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同素異形體矽材料推進太陽能電池革新

2020-11-28 OFweek維科網

  美國的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種直接帶隙同素異形體的新型矽材料。它結合了如砷化鎵的吸光能力和傳統矽材料的加工優勢,可能使太陽能電池和發光設備發生徹底變革。目前的合成流程長且昂貴,但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技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矽材料是電子工業的支柱,但是通常的金剛石立方結構同素異形體具有間接帶隙。這意味著電子不能通過吸收或發射光子的形式在價帶和導帶間來回穿越,它們還需要聲子來節省動力。這降低了矽材料的吸收和發射光的效率。矽太陽能電池需要厚的矽晶片以吸收足夠的光,而LED則需要更昂貴的材料,如砷化鎵,有毒且易分解。

  矽的四面體鍵結構促使其具有多種假想亞穩態結構,其中多個具有比基態略高的能量。在高壓環境下,能夠觀察到多個結構,其中四個在環境條件下是動態穩定的。在2013年,華盛頓卡內基研究的Timothy Strobel和 他的同事發現了Na4Si24。現在,他們發現,在真空下將Na4Si24加熱至400K,逐漸趕走鈉原子,得到了一種正交同素異形體的新型矽結構。理論計算和實驗表明,該材料在750K和10GPa下穩定存在,並且具有約1.3eV的直接帶隙,是一種理想的光伏電池材料。

  該材料當前僅生產粉末樣品,其複雜的製造過程顯然限制了它的工業應用。然而,Strobel樂觀地認為這些困難是可以克服的。他說,現在我們正在重點研究能夠形成優良性能單晶材料的方法。一旦我們能夠做到,我們才能真正確認該材料是否能為半導體技術帶來革命性發展。此外,如果我們能夠得到該晶體合理尺寸的基板,我們完全可以在任何高壓下生產該同素異形體,也能夠生產當前使用金剛石生產的多尺寸外延生長晶體。

  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物理學家George Nolas相信本文的最顯著之處在於它的新合成方法,他說,該方法可能用於其他開放式框架材料結構的合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電子結構理論學家Artem Oganov同樣稱讚這個製備材料的複雜方法。「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材料是否可以打敗矽材料。」他說,「如果不是,那麼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這些反覆嘗試理所應當。如果是,那麼我們可以開香檳慶祝了!」

相關焦點

  • 一種直接帶隙同素異形體的新型矽材料將使太陽能電池發生徹底變革
    美國的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種直接帶隙同素異形體的新型矽材料。它結合了如砷化鎵的吸光能力和傳統矽材料的加工優勢,可能使太陽能電池和發光設備發生徹底變革。目前的合成流程長且昂貴,但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技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 新型納米太陽能電池,汽車將無需汽油,只需一塊太陽能板!
    由於煤炭、汽油等消耗性資源不斷減少,急需開發一種新型能源,目前主要有太陽能,但是太陽能對陽光的利用率僅20%-20%,利用率比較低,低利用率限制了太陽能的發展,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近期挪威的一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開發一款新型太陽能電池,利用高新納米技術,將兩種不同類型的光伏材料層結合起來,這樣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能光線,從而提升利用率!這兩種材料包括第一層中的矽材料;第二層是氧化銅納米粒子,可以吸收光線中的藍色光。通過該技術可以將太陽光線的利用率提升至40%,足能夠提升一倍。但是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真正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時間也不會太遠!
  • 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然而,由於技術的種種局限性,傳統的太陽能電池還無法真正替代化石能源。一種新型材料鈦鈣礦的出現,讓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這種新材料到底是什麼?它做成的新型太陽能電池相比傳統的,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新型太陽能電池設計與構造 | 《科學通報》專題
    作為能源技術的傑出代表,太陽能電池是利用P-N 結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光電功能器件,是人類減緩乃至解決傳統化石能源的過度消耗及其環境汙染問題的重要選擇。傳統的高效矽太陽能電池由於矽材料純化與器件製備過程複雜,雖然已經發展了數十年,價格仍然非常昂貴,大大限制了其商業化進程。而其他化合物半導體(碲化鎘、銅銦鎵硒等)等第二代太陽能電池及其薄膜化技術的發展,有效降低了電池的綜合成本。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1-30 13:56:21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 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熊宇傑教授課題組基於應用廣泛的半導體矽材料,採用金屬納米結構的熱電子注入方法,近期設計出一種可在近紅外區域進行光電轉換且具有力學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國際重要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我國薄膜太陽能電池亟待產業化
    一些專家和學者建議,應加大基礎研究,瞄準柔性電池強化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薄膜太陽能電池實現產業化,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升級換代。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但是這種電池生產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能耗大、汙染重等弊端。能否找到一種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環境友好的新型有機材料研製出新型太陽能電池,眼下正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以地球上最豐富的碳材料為基本原料,通過技術手段獲得高效低成本的綠色能源,對於解決目前人類面臨的重大能源問題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 納米太陽能電池直徑是頭髮兩萬分之一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直徑僅有人類頭髮兩萬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這種新型電池不僅可以作為電子元件用於微型電路,還是首例能夠獨立完成光電轉化的納米級設備。  據悉,新型納米太陽能電池有三大優點。首先,新型電池以矽材料為主材,能夠承受集中光照而不受蝕分解。
  • 印度研發新型分子前體 製造高效率太陽能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印度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分子前體,用於硅藻土太陽能電池。他們用這種電池製造了一種超級太陽能電池,據說其效率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他們依靠低溫工藝製造該設備。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借鑑HIT結構,新近發展起來的單晶矽/有機物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採用在矽基底上旋塗相應的導電有機物,再沉積上、下金屬電極的簡單途徑即可完成器件製備。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光伏專題-太陽能電池原理
    擴散運動是基於電子相互排斥和相互碰撞理論建立的,同層次軌道上的電子會自動從電子相對集中的地方流向電子稀少的地方,這一流向不需要外界的電場作用。擴散運動的動力應與同層次軌道中載流子濃度的變化率(也叫濃度梯度)成正比。
  • 太陽能電池與太陽能電池組件有何區別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光伏設備行業已基本具備了全系列太陽能電池製造能力。中國光伏設備企業生產的設備應用包括矽材料生產、矽材料加工、矽晶片加工、太陽能電池晶片生產以及相應的純水製備、環保處理、淨化工程施工。其中晶體矽生長設備增長最快。
  • 新方案可提高矽太陽能電池效率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美國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矽太陽能電池方案,通過改變鈍化層材料提高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上限,可從目前的約29%提升到35%。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前發布公報說,新電池由該校人員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同行設計,利用「單線態激子裂變」原理,加強對高能光子能量的利用。在太陽能電池中,光子激發材料分子釋放電子,產生電流。通常一個光子只能激發出一個電子,高能光子的剩餘能量會以熱量的形式散失。
  • 有望引發能源革命的太陽能電池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持續發展,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已經十分成熟,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室轉換效率分別達到25.6%和20.8%,已接近理論極限水平。憑藉著較為成熟的技術與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在光伏市場上佔有89%的絕對份額。但由於矽基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依賴於高純度的矽材料,使得其製造成本偏高。
  • 有望引發能源革命的太陽能電池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持續發展,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已經十分成熟,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室轉換效率分別達到25.6%和20.8%,已接近理論極限水平。憑藉著較為成熟的技術與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在光伏市場上佔有89%的絕對份額。但由於矽基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依賴於高純度的矽材料,使得其製造成本偏高。
  • 提高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方法
    降低矽太陽能電池成本的方法之一是儘量減少高質量矽材料的使用量,如薄膜太陽能電池。不過這種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只達到了約11-12%。研究人員們正在尋求提升其效率的方法。最近取得突破的技術有通過幹法絨面優化上表面的結構和在外延層/襯底界面處插入一個中間多孔矽反射鏡。
  • 太陽能電池板:多晶矽、單晶矽和薄膜光伏
    ,晶粒的尺寸達到釐米級;   [4]由於近十年單晶矽工藝的研究與發展很快,其中工藝也被應用於多晶矽電池的生產,例如選擇腐蝕發射結、背表面場、腐蝕絨面、表面和體鈍化、細金屬柵電極,採用絲網印刷技術可使柵電極的寬度降低到50微米,高度達到15微米以上,快速熱退火技術用於多晶矽的生產可大大縮短工藝時間,單片熱工序時間可在一分鐘之內完成,採用該工藝在100平方釐米的多晶矽片
  • 印度研發硅藻土電池新型分子前體   製造最佳高效率太陽能電池
    導讀:印度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分子前體,用於硅藻土太陽能電池。他們用這種電池製造了一種超級太陽能電池,據說其效率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他們依靠低溫工藝製造該設備。印度SRM科學技術研究院(SRMIST)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分子前驅體,該分子可用於基於相同化合物的硅藻土薄膜中
  • 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
    5月24日至25日,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受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的委託,由中國科學院清潔能源前沿研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光化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物理所清潔能源中心和清潔能源實驗室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