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陳宜瑜:科學發展觀引領基礎研究前行

2021-01-21 人民網

我曾經三次作為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十八大我再次被選為代表,感到非常榮幸。就我個人而言,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事業伴隨國家一起成長壯大的歷程深有感觸。

自從2003年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基金工作就迎來了黃金髮展期。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重視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科學基金財政投入從2003年的20.4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50.03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7%。

2004年,從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總體部署出發,科學基金確立了「支持基礎研究,堅持自由探索,發揮導向作用」的戰略定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明確了尊重科學、發揚民主、提倡競爭、促進合作、激勵創新、引領未來的工作方針;審視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總體布局,提出了更加側重基礎、更加側重前沿、更加側重人才的戰略導向。如今形成的研究項目、人才項目和環境條件項目三個系列的資助格局,實現了對基礎研究資助的全面覆蓋。

基礎研究具有探索未知、厚積薄發等特點,培育重大創新必須尊重科學規律,營造寬鬆環境,並給予長期穩定支持,保障科學家鑽研探索。

這些年來,科學基金做了大量工作。從2003年到現在,我們共拿出了約125億元作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了56907名青年學者,拿出了26.4億元作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了1591名優秀青年人才。還有地區科學基金,資助了9234個項目,累計資助金額達到32.9億元。我們還資助了437個創新研究群體,十年來,累計投入了21.4億元。現在,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科研水平明顯提升的科研人才隊伍業已形成,他們將成為我國衝擊世界科學前沿的「突擊隊」。

基礎研究具有很強的探索性、不可預測性,因此,科學基金必須保障所有學科的基礎研究都能得到支持,保持學科的均衡協調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經費支持,科學基金一直致力於推動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對傳統的基礎學科、經典學科以及瀕危學科、薄弱學科等都給予了極大關注。像人類基因組學、納米科學、量子信息學、全球變化、綠色生產和環境友好化學、複雜科學和生物複雜性、金融數學和金融管理這些學科前沿領域的研究,大多是首先得到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和孵育,並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

我們還始終努力引導社會和公眾對基礎研究建立一個全面的認識:基礎研究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競爭力,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為此,科學基金先後與地方政府、企業建立了多個聯合基金,引導各方面力量投入基礎研究,引導基礎研究與企業技術創新相結合。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這幾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對基礎研究的認識和理解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省的科技廳都設了基礎處,很多省級政府都希望能與我們建立聯合基金。

2011年,我們委託國際評估專家對自然科學基金25年來的資助與管理績效進行了國際評估。國際專家認為,中國僅用25年就建成了這樣的科學基金體系,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成就。

我始終認為,自然科學基金的發展,與國家的繁榮富強緊密相連。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努力建設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中國特色科學基金。

相關焦點

  • 張瑞清:科學發展觀的「四大基礎」
    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政治價值、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是因為它具有四個方面的深厚基礎。 從哲學基礎看,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 科學網—訪陳宜瑜:以「工具」突破引領原始創新
    陳宜瑜指出,「可以說,科學儀器的進展代表著科學前沿的方向,科學儀器的創新既是科技創新的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陳宜瑜說:「實際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實驗科學研究工作,必須依靠有自己特點的先進科研儀器,特別需要那些運用到許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的自主研發儀器。」
  • 中科院副院長陳宜瑜院士:解決湖泊富營養化問題一定要做好基礎研究
    出席會議的有項目首席科學家、各課題負責人,依託部門中科院和國家環保總局的代表,項目推薦部門雲南省和江蘇省的代表,依託單位中科院水生所的代表等。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宜瑜院士是提出開展該項目研究的建議人之一。他參加了工作會並發表講話,強調解決湖泊富營養化問題一定要做好基礎研究。
  • 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
    (十八大報告解讀)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
  • 解讀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四大精髓」
    黨的十八大順應全黨的呼聲意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鄭重寫入黨章,這無疑是我黨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更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回答。
  • 我所理解的科學和科學發展觀
    十八大報告是一個舉旗幟、指方向、繪藍圖的重要報告,是指導各項工作科學發展的行動指南。通過學習報告,我深刻理解到:領導懂科學,全民講科學,社會才能大發展。 什麼是科學 科學(Science)是外來詞,源自拉丁語「Scientia」,意為分科的「知識」「學問」。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我部組織力量研究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教學指導綱要》,就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中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出指導性意見。  十八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這個主題向黨內外、國內外鮮明宣示,我們黨將舉什麼旗幟、走什麼道路、保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
  • 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成為近代中國亟待完成的兩大歷史重任。為了救亡圖存,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前行,探討了各種各樣的救國方案,嘗試了各種各樣的主義,但皆被證明行不通。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偉大理論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和革命性引領著中國先進分子開闢新航向,中國人從此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
  • 於今 科學發展觀的研究工作者 - 中國訪談_中國網
    33歲擔任「十五」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37歲擔任「十一五」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較早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健全考核體系和制度,重點工作應逐漸放在豐富內容、構建框架、完善體系上」;他在進行跨學科的創新探索,提出了諸多前瞻性的政策改革建議,著作等身。因其獨到的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錢偉長親切稱他「於今教授」。
  • 中央領導同志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述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提出發展戰略、編制發展規劃、制定發展政策的思想基礎。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要學習科學的發展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貫徹科學的發展觀,自覺地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的各項工作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
  • 【科技日報】陳宜瑜:負責任的科研行為有賴教育
    在世界許多國家,為引導學生領會科學道德與科學職業的倫理精神,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生都有一門必修課——科研誠信。但我國開設相關課程的高等院校寥寥無幾,也缺乏適合的教材和讀本—— 執掌著120億科研經費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最近做了一件「小事兒」——親自參與挑選並組織翻譯出版了《科研誠信:負責任的科研行為教程與案例》一書。
  • 林祥松:科學發展觀對於研究生學習的指導作用及意義
    黨的十七大是一次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抓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髓,是一次團結的、勝利的、奮進的大會。    (一) 科學發展觀對於研究生學習的指導作用    研究生從身份上看還是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打好科學文化的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事物的規律,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運動特徵。
  • 《瞭望》文章:科學發展觀這樣升華
    黨的十七大系統闡發了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重大意義以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並將其確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從黨的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間,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逐步產生的。
  •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的飛躍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冷溶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
  • 冷溶: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是深入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教材。《綱要》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要深刻理解這四句話。
  • 郭金龍:領會消化十八大精神 努力建設美麗首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郭金龍強調,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頭等重要的大事來抓,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作風,切實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工作,把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各項戰略任務上來。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中科院院士楊衛:新時代中國基礎研究決戰...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中國基礎研究的發展出人意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基礎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其發展水平可以用四個「出人意料」加以描述。  學科發展全面加速出人意料。我國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被引次數排名2008年為世界第10位,2013年提升至第5位,2017年躍升至第2位。
  • 十七大•中國聚焦:中共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修改後的黨章在重大戰略思想方面的最大新意,是增寫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容。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說,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說,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人民利益至上 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深刻體現了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反映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情況,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關鍵時期的新要求。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意義。
  •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2017年學術年會成功召開
    功能實驗室主任、聯合實驗室主任及海外研究中心主任分別就研究動態、最新成果、發展規劃做了主題報告,全面介紹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在體制機制、科學任務、科研產出等方面的突破性成果。此外,共舉辦專題報告116場、青年學者報告22場,展示牆報209份,評選出「優秀青年學者報告獎」6項,「優秀牆報獎」6項,激發了青年科學家努力探索、敢於嘗試的創新熱情,為開展原創性研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