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們的發音器官

2020-11-29 希爾斯說英語

3-6歲是兒童語言智能發育的重要階段,一般來說3歲左右的小朋友發音器官已經成熟,可以進行語音訓練了,此時給他們一些磨耳朵的內容,有助於讓學生模仿,培養語感,同時老師也能及時糾正錯誤發音,讓小朋友們少走一些彎路。對我們的發音器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一個教語音的老師非常重要,它可以讓老師更全面的理解不同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培養學生正確的發音方式。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認識人類的發音器官。

我們說話時發出的所有聲音都是肌肉收縮產生的。我們平時用於呼吸的胸肌能夠產生幾乎所有語音發出所需的空氣流動;喉部(larynx)的肌肉可以修飾和加工從胸部到嘴部的氣流。氣流通過喉部後,經過的通道我們稱為聲道(vocal tract),終止於嘴唇和鼻孔,聲道中包括嘴巴的部分稱為口腔(oral cavity),包括鼻子的一部分稱為鼻腔(nasal cavity)。

肺部的空氣從這裡散逸到大氣中。人類有許多非常複雜的肌肉組織可以改變聲道的形狀,認識和熟悉聲道的不同部分,對於了解語音產生和語音教學很有幫助。聲道中的不同部分稱為發音器官(articulators),對發音器官的研究是發音語音學(articulatoryphonetics)。

下面的圖片在語音教學中經常使用,展示的是一個從側面看的從中間切開的頭部,詳細標註了各個發音器官,使用手電筒和鏡子也可以觀察嘴巴內部的發音器官。

我們的發音器官主要是下面的幾部分:

i)咽(pharynx)是從喉的上方開始的管莊器官。女性的咽長約7釐米,男性約8釐米,其頂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口腔的後部,另一部分通往鼻腔。如果你張著嘴看著你的鏡子,你可以看到咽喉的後部。

ii)在圖中可以看到軟顎(softpalate /velum),它可以允許空氣通過鼻子和口腔。平時軟顎處在某個位置,但是在講話時軟顎提升,阻止空氣進入鼻腔。軟顎是舌頭可以接觸到的發音器官之一,當我們發出/g/和/k/的聲音時,舌頭與軟顎的下側接觸,我們將這些聲音稱為軟顎輔音。

iii)硬顎(hard palate)位於口腔頂部,可以用舌頭感受它光滑的曲面。用舌頭靠近硬顎產生的輔音稱為顎音(palatal),單詞yes中的聲音/j/便是顎音。

iv)牙槽嵴(alveolar ridge)位於前牙頂部和硬顎之間,可以用舌頭感受它的形狀,它的表面實際上比它的感覺更粗糙,表明有微小的突起,使用牙醫的小鏡子伸進嘴裡才能看清楚。用舌頭接觸此處發出的聲音(例如/t/、/d/、/n/)被稱為齒齦音(alveolar)。

v)舌頭(tongue)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音器官,它可以移動到許多不同的地方,變換不同的形狀。通常會把舌頭分成不同的部分,但是劃分的界限都不明確,下圖大體上展示了舌頭的各個部分:舌尖(tip)、舌面(blade)、前部(front)、後部(back)和舌根(root)。

vi)牙齒(teeth,包括上齒和下齒)通常位於嘴的前部,在嘴唇後面,如圖所示,不過這是為了簡便,嘴巴側面都有牙齒,幾乎一直到軟顎。大多數的語音是由舌頭和上齒接觸發出的,例如英語中的讀音便是由舌頭接觸前齒發出的讀音/θ/、//,稱為齒音(dental)。

vii)嘴唇(lips)在講話中也很重要。它們可以有在發音中有不同的形狀,可以被壓在一起(當我們發出聲音/p/,/b/時),也可以與牙齒接觸(發出聲音/f/,/v/時),或成為圓形,以發出讀音/u:/一樣的元音的唇形。嘴唇彼此接觸的語音稱為雙唇音(bilabial),而唇齒接觸的語音稱為唇齒音(labiodental)。

這七個器官是我們的主要發音器官,不過還有一些補充。首先,喉部本身可以視為一個非常複雜而獨立的發音器官。其次,下頜有時也被稱作發音器官,我們在講話時候下巴一直在動,不過與通常所謂發音器官不同的是,下頜不與其他發音器官接觸。最後。儘管我們說話時鼻子和鼻腔不做任何運動,但是它們仍然是發音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候被稱為vocal apparatus,尤其在發出鼻音(例如英語中的讀音/m/、/n/和/ /)時候,同樣的鼻子和鼻腔的發音機制和上面的發音器官有很大不同。

關於我們的發音器官,就先介紹到這裡。正如前面所說,3-6歲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那麼3歲的小朋友選擇什麼教材比較合適呢?這裡推薦兩個教材《Hats on Top》和《Dino》,hats特別注重小齡段兒童的語音輸入過程,預備級為小朋友準備了大量的歌謠、歌曲等音頻內容,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兒童對英語的興趣,隨著年齡增大逐步過渡到全方位多感官的英語學習。Dino教材有可愛的卡通人物伴隨小朋友的學習過程,其入門級內容非常簡單,適合給小朋友磨耳朵,並讓老師糾正發音問題,從小培養正確的發音方式和習慣。

相關焦點

  • 這項隱蔽的個體差異被我們忽略了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 撰文:魯婧涵 我們在學習英語口語時,常常把自己發音不「地道」歸結於口型不到位或地域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作為人類個體,人與人之間一項更隱蔽的差異常常被我們忽略了。
  • 認知障礙兒童,該怎麼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
    認識世界,這該是一個多麼美妙的故事。在大多數人眼中,認識世界就應該是去世界各地都走一圈,看看各地的景色,體會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但是對於認知障礙的人群來說,認識世界是一個幾乎無法達到的夢想,甚至認識世界的標準對他們而言僅僅是認識周圍的事物。
  •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到底是什麼使我們獨一無二?
    獨一無二的發音器官? 人類是唯一能夠將呼吸、發聲和聲帶共振運動,進行微妙結合來流利使用語言的靈長類動物。 遠在達爾文那個時代,人們對著人和其他靈長目動物的發音器官結構(是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吐字器官和共鳴器官的組合),形成了兩派意見。
  • 《純粹理性批判》:人類只能認識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
    1《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康德把這個問題徹底給顛倒了。在此之前,人們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德說,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
  • 我們認識和生存的空間維度
    現在大家對空間維度有種錯誤的認識,即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三維空間具有長.寬.高三個維度,四維度空間是增加了時間軸,時間是相對的,我們進入到四維空間就能回到過去或末來。這種認識為什麼是錯誤的,讓我們看一下人類生存維度是如何劃分的就請楚了。
  • 認識我們的地球
    趣說地質學--認識我們的地球作者:王清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已退休)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人類的本性,也是科學進步的源動力。大詩人屈原身居楚國地,心在天地間,在兩千多年前就發出《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東西南北,其修孰多?」他很好奇:天是圓的,有九層,怎麼去度量呢?地是方的,東西南北有多長呢?
  •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都弱爆了,我們全身上下都是「密碼」
    然而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身體從上到下都有密碼。今天我們就一起見識一下,看看目前都有啥奇葩的識別技術。依靠這種唯一性和穩定性,我們才能創造指紋識別技術。這是生物識別陣營中的中流砥柱,由於成本較低也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生物技術。
  • 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我們能否真正認識世界?聽聽海德格爾如何說的
    身處世界潮流當中,我們不得不想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我們能夠真正認識到我們自己和世界本體嗎?古希臘哲學家們,認為世界的起源是火,是水等元素構成,隨著人們更為抽象的思考下,人們開始認為世界的本元是抽象的書,是從一這個概念中發展出來更為廣闊的世界。
  • 人類意識加工對我們認識宇宙的影響
    作為地球上佔統治地位的生物,我們憑藉自身的感覺器官,觀察認識宇宙,從中總結出各種事物運行的科學規律,以滿足我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我們學會了創造,發明出各式各樣的科學儀器和工具,使我們的生產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們認識宇宙的手段(或感官)得到拓展。
  • 關於非牛頓流體,其實我們認識的都是錯的?
    但是隨著我們從越來越多的科普節目、文章中認識到非牛頓流體,這些認識與理解真的是對的嗎?我們對上面的圖片、動圖接觸的越來越多,導致現在大多數人都誤會覺得:非牛頓流體就是當受力小的時候為液體,而受到較大的外力就會變得較粘稠、較硬(類似固體)的東西。但是這真的是正確的嗎?
  • 讓我們認識「天使白」中的一位女神
    >在當前這場沒有硝煙的「抗擊肺炎」的戰爭中,讓我們在向那些「橄欖綠」「天使白」們致敬的時候,請讓我們認識「天使白」裡的一位科學女神。肅然起敬之時,想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位科學女神。李蘭娟,73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傳染病)學家,現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餘年,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作為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
  • 如何認識我們所處的宇宙?
    如果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是封閉的,那麼它很可能會像莫比烏斯帶那樣呈螺旋形。如果一個太空人在這樣的宇宙裡飛行一圈的話,他回來時就是倒立的。太空人不知道我們的宇宙如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這要取決於宇宙裡物質的數量。
  • 沃耶科夫的河流分類幫助我們認識洪水
    攝影/熊有發 前面我議論了一些關於洪水的零散話題,我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俄羅斯有位地理學家對河流的分類,對我們認識洪水很有幫助,而且他的分類雖然簡潔,但是幾乎包括了地球上的大部分河流。 沃耶科夫是一位在世界範圍內聲譽卓著的學者,他活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地理學界。
  •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漂浮島pipi吧!!
    今天我們來具體的認識一下pipi到底是什麼生物~有的島民說我們pipi是蝸牛,有的說鮑魚,還有的說是魷魚。。=。=.這都是不正確的xd。    現在公布答案!!噔噔噔噔!!!我們pipi的原型是海兔子,亦可稱為海蛞蝓,屬於動物界>軟體動物門>腹足綱>....
  •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的飛躍
    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領會,關鍵是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科學內涵和指導意義等重大問題。近日,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冷溶,請他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記者: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發展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那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我們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發展問題上已經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 暗物質、暗能量和量子糾纏顛覆我們的認識
    暗物質、暗能量和量子糾纏顛覆我們的認識暗物質,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完全不同於我們已知的一切可見物質,佔宇宙物質的85%,可見物質的5倍。暗能量,驅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暗物質、暗能量和量子糾纏顛覆我們的認識。原以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和物質是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宇宙中有8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佛、靈魂、鬼都可以存在。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
  • 面對真相與真理,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世界和自己!
    這之前我們只是在認識世界,沒有意識到正在認識世界的自己,也就是說我們認識的世界當中缺少了自己。要麼是沒有自己的世界(唯物),要麼是自己的世界(唯心),認識到正在認識世界中的自己是一次重大突破,這才是真正客觀的人與世界合為一體,是有自己的世界和有世界的自己。千萬別小看這些字義上的微小差別,這意味著對人的認識和對世界的認識大為不同。這改變了人與世界和人與自己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