擊中鑄成的。」
第一次核試驗,立下大功的測量核爆炸衝擊波的鐘表式壓力自記儀,就是程開甲鼓勵林俊德等幾名年輕大學生因陋就簡研製的;同樣,我國第一臺強流脈衝電子束加速器的研製,也與程開甲大膽將這一高難度項目放心交給邱愛慈不無關係。後來,林俊德、邱愛慈都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邱愛慈還是研究所10位院士中唯一的女性。
帶隊伍、培養人,程開甲總是堅持言傳身教。得到榮譽後,程開甲曾多次公開表示,「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我們的核試驗,是研究所、基地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
「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程開甲
程開甲生平事跡
1918年,出生於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
1937年,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
1946年,赴英留學,獲博士學位後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
1950年,歸國,先後在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任教。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0年,加入我國核武器研究隊伍,歷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某試驗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兼研究所所長、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軍職常任委員等職,為我國核武器事業和國防高新技術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榮獲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14年,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7年,榮獲「八一勳章」。
201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2019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發主席令,授予程開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進入「科堂」小程序
科堂,用科學刷新你的世界!
原標題:《科堂|為國鑄「甲」的核司令——程開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