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芯」道路 基因界「中國晶片」布局全球

2020-11-30 OFweek維科網

2016年,賽樂奇建成全球最大的體外診斷用基因晶片生產線。

十二年前,中大五院教授、副主任醫師宋家武在遍尋體外診斷企業無果後,決定自己註冊公司,將生物傳感器基因晶片技術轉化為產品,珠海賽樂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就此誕生。

去年9月,賽樂奇(sinochips)全資子公司在美國堪薩斯州成立,標誌著賽樂奇海外戰略正式落地。Sino意為中國的,chip意為晶片,賽樂奇即「中國芯片」。從命名開始,宋家武的視野就望向全球。

憑藉獨創的生物傳感器基因晶片技術,賽樂奇基因晶片的檢測精度在臨床診斷工業化水平上達到1個鹼基(比分子更小的單位),檢測的重複性達99%以上,在業內處於金字塔尖。「好比同是發射飛彈,別人打出去還有30-40米誤差,我們可以『指鼻子不打眼睛』。」宋家武說。

十餘年來,從學者、醫生到董事長,宋家武和他的「中國晶片」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艱難創業向全世界「乞討」

兩次採訪宋家武,其間每有員工入內籤字請示。無一例外,所有員工均以「老師」相稱,而非「老闆」。這個從商已十餘年的董事長,依然保留著「導師」的風骨。

在十幾年前,為了實現生物傳感器基因晶片技術的科研成果轉化,宋老師不得不向全世界「乞討」。

基因晶片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90年代被評為世界十大科技進步之一。1999年,宋家武成為國內第一批基因晶片研究人員,在當時國內兩大基因晶片研究陣地之一的上海聯合基因就職,牽頭研發了國內第一個臨床診斷用的B肝耐藥基因晶片,「但當時的準確率只有百分之八十幾。」

2002年,宋家武從同濟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後來到珠海,歷經醫生、研究員、教授等各個職業,但基因晶片技術的研發卻從未間斷。

起初,宋家武打算依託其他體外診斷企業做產品研發,但跑遍珠海所有相關企業後,卻一無所獲,「生物醫藥行業風險很高,尤其是創新產品,審核難度更大。」宋家武理解各家企業的苦衷,卻不願放棄。他做出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決定:自己幹!2005年,賽樂奇成功註冊後,宋家武的研發之路方才步入正軌。

「除了技術,我一無所有。」宋家武說,「設備、資金、研究資料都是借來的。」宋家武就職的中大五院並不具備研究條件,為了做研發試驗,珠海但凡有相關設備的單位,他都跑了個遍,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成了他的實驗室。生物材料則是向全世界的同行「乞討」。「生物傳感器基因晶片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還有賴於2004年在美國堪薩斯大學做訪問學者時,其提供的先進設備和完備材料。」

資金也是一大難題。創業之初,宋家武找遍了周邊各家風投公司,與體外診斷企業一樣,風投公司也因風險過大而不願接招。宋家武只能發動「友人天使」,自行籌集資金。「大約90%的資金來自家人和朋友,還有10%是政府支持。」宋家武感嘆,二十幾萬的政府創業基金,雖然杯水車薪,卻也是雪中送炭。

更加棘手的問題接踵而至。

起步之初,賽樂奇產品的指向本是國家一類新藥(世界範圍內首創的新藥),借用各方資源,其實驗室研發的產品均達到一類新藥標準。然而,就在2007年,賽樂奇的主導產品被劃歸為診斷試劑類別,要求在自有的生產基地研發產品,才能申報註冊。這意味著,要繼續研發,賽樂奇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廠房、車間,擁有自己的生產性硬體設備。這也意味著,更大規模的資金、設備和人力投入。

「開弓已無回頭箭。」就這樣,宋家武硬著頭皮,真正辦起了企業。2008年,1000多平方米的廠房、1臺生產設備、5名員工,實體企業賽樂奇就此起步。

相關焦點

  • 基因界的「中國晶片」誕生記
    十二年前,中大五院教授、副主任醫師宋家武在遍尋體外診斷企業無果後,決定自己註冊公司,將生物傳感器基因晶片技術轉化為產品,珠海賽樂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就此誕生。  去年9月,賽樂奇(sinochips)全資子公司在美國堪薩斯州成立,標誌著賽樂奇海外戰略正式落地。Sino意為中國的,chip意為晶片,賽樂奇即「中國晶片」。從命名開始,宋家武的視野就望向全球。
  • 海外華僑萬宏輝和他的核心基因「中國芯」
    首頁 » 人物 » 海外華僑萬宏輝和他的核心基因「中國芯」 海外華僑萬宏輝和他的核心基因「中國芯」 來源:江蘇新聞網 2007
  • 科創板半導體晶片領域再添黑馬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上市
    為什麼敏芯股份科創板上市會被投資者重點關注?因為這是科創板MEMS第一股,在中國整個A股市場上,也算得上第一股了。雖然A股上市公司歌爾股份、蘇州固鎝、士蘭微都有MEMS相關產品,但都不是公司主業。敏芯股份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可以說敏芯股份是中國MEMS第一股。
  • 歌爾股份與敏芯股份,誰在潛心做中國的MEMS晶片?
    (二)MEMS晶片到底有多難做MEMS這項技術的發明時間比電晶體的發明整整晚了40年,某位全球半導體知名投資基金的中國區負責人,當初在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實驗室的顯微鏡下第一次看到MEMS晶片裡飛速旋轉的齒輪時,直呼"Amazing(不可思議)!"
  •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 打造MEMS產業鏈國產化的中國...
    8月10 日,科創板半導體晶片設計領域再添一黑馬公司,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作為中國MEMS產業鏈中唯一一個全國產化平臺,這家具備半導體基因的研髮型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再次彰顯了科創板助力「中國芯」持續發展的又一力證。敏芯股份是誰?為何能成為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
  • 捧出「中國芯」共圓北鬥夢——訪中國北鬥導航晶片研發先鋒韓紹偉...
    關於北鬥的片段數不清、憶不盡,連他的微信名字都和北鬥聯繫在一起——「北鬥芯-韓紹偉」。如今,北鬥導航衛星在浩瀚星空閃耀,將為全球導航定位作出貢獻,這會對北鬥導航晶片發展帶來哪些機遇或挑戰呢?如何讓北鬥導航晶片實現更多的功能?這是韓紹偉一直思索的問題。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設計業:雖然收購受限,但自主發展迅速,群雄並起,海思展訊進入全球前十。製造業:晶圓製造產業向大陸轉移,大陸12寸晶圓廠產能爆發。代工方面,雖然與國際巨頭相比,追趕仍需較長時間,但中芯國際28nm製程已突破,14nm加快研發中;存儲方面,長江存儲、晉華集成、合肥長鑫三大存儲項目穩步推進。封測業:國內封測三強進入第一梯隊,搶先布局先進封裝。
  •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打造MEMS全產業鏈國產化平臺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打造MEMS全產業鏈國產化平臺
  • 力旺電子與中芯國際聯手布局技術發展
    新竹2013年12月30日電 /美通社/ -- 嵌入式非揮發性內存領導廠商力旺電子,與中國內地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共同宣布,已聯手擴大在非揮發性內存技術上的發展布局,合作製程涵蓋0.35微米至40納米等,橫跨 NeoBit、NeoFuse、NeoEE 與 NeoMTP 等單次與多次可程序嵌入式非揮發性內存技術
  • 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上車,成為中國AI界「前裝量產第一芯」
    讓這一切變成現實,離不開它的「芯」——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二代。這使長安UNI-T成為首款搭載國產人工智慧晶片的智能汽車,而且也使它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全球首款智能人機互動SUV。智能汽車如何智能?
  • 芯動科技:全球首發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晶片
    中國一站式 IP 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INNOSILICON)今天發布: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 IP 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 中芯國際收購歐洲LFoundry 殺入全球汽車電子市場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國際」),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企業之一,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LFoundry Europe GmbH (簡稱「LFE」)與 Marsica Innovation S.p.A.
  • 中芯太牛了!2個好消息:7nm晶片再突破,14nm晶片大跨步
    國內半導體一直都是我們的軟肋,晶片行業基本上已經被日韓和歐美國家給壟斷了。中國也是晶片進口大國,2019年國內的晶片自給率僅僅才達到百分之30,換句話說,國內有70%的晶片都需要依賴於進口,2019年的晶片進口金額就已經達到了3040億美元。
  • 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
    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視頻地址:評論:0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1/ 4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車友頭條-車友號-車知事]  曾經中國汽車都是引進來,所以很多的進口車型,而買車貴,買不起車,成為阻擋人們買車的攔路虎,而今,中國自主品牌崛起,甚至開始「走出去」,不免讓所有人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 北鬥高精度大眾化應用有了「芯」的布局
    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武漢市人民政府同主辦的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在9月22日-24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據悉,本屆中國北鬥應用大會將與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成立25周年紀念大會同時召開。
  • 康普森生物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做基因晶片檢測服務商
    本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加速新產品研發、布局,市場拓展,檢測中心建設等。此前,康普森生物已完成由凱泰資本獨家投資的A輪融資,由沃盈投資領投,凱泰資本、潤啟資本、民富基金跟投的B輪融資。康普森生物是一家基因晶片檢測服務商,擁有近6年基因晶片檢測服務經驗。
  • 從帝國理工走出的中國AI晶片新秀,造出全球首款量產數據流AI芯
    芯東西(ID:aichip001)文 | 心緣不知是否疫情使然,根據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AIIA)的數據,CAISA晶片僅用1/3的峰值算力,即可實現英偉達同類產品(NVIDIA T4)最高3.91倍的實測性能。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我國正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需求市場。2016年中國半導體消費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佔全球的32%,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而且我國半導體的市場增速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未來依然會佔據全球第一大市場的位置。
  • ...認證企業年會拉開帷幕 紫光同芯展示智能安全晶片與定製載帶方案
    紫光同芯作為安全晶片領航企業受邀參會,重點展示了智能安全晶片與定製載帶方案等創新應用。 物聯網、5G、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日臻成熟,支付商業模式穩步演進,從傳統的單一支付服務向數位化多元支付接口轉型,已成為行業的必然發展方向。與此同時,支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愈發突出,如何防範支付風險,成為保持金融經濟平穩運行和實現支付體系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
  • 中國芯利好!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聯手任正非,為麒麟晶片做後盾
    因此,中芯國際堪稱中國內地版臺積電。臺積電作為行業大牛,近十年在製程工藝遠遠引領行業,其7納米與5納米等製程更領先三星半年以上量產。2019年,臺積電營收346.3億美元。全球超過60%晶片,都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值得一提是,中芯國際創辦人、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還與臺積電張忠謀有過一段公案。雙方多次對簿公堂,張汝京是張忠謀在德州儀器時的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