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提出基於分步反演的近井壁地層波速徑向層析成像方法

2020-09-10 中科院之聲

在油氣勘探和開發中,地層波速徑向分布成像有助於識別鑽井誘導縫和確定巖石力學性質,對指導儲層壓裂、固井和完井具有意義。目前的反演方法多利用單極縱波的首波到時進行位置與速度的聯合成像。然而在實際數據存在噪聲的情況下,首波到時可靠性顯著下降,影響成像質量。

近期,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超聲技術中心博士研究生劉穎及其導師、研究員王秀明等人提出一種基於分步反演的近井壁地層波速徑向分布成像方法。該方法計算速度快,且不需要計算波的到時,從而減少了帶有噪聲的現場數據處理的不準確性。此外,該反演方法在地層橫波速度成像方面也有理想的效果。

不同於同時反演速度和徑向位置兩個參數的傳統方法,該研究的分步反演過程分為兩個步驟進行:首先通過對聲波陣列的相鄰接收器依次採用STC(Slowness Time Coherence)方法提取速度陣列,然後基於射線理論獲得對應速度的層厚(即徑向分布)。步驟1的反演結果可用於指導操作並確定步驟2是否有必要進行。

從模擬數據和現場數據得出的反演結果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因此,分步反演法可以其快速、穩定的計算能力,為油田提供實時的數據處理結果。

相關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分步反演法流程圖

分步反演現場數據得到的地層波速變化徑向剖面(地層縱波速度變化徑向分布、地層橫波速度變化徑向分布)

來源: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聲學所提出基於分步反演的近井壁地層波速徑向層析成像方法
    在油氣勘探和開發中,地層波速徑向分布成像有助於識別鑽井誘導縫和確定巖石力學性質,對指導儲層壓裂、固井和完井具有意義。目前的反演方法多利用單極縱波的首波到時進行位置與速度的聯合成像。然而在實際數據存在噪聲的情況下,首波到時可靠性顯著下降,影響成像質量。
  • 2020.9.8 星期二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科研進展1、福建物構所無金屬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2、聲學所提出基於分步反演的近井壁地層波速徑向層析成像方法3、研究發現青藏高原硝酸鹽氣溶膠生成機制及來源的同位素證據4、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發光真菌
  • 科研人員提出由X射線成像圖反演磁層頂位形的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赤團隊的研究員孫天然,與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美國新墨西哥理工大學、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學者合作,提出由二維X射線成像圖反演三維磁層頂位形的新方法——切向擬合法(Tangent Fitting Approach,TFA
  • 清華物理系薛平等提出基於光計算的每秒千萬次高速光學相干層析...
    清華物理系薛平等提出基於光計算的每秒千萬次高速光學相干層析計算技術清華新聞網11月28日電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薛平研究組於11月21日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用於光學相干層析成像的光計算技術》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基於光計算的高速光學相干層析系統。
  • 空間中心等提出由X射線成像圖反演磁層頂位形的新方法
    以此為原理對地球磁層進行X射線成像探測,將有望首次在大尺度上揭示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在成像探測過程中,視線方向的X射線信號將被疊加,損失掉了一個維度上的信息,因此最終觀測到的二維圖像將無法提供視線方向的信息。然而,磁層頂是三維結構,如何通過二維圖像分析,得到三維的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信息就顯得至關重要。
  • 論文推薦| 趙海山:一種適用於電離層電子密度重構的AMART算法
    E-mail:313449511@qq.com摘要:針對傳統乘法代數重構算法(MART)迭代精度不高的問題,提出一種自適應電離層層析新算法。一方面,該算法根據射線穿越像素點的截距和電子密度值的綜合影響,合理地分配迭代差值;另一方面,提出一種與電子密度值相關的自適應鬆弛因子,有效克服傳播噪聲對電子密度反演的影響。
  •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基於地震波場的跨尺度地球內部成像
    與傳統的射線方法不同,全波形反演方法是基於地震波波場的成像方法。它的終極目標是利用接收到的地震波全部信息來推斷地球的結構特徵和動力學信息,例如獲得油氣藏儲層參數、定位地下熱點以及監測地震活動和板塊活動中的應力場變化等。在過去10年間,得益於計算能力的提高和數值算法的進步,全波形反演方法在解決諸多實際問題中取得了成功。
  • 海洋一所科研人員在海底沉積物物性參數反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地球物理反演是一種利用地表觀測數據對地下介質物性參數進行求取的技術。地球物理反問題是一類高度非線性的不適定問題,傳統的基於迭代優化的反演方法難免受到局部極小值、初始模型、收斂性和計算效率的影響。反問題的高精度快速求解是一直以來的研究熱點。為規避上述傳統反演方法中無法避免的問題,我所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室海底探測技術及應用團隊基於機器學習理論實現了海底沉積物物性參數的直接反演。
  • 美國科研團隊利用諧波光學層析成像優化3D圖像
    諧波光學層析成像是一種對微觀、非線性、非均勻物體成像的新技術,可以利用全息信息生成樣本的三維圖像。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貝克曼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描述組織成像的理論模型,發現樣品被模糊的、離焦的雷射照射時,就可以幹涉測量複雜的諧波場,並使用散射逆模型重建諧波的三維分布,實現對組織的三維成像。
  • 分子超快成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柳曉軍研究小組提出基於飛秒強雷射與氣相分子相互作用對分子結構進行層析成像的新方案,並成功從實驗上演示了該方案的可行性
  • 科學家將機器學習與層析成像技術結合,以了解材料立體結構和界面
    在美國能源部(DOE)的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新技術,以揭示材料中掩埋的界面和邊緣的秘密。再回到機器學習方法,他們提取構圖並將其與真實的情況進行比較。以前,嘗試從原子探針層析成像數據創建這些類型的濃度分布圖的過程涉及勞動密集的手動過程。通過將機器學習算法與新開發的定量分析軟體配對,海諾寧表示,他可以極大地加快對各種材料界面的分析速度。
  • 水文地球物理層析方法在地下水流的應用
    示蹤劑投放與追蹤研究目的:使用地球物理方法應用方法:P波層析成像技術路徑:使用地震層析成像方法,獲得研究區域地下P波波速分布,利用地震波速與孔隙度-滲透係數之間的相關關係,結合區域地質條件,建立多個初始的滲透係數場模型,對地下水流和物質運移情況進行模擬,與已知的該區域地下水示蹤劑傳播情況進行印證,進而對預測模型進行評估和調整
  • 中國科學家對太陽做「CT」 首獲7波段層析成像
    據中新網2月21日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對太陽做了一次「CT」檢查,首次在國際上獲得太陽大氣可見至近紅外7波段同時層析高分辨力圖像。 太陽的層析成像(資料圖) 在中國國家高技術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光電所)饒長輝團隊,通過光電所研製的
  • 量子激發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光學相干層析成像所需的光功率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一種借鑑於量子光學的檢測技術可以用比以前更低的光功率來執行光學相干層析成像(OCT)。這可以大大提高成像質量可用的OCT用於醫學成像應用。 OCT利用光線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提供高解析度的三維圖像。雖然OCT通常用於眼科學應用,但它也可用於成像身體的許多其他部位,如皮膚、耳內、口腔、動脈和胃腸道。
  • 安徽省煤炭科學研究院:餘大軍——基於FLAC3D橫觀各向同性模型的煤礦井田初始地應力場反演方法
    (2)為了提高具有複雜地質條件的煤系地層初始地應力場反演精度,提出了基於FLAC3D橫觀各向同性彈性模型和各向同性彈性模型相結合的地應力反演方法。該反演方法得到的結果與採用各向同性模型的反演結果相比較,其結果更符合測量值。
  •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基於地震波場的跨尺度地球...
    NREE:基於地震波場的跨尺度地球內部成像地震方法是如今人類認識地球內部結構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人類了解地球深部構造的唯一方法。藉助地震成像方法,地球物理學家將複雜的地震波波形信息轉化為易懂的地球模型參數,如地球內部的速度結構。因此地震成像方法的精度直接決定了人類對地球內部結構的認識程度。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員對成像光譜偏振儀系統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儀器結構趨於小型輕量化;探測模式向靜態 ( 無運動部件 ) 、高靈敏度、實時探測方向發展;系統功能向寬譜段,高空間、高光譜解析度,以及圖像、光譜、偏振多維信息一體化獲取技術方向發展。近年來,提出了多種原理方案,根據不同原理方案的特點,其分類方式也多種多樣。
  • 聲學所用不同地聲模型反演得到一致的海底反射參數
    地聲參數難以通過直接測量方式得到,可藉助地聲反演有效獲取,但每次採取不同假設的地聲模型會反演出不同的等效地聲參數,且地聲參數之間的耦合特徵會導致出現多個反演結果。對此,中國科學院水聲環境特性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金榮課題組提出用模型無關的PQ參數表徵海底反射特性。試驗分析結果證明,模型無關的PQ參數與不同地聲模型反演,得到的等效地聲參數具有基本一致的反射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