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國內首臺高精度磁懸浮陀螺全站儀研發成功

2020-11-24 科學網

 

本報訊 由長安大學測繪與空間研究所和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十六所共同研發的GAT高精度磁懸浮陀螺全站儀日前通過鑑定。鑑定委員會認為,GAT高精度磁懸浮陀螺全站儀具有測量精度高、速度快、性能強和操作簡便等特點,在技術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陀螺全站儀是一種將陀螺儀和全站儀集成於一體且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快速高效獨立的測定真北方位的精密測量儀器,主要用於大型隧道(洞)貫通測量、地鐵定向測量、礦山貫通測量、建立方位基準及導航設備標校等領域。我國目前對高精度陀螺全站儀的需求還主要依賴於進口。

 

相關焦點

  • 高精度磁懸浮自動陀螺全站儀實現國產化
    日前,由長安大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16研究所合作完成的「GAT磁懸浮陀螺全站儀系統研製與應用」項目通過了科技成果鑑定,標誌著我國研製成功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度磁懸浮自動陀螺全站儀,對打破國際上的技術封鎖,發展我國高精度自動陀螺經緯儀及其相關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網—我國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
  • 讓我們的飛輪和陀螺旋轉在世界前沿
    瞄準前沿立足創新    上世紀末,雖然我國已掌握了基於機械軸承的飛輪技術,但由於機械軸承飛輪有接觸摩擦,精度低,成為嚴重製約我國遙感衛星解析度的進一步提高,壽命從幾年向幾十年跨越的關鍵技術之一。而磁懸浮飛輪採用磁懸浮支承技術,其摩擦力矩可減少兩個數量級,並且壽命長。
  • 平武陀螺全站儀那家靠譜-新瑞測繪
    平武陀螺全站儀那家靠譜-新瑞測繪全站儀的發展前景,知乎?當從角度模式轉換為距離模式時,由於電池容量不足,不時會中止測距。但是全站儀的精度是2+2PPM,就是說測1000m也就才4毫米的誤差,因此肯定不能以尺子來衡量全站儀。處理方法:1.將全站儀拿到儀器鑑定中心通過基線來校正。2.找另外一臺全站儀(所有指標均合格)使用比測的方法來對全站儀進行調整。
  • 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研製成功
    一種能替代機械軸承的永磁軸承可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近日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一種能替代機械軸承的永磁軸承可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近日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永磁懸浮旋轉機械。專家表示,「這是一場新的機械革命」,其意義在於理論上的重大突破——把科學界百年認為的「永磁懸浮不可能穩定」原理變為「能夠穩定」的現實。由江蘇大學設計、蘇州申華低溫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和江蘇大學機電總廠等聯合研製的永磁軸承透平機,日前成功進行滿負荷試驗,轉速初步達到2萬轉/分鐘。
  • 華中科大交付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來源標題:華中科大交付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新華社武漢1月3日電(記者李偉)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3日宣布,團隊歷經15年潛心研究,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近期成功研製並交付有關行業部門首臺高精度絕對重力儀。
  • 國內首臺空冷島永磁直驅電機成功交付
    國內首臺空冷島永磁直驅電機成功交付。紅網時刻6月10日訊(通訊員 韓暉)近日,國內首臺空冷島永磁直驅電機在湘電股份低壓電機事業部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交付儀式,標誌著由湘電股份自主研發的空冷島永磁直驅電機正式投放市場。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在漢研製成功交付使用
    長江網1月3日訊1月3日,長江網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的實用化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作為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其成功交付,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
  • 打破國外壟斷,華中科大研發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長江網 圖  新華社武漢1月3日消息,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3日宣布,團隊歷經15年潛心研究,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近期成功研製並交付有關行業部門首臺高精度絕對重力儀。經過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已順利通過驗收。
  •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近日,由浙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與自主研製的海洋彈性雷射雷達系統一起參加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組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海洋光學遙感探測機理與模型研究」航次,搭載於「潤江一號」科考船,
  •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原創 請收藏 浙江大學近日,由浙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央視新聞報導部分截圖團隊研製的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在此次海試實驗中
  • 25年前的今天:中國首臺磁懸浮列車的誕生
    1995年5月11日,中國首臺可載人的磁懸浮列車在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中國成為繼德國、日本、英國、蘇聯、韓國之後的第六個成功研製磁懸浮列車的國家。中國的磁懸浮列車研製起步較晚,但研製速度較快。研製載人磁懸浮列車被正式列入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是在1992年。磁懸浮列車是一種無接觸式運輸系統,靠電磁力使列車懸浮在離地面約1釐米處,最高時速可達600公裡每小時。磁懸浮列車具有安全、能耗低、爬坡力強、無空氣汙染等優點,被譽為21世紀的新型交通工具。
  • 華中科大研製成功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上再次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這是中國首臺為行業部門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意味著將打破高精度重力儀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為我國高端量子裝備的發展提供新途徑,也為行業部門的儀器使用提供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選項,更能夠保障核心數據的安全。華中科技大學研製的量子重力儀正在進行測量。
  • 會東天宇全站儀價格
    會東天宇全站儀價格拓普康ES52全站儀特色介紹全站儀簡單地說就是水準儀、經緯儀、測距儀及測量軟體功能的結合。可以測目標高度;測目標夾角和高度角;測距離;可以按儀器設計的功能計算;電子測角,電子測距,自動計算,自帶存儲空間用於存入全站儀的機載程序和測量數據。主要用途:測距、測角。
  • 國內首臺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在川研製成功
    實現我國萬千瓦級風力發電機自主品牌歷史性突破  本報訊(記者 餘如波)8月21日,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內首臺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在位於德陽的東方電機研製成功。記者當天從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獲悉,這是國內最大單機容量的海上風力發電機。
  • 沙區成功研發國內首臺互動式數字天象廳
    日前,記者從區經信委獲悉,我區重慶梧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WWT(萬維天文望遠鏡WorldWide Telescope的簡稱)互動式數字天象廳,已正式交付我市某小學使用。據了解,該公司研發的WWT互動式數字天象廳為國內首臺。
  • 我國光纖陀螺突破技術壁壘:成功用於遠洋航海
    美國ElectroNICast諮詢公司預測,2015年,全球光纖陀螺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0億美元。我國對光纖陀螺的研發起步較晚,尤其在高精度光纖陀螺技術方面,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為尋找突破口,科技人員將目光投向了以雷射陀螺和光纖陀螺為代表的光學陀螺。光纖陀螺具有精度高、壽命長、功耗低、重量輕、體積小、全固態的特點,技術優勢明顯。光纖陀螺能夠滿足長時間航海導航的需求,使用壽命超過20年,單軸陀螺功耗小於5瓦,重量遠遠小於傳統陀螺重量,而且內部無運動部件,抗振性能好。
  • 國內首臺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在東方電氣研製成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8月21日,東方電氣集團傳來好消息:這一天,國內首臺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研製成功。據介紹,該臺發電機將發往福建,安裝在興化灣風場。「想著我們製造的500多噸重的風力發電機,將在120多米的海上高空,24小時旋轉,全球最大,想想都挺激動的。」不少參與研製的工作人員說。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尺寸大,加工製造精度要求高。
  • 北航研製的光子晶體光纖陀螺首飛成功
    7/7/2017,2017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的高精度光子晶體光纖陀螺實現了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首次搭載飛行,獲圓滿成功,這是國際上光子晶體光纖陀螺的首次空間應用,驗證了光子晶體光纖陀螺作為新一代光學陀螺的技術可行性。
  • 華中科技大學研製並交付使用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http://bucket-cb-yunhaigaoyuan.oss-cn-beijing-xhcloud-d01-a.xhcloud.news.cn/xhnews-new/audio/20210113/aab008c4-6eb2-4134-9963-37d3507b7d55.mp3 華中科技大學研製並交付使用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