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20多年,「長江第一鮮」——刀魚,重現浙江蘭溪!

2021-01-15 知浙江

最近,一張蘭溪漁民捕獲不知名小魚的照片在朋友圈流傳。魚類專家分析,這種小魚為刀魚,意味著刀魚重現蘭江。為辨真偽,浙江日報記者開啟了一段尋魚之旅,並在今天的浙江日報頭版刊發。

冬日的蘭江,碧藍而寧靜,江水緩緩流淌。清晨6時,天蒙蒙亮,蘭溪南門溼地公園附近的江面上,漁民陳池新站在漁船上,用力撒下一網,然後敲擊著木頭「趕」魚入網。

「師傅,你見過這種魚嗎?」陳池新的船一靠岸,記者連忙將手機上點開的一張照片遞了過去。這張照片上,3條銀色小魚躺在漁船甲板上,魚形側扁狹長如刀,一條細長的臀鰭猶如極薄的裙邊。

「看著有點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但一下子喊不出名字。」陳池新琢磨了半天說。

在蘭江畔詢問多位漁民無果後,記者來到蘭谿市農業農村局漁業中隊,這裡有一位在蘭江邊工作了30多年的老漁政人梅新貴。「絕對不會錯,這肯定是刀魚!」看到照片的一瞬間,梅新貴興奮得一下子站了起來。

刀魚,又名刀鱭,有著「長江第一鮮」之稱,正瀕臨滅絕。梅新貴介紹,錢塘江刀魚和長江刀魚其實是同一魚種,「老底子說的錢塘江土著魚,刀魚名列其中,可見當時這種魚之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刀魚是錢塘江裡最主要的經濟魚種,魚市上隨處可見,蘭江也是如此。然而隨著水質下降,刀魚一度不見蹤影。

蘭溪地處金華江、衢江、蘭江交匯處,擁有發達的水系和豐富的漁業資源,但本世紀初,受環境汙染、挖沙濫捕等影響,該地區的魚類資源快速減少。為了治水,蘭溪通過黃砂整治、汙染治理、生態修復等方式,令蘭江水質實現了從Ⅳ類到Ⅲ類的逆轉,部分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水質變好了,當地人最明顯的感受就是魚變多了。

作為蘭江中的「新寵」,刀魚是何時出現的?在梅新貴的幫助下,幾經周折,記者終於找到了最近在家休養的漁民楊清松。「這照片是我2020年9月拍得,我也是幾番求證後才知道,原來是它。」楊清松說。

(左一為楊清松)

楊清松是蘭江上的一位職業漁民,這碗飯吃了30多年,沒想到差點在刀魚身上「走了眼」。那一天,他在三江口一帶捕魚,一網下去撈上來3條刀魚,每條20來釐米長、半兩重。「蘭江上,刀魚差不多快絕跡20多年了,一下子沒有認出來,差點當成雜魚賣掉。」楊清松回憶說。

「現在還能見到刀魚嗎?」記者追問。

「難哦,冬季幾乎很難見到刀魚,反正我是沒再抓到過。」楊清松搖著頭說,刀魚屬於洄遊性魚類,每年春季才會溯江而上,夏秋季又陸續回到大海。

水清則魚歸,這並非偶然,近些年,「重現江湖」的魚類在蘭溪還真不少。前兩年,有人在蘭江邊捕蝦時,發現了一條長相怪異的針魚,上嘴唇短,下嘴唇猶如繡花針一樣又尖又長。這種魚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必須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才能存活。「自從蘭江水質變好之後,多年未見的一些魚類都開始出現了,比如針魚、娃娃魚、花鱸等,這些都不是人工放養的。」年過六旬的老漁民陳金法說。

然而,相比其他魚類,刀魚的出現意義更大。曾在蘭江水域做過漁業資源調查的省農業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劉金殿告訴記者,刀魚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歷來嚴格,很難穿過不符合生存條件的受汙染水面,導致洄遊線路一再縮短,這也是錢塘江刀魚漸漸銷聲匿跡的重要原因。「如今,在錢塘江中上遊支流出現野生刀魚,不單單是水質變好這麼簡單,更主要的是傳遞出整個錢塘江流域水系生態改善的信號。」劉金殿說。

水系生態改善並非一朝一夕,經過多年治理,蘭江流域再現天藍水清、水產豐饒,生物多樣性正在逐步恢復。

「怎麼彌補斷裂的水生生物鏈?我們一方面在蘭江階段性禁漁,另一方面加大增殖放流的力度,既改善了蘭江水質和生態環境,又能促進漁民增收。」蘭谿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每年,上千萬隻(尾)蘭江蟹、花鰱、白鰱、黃尾密鯝等被投放到蘭江之中,它們不僅可以淨化蘭江水質,更豐富了該水域的漁業資源。

唐代詩人戴叔倫曾乘船路經蘭溪,留下這樣的詩句: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如今,水清、岸綠、魚肥的蘭江美景重現。

來源:浙江日報記者 金梁 沈超

相關焦點

  • 蘭江水質持續改善 瀕臨滅絕的刀魚「重現蘭江」
    蘭溪新聞網訊(記者 楊一之 鄭 露)最近,一張蘭江漁民捕獲不知名小魚的照片在蘭溪廣為流傳。記者前往市農業農村局漁業中隊,諮詢了在蘭江邊工作了30多年的老漁政人梅新貴,「這種小魚是刀魚,正瀕臨滅絕。」這也是繼2018年之後蘭江再次發現刀魚。刀魚,又名刀鱭,有著「長江第一鮮」之稱。
  • 野生長江刀魚瀕臨滅絕背後的生態悲歌
    在漁政一線幹了20多年的曹劍屏,高聲告訴財新記者:「今年絕對是江刀(即長江刀魚)產量最低的一年!」據他介紹,從3月1日至4月2日,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鎮江海大隊的24條漁船隻捕到七八條規格以上(指每條至少二兩)的長江刀魚。曹劍屏是江蘇省常熟市漁政站滸浦漁監分站的前負責人。20多年來,他親眼見證長江刀魚從滿江滿船到如今近於滅絕。
  • 長江刀魚瘋狂漲價 衝到4年來最高
    【新民網訊】春風徐來,又到了長江刀魚上市季。進入3月之後,浙江嵊泗、江蘇江陰、上海崇明等長江沿線的漁民陸續開捕刀魚,刀魚市場隨之熱鬧起來。與過去4年不同的是,今年刀魚價格在經歷了4年回落後暴漲,昨天大刀平均批發價從去年同期的500元一斤暴漲至2800元一斤,大刀的零售價達到每斤3200元,二兩半大刀的零售價更要高達3500元/斤,中刀零售價也要高達1200-1300元/斤。
  • 長江刀魚生態調查:趕盡殺絕式的捕撈(圖)
    江刀肉嫩味鮮,有「天下第一鮮」之美譽。「食鯽魚及鱘鰉魚有厭時,鱭則愈嚼愈甘,至果腹而不能釋乎。」清代美食家李漁就如此描寫過刀魚。清代另一位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裡講述的一種烹飪刀魚的方法是清蒸刀魚,袁枚提及,「刀魚用蜜酒釀、清醬放盤中,不必加水,用火腿湯、雞湯、筍湯煨之,鮮妙絕倫」。而在靖江當地的百姓家中,至今最喜食用的為紅燒刀魚,另一種食法,是江刀餛飩。
  • 長江禁漁,魛魚出現在黃河
    這就是「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魚」。幾乎野生絕跡的它,一直以來都是有價無市的傳說。大家紛紛猜想:黃河魛魚的重現,是否表明,「10年禁漁」後的長江,也能重現長江刀魚成片的景象呢?刀魚也分三六九等刀魚,是什麼?
  • 光明日報刊文:長江刀魚走俏背後是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
    光明日報刊文:長江刀魚走俏背後是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 啟動長江經濟帶重大生態修復,被正式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 長江刀魚因過度捕撈、長江生態變化數量銳減
    「刀魚相比去年少了太多。昨天一天我跑了幾十條漁民船,撲空了好多船,總共才收了20斤刀魚。」施老闆告訴記者,今年開捕刀魚到現在,有的漁民甚至一條都沒捕到。施老闆認為,現在刀魚少是因為過年以後天氣一直偏冷,大多數刀魚還躲在海裡沒開始往長江裡遊。「撈上來的刀魚少,吃的人多,價格就蹭蹭蹭往上漲了。這兩天條重2兩以上的長江刀魚已經賣到每斤3000元了。」施老闆說。
  • 禁捕之後,長江刀魚密度猛增1倍
    無疑,這是對「長江要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有力回應,也證明了正在推行的「長江十年禁漁」舉措之必要。 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過度捕撈等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江陰老漁民陳興法清晰地記得,2012年在長江,連著8天捕撈刀魚卻一無所獲,很多漁民那年都收成慘澹。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網下去總有1000多斤刀魚,在2000年左右一網也有十幾斤。
  • 長江十年禁漁:野生河豚等珍稀魚類回歸,小型魚類恢復加快
    作為江陰芙蓉長江鮮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無論是做買賣還是研究,鄭金良對於長江和長江魚的感情都是實打實的。從2002年起,鄭金良堅持18年,連續放流各類魚苗1.6億尾,其中包括他養殖的河豚和刀魚,這些年來總有人問他:「放了多年,怎麼沒啥用啊?」他總是笑笑:「事情總要堅持做的。」 但最近,他很興奮,說「希望來了」。
  • 長江刀魚500克飆至1800元
    由於暖冬,刀魚提前上市。不過因為正宗的長江刀魚太少,價格猛漲,與去年剛上市時相比每500克高出1000元,達到1800元500克,這在往年很少見。  據介紹,目前南京市場刀魚種類繁多,包括珠江刀魚、錢塘江刀魚和長江刀魚以及長江夾江刀魚在內,一天的上市量一共才100多公斤,其中正宗的長江刀魚只有近四十公斤。  南京一家酒店的呂老闆說,由於他們和南通產地有協議,價格稍微便宜點,也要每500克1200元,不過燒好了端到餐桌上一條也就賣300元,沒什麼利潤,圖個人氣。
  • 長江揚州段昨起開捕 "江鮮"量少最貴百元一斤
    向家富 攝   7月1日凌晨零點,長江揚州段為期3個月的禁漁期結束,進入捕撈季。記者在瓜洲江邊探訪發現,長江「江鮮」多流入飯店,只有少量在當地菜市場售賣。「江鮮」的船頭價因品種而異,其中,江 魚和江蝦賣得最貴,一斤100元;最便宜的是「龍魚」(鯉魚),兩塊錢一斤還沒人要。
  • 長江刀魚價格瘋漲 近年最貴賣到萬元1斤
    進入3月,浙江嵊泗、江蘇江陰、上海崇明等長江沿線的漁民陸續開捕刀魚,刀魚市場隨之熱鬧起來。然而,刀魚價格經歷了4年回落後,在今年突然暴漲。  17日,大刀魚平均批發價從去年同期的500元/斤暴漲至2800元/斤,大刀魚的零售價達到每斤3200元,二兩半大刀魚的零售價更是高達3500元/斤,中刀魚零售價也高達1200元-1300元/斤。
  • 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致產量銳減 長江刀魚1斤賣8000元(圖)
    ,但是由於近年過度捕撈、環境汙染等因素,長江刀魚產量銳減,加上有「炒魚」現象存在,刀魚成了名副其實的奢侈品,最貴的一斤要賣到8000元。  經營刀魚20多年的批發商朱發兵告訴記者,即使眼下的刀魚貴得離譜,但在市場上還是供不應求。過去只有江蘇人和上海人吃刀魚,不知怎麼的,現在全國各地都來要。  另一方面,因為刀魚是野生的,不能養殖,所以產量越來越少,行情也越來越貴。而昂貴的刀魚也被細分為二兩、二兩五和三兩,共三個規格,而三者之間的價格相差一千元左右,而三兩以上的刀魚已經很難見到。
  • 人類在緬懷鰻魚飯,長江刀魚卻有一句MMP要講
    在他們看來,此時的刀魚因囤積脂肪而變得更加肥美,因長途遊泳鍛鍊肌肉而變得更富口感,因長江水的洗滌降低了體內鹽分,味道更顯鮮甜——總而言之,刀魚為傳承香火所作的一切努力,正好也把自己變成一道美味,送到了漁民船邊。
  • 東莞萬江牌樓基湧:水質改善 藍刀魚重現
    綠水泛著清波,河裡魚群中,「闊別」多年的藍刀魚在遊來遊去,岸邊的水草迎風擺動……經過3年整治,東莞市萬江街道牌樓基湧基本消除黑臭,2019年至今,國家、省多次組織河湧周邊公眾調查,滿意度均在90%以上,今年大部分時段可以達到V類水質。
  • 從刀魚看中國「惡吃」文
    江刀肉嫩味鮮,有「天下第一鮮」之美譽。「食鯽魚及鱘鰉魚有厭時,鱭則愈嚼愈甘,至果腹而不能釋乎。」清代美食家李漁就如此描寫過刀魚。清代另一位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裡講述的一種烹飪刀魚的方法是清蒸刀魚,袁枚提及,「刀魚用蜜酒釀、清醬放盤中,不必加水,用火腿湯、雞湯、筍湯煨之,鮮妙絕倫」。而在靖江當地的百姓家中,至今最喜食用的為紅燒刀魚,另一種食法,是江刀餛飩。
  • 人工養殖長江魚:保護長江,禁售野生魚!
    ,著名的「長江三鮮」是指生活在長江下遊的三種肉質鮮美的魚類,包括刀魚,鰣魚和河豚。從長江裡捕撈的6-8公分的長江的原種,然後培育成親魚後,這個苗就是親魚的子一代繁殖的苗。親魚,就是刀魚的種魚,每年3月份,刀魚開始從長江入海口進入長江,並溯江而上,尋找合適的產卵地產卵,隨著洄遊途中性腺不斷成熟,刀魚的口感也不斷發生變化,清明前的刀魚口感最佳。
  • 蕭山這個寶藏江鮮攤,鮮靈靈的刀魚、江鰻、六月黃讓人流口水
    但在蕭山聞堰街道中國海事碼頭的江鮮攤,大家卻絲毫不懼熱浪,頂著大日頭排隊,等買新鮮捕撈的江鮮。聞堰碼頭江鮮攤,原本7月1日禁漁期結束就該熱鬧起來,但受今年超長梅雨季和錢塘江洪水影響,7月初沒熱鬧幾天就被迫停業。最近幾天,洪水退去,雨水暫停,漁民又可以下江捕撈,美味的江鮮再次上市,江鮮攤也熱鬧了起來。
  • 長江刀魚、鳳尾魚、河蟹幾乎滅絕,生態保護,我們是認真的!
    長江刀魚、鳳尾魚、河蟹幾乎滅絕,生態保護,我們是認真的!您好,感謝您閱讀這篇文章,每天為您更新最新的社會資訊,喜歡的話可以點擊關注!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長江生態保護,前不久相關部門出臺規定說,從下個月開始,將對長江的三種野生水產資源停止發放捕撈許可證,哪三種,就是長江刀魚、鳳尾魚還有河蟹。為什麼會出這麼一臺規定我們接著看。
  • 「富15代」貝聿銘:源自「浙江蘭溪」的名門望族
    2017-07-14 18:54 |浙江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