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讓我們銘記他們:程開甲

2021-01-21 中國科協

8月1日上午,中國科技館「中科館大講堂」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熊杏林。一次偶然的機會,熊杏林受邀為程開甲院士撰寫小傳,從此開啟了她研究、宣傳程開甲的人生歷程。

報告會上,熊杏林深情講述了程開甲「忠誠奉獻、科技報國」的光輝一生。熊杏林坦言:「研究、宣傳程老的20年,是我被感動、教育的20年,我一直覺得這是我一生所做的最有意義、最價值的事。」

程開甲成長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苦難歲月,他的大學學業是在流亡中完成的。從1937年秋到1941年秋,程開甲在浙江大學就讀的四年中,學校搬遷了7個地方,被稱為「流亡中的大學」。在廣西宜山,一次日機轟炸後,程開甲損失慘重,除隨身穿的衣服外,他變得一無所有。他之後的全部學習、生活用品,都是老師、同學們捐獻的。

1946年,程開甲來到英國求學,剛一踏上異國的土地,就因為是中國人被人瞧不起,遭人白眼。剛到英國租房子。有的房東明明有房子,因為他是中國人,不肯租給他。好不容易找到願意租的,卻不肯把好房間租給他,多出租金也不給。有一次坐電車,兩個英國佬對他拋白眼,還說他們「最討厭奶油麵孔的人。」 程開甲說,在國外「看不到中華民族的出頭之日,海外的華人心中都很悶、很苦。」寄人籬下的屈辱和苦悶,激發了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強烈意志。

1949年發生的一件事,讓程開甲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程開甲回憶:「那是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蘇格蘭出差,看電影新聞片時,看到關於『紫石英』號事件的報導。看到中國人敢於向英國軍艦開炮,擊傷英國軍艦『紫石英』號,我第一次有出了口氣的感覺。看完電影走在大街上,我把腰杆挺得直直的。中國過去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我感到現在開始變了。就是從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1982年,一次地下豎井核試驗後,大家還在歡呼雀躍,程開甲急急忙忙走出主控站,坐上等候在外面的吉普車,直奔爆心。當他們趕到時,地面已經揚起塵土,出現裂縫,並產生了輻射。他們隨身攜帶的鋼筆樣粗的放射性探測器尖叫不停,對強輻射發出警報。但程開甲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堅持在爆心地表察看一周後才快速離開。返回的路上,通信員李國新忍不住問:「首長,您真的不害怕嗎?」程開甲回答:「害怕。但我更擔心我們的核試驗事業,因為那也是我的生命啊!」

2006年,程開甲88歲。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常有人問我對自身價值和追求的看法,我說『我的目標是一切為了祖國的需要』,『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是我的信念』。回國後,我一次又一次地改變我的工作,我一再從零開始創業,但我一直很愉快,因為這是祖國的需要。我以為實現目標就是做貢獻,人也只有做出貢獻才能體現存在的價值。以前我與陳芳允經常在一起討論存在的價值,我們都認為只要活著就應該有所價值,所以當我們倆都到了八十好幾的時候,都還繼續著我們應該做的事,毫不懈怠,總要去做最能實現自身價值的創新工作。我們努力了,我們也就無憾了。」

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相關焦點

  • 張存浩、程開甲……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讓我們重新回顧這些熟悉的名字他們都曾從習總書記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成為中華民族科技進步的驕傲這些燦若星辰的名字是中國立於全球科技發展大潮的底氣他們的事跡,激勵我們一往無前走向未來!」程開甲: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習近平向獲得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頒獎。
  • 程開甲:此身已許核裂變
    程開甲滿懷信心地對基地張蘊鈺司令員說:「我們沒有理由失敗,一定響,一定成功!」 1964年10月16日就是在這座鐵塔上,驚天動地的蘑菇雲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時在指揮所裡身經百戰的張愛萍將軍激動地拿起話筒說:「總理,我們成功啦,原子彈爆炸成功啦!」周恩來的聲音也很激動。
  • ——程開甲、蘇步青兩位科學家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反思
    更加巧合的是,這兩位戴著超級光環的大科學家,上小學時都曾有一段做「差生」的經歷;同樣的,他們也都遇到過一位指引光明的好老師。 1966年,程開甲在氫彈試驗現場。 程開甲幼年在觀音弄小學讀書。上了二年級後,因為過度貪玩,學習成績低落,竟然連續兩年留級,還被同學戲稱為「年年老闆」。
  • 「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病逝,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位偉大先驅?
    就在昨天,即2018年11月17日上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程開甲於北京病逝,享年101歲。或許,有許多年輕人會對程開甲這個名字感到陌生。有句俗話說得好: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而程老無疑便屬於後者!一位理應被歷史銘記,永遠活在所有中國人心中的偉大先驅!
  • 今天,緬懷「中國核司令」程開甲!
    我就知道,我們有一天能夠這樣子的!」說罷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語。核爆炸試驗現場(左三為程開甲)人生最好的20年光景,都伴著西北荒漠呼嘯肆虐的狂風。該方案提出時,曾一度遭到包括司令員在內許多人的質疑與反對,有人勸他說:「人家是司令員,你就不要再和他爭了,出了問題由他們負責。」
  • 科學網—程開甲: 以身許國鑄核盾
    通過這一例子,王淦昌告誡他們,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緊跟前沿、抓住問題、扭住不放。還在大三時,程開甲聽陳建功教授的復變數函數論課後,就敢於挑戰難題,撰寫了《根據黎曼基本定理推導保角變換面積的極小值》的論文,得到陳建功和蘇步青的賞識,並推薦給英國數學家Tischmash教授發表,之後文章被蘇聯斯米爾諾夫的《高等數學教程》全文引用。 1941年,程開甲大學畢業留校任助教。
  • 有關程開甲的幾個小故事
    「核司令」走了,我們永遠要記住他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於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301醫院病逝。
  • 程開甲走了,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新聞—科學網
    玻恩共帶過彭桓武、楊立銘、程開甲和黃昆4位中國學生,他們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彭桓武、程開甲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黃昆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在玻恩身邊的4年,程開甲結識了狄拉克、海特勒、薛丁格、繆勒、鮑威爾等科學巨匠。
  • 科堂|為國鑄「甲」的核司令——程開甲
    科堂YA說科學家的故事科堂2.0新推出「科堂YA說科學家的故事」,每隔周周五,YAYA會為大家帶來新中國做出傑出貢獻的卓越科學家的故事,講述他們的智慧果實為人類社會帶來福祉的同時,更想讓愛國、創新、求實、
  • 南仁東、程開甲……聆聽科學家精彩故事 領略非凡科學人生
    這個樸實而崇高的稱號一方面折射出他們在探索新知的道路上奮勇拼搏的精神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另一方面詮釋了他們科學為民的濃鬱家國情懷。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精彩的科學故事,領略他們非凡的科學人生。他說:「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這一試,便是整整22年。首先是啟動FAST的選址工作。歷經十餘年的跋山涉水甚至數次遭遇險情,南仁東終於找到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最適合FAST建設的臺址——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接著是進入工程建設。從開工之日起,南仁東的身影就時常出現在施工現場。
  •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 「為了保密,他20多年未公開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引用兩彈元勳程開甲的故事南大校長鼓勵新生奉獻求真   「程開甲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
  • 程開甲:為國鑄「甲」的核司令,隱姓埋名數十載,一心只為報國家
    主要是因為像這類型武器的研發都是重要的機密任務,當初他們都需要對外界保密,在西北的大戈壁隱姓埋名一心投入工作中。直到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跡才被逐漸報導出來。有這樣一句話,相對於在戰場上犧牲,這種默默的付出同樣也是一種犧牲。而那些科學家的姓名與事跡,我們應當銘記在心。曾獲得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程開甲,也是我國核武器研發的開創者之一,還被人們親切地稱作「核司令」。
  • 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他的事業驚天動地,讓中國穿上核鎧甲!
    > 程開甲,男,漢族,江蘇吳江人,1918年8月出生,1962年11月入伍,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正軍職常任委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作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將汗水和智慧灑在了中國西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他的名字也將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從此,他隱姓埋名,在學術界銷聲匿跡20多年。
  • 「中國核司令」程開甲 59年前名字列入國家絕密檔案
    母親走後,8歲的程開甲像一匹小野馬獨來獨往,家裡將他送到私立小學,課上課下他都是玩得不亦樂乎,好不容易升到二年級,竟連續留級三年。有一次他甚至拿了錢一人跑到上海瘋玩到花光最後一分錢,露宿街頭,最後被家裡人接回了老家。等待他的是在列祖列宗的靈牌前,大媽用木棍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大媽自此覺得不能讓程開甲再這樣放任自流下去,擔當起做母親的責任。
  • 讓美蘇喪膽的中國核司令程開甲:我不回國,也只能是個二等公民科學家
    為了核實支票的真偽,老闆還專門給銀行打了電話,直到對方說程開甲是高薪聘來的研究員時,才把皮大衣賣給他。 這件事讓程開甲的自尊心被深深的踐踏了。 他回想起剛來英國的時候,有一次去海灘遊泳,幾個中國留學生剛下水,英國人就立即上岸,還指著他們說:「有一群人把這裡的水弄髒了。」
  • 程開甲:浙江大學畢業,中國偉大的當代科學家!
    中國擁有現在的地位和現在的科學技術,離不開中國偉大的科學家和科學工作者,中國在創立之初就有一大批無私的科學工作者投入到偉大祖國的建設之中,他們不計回報,不糾結於利益,只是為了使自己的祖國更加強大,他們的名字大半生都被隱藏,真正體現了什麼叫做大無畏的精神,也就是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偉大科學家,才造就了現在的盛世中國
  • 「核司令」程開甲生平:難得一顆赤子心 難忘一碗紅燒肉
    控制工壕裡面,大概700多人,起爆以後,我們在工壕看到第一個信號,儀器的指針『咣』,『起爆』!儀器的指針『咣』,一動我的心裡就有數了,成功了!這個時候,大家衝出去,從窗戶裡看,把窗戶開開來看看,煙雲都上來了。」
  • 張存浩、程開甲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銘記這一天!溫哥華要用中英文就排華歷史道歉
    羅品信在28日的聲明中說,選擇這樣一個日子是為了讓人銘記昔日針對華裔的歷史性歧視。選擇在公共場合而非市政府大樓道歉,有助於傳達溫哥華市「將致力於讓中華文化獲得支持和接受的誠意」。他表示,當溫哥華成為一個「和解之城」的今天,歷史性的錯誤必須得到解決,這次道歉將是解決歷史性問題、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羅品信鼓勵所有溫哥華市民當天前往唐人街,參加中華文化慶典,並共同銘記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