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就是奧斯特,第一個打開電與磁大門的人,下面這張圖很熟悉吧,把小磁針平行導線放置,通電後小磁針發生偏轉,這就是奧斯特實驗,即電流的磁效應。
所以奧斯特連同他堅韌不拔的勵志故事,就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腦海裡,為此他還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
可是大家卻發現,後面的事跟奧斯特好像就沒什麼關係了,細翻物理課本,哪兒都找不到奧斯特的身影。誠然奧斯特在其他領域還有一些貢獻,不過跟電磁學就沒關係了。
這事還得歸功於比他名氣更響的法國物理學家安培,安培一直堅定地認為電和磁之間不會有任何聯繫,奧斯特實驗一出,給了他當頭一棒。
大佬之所以為大佬,就在於寧可被打臉,也要超越你。安培立即調整戰略,集中精力研究,兩周內就提出了判斷磁場方向的定則-右手螺旋定則,也叫做安培定則。
很快他又在幾個月之內連續發表了3篇論文,並設計了9個著名的實驗,其中就包括兩平行通電導線,若電流同向,二者會相互吸引,極大顛覆了人們對於同性必相斥的認知。
後人為了紀念安培在電磁學領域的突出貢獻,把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的力,叫做安培力。所以說,世間武功唯快不破,只要你快,名兒就是你的。
筒子們都知道,判斷安培力的方向,要用左手定則,但這個定則並不是安培提出的。其實安培力的方向用向量叉乘的方式即可判斷。
為什麼還要用左手定則呢?因為高中生不學向量的叉積,只能用左手定則這個衍生品讓學生們記住。
高中階段還有一個右手定則,用來判斷動生電動勢的方向,磁生電的鼻祖大家都知道:法拉第。但法拉第也只是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並沒有提出右手定則。
而右手定則,是英國電機工程師-弗萊明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因為十分方便,就被廣泛採用了。
下面,總結一下:(非學生黨自動跳)
奧斯特實驗:電能生磁
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電生磁方向
左手定則:安培力方向
右手定則:動生電動勢方向
筒子們,懂了麼?如果沒懂,就再看一遍。。
看完本文,你有什麼想法呢?快來留言區留下你的看法吧!
喜歡本文就將它分享給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