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兒童語言智能發育的重要階段,一般來說3歲左右的小朋友發音器官已經成熟,可以進行語音訓練了,此時給他們一些磨耳朵的內容,有助於讓學生模仿,培養語感,同時老師也能及時糾正錯誤發音,讓小朋友們少走一些彎路。對我們的發音器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一個教語音的老師非常重要,它可以讓老師更全面的理解不同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培養學生正確的發音方式。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認識人類的發音器官。
我們說話時發出的所有聲音都是肌肉收縮產生的。我們平時用於呼吸的胸肌能夠產生幾乎所有語音發出所需的空氣流動;喉部(larynx)的肌肉可以修飾和加工從胸部到嘴部的氣流。氣流通過喉部後,經過的通道我們稱為聲道(vocal tract),終止於嘴唇和鼻孔,聲道中包括嘴巴的部分稱為口腔(oral cavity),包括鼻子的一部分稱為鼻腔(nasal cavity)。
肺部的空氣從這裡散逸到大氣中。人類有許多非常複雜的肌肉組織可以改變聲道的形狀,認識和熟悉聲道的不同部分,對於了解語音產生和語音教學很有幫助。聲道中的不同部分稱為發音器官(articulators),對發音器官的研究是發音語音學(articulatoryphonetics)。
下面的圖片在語音教學中經常使用,展示的是一個從側面看的從中間切開的頭部,詳細標註了各個發音器官,使用手電筒和鏡子也可以觀察嘴巴內部的發音器官。
我們的發音器官主要是下面的幾部分:
i)咽(pharynx)是從喉的上方開始的管莊器官。女性的咽長約7釐米,男性約8釐米,其頂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口腔的後部,另一部分通往鼻腔。如果你張著嘴看著你的鏡子,你可以看到咽喉的後部。
ii)在圖中可以看到軟顎(softpalate /velum),它可以允許空氣通過鼻子和口腔。平時軟顎處在某個位置,但是在講話時軟顎提升,阻止空氣進入鼻腔。軟顎是舌頭可以接觸到的發音器官之一,當我們發出/g/和/k/的聲音時,舌頭與軟顎的下側接觸,我們將這些聲音稱為軟顎輔音。
iii)硬顎(hard palate)位於口腔頂部,可以用舌頭感受它光滑的曲面。用舌頭靠近硬顎產生的輔音稱為顎音(palatal),單詞yes中的聲音/j/便是顎音。
iv)牙槽嵴(alveolar ridge)位於前牙頂部和硬顎之間,可以用舌頭感受它的形狀,它的表面實際上比它的感覺更粗糙,表明有微小的突起,使用牙醫的小鏡子伸進嘴裡才能看清楚。用舌頭接觸此處發出的聲音(例如/t/、/d/、/n/)被稱為齒齦音(alveolar)。
v)舌頭(tongue)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音器官,它可以移動到許多不同的地方,變換不同的形狀。通常會把舌頭分成不同的部分,但是劃分的界限都不明確,下圖大體上展示了舌頭的各個部分:舌尖(tip)、舌面(blade)、前部(front)、後部(back)和舌根(root)。
vi)牙齒(teeth,包括上齒和下齒)通常位於嘴的前部,在嘴唇後面,如圖所示,不過這是為了簡便,嘴巴側面都有牙齒,幾乎一直到軟顎。大多數的語音是由舌頭和上齒接觸發出的,例如英語中的讀音便是由舌頭接觸前齒發出的讀音/θ/、//,稱為齒音(dental)。
vii)嘴唇(lips)在講話中也很重要。它們可以有在發音中有不同的形狀,可以被壓在一起(當我們發出聲音/p/,/b/時),也可以與牙齒接觸(發出聲音/f/,/v/時),或成為圓形,以發出讀音/u:/一樣的元音的唇形。嘴唇彼此接觸的語音稱為雙唇音(bilabial),而唇齒接觸的語音稱為唇齒音(labiodental)。
這七個器官是我們的主要發音器官,不過還有一些補充。首先,喉部本身可以視為一個非常複雜而獨立的發音器官。其次,下頜有時也被稱作發音器官,我們在講話時候下巴一直在動,不過與通常所謂發音器官不同的是,下頜不與其他發音器官接觸。最後。儘管我們說話時鼻子和鼻腔不做任何運動,但是它們仍然是發音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候被稱為vocal apparatus,尤其在發出鼻音(例如英語中的讀音/m/、/n/和/ /)時候,同樣的鼻子和鼻腔的發音機制和上面的發音器官有很大不同。
關於我們的發音器官,就先介紹到這裡。正如前面所說,3-6歲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那麼3歲的小朋友選擇什麼教材比較合適呢?這裡推薦兩個教材《Hats on Top》和《Dino》,hats特別注重小齡段兒童的語音輸入過程,預備級為小朋友準備了大量的歌謠、歌曲等音頻內容,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兒童對英語的興趣,隨著年齡增大逐步過渡到全方位多感官的英語學習。Dino教材有可愛的卡通人物伴隨小朋友的學習過程,其入門級內容非常簡單,適合給小朋友磨耳朵,並讓老師糾正發音問題,從小培養正確的發音方式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