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中心等提出由X射線成像圖反演磁層頂位形的新方法

2020-11-24 光明網

  太陽風中的高價重離子和地球大氣逃逸出的中性成分碰撞,發生電荷交換(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 SWCX),從而輻射X射線。以此為原理對地球磁層進行X射線成像探測,將有望首次在大尺度上揭示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在成像探測過程中,視線方向的X射線信號將被疊加,損失掉了一個維度上的信息,因此最終觀測到的二維圖像將無法提供視線方向的信息。然而,磁層頂是三維結構,如何通過二維圖像分析,得到三維的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信息就顯得至關重要。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赤團隊的研究員孫天然,與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美國新墨西哥理工大學、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學者合作,提出由二維X射線成像圖反演三維磁層頂位形的新方法——切向擬合法(Tangent Fitting Approach,TFA),並對磁層頂反演方法「兵器庫」中的四種現有的反演方法進行對比。TFA方法首先通過分析X射線成像圖,得出X射線信號的極大值方向,以此作為真實磁層頂的切線方向;然後,通過含可變參數的磁層頂模型獲得一系列磁層頂位形,針對各種可能位形計算切線方向,找到與真實切線方向最佳匹配的磁層頂位形,以此作為三維磁層頂的反演結果。該方法具有計算速度快、準確度高等特點,並且可以實現由單幅X射線圖像反演磁層頂位形,適用於磁暴期等太陽風條件迅速變化的情況。磁層頂反演方法「兵器庫」如下圖所示,包括切向擬合法(TFA)、邊界擬合法(BFA)、切線方向法(TDA)和計算機斷層成像分析法(CTA)四種反演方法。

  該研究將為中歐聯合空間科學衛星計劃SMILE的科學應用系統軟體研發及衛星後期科學產出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

磁層頂反演方法「兵器庫」

[ 責編:戰釗 ]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提出由X射線成像圖反演磁層頂位形的新方法
    太陽風中的高價重離子和地球大氣逃逸出的中性成分碰撞,發生電荷交換(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 SWCX),從而輻射X射線。以此為原理對地球磁層進行X射線成像探測,將有望首次在大尺度上揭示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在成像探測過程中,視線方向的X射線信號將被疊加,損失掉了一個維度上的信息,因此最終觀測到的二維圖像將無法提供視線方向的信息。
  • 聲學所提出基於分步反演的近井壁地層波速徑向層析成像方法
    在油氣勘探和開發中,地層波速徑向分布成像有助於識別鑽井誘導縫和確定巖石力學性質,對指導儲層壓裂、固井和完井具有意義。目前的反演方法多利用單極縱波的首波到時進行位置與速度的聯合成像。然而在實際數據存在噪聲的情況下,首波到時可靠性顯著下降,影響成像質量。
  • 科研人員提出基於分步反演的近井壁地層波速徑向層析成像方法
    在油氣勘探和開發中,地層波速徑向分布成像有助於識別鑽井誘導縫和確定巖石力學性質,對指導儲層壓裂、固井和完井具有意義。目前的反演方法多利用單極縱波的首波到時進行位置與速度的聯合成像。然而在實際數據存在噪聲的情況下,首波到時可靠性顯著下降,影響成像質量。
  • 揭秘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鄒自明介紹,「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通過探測大批超大質量黑洞和其他高能天體,研究宇宙X射線背景輻射的性質。據了解,「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一顆工作於硬X射線能區(1~250千電子伏特)的空間高能天文衛星,用於完成深度巡天,可發現大量巨型黑洞、大批硬X射線天體和一系列天體高能輻射新現象,繪出高精度的硬X射線天圖。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黑白X射線變彩色 醫學彩色成像讓醫學診斷向新技術邁進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以使用大型強子對撞機粒子加速器狩獵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CERN的一份聲明說:「這種彩色X射線成像技術可以產生更清晰、更準確的圖像,幫助醫生給病人更準確的診斷。」來自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開發者菲爾·巴特勒(Phil Butler)說:「這臺機器的小像素和精確的能量解析度意味著這個新的成像工具能夠獲得其他任何成像工具都無法實現的圖像」。
  • 中科大X射線成像研究獲突破
    9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由該校研究員吳自玉領導的科研小組,日前在X射線成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克服了醫學X射線CT技術相位襯度成像方法的障礙,形成了操作簡便、輻射劑量低的X射線相位CT新技術,
  • 深圳大學X射線成像新技術獲突破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院長牛憨笨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孫家廣等專家匯報了該院在X射線相襯成像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該技術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三維微細加工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和傳統的X射線吸收成像相比,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能夠為輕元素樣品提供高得多的襯度,特別適合用於對軟組織和輕元素構成的樣品進行成像。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調焦杯由鉬製成:高熔點較差的熱電子發射體,因此不會釋放電子以幹擾燈絲髮出的電子束帶負電,將電子聚焦到陽極並停止空間擴散設置成一定角度,使x射線光束直接照射到病人身上。由一個固定的陽極和電子束不斷流到一個小區域組成。旋轉陽極:在大多數放射線成像中使用,包括行動裝置和透視。包括一個圓盤,在圓周上有一個薄的鎢斜邊,以50hz的頻率旋轉。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通過暴露在電子流的不同區域來克服加熱。
  • 分子超快成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分子成像技術在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X-射線衍射和電子衍射是測定分子結構的兩種典型方法,它們分別藉助外部光子和電子撞擊分子靶實現分子結構成像。近年來,隨著超快強雷射與氣相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可利用強雷射驅動分子產生的相干電子波包對分子自身結構進行自探測,通過解析電子波包與母離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光電子衍射圖案,獲得分子結構及其超快動力學演化信息,實現分子自成像。相比傳統的X-射線衍射和電子衍射,該方法同時具備亞飛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分辨能力。
  • 首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發射成功:中國太空「天眼」了不起
    6月15日11點,我國成功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這是我國首個空間望遠鏡,可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飛行示意圖空間望遠鏡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 同步輻射硬X射線相襯成像助力已知最小恐龍的發現
    他們用高能單色化X射線和高效率探測器儘量減小輻射損傷,用相位襯度成像和高傳函探測器實現高靈敏度成像,用高解析度探測器、偏軸掃描和圖像拼接等技術實現高解析度且大視場的3D成像。黎剛課題組利用自研的高傳函高效率硬X射線間接成像探測器在上海光源硬X射線成像線站,按照制定的掃描方案,對化石進行了6段SRX相襯CT掃描,其中3段偏軸掃描,共獲得了超過24000張的SRX相襯CT投影圖,原始數據超過190GB。偏軸掃描在不降低空間解析度的前提下,可數倍擴大CT掃描的體積。
  • 解密X射線空間通信
    與傳統的微波、雷射等通信手段在受到屏蔽幹擾及空間天氣變化的情況下可靠性大大降低甚至無法通信不同,X射線通信可以在電磁屏蔽及複雜空間環境的影響下正常工作。可以預見,空間X射線通信不僅僅是對微波與雷射通信的補充,在複雜的空間環境與特殊應用場合中,更是對傳統通信方式顛覆性的替代。
  • 集成電路CT精準成像的「源頭」:Excillum高亮度液態靶X射線源
    半導體領域內傳統的成像往往藉助於破壞性的切片成像,而CT可以在樣品任何方向上進行非破壞性成像,不受周圍細節特徵的遮擋,可直接獲得目標特徵的空間位置、形狀及尺寸信息,在電子元器件的工藝、失效分析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
  • 科學家開發出雷射驅動X射線成像的數值能力
    X射線圖像由內華達大學,裡諾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的田田宏志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證明,數值建模可以使用雷射產生的X射線準確地再現X射線圖像。在這項工作中建立的建模方法可以用作預測複雜的3D 固體物體的放射線圖像的預測工具,而無需執行基於輻射的實驗。這項工作說明了使用廣泛可用的數值工具對X射線圖像進行建模和預測的數值方法。高強度雷射可以在雷射與目標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強烈的X射線束。
  • X射線檢測技術中的成像原理及成像器選擇
    20世紀20年代X射線檢測技術進入工業應用以來,X射線檢測技術的發展已有90多年的歷史。 到現在,在工業應用領域已形成了由X射線照相技術、X射線實時成像技術、X射線斷層掃描成像技術構成的比較完整的X射線無損檢測技術系統。 從獲得圖像方式的角度,又將X射線檢測技術分為常規X射線檢測技術和數字X射線檢測技術。
  • 【新技術】透視大腦!新型X射線顯微鏡技術全腦高解析度快速成像
    光學顯微鏡成像速度快,但是空間解析度不高。 高能X射線(> 10 keV)由於其強大的穿透力和亞納米波長,因此在採集三維成像具有高時空解析度,滿足觀察神經亞細胞結構的需求。 2020年9月14日哈弗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Wei-Chung Allen Lee研究團隊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文章開發出一種新的X射線全息納米斷層掃描(XNH)技術,在亞細胞結構水平上實現快速、大體積結構成像,加速繪製大腦神經環路圖譜。
  • 創新「光子反衝成像」技術:觀察分子內部的新方法
    創新「光子反衝成像」技術:觀察分子內部的新方法 a)自發x射線拉曼散射的受激原子分布。b)受激x射線拉曼散射的增激發態原子分布(窄線)。近日,德國和瑞典科學家利用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通過創新的「光子反衝成像」(Photon-recoil imaging)技術,研究X射線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過程。該方法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原子級的化學反應,將成為探索非線性X射線物理學的有力工具。
  • 陳黎明教授聯合中科院專家首次實現超分辨的X射線鬼成像
    X光透射成像/CT作為非侵入式的診斷方式,是目前醫學領域最重要的臨床檢測手段,也在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抗擊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於電離效應X射線對於蛋白質、細胞等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輻射損傷,據國際放射學會研究報告,每年X射線的醫學診斷就會導致相當數量的癌症和白血病患者,因此如何降低診斷所需的劑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