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就像一條流動的河流,任何人若感到口渴都可以來分享。但是河水不會跳進你的嘴裡,你必須彎下身子,用你的雙手捧著水,這樣它才能滿足你,才能解除你的口渴。十八大報告是一個舉旗幟、指方向、繪藍圖的重要報告,是指導各項工作科學發展的行動指南。通過學習報告,我深刻理解到:領導懂科學,全民講科學,社會才能大發展。
什麼是科學
科學(Science)是外來詞,源自拉丁語「Scientia」,意為分科的「知識」「學問」。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引導我們去認識規律、掌握規律,進而利用規律、駕馭規律,作為人類改造世界的工具。
大自然是一本無字書,所有的哲理、所有的規律、所有可被我們稱為科學的東西早已蘊藏其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因而不說。這些「科學」並非因人類出現而出現,也不因人類社會進步而改變。頤和園排雲殿前刻了一行字:「物含妙理皆堪尋」,就在告誡我們要敬畏自然,恭恭敬敬向自然學習。
科學對人類社會實踐產生並將繼續產生巨大影響。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產生了新的技術、新的工具、新的工藝、新的管理……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同時,科學革命所孕育的新思想、新思維和新的科學精神,作為巨大的文化動力也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但是,科學並不是真理的代名詞,不等同絕對正確、永遠正確,科學有其局限性。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麼程度。」「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科學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更新、發展和完備的,科學不怕挑戰,怕挑戰的不是科學。科學為尋求真理而努力,而真理則是不盡之長河。我們取一瓢飲,絕不等於鯨吸長河。
為何要樹立科學發展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理念、科學工具、科學方法的系統運用。
——文化上的差異,讓我們在學科學、用科學方面落伍了。例如,中國早有極限論(如《九章算術》中的「寸長之物,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為何貢獻不出微積分理論?究其原因,是缺少對概念的數學語言描述,缺少對經驗的理論提升。一門科學,只有成功運用數學,把研究對象進行數位化描述,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僅是學科學、懂科學還不夠,重要的在於用科學。學不厭博,鑽不怕精。多知多聞,可算作有「學」,但還不能算「有學問」。掌握了「信息」,不等於獲得了「知識」,靈活運用才算真掌握。有才、有學仍不夠,更重要的是「有識」,即能理論聯繫實際,形成自己「見識」,有發明,有創造。
——科學技術若能明智加以利用,可對人類幸福、社會進步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如果使用不當,這種能力則會給人類和環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儘管我們不斷掌握先進技術方法,但終究不能「拔著自己頭髮離開地球」,必須腳踏實地。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講求按科學規律辦事,不以擴大社會矛盾為代價,不以犧牲環境或浪費資源為代價。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就沒道理。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在中國的「復活」。結合當前實際,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精神的具體體現。當我黨堅持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懂得尊重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用實事求是態度和改革開放實踐不斷校準方針政策,經濟社會建設就會不斷取得新成就。
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必要將科學知識和技術成果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並在實踐中運用科學的工作模式,總結科學的決策程序,創新科學的管理方式。
——要用數字說話。用科學模型來分析問題,用科學方法來闡述觀點,用科學工具來輔助決策。把概念進行量化處理,將定性管理提升到定量管理,從簡單管理過渡到管理與服務並重。充分利用民政系統掌握的大量社會基礎信息資源,為社會組織及公民提供精細化管理、個性化服務和數位化支撐。
——要主動運用科研成果。要學會把相關領域智力成果靈活運用到自身實踐,大力推進管理服務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要學會在自身實踐中總結科學成果,在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新上走出新路子。
——要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問計於民。群眾觀念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切工作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簡單地從良好的個人願望出發。必須是群眾實際的需要,而非我們腦子裡幻想的;是群眾自覺自愿,而非代替群眾下定決心。既要走出「見物不見人」誤區,也要克服「為民做主」慣性。
——要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沉下去,到一線去才能認識真正的「實際」。從實際出發不是裝點門面的塗料,若只是到實際中轉一圈、開點座談會,故作姿態、做做樣子,拍起板來仍從書本和原則出發,或從臆想和經驗出發,那是典型的「有譁眾取寵之心,無實事求是之意」。另外,知識結構不同,意向心理不同,則著眼點不同,看到實際不同,工作效果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全面加強自身修煉。
(作者為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