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OPPO等十大手機廠商聯手的「快應用」,為什麼註定會失敗?

2020-12-05 愛範兒

今年 3 月 20 日,小米、華為、OPPO 等 10 家中國手機廠商罕見地站到了一起,共同發布了快應用。無需安裝、即點即用,快應用就是手機廠商版的「小程序」。

快應用聯盟的 10 個手機品牌保有量接近 10 億,如果除去蘋果用戶,是和微信一樣的全民級平臺。而在快應用的官方描述中,它們擁有更底層的系統能力,交互也更流暢,是更優於微信小程序的平臺。

但兩者的發展卻是冰火兩重天。

11 月 7 日,馬化騰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透露,小程序已經有 150 萬開發者,小程序應用數量超過 100 萬,覆蓋 200 多個細分行業,日活用戶達到 2 億。

快應用卻一直不怎麼被開發者待見。快應用聯盟中最活躍的小米在 11 月 28 日公布了一個數字:小米快應用的註冊開發者終於突破了 1 萬,而小米是快應用聯盟中最活躍,用力最多的成員。

另外,不管在媒體曝光、投資人關注度還是用戶認知上,快應用這個看上去像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都無法和小程序相提並論。

快應用聯盟背後的神秘角色

這其實不是手機廠商第一次站到同一聯盟。

2014 年 8 月,OPPO、vivo、酷派、金立、聯想、華為等 7 家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一起組成了一個「硬核聯盟」,之後,魅族也加入了這個聯盟。

硬核聯盟是幹嘛的?在官方描述中,它致力於服務 CP(內容提供商)及遊戲廠商和發行渠道,降低發行門檻,提升分發及推廣效率,為廣大手機用戶提供最優質的移動應用。

如果更簡單地來說,就是這些相對傳統的手機廠商看到了小米的網際網路手機模式的崛起,以及 MIUI 在遊戲和應用分發、在線廣告中獲利頗豐,決定聯合起來分一杯羹了。

▲ MIUI 上越來越多的廣告讓它被戲稱為「AdUI」,不少人想找到去除 MIUI 廣告的方法,但這是它的商業模式使然

硬核聯盟有一個發起方和運營方——玩咖傳媒,這家公司成立於 2014 年 3 月,幾乎就是為硬核聯盟量身定製的。創始人高弟男曾在百度工作 6 年,曾任百度移動雲事業部商務總監。

現在,玩咖傳媒已經更名為「玩咖歡聚」(Wanka Online),並於今年 6 月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在招股書中,玩咖歡聚也揭示了它和各家手機廠商的關係:

我們以逐個項目為基準向若干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提供技術支持,通過這些服務,我們可以提高其變現潛力。我們就大部分這些項目免費工作。這些項目包括建立和開發包括應用商店和遊戲中心在內的移動技術平臺。我們也提供與瀏覽器和搜尋引擎相關的其他技術支持服務。我們相信,我們已通過這些項目加強與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合作關係。

在業務上,玩咖歡聚從硬核聯盟成員取得用戶流量及內容分發渠道,之後用自己的廣告平臺處理流量,向遊戲、應用開發商出售。當然,這些費用是要和手機廠商分成的。

玩咖歡聚的生意做得不錯。2015 年,硬核聯盟一共首發了 1683 款遊戲,遊戲總下載量達到 30.23 億,平均遊戲分發佔比超過 35%,總流水超過了 37.68 億。

2015 年和 2016 年,玩咖歡聚的營收分別為 1530 萬元和 4060 萬元,2017 年劇增到 4.856 億元。它的業務也從一開始單純的遊戲分發,擴展到應用分發和廣告。

手機廠商也樂得其中。玩咖歡聚的絕大部分收入,都要「上交」給手機廠商。2015 – 2017 年,玩咖歡聚的銷售成本分別為 1704 萬元、5436 萬元和 4.4 億元,銷售成本中的大頭是發行費用,即向手機廠商支付的渠道費用。三年的發行費用分別為 1520 萬元、3640 萬元和 4.25 億元。

而且,隨著這些手機廠商的出貨量逐漸超過小米,它們在遊戲和應用分發的地位是越來越強勢的。三年來,玩咖歡聚的發行費用佔銷售成本的比例分別為 88.9%、67.0% 及 96.8%。

如果你細心的話,會發現今年成立的快應用聯盟比當年的硬核聯盟多了四個成員:小米、一加,中興和努比亞,原來硬核聯盟的廠商只有酷派缺席了。實際上,快應用聯盟的服務方和運營方正是玩咖歡聚。

招股書中,玩咖歡聚提到,「利用我們與硬核聯盟成員建立了戰略性關係,我們取得獨特優勢,可利用廣大的智慧型手機用戶群。我們與硬核聯盟成員之間的關係亦給予我們可為廣告主提供穩定的分發渠道來源。同時,硬核聯盟所建立的大型用戶基礎令我們有可能統一快應用的開發及分發標準。」

對於快應用這個還在起步中的平臺,玩咖歡聚在招股書中著墨不多,不過它揭示了自己在其中的具體角色:作為快應用聯盟創辦人推出快應用開發的官方指引,已發布全方位的快應用開發套件及相關技術檔,運營快應用開發的官方網站 – Quickapp.cn。

快應用和小程序不同的商業邏輯

小程序到底是什麼,是個至今都難以回答的問題。

2018 年初,小程序成了資本圈的小風口,一批收穫了大量用戶的小程序團隊甚至遇到了投資人排隊上門的情況。36 氪曾報導,一位投資人透露,按估值計算,某當紅小程序 1 個 DAU(日活躍用戶)的價格達到了 1000 美元,等同於用戶價值極高的 Facebook 的 DAU 價格。

▲ Facebook 活躍用戶的超高價值來自它超強的網絡效應

但是小程序的價值顯然不能這麼算。到了下半年,不少以極高估值拿到投資的小程序遭遇了尷尬的境況:一方面,開發者想依靠廣告將流量變現,卻發現轉化率極低;另一方面,想做電商,又發現用戶的留存率和復購率極低。

小程序「用完即走」,微信說到做到。這也引發了「小程序是不是被高估了」的討論。

不過,在深耕小程序電商的有贊 CEO 助理冷麵看來,小程序其實是微信生態中的一環,它和騰訊社交廣告、公眾號、微信小號、朋友圈、微信群一起,是微信生態裡商家可見的運營支點,單點突破很難,需「通盤運營」。

如果這樣來看,張小龍像清教徒一般為小程序定下的「不做應用商店」、「不做推薦」、「用完即走」就講得通了。

▲ 張小龍特意選擇 1 月 9 日發布小程序

小程序服務於微信生態,它不是獨立的應用,它的存在以最大化微信用戶的利益為前提,不能打擾用戶,並要以最便捷的方式滿足用戶更多元化的需求。比如在內容電商上,用戶被公眾號推薦的商品吸引,就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商城下單,而無需再離開微信到第三方商城。

微信從小程序上獲得的直接收益包括廣告分成和遊戲付費分成,但以更大範圍來看,它可以因用戶黏性和購買行為,從支付、社交廣告中獲得更多的收入。

快應用顯然還做不到這樣。

由 10 家手機廠商組成的聯盟看上去覆蓋了和微信差不多的用戶,但是因為各家平臺本身就存在的競爭以及發展的不均衡,它們很難作為一個整體去推進快應用的發展。

資深科技評論人 Keso 在快應用聯盟成立之初就給後者判了死刑,原因是後者依然想做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做的還是分發的生意,而分發「通常意味著一大筆推廣收入」。也就是說,本質上,快應用聯盟的成立是因為小程序威脅到了手機廠商們過去可以躺著賺錢的應用分發業務。

從快應用背後的運營方背景來看,很難不同意這種看法。有一個細節,快應用官方網站上的努比亞開發者平臺直接寫到:「平臺正在公測期間,為了更好為開發者服務,暫時不支持免費收錄,付費合作需要聯繫商務人員獲取邀請碼後進行申請。」

快應用的未來在哪兒?

玩咖傳媒招股書中的風險因素提示中有一條是這麼說的:

由於快應用是全新且尚在不斷演變,其可能最終會失敗。例如,智慧型手機用戶接受快應用及重新建立用戶行為,可能比預期需要更長時 間。我們無法保證快應用最終會在智慧型手機用戶中普及。而且,我們可能無法吸引足夠的移動應用開發者開發快應用。此外,在技術層面快應用平臺可能比預期更需時才能與所有不同製造商生產的中國安卓智慧型手機通用兼容。任何該等情況都可能阻礙我們的發展,我們的業務及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由於前述原因,這樣的風險很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界面曾經採訪過社交電商平臺禮物說的產品副總裁陳銳,他並不看好快應用,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快應用沒有像微信一樣的關係鏈;第二,雖然快應用聯盟的裝機量巨大,但是很多用戶只是把手機作為一個工具,他們更多的使用行為發生在微信這樣的超級 app 上,「從這個角度看快應用並不擁有強大的流量。」

我的同事也很早就開始關注快應用,快應用聯盟成立初期,客服、開發環境都難以讓開發者滿意。甚至,解決快應用聯盟成員間的碎片化都是一個大問題,也就是說,開發者在一個平臺上做的快應用,不一定能在所有聯盟成員的手機上完美運行。

快應用擁有更底層的能力,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的這個特點讓快應用的開發環境和各個小程序平臺並不相同,對開發者來說,開發快應用的代碼也無法跨平臺使用。另外,沒有支付體系,缺少真正的流量,以及與傳統的應用商店的衝突,都讓開發者對快應用平臺心存疑慮。

快應用聯盟成員間的發展也極不均衡,小米已經針對快應用開發者單獨成立了一個部門,最近它還將自己的人工智慧助手「小愛同學」和快應用聯繫了起來,用戶說出「打開 XXX 快應用」後,就能直接跳轉。華為也被認為在免安裝應用方面有過比較深入的研究。但其他廠商的情況就很難說了,甚至直到 9 月份,一加、金立、中興都沒正式上線快應用。

這更加劇了快應用平臺的分化。和應用商店不同,快應用聯盟不僅是一個分發平臺,還是一個開發平臺,它的向前發展依賴統一的標準和簡單易用的開發環境,這是快應用目前無法提供的。

快應用的未來在哪裡?還真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華為、OPPO、vivo、小米正在聯合組建自己的Google Play 應用商店
    而為了豐富自家應用商店的內容,諸如華為、OPPO、小米等廠商都構建了自己的開發者聯盟,通過技術支持、激勵政策來吸引開發者帶來更多新作品。現如今,手機行業出現了一股新趨勢。國內幾家頭部廠商正在聯合構建一個全新的應用平臺,以組成「App 開發聯盟」統一和豐富手機應用商店的內容,同時也便於國產內容在海外市場有更好的營銷機會。
  • 小米、華為、OPPO 和 vivo 聯手打造新應用商店對標 Google Play?
    來自路透社的報導,小米、華為、OPPO 和 vivo 四家國產手機公司,合作打造全新的平臺,提供給海外開發者提供內容分發。這個新平臺,名字為「環球開發者服務聯盟」 (Global Developer Service Alliance, GDSA)。
  • 知乎高贊:短短十年,為什麼國產手機的崛起那麼快?
    索尼手機的失敗有很多原因,但究其根本,其實和諾基亞是一樣——船大難掉頭。索尼相機部門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卻不願意分享給手機部門,理由是怕智慧型手機擁有和相機一樣的體驗,從而影響相機部門的業績。光這一點,就能看出索尼這家企業的頑固,抱著舊時代的紅利不放,必定會失去未來。
  • 挑戰谷歌:華為、小米、OPPO和vivo合力打造中國版Google Play
    「手機大廠聯合推出應用商店」的願景看來即將實現了。昨日,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四大智慧型手機廠商華為、小米、OPPO 和 Vivo 正聯手推出一個對標谷歌 Play 商店的生態平臺,其目的是讓非本土開發者將應用實時上傳到它們的應用商店中。
  • 無需安裝APP,小米手機「快應用」使用指南,華為、OPPO、魅族可參考
    國內安卓用戶一直被手機出廠時安裝的應用APP問題困擾著,同時在想要使用不同的APP都要安裝,這樣的結果都導致手機內部的碎片增多,再清理都沒用,最後手機就是內存不足,不得不換機。好消息是:3月20日,十家國內手機廠商共同推動的「快應用」標準正式對外公布。
  • 何同學「時間鎖」接了誰的梗?小米一加OPPO都玩過了
    時隔多月,何同學又攜帶新作品《【何同學】這視頻能讓你戒手機》再次站上了B站日榜榜首位置,與此同時#何同學減少手機使用的方法# 也擠入了熱搜榜,他為減少手機使用時間而設置的「時間鎖」APP更是被網友瘋狂下載。
  • 小米、OPPO、vivo三強宣告結盟:被指「三英戰呂布」對抗華為
    來源:華雲網華雲網8月21日訊(諶樂)日前,小米、OPPO、vivo 三家手機巨頭宣布正式成立互傳聯盟。並對外稱此聯盟為實現跨品牌一鍵互傳,並在近期開啟公測。 三強的結盟被市場解讀為「反華為聯盟」,並大有「三英戰呂布」的跡象。這使得外界聯想到曾紅極一時的「反阿里聯盟」。
  • 越來越多的廠商為手機貼上出廠膜了,是手機屏幕變脆弱了嗎?
    甚至有廠商開始把手機膜當做一個賣點了。比如小米 10 至尊版發布會上(小米十周年主題演講),雷總特地介紹了這款手機出廠自帶「抗菌」保護膜。 在關於為什麼要給手機貼上出廠膜的問題上,他們都統一回復稱是為了防止屏幕刮花。除了小米的工作人員建議收到新機後,主動將出廠膜撕下外,其餘品牌的工作人員都建議保留貼膜。 上述這些廠商的出廠貼膜,都不是鋼化玻璃膜,而是所謂的「高清膜」,即塑料材質。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想防刮擦,可以保留原廠貼膜,但如果想要達到防爆、防碎的效果,還是需要用戶自行購買鋼化膜。
  • 噹噹快應用的黑馬之路:獲華為、OPPO、小米、ViVO年度最佳
    噹噹快應用或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對象。11月20日的小米開發者大會上,當當網被評為「年度最佳快應用」,獨佔C位。不久之前,噹噹拿下華為快應用耀星應用認證;OPPO快應用創新獎;並在ViVO手機負一屏獲得圖書卡片推薦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噹噹快應用先後獲得四大安卓手機廠商的一致認可,成為購物快應用裡的一匹黑馬。
  • 網易和小米率先按下了「大逃殺手遊」的 F 鍵,誰能最終「吃雞」? |...
    誰不想在「大逃殺」手遊市場還空白的時候,來一個「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出艙跳傘每一局遊戲,100 名玩家將會被投放在絕地島的上空,遊戲從玩家按下 F 鍵跳傘開始,所有人都一無所有,所有人的目標都是活到最後。手遊廠商中,網易和小米率先出艙跳傘按下了「吃雞手遊」這場絕地求生的 F 鍵。
  • 小米8 SE 體驗:性能、拍照、設計兼具的「小鋼炮」
    其中,關注度最高的無疑是小米全新的「數字系列」旗艦小米 8,這款產品採用了主流的 6.21 英寸「劉海屏」、業界最強的驍龍 845 SoC、成像品質優秀的後置雙攝,2699 元的起售價還讓小米 8 成為目前售價最低的驍龍 845 手機。不過除了小米 8,小米在發布會上還發布了一款同樣關注度很高並且售價更低的手機:小米 8 SE,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款產品。
  • 一文弄懂手機快充發展史:從5W到120W的狂飆突進
    尤其那句「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簡直就是讓教授「爺青回」。 在擁有「快」和「慢」的充電感知後,用戶對「快充」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了。 只是很可惜。 當時三星並未重點推廣快充,這才出現了開頭所說的:提到快充總會想到OPPO。
  • OPPO K5首賣翻車!多人反饋手機溢膠嚴重,藍綠廠商千元機要涼?
    2018年10月,OPPO發布了K系列第一款手機OPPO K1,正式宣布加入性價比廠商行列;時隔半年,2019年5月OPPO K3發布,升降攝像頭加上潮流的外觀,贏得了多數人的喜愛,2019年10月,OPPO K5系列手機正式發布,已經發售了一波,目前處於支付定金階段,沒想到的是,
  • 全面屏手機發展史:只有這一種設計失敗了,目前無一家廠商敢用
    隨著手機發展的進步,越來越多用戶更加關注手機的外觀設計,許多手機廠商為了真正的全面屏設計可謂是煞費苦心。從之前的水滴屏到現在流行的打孔屏,都是在為真正的全面屏做鋪墊。早在2018年,聯想Z5 Pro、小米MIX3、榮耀Magic2這幾款滑蓋手機都爭先恐後的發布,以為是史上絕無僅有的設計,銷量一定大增。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人買單,被網友吐槽說最失敗的設計。滑蓋設計是全面屏設計中的一次大膽嘗試,但是又被網友調侃為是一種「倒退」的設計。為什麼這麼說呢?
  • 為什麼手機能認出戴口罩的你?主要是它的功勞
    當口罩成為我們出街必備的單品,在解鎖手機時,我們總要經歷「人臉識別失敗」—「輸入密碼」的繁瑣過程。這不由得讓人懷念起指紋識別的好。為了優化人臉解鎖的體驗,今年早些時候國外創業者 Danielle Baskin 推出了一款帶有面部信息的口罩。
  • 2020手機大功率快充市場展望!
    3、從大功率手機原裝充電器的拆解來看,手機廠商更傾向於採用同一家晶片公司提供的快充解決方案,尤其是要保證AC-DC電源晶片為同一家供應商。因為這樣更有利於手機廠商進行定製化開發,滿足高度客制化的要求,這對擁有AC-DC全套快充解決方案的晶片廠商來說是一次機遇。
  • 手機運行內存越大越好嗎?4GB和8GB到底有什麼區別?
    每年下半年,又到了各大手機廠商亮出狠貨、相互過招的時候了。這幾個月以來,華為、小米、OV……一眾廠商的「旗艦機」紛紛亮相,戰況十分激烈。小衛發現,這麼多旗艦機裡面,運行內存幾乎都是6GB以上的,比如:直到今年「最貴iPhone機皇」——iPhone Xs/Xs Max,我們才看到了運存4GB的iPhone(iPhone XR依舊是3GB)。是不是覺得內有玄機???今天就讓小衛一一告訴你真相。什麼是運行內存?想必大家都知道,手機有兩個容量,一個是內存,一個是運行內存。那麼為什麼要分兩種內存呢?
  • 細數那些手機廠商,真不賺錢的產品
    這兩天的小米10、小米10 Pro事情,把咱給逗樂了。小米10系列,真的有錢賺,真的有小几百、大幾百的利潤可以讓出。小米,不是用愛發電的......當然,小米,乃至是華為、OPPO、VIVO等,也是有不賺錢的產品的......聊聊。
  • 旗艦手機想要取消充電器,現在還不是時候
    一顆充電器引起的蝴蝶效應手機廠商會在包裝砍掉充電器,如果穿越回 5 年前,沒有一個人會相信這個荒誕的言論,但在今天,人們卻開始擔心起下一個取消附贈充電器的廠商會是誰。最早關於砍掉充電器的討論在關於 iPhone 12 的爆料就有出現,而這個傳言在去年 10 月的 iPhone 12 發布會上得到證實,iPhone 12 系列成為了首款取消附贈充電器的手機系列。
  • oppo好狠,6+128,30w快充,大電池加高刷1199
    oppo今年把真我和一加併入了oppo的售後服務。 上半年的時候,是手機廠商膨脹的時候。 5g手機貴,貴到不可思議。 旗艦機基本都漲了一千左右。 oppo更是賣出了6999的x2pro。 雖然顏值配置出色,但是續航尿崩,價格過於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