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又又降價啦!鯊魚or鯰魚?-淺談品牌機會

2020-12-05 騰訊網

所謂的品牌機會,即未被滿足的細分市場。競爭本來是平行的,但隨著個性化需求的日益增多,不同維度不同品類的產品也有可能產生競爭,以便於最大限度的搶佔用戶的有效時間,只有深刻理解用戶場景變化的邏輯,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品牌機會。

國慶長假第一天,特斯拉中國便拋出一枚「重磅炸彈」,將標準續航版國產Model3補貼後售價調整至24.99萬元,擊穿了很多人25萬元的購車心理價位。

這已是特斯拉Model3在中國市場第6次下調價格。相比於最初35.58萬元的定價,一年多時間,其價格降幅就超過10萬元。

01

到底是鯊魚還是鯰魚?

自從特斯拉在中國成立獨資公司,在上海建立超級工廠以來,圍繞特斯拉「是鯰魚,還是鯊魚」的爭議就沒斷過。

鯰魚論認為,特斯拉是「汽車界的蘋果」。引進特斯拉,可以倒逼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在與國際企業競爭中錘鍊和提高自身實力。

鯊魚論認為,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成之後,Model 3作為特斯拉產品線的低端車,就開始輪番降價,打壓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

隨著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產能快速提升,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按照馬斯克的說法,3年左右,特斯拉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版將會降至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十七八萬元。倘若這樣,特斯拉則會成為一條通吃市場的鯊魚,細思極恐。

02

降價背後的邏輯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此次降價,主要是電池的緣故,特斯拉將之前的三元鋰電池,更換為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更低了。

從短期來看,特斯拉降價行為有助於促進更多潛在準車主購買,拉動銷售和刺激轉化,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和傳統汽車廠商而言,壓力不可謂不小,直接的銷售業績當然會受到影響。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新能源領域的汽車產業正處於變革的開端,技術升級和創新的推動下,更多新的功能和服務推出,會倒逼新能源產業鏈從整體角度來轉型和變革,帶動上下遊市場和產品的發展,應當說是促進競爭的必經階段。

事實上,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場的競爭行為,本身就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降價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劍,能收穫準車主的同時,也會讓老用戶難免產生「被割韭菜」的想法,覺得產品降價過於頻繁,對其品牌調性和產品口碑帶來負面,甚至讓新用戶也會擔心,買了車之後,是否還會頻繁降價。

難怪會有用戶調侃說,特斯拉又又又降價了,20萬的國產model3指日可待。

03

特斯拉的品牌機會

其實,特斯拉是鯰魚也好,鯊魚也罷,平心而論,當我們從品牌和市場的角度來看,特斯拉的降價行為背後,是基於對競爭形勢和用戶場景的深刻理解。

特斯拉自從市值一舉超越了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後,其競爭對手對其關注度比之前要多很多,各種動作也層出不窮。

數據顯示,剛剛經歷過的9月份裡,蔚來取得銷量4708輛,理想汽車實現銷量3504輛,小鵬汽車實現銷量3478輛。國產新能源比亞迪和廣汽新能源等等也牢牢把守著自己的銷售陣地。

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還有傳統車企巨頭們,也紛紛在該領域進行產品創新和技術布局,其傳統的規模優勢還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在歐洲市場上,大眾已經把最新的ID.4發布了。再加上傳統的大眾ID數字系列還有雷諾、寶馬、奧迪等等傳統全球巨頭。

新能源汽車雖好,但是跟傳統的汽油車相比,市場份額還是佔很小的比例。這一點,從身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路面上的特斯拉和新能源汽車們,還只是少數。

特斯拉之所以要降價,其核心目的是——進一步改變人們的出行習慣

到現在為止,特斯拉還是僅僅作為小眾品牌,而其品牌機會在於,依靠其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滿足新車主從交通出行的基本需求到駕駛體驗提升的個性化需求

傳統的汽車,當用戶的交付行為完成,後續的體驗更多是基於出行本身的,缺乏其他相關的增值服務體驗。

個性化需求是建立在特斯拉的硬體和軟體一體化能力基礎上的,與傳統車企不同的是,特斯拉更強調軟體的研發能力,強調數位化的車與生活方式,即一種新的場景。

「萬車互聯」時代,特斯拉將傳統車企的單點交付行為,變成交付後的持續體驗,這種體驗包括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各種技術支撐下的創新駕駛體驗,從而營造了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這是特斯拉與傳統車企最大的不同,這也是特斯拉能夠後來居上的原因。

基於軟體的迭代能力,將重新定義汽車研發和生產方式

當你駕駛特斯拉時,數據收集和數據反饋就已經開始運轉,每個車主都會成為數據的貢獻者,你的數據記錄都會成為軟體迭代的動力,形成基於動態駕駛行為的實時路況、車況等,然後又基於對車主個體數據的分析和判斷,為其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算法推薦,如推薦喜歡的路線、隨時方便購物和語音交互等。

正因為如此,亞馬遜、博世等很多品牌企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車載助手產品,企圖在新的駕駛場景中,能夠佔據一席之地。

04

搶佔「新能源出行」的用戶心智

摩爾定律曾指出: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

其實,摩爾定律不僅僅適用於晶片產業,新能源領域同樣如此。

倘若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當規模化生產的能力被放大後,特斯拉必然要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持續降價,以滿足不斷競爭的市場環境。

於特斯拉的品牌而言,即使冒著被老用戶罵的風險,也要不惜一切進行降價,以最大限度地在新能源賽道中搶佔用戶的心智,爭取用戶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獲取更多的新車主

要知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僅僅剛剛達到一半的水準,中國用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低廉,以及配套的便利也還在降低特斯拉的工業生產成本。其生產成本還有降低的空間。

所以未來,特斯拉絕降價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相關焦點

  • 鯊魚特斯拉:降價背後的野心
    這不是鯰魚,而是一條鯊魚。特斯拉降價史早在特斯拉在華建廠後,Model 3入鄉隨俗,售價也一路下降,從最初的35.58萬元,最低降到了24.9萬元,整整降價30%。2019年10月25日,特斯拉宣布標配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的Model 3正式開放預訂,補貼前的預訂價格降為35.58萬元。
  • 國產特斯拉到底是鯰魚還是鯊魚?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大家可以理解成新能源汽車品牌中的蘋果。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青睞。而在去年,特斯拉國產之後,更是在國內市場關注度爆表。而毫不誇張的說,國產特斯拉的到來,對於造車新勢力以及國內的傳統車企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壓力,這裡也包括BBA。所以,從小編的角度來看,國產特斯拉在國內扮演的是鯊魚的角色,最起碼短期內來看,肯定是鯊魚。我們知道,國產特斯拉來者不善,其推出的首款車型Model 3,定位就是一款比較親民的車型,也是第一次把特斯拉的價格拉到30萬以下。
  • 做鯰魚還是做鯊魚(各抒己見)
    ■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代表的新出行方式,給新興企業帶來了廣闊空間,使其不僅可以做攪動沙丁魚群的鯰魚,也有機會成長為挑戰傳統車企的鯊魚    日前,有關部門或將暫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資質審批的報導,引發了業內關注。其實,從年初開始,這種推測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 特斯拉降價,是誰把特斯拉價格拉下神壇?
    這個國慶過得有點特別,一方面是雙節同慶帶來的難得一遇的興奮感,另一方面,特斯拉中國官網宣布新一輪的降價;據悉,截止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2020年已經降價超過8萬元了。;據悉,截止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2020年已經降價超過8萬元了。
  • 特斯拉降價背後:產業鏈經歷「甜蜜的煩惱」
    降價勢必形成降本壓力,爆款車背後,多數供應商正在經歷「甜蜜的煩惱」。一方面,正處市場擴張期的特斯拉需要嚴控成本,隨時變化的合作關係倒逼供應商降本增效;另一方面,競爭壓力能夠催生出工藝改良與技術創新,供應商藉助特斯拉龍頭地位也能實現品牌溢價。這條產業鏈危機四伏,但又分外誘人,各家都在努力站穩腳跟。當市場目光都在緊盯降價時,特斯拉軟體服務卻在提價的路上蓄勢待發。
  • 回憶特斯拉Model3的降價事件,國內汽車品牌將如何應對?
    特斯拉第二次降價,model3降價至25萬的消息,對國內普通代步車市場打了個措手不及,不但之前已經購買特斯拉的消費者為其不滿,就連整個中國電動車市場都忐忑不安。
  • 兩款車型降價15萬!特斯拉新年送大禮 網友:「這不是鯰魚 是鯊魚」
    受此影響,特斯拉國產化產業鏈上的公司也將受益。Model Y兩款車型大降價1月1日,特斯拉正式宣布,中國製造Model Y以及全新Model 3正式發售。售價更是極具吸引力。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Y長續航版起售價為33.99萬元人民幣,而此前為48.8萬元人民幣,下調了14.81萬元人民幣。
  • 為什麼特斯拉只能中午買?因為早晚會降價!
    新年伊始,特斯拉用一記重拳為Model Y車型打開了中國市場,這一記重拳的實質就是大幅降價,Model Y現階段的指導價為33.99~36.99萬元,相比此前進口車型分別降價14.81萬元和16.51萬元。消息一出讓許多Model Y的潛在客戶大喜過望,而且部分Model 3的準客戶也轉而投向Model Y的懷抱。
  • 特斯拉,鯰魚活成了大白鯊?
    對於特斯拉看法,網上呈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部分人認為特斯拉對於國內新能源市場來講,是一頭鯊魚,瘋狂降價的它,正吞噬著市場份額,擠佔國內品牌生存空間; 那麼,瘋狂降價的特斯拉,對於國內新能源市場而言,是一頭鯊魚還是一隻鯰魚呢?
  • 國產後特斯拉大幅降價,趨勢明顯,專家表示電動車未來更便宜
    提起特斯拉,它的特點是非常的鮮明,這也是很多喜歡這個品牌的主要原因。我們從很多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到,特斯拉的續航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比如說最大可以超過600公裡的特斯拉MODEL S,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除此之外特斯拉還以高效的充電性能博得我們的喜愛,它的最佳充電可以達到15分鐘達到400公裡的續航。
  • 特斯拉一再降價,最大對手竟在中國?
    不過,三巨頭想要繼續造富神話並不輕鬆,它們時刻面臨著來自特斯拉的挑戰。此前,特斯拉已用一套「降價刀法」在中國車市中收割了不少用戶。今年元旦,首次開啟交付的Model Y再次宣布降價。其中,長續航版售價33.99萬元,直降14.81萬元,和電動轎車Model 3的高性能版同價;而Model Y高性能版更是直降16.51萬元,售價36.99萬元。
  • 特斯拉降價和上海賭局
    特斯拉懂得討人歡心,但今年也著實讓人傷心。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降價哪個先來到。或者說,特斯拉頻頻降價對於既定車主來講,本身就是意外。光傷心還不夠,馬斯克還想把人心傷透,依舊強調特斯拉會繼續降價,降到讓人人都買得起、開的上。
  • 定位專家顧均輝評特斯拉降價:帶領新能源汽車向燃油車市場宣戰
    元旦當天,特斯拉國產Model Y上市即大幅降價的操作堪稱「王炸」,在新年第一天就將新能源汽車行業攪了個天翻地覆。外界普遍認為國產造車三兄弟蔚來、小鵬、理想會首當其衝受到衝擊。那麼,為何早就佔據行業領導地位的特斯拉要一再降價?這種降價策略對行業及其品牌自身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 「財經翻譯官」特斯拉降價:讓誰歡喜,讓誰憂?
    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在朋友圈表示,對於特斯拉在元旦的降價挺有信心,連內部電話會都沒有開。此前,1月1日,特斯拉宣布國產ModelY和全新Model3兩個系列產品正式上市,其中ModelY系列價格最高直降16.51萬元。當日,網上有爆料稱蔚來遭大規模退單。相對於造車「新勢力」對此次降價的冷反應,市場卻開始有了不同的動向。
  • 官網被擠崩……特斯拉打響了降價的第一槍!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部委發布最新《通知》的第二天,特斯拉就降價,而且幅度還不是一般地小。 特斯拉降價且不說對傳統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奧迪的衝擊,就是新能源品牌的蔚來、小鵬內心都要打個冷顫,特別是蔚來汽車,受到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蔚來EC6與特斯拉Model Y同樣定位中型SUV。
  • 特斯拉汽車瘋狂降價背後的一石三鳥之計
    此次降價刺激了消費者的神經,以致特斯拉中國官網一度癱瘓。1月6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的交付日期已經排到了2021年二季度。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斯拉,造車新勢力還能活下去嗎?品牌優勢是特斯拉最大的利器。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車的鼻祖和開創者,一說到新能源汽車,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特斯拉,而不是蔚來、小鵬等後來者,許多新能源汽車愛好者,都為能擁有一輛特斯拉汽車而自豪,這就是特斯拉品牌的巨大號召力和影響力,那麼,特斯拉此次大幅拉低了購買門檻,直接吸引這部分潛在消費者向其靠攏。
  • 「鯊魚」特斯拉的降維打擊,理想、蔚來、小鵬只能跪地求饒?
    儘管特斯拉回應稱該消息不實。但科技圈商業界的「謠言」基本都是事實的前奏。最開始的時候,人們習慣把特斯拉稱為汽車界的蘋果。但自從Model 3一路降到24.99萬的史低價,這說法就沒什麼意義了:蘋果從來不會用這種大降價的方式,直接跟對手血拼。更不用說開年爆款Model Y了。只能說特斯拉就是特斯拉,它有它自己的玩法。
  • 特斯拉Model Y降價16萬,訂單排到明年,蔚來宣布二手車業務計劃
    特斯拉Model Y降價16萬,訂單排到明年,蔚來宣布二手車業務計劃 就拿去年來說,特斯拉一年至少三次將價格大幅度下降,而今年剛開始不久,特斯拉又傳出來降價的消息,加上這次的降價,特斯拉降價幅度最高的車型已經超過了16萬,這款車型就是特斯拉model
  • 都被打到家門口了,李斌還在詭辯:特斯拉大降價,是蔚來賣得太好
    之前有消息稱,特斯拉國產Model Y大幅降價之後,蔚來汽車官網便迎來了大量的退單,儘管蔚來出面否認,並號稱已經對相關平臺發起了投訴,但是這種「狡辯」似乎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在特斯拉Model Y大幅降價之後,蔚來創始人李斌也在公開場合表示,特斯拉降價對蔚來構不成威脅,蔚來是不會降價的,並且表示,特斯拉本來就是想做電動車時代的福特、大眾,而蔚來要做豪華品牌。
  • 特斯拉國產扇動「降價」翅膀 將在哪裡引起颶風?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特斯拉國產車型扇動「降價」翅膀,將在哪裡引起颶風?澎湃新聞記者 陳楚薇  2020年伊始,特斯拉又為汽車圈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當然,定位中型SUV的ES6在空間上「完勝」特斯拉model3,再加上國產新能源車在配置上更有優勢,但反過來,特斯拉Model 3在相似價位上的續航裡程和保值率也超過前者,因此,下調價格後的特斯拉極具競爭力。而小鵬汽車即將推出的P7轎跑處於25萬-30萬元之間的售價區間,上市後無疑也將會面臨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降價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