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清:科學發展觀的「四大基礎」

2021-01-17 人民網

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政治價值、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是因為它具有四個方面的深厚基礎。

從哲學基礎看,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是科學發展觀最基本的理論淵源。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普遍聯繫、永恆發展的原理以及對立統一的分析方法;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的基本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理論以及謀求人的徹底解放、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最高命題,是運用辯證思維和唯物史觀觀察發展問題得出的科學結論。

從政治基礎看,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問題的重要思想和實踐探索,是科學發展觀最直接的理論來源。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毛澤東同志發表的《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論著,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作了積極探索。鄧小平同志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強調發展是硬道理,並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解放思想的勇氣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江澤民同志把發展提到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高度,將社會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目標,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道路、發展特徵、發展主題、發展布局、發展要求、發展方法、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主體、發展保證等的基本觀點,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標誌性的理論創新成果。

從歷史基礎看,科學發展觀汲取和弘揚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縱觀中國歷史,凡是有作為的朝代,必然遵從「以民為本、本固邦寧」的政治信條。西漢的「文景之治」,秉持「與民休息」政策;唐朝的「貞觀之治」,堅守「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理念;清朝的「康乾盛世」,採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舉措,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民負,促進了發展。從「民為邦本」到以人為本,從「中和之道」到統籌兼顧,從「道法自然」到遵循規律,從「天人合一」到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採擷瑰寶。不僅如此,科學發展觀還從世界文明發展中借鑑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社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奇蹟,但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帶來一系列問題,引起對於增長和發展問題的反思。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提出科學發展觀時,區別了「發展」與「增長」,並用「又好又快」取代「又快又好」,不僅重視發展速度,而且更重視發展質量。這些變化實質上是認識之變、觀念之變、格局之變。可見,科學發展觀既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弘揚,也是對世界各國發展經驗、先進發展理念的借鑑和汲取,因而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徵,具有強大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威力。

從社會基礎看,科學發展觀建立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階段性特徵的深刻把握之上。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緊緊抓住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對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熱切期盼,更加強調科學發展,更加注重社會和諧,更加追求公平正義,更加關注民生問題。經過黨的十六大以來10年的探索,科學發展觀這一「中國理念」成為發展的根本指針,指導我們寫下令人讚嘆的「中國答卷」: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科技創新取得新的輝煌,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跨越發展,特別是延續幾千年的種田交稅退出歷史舞臺、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得到充分驗證。

回眸10年,令人振奮;展望未來,使命崇高。我們一定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更加堅定地落實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制度,更加牢固地確立科學發展觀在部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更加有效地履行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神聖使命。

(作者為武警北京總隊政治委員)  

相關焦點

  • 解讀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四大精髓」
    黨的十八大順應全黨的呼聲意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鄭重寫入黨章,這無疑是我黨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更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回答。
  • 十八大代表陳宜瑜:科學發展觀引領基礎研究前行
    自從2003年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基金工作就迎來了黃金髮展期。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重視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科學基金財政投入從2003年的20.4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50.03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7%。
  • 《瞭望》文章:科學發展觀這樣升華
    黨的十七大系統闡發了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重大意義以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並將其確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從黨的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間,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逐步產生的。
  • 我所理解的科學和科學發展觀
    科學對人類社會實踐產生並將繼續產生巨大影響。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產生了新的技術、新的工具、新的工藝、新的管理……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同時,科學革命所孕育的新思想、新思維和新的科學精神,作為巨大的文化動力也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但是,科學並不是真理的代名詞,不等同絕對正確、永遠正確,科學有其局限性。
  • 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把握
    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把握 發表時間:2012-06-18   來源: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中國改革發展新階段形成的理論成果,其精神實質,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進步的價值意蘊,充分體現了對當代中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深刻把握與回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執著與努力,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自覺與堅定。
  • 中央領導同志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述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提出發展戰略、編制發展規劃、制定發展政策的思想基礎。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要學習科學的發展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貫徹科學的發展觀,自覺地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的各項工作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
  • 林祥松:科學發展觀對於研究生學習的指導作用及意義
    因而研究生教育和發展也要科學發展,科學教育,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在新時期研究生培養和教育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才能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和國家需要的人才,才能極大地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世界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下面就談談科學發展觀對於研究生學習的指導作用及實際意義。
  •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的飛躍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冷溶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
  • 人民利益至上 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深刻體現了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反映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情況,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關鍵時期的新要求。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意義。
  • 十七大•中國聚焦:中共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修改後的黨章在重大戰略思想方面的最大新意,是增寫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容。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說,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說,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論科學發展觀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從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歷史淵源看,幾十年前的世界環境運動產生了國際三大可持續發展理念,而國際可持續發展理念正是中國科學發展觀的依據之一。  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政治關係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就是政府從主抓經濟、主抓企業向主抓公共事務轉變。這個轉變牽涉到黨政關係調整和幹部體制改革。
  • 冷溶: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是深入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教材。《綱要》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要深刻理解這四句話。
  • 於今 科學發展觀的研究工作者 - 中國訪談_中國網
    33歲擔任「十五」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37歲擔任「十一五」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較早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健全考核體系和制度,重點工作應逐漸放在豐富內容、構建框架、完善體系上」;他在進行跨學科的創新探索,提出了諸多前瞻性的政策改革建議,著作等身。因其獨到的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錢偉長親切稱他「於今教授」。
  • 我對科學發展觀的一些理解
    七、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強化居安思危的意識 在當前國內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在由金融危機引發世界經濟危機、社會危機甚至政治危機的複雜局面下,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居安必須思危,要警鐘常鳴,常備不懈。 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最大的危險是什麼?
  • 十七大報告解讀: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要軍民兼顧、公私兼顧。
  • 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
    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刻把握這個精神實質。把握了這個精神實質,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最本質的東西,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聯繫及其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人類實踐和認識的發展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規律,是一種思想方法,也是一種精神狀態。
  •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克服四種不良傾向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在1月7日省委十屆四次全會閉幕會上強調,要明確任務求共識,轉變作風抓落實,把推動科學發展的舉措變成利國惠民的現實。(《南方日報》2009年1月8日頭版)。  誠然,落實是一切工作的歸宿,是工作之本、成事之基,是執行力高低強弱的具體體現和反映。
  • 國航浙江分公司啟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李發恆在動員報告中闡述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指出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分公司應對各種困難挑戰,推動科學發展的迫切要求,是進一步加強黨建和幹部隊伍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
  •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不斷推進黨的對外工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不斷推進黨的對外工作 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推進黨的對外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提高為黨中央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國家總體外交作出應有的貢獻。
  • 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發展中特社會主義有哪些現實和歷史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來認識,鮮明指出:「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我們要深刻理解這個論斷的內涵,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的根本成就,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快速發展起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快速提高起來,就是因為我們成功開創和不斷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