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科學和科學發展觀

2021-01-15 人民網

科學就像一條流動的河流,任何人若感到口渴都可以來分享。但是河水不會跳進你的嘴裡,你必須彎下身子,用你的雙手捧著水,這樣它才能滿足你,才能解除你的口渴。十八大報告是一個舉旗幟、指方向、繪藍圖的重要報告,是指導各項工作科學發展的行動指南。通過學習報告,我深刻理解到:領導懂科學,全民講科學,社會才能大發展。

什麼是科學

科學(Science)是外來詞,源自拉丁語「Scientia」,意為分科的「知識」「學問」。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引導我們去認識規律、掌握規律,進而利用規律、駕馭規律,作為人類改造世界的工具。

大自然是一本無字書,所有的哲理、所有的規律、所有可被我們稱為科學的東西早已蘊藏其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因而不說。這些「科學」並非因人類出現而出現,也不因人類社會進步而改變。頤和園排雲殿前刻了一行字:「物含妙理皆堪尋」,就在告誡我們要敬畏自然,恭恭敬敬向自然學習。

科學對人類社會實踐產生並將繼續產生巨大影響。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產生了新的技術、新的工具、新的工藝、新的管理……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同時,科學革命所孕育的新思想、新思維和新的科學精神,作為巨大的文化動力也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但是,科學並不是真理的代名詞,不等同絕對正確、永遠正確,科學有其局限性。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麼程度。」「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科學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更新、發展和完備的,科學不怕挑戰,怕挑戰的不是科學。科學為尋求真理而努力,而真理則是不盡之長河。我們取一瓢飲,絕不等於鯨吸長河。

為何要樹立科學發展觀

樹立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理念、科學工具、科學方法的系統運用。

——文化上的差異,讓我們在學科學、用科學方面落伍了。例如,中國早有極限論(如《九章算術》中的「寸長之物,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為何貢獻不出微積分理論?究其原因,是缺少對概念的數學語言描述,缺少對經驗的理論提升。一門科學,只有成功運用數學,把研究對象進行數位化描述,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僅是學科學、懂科學還不夠,重要的在於用科學。學不厭博,鑽不怕精。多知多聞,可算作有「學」,但還不能算「有學問」。掌握了「信息」,不等於獲得了「知識」,靈活運用才算真掌握。有才、有學仍不夠,更重要的是「有識」,即能理論聯繫實際,形成自己「見識」,有發明,有創造。

——科學技術若能明智加以利用,可對人類幸福、社會進步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如果使用不當,這種能力則會給人類和環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儘管我們不斷掌握先進技術方法,但終究不能「拔著自己頭髮離開地球」,必須腳踏實地。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講求按科學規律辦事,不以擴大社會矛盾為代價,不以犧牲環境或浪費資源為代價。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就沒道理。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在中國的「復活」。結合當前實際,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精神的具體體現。當我黨堅持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懂得尊重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用實事求是態度和改革開放實踐不斷校準方針政策,經濟社會建設就會不斷取得新成就。

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必要將科學知識和技術成果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並在實踐中運用科學的工作模式,總結科學的決策程序,創新科學的管理方式。

——要用數字說話。用科學模型來分析問題,用科學方法來闡述觀點,用科學工具來輔助決策。把概念進行量化處理,將定性管理提升到定量管理,從簡單管理過渡到管理與服務並重。充分利用民政系統掌握的大量社會基礎信息資源,為社會組織及公民提供精細化管理、個性化服務和數位化支撐。

——要主動運用科研成果。要學會把相關領域智力成果靈活運用到自身實踐,大力推進管理服務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要學會在自身實踐中總結科學成果,在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新上走出新路子。

——要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問計於民。群眾觀念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切工作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簡單地從良好的個人願望出發。必須是群眾實際的需要,而非我們腦子裡幻想的;是群眾自覺自愿,而非代替群眾下定決心。既要走出「見物不見人」誤區,也要克服「為民做主」慣性。

——要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沉下去,到一線去才能認識真正的「實際」。從實際出發不是裝點門面的塗料,若只是到實際中轉一圈、開點座談會,故作姿態、做做樣子,拍起板來仍從書本和原則出發,或從臆想和經驗出發,那是典型的「有譁眾取寵之心,無實事求是之意」。另外,知識結構不同,意向心理不同,則著眼點不同,看到實際不同,工作效果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全面加強自身修煉。

(作者為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相關焦點

  • 我對科學發展觀的一些理解
    七、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強化居安思危的意識 在當前國內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在由金融危機引發世界經濟危機、社會危機甚至政治危機的複雜局面下,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居安必須思危,要警鐘常鳴,常備不懈。 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最大的危險是什麼?
  • 冷溶: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是深入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教材。《綱要》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要深刻理解這四句話。
  • 林祥松:科學發展觀對於研究生學習的指導作用及意義
    因而研究生教育和發展也要科學發展,科學教育,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在新時期研究生培養和教育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才能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和國家需要的人才,才能極大地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世界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下面就談談科學發展觀對於研究生學習的指導作用及實際意義。
  • 《瞭望》文章:科學發展觀這樣升華
    「要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方法、手段協調和集成起來,不斷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科學發展觀進行周密的科學解釋,為科學發展觀提供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他同時提出:「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科學發展觀。」「只有全體人民和社會方方面面都了解科學發展觀、掌握科學發展觀、實踐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才能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這些論述滲透出一種強烈的實踐精神。
  • 張瑞清:科學發展觀的「四大基礎」
    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政治價值、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是因為它具有四個方面的深厚基礎。 從哲學基礎看,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 解讀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四大精髓」
    黨的十八大順應全黨的呼聲意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鄭重寫入黨章,這無疑是我黨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更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回答。
  • 論科學發展觀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從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歷史淵源看,幾十年前的世界環境運動產生了國際三大可持續發展理念,而國際可持續發展理念正是中國科學發展觀的依據之一。  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政治關係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就是政府從主抓經濟、主抓企業向主抓公共事務轉變。這個轉變牽涉到黨政關係調整和幹部體制改革。
  • 中央領導同志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述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提出發展戰略、編制發展規劃、制定發展政策的思想基礎。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要學習科學的發展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貫徹科學的發展觀,自覺地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的各項工作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
  • 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把握
    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把握 發表時間:2012-06-18   來源: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中國改革發展新階段形成的理論成果,其精神實質,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進步的價值意蘊,充分體現了對當代中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深刻把握與回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執著與努力,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自覺與堅定。
  • 於今 科學發展觀的研究工作者 - 中國訪談_中國網
    33歲擔任「十五」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37歲擔任「十一五」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較早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健全考核體系和制度,重點工作應逐漸放在豐富內容、構建框架、完善體系上」;他在進行跨學科的創新探索,提出了諸多前瞻性的政策改革建議,著作等身。因其獨到的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錢偉長親切稱他「於今教授」。
  • 十七大•中國聚焦:中共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專題: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季明 全曉書 顧瑞珍)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1日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 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發展中特社會主義有哪些現實和歷史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來認識,鮮明指出:「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我們要深刻理解這個論斷的內涵,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的根本成就,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快速發展起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快速提高起來,就是因為我們成功開創和不斷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的飛躍
    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頭腦,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領會,關鍵是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科學內涵和指導意義等重大問題。近日,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冷溶,請他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 人民利益至上 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深刻體現了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反映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情況,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關鍵時期的新要求。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意義。
  • 十八大代表陳宜瑜:科學發展觀引領基礎研究前行
    我曾經三次作為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十八大我再次被選為代表,感到非常榮幸。就我個人而言,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事業伴隨國家一起成長壯大的歷程深有感觸。 自從2003年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基金工作就迎來了黃金髮展期。
  • 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
    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刻把握這個精神實質。把握了這個精神實質,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最本質的東西,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聯繫及其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人類實踐和認識的發展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規律,是一種思想方法,也是一種精神狀態。
  • 十七大報告解讀: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要軍民兼顧、公私兼顧。
  •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不斷推進黨的對外工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不斷推進黨的對外工作 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推進黨的對外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提高為黨中央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國家總體外交作出應有的貢獻。
  • 我理解的科學概念
    我理解的科學是一個理性與客觀的認知事物的方法,近代自然科學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哲學的直接產物。科學是哲學的進一步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自然科學即是哲學。科學方法論基礎,一是觀察和實驗,二是理性的思考。科學的實質是它的方法而不是它的結論,科學知識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但科學的方法卻是不變的。我們研究中醫科學需要學習和應用科學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學習它們的相關科學知識。近代生命科學的研究是以精密的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解剖學丶生理學等科學知識是不容置疑的。
  •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克服四種不良傾向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在1月7日省委十屆四次全會閉幕會上強調,要明確任務求共識,轉變作風抓落實,把推動科學發展的舉措變成利國惠民的現實。(《南方日報》2009年1月8日頭版)。  誠然,落實是一切工作的歸宿,是工作之本、成事之基,是執行力高低強弱的具體體現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