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科學與啟蒙運動:哥白尼的宇宙觀、科學革命

2020-12-05 百家號

哥白尼的宇宙觀

天文學家不斷積累著大量有關行星運動的數據,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仍然希望增加按照「本輪」運動的行星數量,以便使實際觀測的數據與託勒密的理論相一致。然而,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Niclaus Copernicus)發表了一篇名為《天體運行論》的文章,推翻了託勒密的理論,為歐洲科學指引了一個新的方向。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運動。

與託勒密的地球中心說相比,太陽中心說能更好地與實際觀測的數據相吻合,但它最初並未被人們廣泛接受。哥白尼的思想不僅是一種對當時權威理論的挑戰,還極大地威脅到了宗教信仰。他的理論意味著地球只不過是一個行星,人類並沒有佔據宇宙的中心。對於某些人來說,這個理論產生了一個讓人不安的可能性,即或許在宇宙中還有其他人類。而這種觀點與基督教教義是格格不人的,在傳統的基督教思想中,地球與人類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創造物。

科學革命

儘管哥白尼的理論受到冷遇,但它極大地激發了天文學家用新方法研究天文學的熱忱。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不斷湧現,託勒密理論的謬誤日漸清晰。天文學家將自己的理論建立在實際觀測的基礎上,依靠數學推理分析數據。他們漸漸地放棄了託勒密的理論,轉而接受哥白尼的宇宙觀。不僅如此,一些天文學家開始將這種分析方法應用到力學研究中去。作為一個分支科學,力學的研究對象是運動主體,到17世紀中期,精確觀測和數學推理已經成為力學和天文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是依靠觀測與數學,人們逐漸改變了對自然界的研究模式,並由此引發了一場科學革命。

相關焦點

  • 湯超:美國早期科學與革命
    仿佛「科學」與「革命」這兩個詞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實際上美國的科學與革命在早期一直是聯繫在一起的,這源於17、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啟蒙運動與同時期的科學革命直接相關,從克卜勒的三大定律到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以及哥白尼的日心說,整個經典物理都是誕生在科學革命的年代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23 哥白尼:太陽在宇宙的中心?」
    1543年,哥白尼的天文學說著作《天體運行論》出版,日心說面世。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也是一個神父。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最終取得了非凡成就。在他的天文學說著作《天體運行論》中,他批判了託勒密的地心說理論,提出了太陽位於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行的日心說理論。
  • 人類的腳步:科學革命的簡史
    農業革命、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只是歷史時期的幾個例子,人們普遍認為,創新比歷史上其他時期發展得更快,導致科學、文學、技術和哲學領域發生巨大而突然的變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科學革命,它出現在歐洲正從歷史學家稱之為黑暗時代的智力沉寂中覺醒之時。在歐洲中世紀早期,人們認為關於自然界的許多知識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的教義。
  • 世紀通簡史:那些著名科學家的,科學革命,對人類的意義
    百家原創作者:顏祖講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科學革命對人類的意義。概述科學革命並非通常意義上的革命。在這場革命中,沒有激戰,沒有人群湧上街頭,沒有設置路障,沒有哪個君主人頭落地。然而,科學革命改變了世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世界本身的運行方式。儘管科學革命始於16世紀,但直到17世紀才達到高潮。這場革命僅限於歐洲,但歷史證明它非常重要,後來遍及整個世界。中世紀時期(約公元500年至1300年),科學在歐洲人生活中的作用並不明顯。絕大多數歐洲人辛苦勞作,竭力維持基本生存;有閒暇思考的那極少一部分人往往專注於宗教問題,例如上帝的意義以及天堂與地獄的本質。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為什麼發端於歐洲,而不是東方?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了一本書叫《人類簡史》,書中的論述或許能夠幫我們解答這樣的疑問:科學革命為什麼是發端於歐洲,而不是東方?科學革命起步很晚,距今只有五百年。科學革命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
  • 從兩球世界到牛頓宇宙:哥白尼掀起了一場怎樣的科學革命?
    一場科學革命完成之後,物理概念、宏大觀念和研究方法將在一個超越性的世界觀中被重塑。這意味著,新的宇宙和人類誕生了。文章的最後,我們還會回到這裡。 前哥白尼時代的宇宙學 人類對星空的仰望和驚異與生俱來。自神話時代起,宇宙的圖像便與文明一同成長。
  • 哥白尼原則:你與愛人白頭到老的概率是……
    哥白尼的太陽,不僅僅是科學,還是散文詩。在不朽著作《天體運行論》的第一卷中,哥白尼用了一張現在看來極為普通的宇宙模型圖,展示了六大行星(含地球)都是繞日旋轉的,這在當時無異於當頭棒喝,醍醐灌頂。哥白尼還天才地賦予了地球三種運動:自轉、公轉、赤緯運動(地球地軸傾角的變動)。
  • 哥白尼的本意
    而且隨著歐洲的復興和日耳曼人的東進運動,基督教歐洲的範圍不斷擴大,很多過去根本不在羅馬帝國疆域之內的地區都被併入了基督教歐洲,比如說哥白尼生長的波蘭。而這些地方的氣候相比義大利要嚴酷的多,對指導農業的曆法需求就更強烈。於是佔星和矯正曆法的雙重需求,就催生了基督教歐洲天文學的復興。
  • 哥白尼的天文革命
    1495年,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先後在幾所著名的義大利學習。1499年26歲的哥白尼手受聘羅馬大學教授天文學在歐洲的大學裡,天文學都是按照託勒密的地球中心說也叫地形說來講授的。最早提出地球中心說的的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二世紀,託勒密使它系統化了。託勒密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與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環繞地球運轉。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上)
    哥白尼問題提到哥白尼可能大家都覺得對他非常熟悉,知道他提出了日心說,拉開了科學革命的序幕。但我們所謂的熟悉估計也就到此為止了。你或許還不知道的是,哥白尼所接受的教育是當時的傳統教育,接觸到的天文學知識都是以在西方演化和沉澱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說體系(也稱託勒密體系)為核心的內容。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這種背景下的哥白尼為什麼突然提出了完全不同於傳統認識(地心說體系)的、全新的宇宙體系呢?哥白尼本人沒有透漏過任何他這樣做的動機或者心路歷程。哥白尼為什麼選擇日心說而放棄地心說,其動機為何?
  • 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發現,象徵用思考走出愚昧,哥白尼的日心說
    哥白尼的日心說推翻了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觀,成為後來天文學的基礎,開闢了科學的新紀元。一、天文學的開端在遙遠的太古時期,人類就以好奇的眼光仰觀天空。萬物圍繞著這宇宙的中樞而散布在我們的周圍。在中世紀的歐洲,託勒密的學說被看成是天經地義的,羅馬教會支持這種理論,違反了它,就被稱為異端。
  • 科學革命與上帝之死
    柯瓦雷的研究對象最初是宗教思想史,隨後轉向哲學思想史,最後落腳於科學思想史。概要來說,就是從聖安塞姆和中世紀的哲學,到帕拉塞爾蘇斯和十六世紀的神秘主義,而後是哥白尼、笛卡兒、伽利略和牛頓。從他的研究伊始,他便相信人類思想的統一性,認為哲學思想和宗教思想總是相互滲透,不可分離;而後在19世紀30年代初,在他研究16、17世紀哲學史的過程中,他開始考慮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對當時的哲學和宗教的影響,認識到要深入理解中世紀和近代思想,對科學思想的考察是不可或缺的,從此轉向了科學思想史的研究。
  • 關於科學革命的10本經典(非常值得收藏)
    從住的房子,坐的交通工具,吃的瓜果蔬菜,穿的衣服,到現代人離不開的手機,隨時隨處都能見到科學的影子。而近代科學是在16、17世紀的一場「革命」中誕生的,這場革命被很多人稱為科學革命。通常來說,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看作它的起點,而其完成則以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為標誌。那麼,科學革命究竟如何發生?
  • 哥白尼:代表作,背景,故事
    十五、十六世紀的歐洲,正是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二百年間,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十四世紀以前的歐洲,都是四分五裂的城邦,後來,城市工商業的興起,特別是採礦和冶金業的發展,湧現了許多新興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聯合起來組成國家的趨勢。到15世紀末葉,在許多國家裡都出現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
  • 哥白尼與日心說
    尼古拉.哥白尼(Copernicus Nicholas),波蘭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他以驚人的天才和勇氣揭開了宇宙的秘密,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基礎。哥白尼以畢生的精力去進行天文研究,創立了《天體運行論》這一「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他的這些成就使他成為了人類科學發展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家之一。一.
  • 哥白尼在科學世界裡到底什麼地位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開始對天體進行觀測並進行研究並初步寫成了日心說的提綱,約40歲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並逐漸完成了他的著作《天體運行論》,1533年哥白尼作了日心說的一系列演講,1543年哥白尼去世,去世的當天,出版社收到了他的著作《天體運行論》,並在後來發表。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為何還會信仰教會?遭受火刑的不是哥白尼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及天圓地方等各類天文知識。然而,在十五、十六世紀的歐洲,正是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二百年間,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4世紀之前的歐洲,是由很多四分五裂的小城邦組成的。
  • 啟蒙運動是宗教的敵人麼?
    18世紀中葉,達朗貝爾為《百科全書》撰寫的緒論既是啟蒙運動的一份綱領性文獻,也可以說是一份啟蒙運動的中期報告。達朗貝爾寫道:「這部全書有兩個目的:既名為百科全書,就須將人類系統的知識及其他有關知識一併論述;既是科學藝術各方面的全書,自應將科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原則與細則俱備。」
  • 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如何拉開現代科學發展的序幕?
    韋斯特曼告訴我,他正在寫一本有關哥白尼的書,寫了近20年了,卻離完稿還尚遠。無奈的表情中透出興奮和俏皮。哥白尼?20年?神奇詞彙中顯示出韋斯特曼強烈的、不顧一切的決心。奧地利學者弗裡德裡希·希爾(FriedrickHeer)在其《歐洲思想史》(EuropaischeGeistegeschichte)中曾說:「一種有創造性的歷史觀只能產生於危機時期。
  • 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如何拉開了現代科學發展的序幕?
    韋斯特曼告訴我,他正在寫一本有關哥白尼的書,寫了近20年了,卻離完稿還尚遠。無奈的表情中透出興奮和俏皮。哥白尼?20年?神奇詞彙中顯示出韋斯特曼強烈的、不顧一切的決心。奧地利學者弗裡德裡希·希爾(FriedrickHeer)在其《歐洲思想史》(EuropaischeGeistegeschichte)中曾說:「一種有創造性的歷史觀只能產生於危機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