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經觀察|布魯金斯學會發布文章《美國、中國與第四次工業革命》

2020-12-05 全球技術地圖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研究部主任拉什·多希(Rush Doshi)發布文章《美國、中國與第四次工業革命》,認為中國正對美國的全球技術領導地位形成挑戰,而川普政府推動製造業回歸的努力卻屢遇挫折。針對這一現狀,文章為美國與中國的「競賽」提出了相關建議。

據布魯金斯學會官網7月31日消息,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研究部主任拉什·多希(Rush Doshi)發布文章《美國、中國與第四次工業革命》。該文章也是拉什·多希在美參議院商業、科學與運輸委會「中國的挑戰:調整美國經濟政策以增強適應力和競爭力」聽證會上所發表的證詞。文章認為,中國正對美國的全球技術領導地位形成挑戰,而川普政府推動製造業回歸的努力卻屢遇挫折。文章建議,為與中國進行「超級大國馬拉松競賽」,美國應考慮設立一個實體機構來促進有關經濟戰略的信息收集工作,制定長期經濟規劃來協調宏觀經濟,還應促進高技術移民以及與盟國的基礎科學合作等。

文章指出,中國高度重視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認為自己可能超越美國的優勢包括:

(1)研發方面的大量投資。雖然中國經濟體量仍小於美國,但其研發總支出已與美國相當。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涉及的核心技術中,中國每年的支出約為25億美元,是美國的10倍以上。

(2)制度優勢。文章指出,中國認為其機構設計可以更好地動員國家、社會和市場,以配套的產業政策實現國家的宏大目標。例如,中國在新冠疫情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批准了一項計劃,計劃在5至6年內投資1.4萬億美元鋪設5G無線網絡、安裝攝像頭和傳感器,同時開發能支持自動駕駛、自動化工廠和大規模監控的人工智慧軟體,加速爭取關鍵科技的全球領導地位。

(3)製造能力和對全球供應鏈的集中度。文章指出,鑑於中國熟練工人的數量、縱深的供應鏈網絡以及政府對製造商的支持,中國仍是全球的製造中心。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時,特斯拉、霍尼韋爾等公司也仍加大了在華投資。

(4)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以制定可決定未來關鍵產業的全球技術標準。文章梳理了中國在全球技術標準制定方面的行動,包括出臺「中國標準2035計劃」、深化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影響力等。

此外,文章分析了美國在製造業和技術領域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

(1)中國多樣化供應鏈的挑戰。文章指出,儘管美國、日本、臺灣、歐盟等均出臺了相關供應鏈回流政策,如提供低息貸款、稅收減免、專項基金等,但製造業轉移的整體效果不佳。據歐洲中國總商會統計,其成員中只有11%正在考慮遷出中國,美國中國商會也表示其大多數成員不願離開中國。

(2)保護美國技術基礎的挑戰。例如,英特爾公司在2020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宣布,由於其7nm半導體製造工藝出現嚴重良率問題,7nm產品的進度較預期將推遲6個月,或可能將部分晶片製造業務進行外包。文章認為,儘管外包有利於英特爾公司集中於半導體設計而非製造,但此舉或將對美國的工業基礎和攸關美國國家安全與競爭力的關鍵產業造成嚴重損害。英特爾作為美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外包將使美國失去該行業知識與創造的生態系統,或使美國在未來數十年內喪失一定技術基礎。

對此,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為制定經濟戰略廣泛收集信息。國會應考慮設立一個實體機構來促進有關經濟戰略的信息收集工作;美國人口普查局應重新啟動並擴大其「最新行業報告」的發布;美國政府應對關鍵行業的公司進行供應鏈壓力測試。

(2)協調經濟政策和戰略。國會應考慮制定一項有關供應鏈競爭力和彈性的四年期國家戰略;國會應建立統籌機制,以統籌政府各個經濟機構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

(3)增強美國在移民和研發方面的實力。國會應為高技術移民提供便利;國會應使聯邦研發支出增加4倍,以跟上中國的步伐。

(4)改革以促進長期規劃。國會應考慮採取反壟斷措施,以增強美國在關鍵產業的抵禦能力;國會應考慮進行金融部門和稅收政策改革,以減少美國公司的短視行為,鼓勵其著眼於長期決策。

(5)與志趣相投的利益相關者和主要機構進行國際合作。

作者丨劉霏霏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相關焦點

  •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布《中國4.0:共享數位化的紅利》報告
    科技戰略 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發布《壟斷神話:大型科技企業是否在創造「殺戮帶」》報告 據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官網11月9日消息,ITIF發布《壟斷神話:大型科技企業是否在創造
  • 什麼才是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說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想必我們在這之前經歷了前三次工業革命,那這三次工業革命又是指哪些呢?下面小郎君簡單介紹一下前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蒸汽機的誕生開始主導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 布魯金斯學會任命齊曄為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布魯金斯學會任命齊曄為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清華新聞網4月4日電 華盛頓特區—布魯金斯學會會長斯特羅布·塔爾伯特 (Strobe Talbott)於4月3日宣布,任命中國環境政策著名專家、清華大學公管學院教授齊曄為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第四次工業革命給計量測試帶來機遇和挑戰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  隨著2016年「5.20世界計量日」的日益臨近,計量,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事實上,計量,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應該時刻關注計量。近日,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秘書長馬愛文撰文論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給計量測試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以下為論文全文:   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
  • ICT技術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美國以前不但在科技硬實力上領先全球,在如何運用科技為武器主導全球霸權方面也是爐火純青。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已然拉開目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已然拉開。早在2008年歐巴馬首次公開提出「物聯網」概念的時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火就由美國率先挑起。
  • 金燦榮:如果第四次工業革命是5G,那中國已領先世界,美國只有水貨5G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已經領先世界!第l四次工業革命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說已經來了。他去年在天津夏季達沃斯就認為5G,加物聯網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如果這個觀點成立那麼很肯定的講,中國已經在世界上領先了。因為中國5G發展得最好。華為的5G比諾基亞和愛立信要領先兩年,成本要低30%~40%。美國沒有5G,美國有個水貨5G,就是AT&T的,最近被Sprint告上法庭了。你說你是5G,我一測試,不是5G啊。你是虛假廣告。
  • 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之所以說它是一個時代,而不是單純的「風口」,因為它的出現意味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幕悄然拉開,人類歷史即將再一次被顛覆!   「革命」本義指變革天命,後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於政治,是一種徹底的顛覆,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凡是可以冠之「革命」二字的,皆是引起深刻社會關係變革的重大事件,推動著人類歷史進程的快速前進。
  • 如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
    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僅僅是技術的革命,更將對社會產生深刻的革命性影響,而這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規對新技術及其相關的影響進行規範和治理。最近,美國議會對Facebook公司將要發行的加密貨幣進行聽證、法國議會通過的對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徵收「數字稅」,都是這種工作的體現。
  • 中國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成功造出人造太陽
    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什麼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向是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量子信息、虛擬實境、生物技術為概括方向。第四次工業革命其實就是綠色革命,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提高資源生產率 ,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全面掛鈎,綠色革命最核心的是什麼?就是能源。
  • 王樹國: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
    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背景,分析高等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判新時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變革路徑,闡述西安交通大學在這一過程中的發展理念與探索實踐,以期對中國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借鑑。  關鍵詞  第四次工業革命;新時代;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  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機遇、迎來新挑戰,這對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框架和模式來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
    9月21日,在5G+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郭桂蓉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提出了三大建議。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推進,塑造了產業新優勢,我國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相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施已經有4000多萬臺,覆蓋了能源、交通、醫療等,提質增效顯著,「特別是今年的新冠戰疫,工業網際網路為物質、供需的對接提供了保證。」郭桂蓉說。
  • 人性化,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原動力(上)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路上」,這一點已經達成共識,為了搶灘未來至高點,各國、各大中小企業、甚至到幾乎每個人都在積極備戰。為了繼續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不惜挑起貿易戰,原本一片共同繁榮的大好前景,仿佛降到了冰點,2019年夾帶著陣陣寒意走上歷史舞臺,唱衰之聲不絕,我們的心在一遍遍地下沉。歷史的車輪始終是滾滾向前的,所有的不快和汙垢終將會被甩到身後。我們不禁也要問,成為霸主又怎樣?經濟會騰飛嗎?
  • 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這也標誌著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醞釀。
  • 布魯金斯學會比較中美量子技術方面進展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近日刊載題為《中美量子數據安全競爭現狀》的文章,作者為該學會客座研究員湯姆文章認為,中國在量子數據安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美國則更加關注量子計算技術,美可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與中國保持技術交流與合作。文章分析了中國在量子通信及加密等技術方面的近期進展,認為中國高度重視遠程和天基量子通信技術,在量子密鑰分配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日本專家預言: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鋰離子電池、AI和IoT融合
    吉野彰先生表示:IT革命被廣泛認為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是從現在開始,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發生——鋰離子電池技術與AI和IoT融合在一起,可以稱之為ET(能源與環境技術)革命。從吉野彰先生的說法來看,人工智慧、物聯網與鋰電池發展的三者結合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且被預言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 你知道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那你了解第四次工業革命嘛
    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稱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繼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後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四次工業革命的歷程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技術,虛擬實境技術,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 美科學家:當初不該放任中國自研對撞機,或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半導體技術一直是我國比較薄弱的領域,半導體材料還是晶片製造,我國都比較欠缺,原本華為在晶片上面的突破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半導體崛起的希望,但是美國晶片禁令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半導體技術嚴峻性。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確實是讓華為損失慘重。
  • 預熱達沃斯年會 聚焦第四次工業革命
    【財新網】(記者 王力為)1月20日——24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年會即將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今年主題為「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有300場官方會議、100餘場網絡直播場次以及25場電視辯論會。  中國政府代表將於瑞士當地時間21日下午做特別發言。
  • 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顛覆性影響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描述並分析第四次工業革命對經濟、企業、政府、國家、社會及個人的潛在影響。  在所有這些領域,最重大的影響之一可能來源於賦權,即政府如何與公民互動;企業如何與僱員、股東和客戶互動;超級大國如何與小國互動。因此,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顛覆現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模式,被賦權者必須認識到,他們屬於一個分散的權力系統,需要在相互交往中加強協作,方能取得成功。
  •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人類帶來什麼?
    (白色為未被大英帝國侵略的國家)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讓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極大的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提速,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