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遭遇海嘯襲擊,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嚴重核洩漏。這次震驚世界的核事故,造成了福島周邊地區大範圍汙染。為了保證民眾的食品安全,中國政府也在第一時間出臺了相關法規,嚴禁進口事故周圍區域生產的食品。如今,六年過去了,產自核汙染地區的日本食品卻已經在國內市場上悄悄出現了。(來源:央視財經)
深圳市有棵樹旗下的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號稱是中國進口母嬰用品最大的供應鏈平臺,為國內眾多的電商提供貨源。
在公司的網上商城裡記者看到了來自日本的核汙染地區禁止銷售的卡樂比麥片。
在無印良品超市,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裝上都被貼上了產地為日本的中文標籤,但是當揭開中文標籤後,露出了這些產品的真實產地為東京都,名列禁止進口名單!
在一家永旺超市,執法人員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一款外包裝標註原材料為北海道產大米的白米飯,揭開中文標籤後真實產地竟然為核汙染的新瀉縣!
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發現,國內涉嫌銷售日本核汙染食品的網上商家初步統計已達13000多家,針對這一問題他們將展開全面的清理行動。
為了一點點利潤,他們無視消費者的健康,企圖用一張中文標籤蒙住消費者的雙眼,將危險食品送到同胞們的手上。核電站的洩漏缺口需要用層層鋼筋水泥來封堵,誠信的漏洞也應該用最嚴格的追責和懲戒來封堵。
日本核汙染 遠期效應致癌
在中等或大劑量範圍內,核輻射致癌已為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所證實。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細胞嚴重下降,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種癌症的發生率隨照射劑量增加而增高。
核能外洩:內外照射可傷人 核能外洩又稱為核熔毀,主要發生在核電站,核能外洩所發出的核輻射雖遠比核子武器威力與範圍小,但是劑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也能造成生物傷亡。 核洩漏發生後,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內,引起內輻射,而γ(伽馬)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照射傷害。
福島核電站洩漏後,周邊測得的輻射量昨天已降至100微西弗/小時以下,不到致死或者嚴重致病的當量劑量。 急性初期症狀:噁心嘔吐發熱腹瀉 短時間內大劑量電離輻射引起的放射性損傷,稱急性放射病。較長時間超過允許劑量的輻射損傷,稱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見於接受過量射線的工作人員、公眾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難者,主要引發造血功能障礙、內臟出血、組織壞死、感染及惡性變等。
其中,核輻射導致的全身外照射損傷主要出現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現為噁心、嘔吐、疲勞、發熱和腹瀉。「假愈期」患者持續時間長短不同,症狀有所緩解。嚴重的發展到了極期則有感染、出血和胃腸症狀。經恰當治療後上述症狀逐漸緩解。
而局部照射損傷是隨受照劑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現紅斑、水腫、乾性脫皮和溼性脫皮、起水泡、疼痛、壞死、壞疽或脫髮等症狀。局部皮膚損傷通常持續幾周到幾個月,嚴重者常規方法難以治癒。不過,外照射多見於核電站工作人員。
體內汙染引起的內照射一般沒有明顯的早期症狀,除非攝入量很高,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國外發生的核輻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現為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髮、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一般來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也越大。
2015年280萬人因癌症死亡
據衛生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約有430萬人確診癌症,另外280萬人因癌症去世。研究人員表示,慢性感染、吸菸及汙染都是導致中國癌症個案急速上升的原因。280萬死亡,430萬確診,換算一下就是每天都會有1.2萬人確診患癌,7500名病人因患癌死亡。
一場大病會給家庭帶來巨額帳單
一個人得了重大疾病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短則一年、長則數年的治療和看護;意味著巨額的醫療開支,還有沒完沒了的營養費和護理費;意味著自己沒有了收入,照顧他的家人也成了「全職護士」,收入下降;總之,一旦個人不幸患上重大疾病,隨之而來的經濟及精神壓力是相當大的。
第一部分 看病治療費用
這一定是我們所能想到的第一筆錢,多少合適?10萬?20萬?專業醫生建議,要想接受比較好的治療,這部分費用準備30萬~50萬比較合適。
第二部分 看護營養費用
生病三分治七分養,大病更是如此。在醫院接受治療只是很短的時間,後期需要長時間的營養補充和護理。這部分費用也需準備30萬~50萬(不信?都知道腫瘤病人術後恢復吃冬蟲夏草很有用,價格呢?12萬每斤,一斤可以吃一年)。再說護理的人工費用,醫院護工每天大約200元左右,好一點的保姆5000元/月不算高吧?五年,需要多少錢?
第三部分 收入補償損失
這一部分費用最容易被忽視卻是最不該忽視的。一旦患上癌症,短時間內勢必不能再繼續工作。即使度過了關鍵的五年生存期,身體恢復不錯,五年之後重出江湖,但是到時候一是不能太過操勞,二是脫離崗位這麼多年,技能上也會有下降,所以,收入必定下降。還有一部分費用,就是家人辭去工作照顧病人的收入損失。
總之,不管家庭任何一個人患有重疾都會給家庭帶來巨額的帳單,俗話說:中病輸掉一頭牛,大病賣掉一棟樓,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從財物損失的角度來看,重大疾病危害非常大。
重疾患病機率大且呈年輕化趨勢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嚴重的環境汙染、激烈的社會競爭、頻繁的社會應酬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響下,惡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罹患重大疾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低。
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機率高達72.18%,以前聞所未聞,現在已見怪不怪。從近30年數據來看,惡性腫瘤等重疾發病率在全球以年均3%~5%速度遞增。其中癌症高發的前幾個病種分別是:肺癌、肝癌和腸癌。根據我國的衛生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曆年的死亡人口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慢性病中。
人生第一份保險為什麼是重疾險
1、從財務損失的角度來看,重疾(含失能和傷殘)與意外(身故)相比較,重疾帶來的危害更大:意外是「一了百了」,導致單人收入終止,額外費用終止;重疾是「沒完沒了」,導致收入中斷,支出不斷(多人收入中斷或減少、為保命或者康復而不斷增加支出)。
2、人這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機率高達72.18%,癌症從聞所未聞發展到見怪不怪。同時,隨著醫學的高速發展,80%以上的重疾都能治癒,前提是兩個因素,一個是經濟狀況是否承受治療費用,另外一個是心態是否平和。
3、醫生只能挽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卻不能挽救一個人的經濟生命。一個癌症患者的生命需有5年或更長的時間康復,但這5年可能拖垮心情、事業、家庭。
4、重疾險不是醫療險,是工作收入損失補償保險。是生病以後還能讓自己保持正常人尊嚴的一種保險。
5、重疾險是轉移疾病風險的有效手段,是急用的現金,是病後療養生活的資金保證,是提高治療標準的經濟保證,是彌補自己和家人收入損失的保證,是對家人愛和責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