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的飛躍

2020-11-24 南方新聞網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冷溶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頭腦,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領會,關鍵是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科學內涵和指導意義等重大問題。近日,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冷溶,請他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記者: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發展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那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我們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發展問題上已經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冷溶: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繼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全部思想成果,尤其是關於發展的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人民群眾的觀點,批判資本主義畸形發展的觀點,人與人、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以及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的觀點等,構成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思想的理論基礎,是科學發展觀最基本的理論依據和來源。列寧在領導俄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提出了建立工農聯盟,正確處理重工業與其他工業、農業發展的關係,以及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和文化建設等一系列關於發展的思想,幾乎涉及社會主義建設的所有重大問題。這些思想對於我們思考和探索社會主義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示。

  毛澤東同志在借鑑蘇聯發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發表了《論十大關係》等重要論著。他提出了我國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係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思想。他認為,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個主要教訓,就是沒有做到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所以,他特別強調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各得其所,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一個戰略方針」。「搞社會主義建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綜合平衡」。這些觀點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學發展觀重要的理論來源。

  科學發展觀更為直接的理論來源,是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關於發展的思想。科學發展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它們之間一脈相承、繼承發展的關係,是十分明顯的。

  鄧小平同志發展思想的一個主要內容和重大貢獻,是明確提出並牢固確立了我們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戰略布局。鄧小平同志強調,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才是硬道理」。正是由於他在這個問題上鮮明和堅定的態度,才使全黨真正牢固樹立起這個認識。如果聯繫到「文革」中強調「階級鬥爭為綱」,把那樣一種局面轉到發展上來,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就會感到這一轉變是多麼的可貴和所具有的深遠意義。鄧小平同志十分強調全面發展的問題。他提出的「小康社會」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概念。他曾描述了小康社會六個方面的特徵,包括保障人民的吃穿用、住房、就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業、精神面貌、社會治安等。他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論斷和「三個有利於」的思想,強調要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改革能否成功的標準。他還提出了關於「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全面改革,沿海和內地發展「兩個大局」,合理調節社會分配關係、避免兩極分化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他在發展戰略,人口資源環境,文化旅遊等方面也有大量論述。他經常使用「全面」、「協調」、「持續發展」這樣的概念,比如「持續」在《鄧小平年譜》中就出現過17次。

  江澤民同志關於發展的思想,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總體上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階段形成的。在這個階段,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逐漸突出,我們黨也開始更多地關注這個問題,更加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江澤民同志講得最多的問題之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要求實現全面發展。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這一重要論斷,並多次強調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他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戰略布局。他還提出了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理論觀點、方針政策和戰略舉措,如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係、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十二個重大關係;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走既有較快速度又有較好質量的發展路子;強調發展要有新思路,核心是進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兩個轉變」;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等一系列關於全面發展的重大舉措。他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即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應該說,科學發展觀鮮明體現了這些重要理論成果。

  記者: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應當如何認識科學發展觀在發展問題上的重大創新之處?

  冷溶:科學發展觀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把我們黨關於發展問題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經驗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系統的概括,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認識。科學發展觀的一些基本觀點和重要概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都有過論述,但提出「科學發展觀」這個總的概念,提出「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五個統籌」的思想,並把它們聯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的關於發展問題的理論體系,實現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的飛躍。

  科學發展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從根本上堅持了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它全面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思想、人民群眾的觀點和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的學說等。它從哲學的高度升華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發展問題上的運用和反映。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發展實踐的過程,也是自覺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科學發展觀作為一個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作為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科學發展觀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具體而言,其科學內涵包括哪些方面?

  冷溶:這一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主要包括這樣一些內容:

  科學發展觀是這一理論的總範疇和總概念。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決定了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是對發展實踐根本性、全局性的要求。有了這樣一個總範疇和總概念,才能把一些零散的認識上升為系統的理論體系。

  以人為本,是這一理論的核心。科學發展觀開宗明義地提出以人為本,強調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並把它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聯繫起來,從根本上回答了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發展的目的的問題。這裡的「人」,是指最廣大人民,而不是少數人。科學發展觀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強調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全面的和不斷發展的,進一步把人民群眾的需要放在了一個歷史的動態的過程中,將人民群眾現階段的需要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和目標統一了起來,從而對社會主義發展的目的作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闡釋,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執政理念在發展問題上的要求。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這一理論的基本內涵。科學發展觀涉及發展的各個方面內容,使我們對發展問題有了一個全面、系統、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推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有機統一,實現又快又好發展,是這一理論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怎樣做到又快又好發展,實現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以後,全面發展的問題集中體現在經濟建設和其他各方面建設的關係上。如何處理這個關係,是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對此都有過論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標誌著我們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加清楚、更加明確了。胡錦濤同志強調,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只有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使經濟發展更加快速、健康,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科學發展觀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五個統籌」的思想統一起來,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明確了實現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要求。

  記者: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為新世紀新階段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論指導。其中,科學發展觀極其重要。是否可以說,在今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是要沿著科學發展觀這一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指引的道路前進?

  冷溶:是這樣的。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社會主義的發展觀。馬克思、恩格斯創建科學社會主義,就是看到資本主義畸形發展的社會弊端,為人類社會指出了一條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道路。我們黨正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闢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現在世界上與我們處於大體相同發展水平的發展中大國相比,我國明顯發展得更好。其關鍵原因,就在於我們選擇的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這些年來,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分配不公、資源短缺和浪費、環境汙染、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增多等突出問題,有的問題還比較嚴重。如何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繼續前進,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又快又好發展,是全黨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是非常及時的。一個科學理論的產生,必然對實踐起到重大的指導和巨大的推動作用。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正確的發展思路和方向,是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指導思想,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原則和要求,我們黨正在形成一整套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體制機制和辦法措施。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使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又一次成功的結合,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贏得了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現在,我們要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正確掌握這一科學理論,堅持用它來武裝頭腦、指導工作、研究問題,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推動經濟社會切實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我們相信,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更穩,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編輯:林湄)

相關焦點

  • 遵循規律 科學發展
    這次會議總結了我們黨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新認識:必須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須在結構優化中促進總量平衡,必須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必須不斷強化企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必須堅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六個必須」,準確抓住了做好經濟與社會各項工作的科學規律。
  • 《瞭望》文章:科學發展觀這樣升華
    準確認識和切實解決我國在發展關鍵時期面對的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在這一時期我們党進行理論探索、制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和目的。  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遇到的各種問題。」  這些矛盾和問題錯綜複雜、相互交織,是我國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
  • 中央領導同志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述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提出發展戰略、編制發展規劃、制定發展政策的思想基礎。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要學習科學的發展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貫徹科學的發展觀,自覺地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的各項工作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
  • 張瑞清:科學發展觀的「四大基礎」
    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政治價值、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是因為它具有四個方面的深厚基礎。 從哲學基礎看,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 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
    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刻把握這個精神實質。把握了這個精神實質,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最本質的東西,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聯繫及其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人類實踐和認識的發展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規律,是一種思想方法,也是一種精神狀態。
  • 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把握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中國改革發展新階段形成的理論成果,其精神實質,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進步的價值意蘊,充分體現了對當代中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深刻把握與回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執著與努力,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自覺與堅定。
  • 十七大報告解讀: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要軍民兼顧、公私兼顧。
  • 人民利益至上 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深刻體現了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反映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情況,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關鍵時期的新要求。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意義。
  •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不斷推進黨的對外工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不斷推進黨的對外工作 ,是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也是推進黨的對外工作不斷發展的根本指針和行動綱領。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推進黨的對外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提高為黨中央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國家總體外交作出應有的貢獻。
  • 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把握了這個精神實質,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最本質的東西,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聯繫及其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人類實踐和認識的發展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規律,是一種思想方法,也是一種精神狀態。
  • 習近平:我們黨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說,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解讀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四大精髓」
    我們應當從解讀科學發展觀的「四大精髓」入手,學習領會這一最新指導思想。 一、「科學發展」作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要求我們在抓工作、定目標時講求科學性。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 冷溶: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是深入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教材。《綱要》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要深刻理解這四句話。
  • 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發展中特社會主義有哪些現實和歷史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來認識,鮮明指出:「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我們要深刻理解這個論斷的內涵,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的根本成就,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快速發展起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快速提高起來,就是因為我們成功開創和不斷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林祥松:科學發展觀對於研究生學習的指導作用及意義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的十七大是一次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抓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髓,是一次團結的、勝利的、奮進的大會。
  • 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
    這一論斷,指明了「十四五」時期及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務須深刻認識、科學把握。  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這個裡程碑銘記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頑強奮鬥的光輝歷史,標刻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坐標。
  • 我所理解的科學和科學發展觀
    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引導我們去認識規律、掌握規律,進而利用規律、駕馭規律,作為人類改造世界的工具。 大自然是一本無字書,所有的哲理、所有的規律、所有可被我們稱為科學的東西早已蘊藏其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因而不說。這些「科學」並非因人類出現而出現,也不因人類社會進步而改變。
  •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發展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斷,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清醒認識和科學把握處於深刻變化中的國內外環境,為新階段更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實現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深化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最新成果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立足新中國70多年和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和經驗,立足於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提出了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重大問題,集中體現了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黨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深化,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 科學認識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邏輯理路
    科學認識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邏輯理路 2020-12-01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