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微生物礦化建築材料及其應用」 評審鑑定結果公示

2020-12-06 雲財經

......

「生態環保微生物礦化建築材料及其應用」。

評審鑑定結果公示。

對該項目的鑑定如有異議,請於公示之日起20日內向中國建築(601668)材料聯合會結構調整與發展部反映(電話:010-57811106,聯繫人:潘東暉)。

中國建築(601668)材料聯合會結構調整與發展部。

序號姓名工作單位從事專業職稱/職務1唐明述中國工程院材料院士、教授2姚武同濟大學建築材料教授3包瑋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水泥工程教授級高工4沈曉冬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教授5蔡玉良中材國際(600970)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工程教授級高工6王發洲武漢理工大學水泥材料教授7冀志江中國建築(601668)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建築材料教授級高工8孔祥明清華大學建築材料副教授。

......

相關焦點

  • 微生物也能變身建築材料?「新型微生物水泥」了解一下
    本書作者及團隊立足微生物水泥開展了多項工程應用研究,成功將新型微生物水泥應用於農田、礦區的重金屬鈍化及建築工地揚塵治理,製備了高強度、高性能的微生物礦化鋼渣建材製品,應用於多地城市道路鋪裝。相關工作紮實,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繫。
  • 2020年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2020年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2020-11-24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稻光合碳和微生物同化碳的礦化特徵及其激發效應獲新進展
    由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吳金水研究員領銜的農業生態過程方向研究團隊近日在水稻光合碳和微生物同化碳的礦化特徵及其激發效應獲新進展。  土壤有機碳絕大部分來自光合碳的輸入與轉化,光合碳通過根系周轉與根系分泌物(根際沉積作用)等進入土壤碳庫。
  • 2020年度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系統生態環境專業工程師評審結果公示
    根據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印發浙江省生態環境專業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正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評價條件(試行)的通知》(浙環發〔2019〕15號)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做好2020年度生態環境工程專業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浙環函〔2020〕160號)精神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趨磁細菌生物與礦物多樣性鑑定及其...
    劉沛餘等-EM:趨磁細菌生物與礦物多樣性鑑定及其相關性研究摘要:微生物是地球上出現最早、種類和數目最多、功能最全的一種生命形式。通過礦化作用,微生物直接參與地球上至少六十餘種礦物的形成和轉化。研究自然界中能夠礦化的微生物及微生物形成的礦物對認識現今和地質歷史時期的微生物參與及微化石記錄的地球與生命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指示意義。
  • 礦化膠原材料及其在口腔臨床中應用研究進展
    礦化膠原作為一種優良的人工骨材料逐漸從一眾植骨材料中脫穎而出。礦化膠原材料多由仿生學方法在體外製備而成,是一種在結構與成分上與人體骨高度相似的新型有效的人工植骨材料。礦化膠原材料促進成骨分化能力及其在體內產生的微環境變化,如影響巨噬細胞的極化方向等,都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趨磁細菌生物與礦物多樣性鑑定及其相關性研究
    通過礦化作用,微生物直接參與地球上至少六十餘種礦物的形成和轉化。研究自然界中能夠礦化的微生物及微生物形成的礦物對認識現今和地質歷史時期的微生物參與及微化石記錄的地球與生命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指示意義。然而,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一般多雜居混生,且超過99.99%的微生物還不能在實驗室實現純培養。如何開展環境中未培養微生物的種類鑑定和深入研究,是當前地質微生物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 活體建築材料、微生物燃料電池,材料合成生物學的潛力不止於此
    材料合成生物學隨著基因合成及編輯技術的發展進步,生物學家能夠以類似於計算機編程的方式對自然界的活體系統進行定製化的改造設計,在材料領域的應用體現則是將工程改造的生命體作為細胞工廠,以時空可調控的方式合成人類所需的生物材料。
  • 2020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評審結果公示
    近日,中國化工學會發布《關於2020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評審結果的公示》,經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評選工作小組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評選出姜曉濱為「2020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擬授獎人選。主要研究方向為膜結晶、分離過程耦合強化、新型膜材料及裝備。創新性地將膜技術和結晶過程耦合,建立了「膜結晶的功能分離膜及過程強化」這一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在化工和膜科學領域的重要期刊AIChE J., Chem. Eng. Sci., J. Membrane Sci.等發表論文70餘篇;申請/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8/13項,申請/授權國際專利4/2項,其中多項技術實現應用。
  •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需要哪些材料與裝備?
    隨著生態修復的持續深入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也由單一技術向多目標綜合技術發展,由項目工程向系統協同發展,對生態化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需求日益迫切。環境友好型田間砂石路面添加劑、軟體護坡材料、重金屬鈍化劑、保水保肥劑等新興環保型材料的應用和生態設計,對減少田間地面切割、路面硬化、實現減量化混凝土、修復汙染土壤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研究發現細菌胞內生物礦化可形成磁性納米化石
    經過多年的研究,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的學者在趨磁細菌的生態分布和種類多樣性、磁小體生物礦化過程及其分子機制、磁小體化石識別及古地磁學應用、磁小體生物仿生和納米醫學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磁小體合成的大致路徑和多個相關基因及其功能已被明確,諸多巖石磁學、礦物學和晶體學參數已被提出,用來識別磁小體化石。
  • 通知 | 2020年度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2020年度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獎勵條例》,經項目推薦、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並報獎勵委員會(擴大)會議審定批准,評審出2020年度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39項,其中特等獎
  • 三大獎初評結果公示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很難得嗎
    三大獎初評結果公示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很難得嗎  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示「三大獎」初評結果,包括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以及2019年度初評通過、因異議處理中止評審,現已調查處理完畢,按規則提交2020年度評審的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
  • 關於開展2020年度全省經濟和工程系列高級職稱申報評審工作的通知
    評議結束後,經濟和信息化廳高評委會綜合評議結果並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覆核、審批後,在經濟和信息化廳職稱申報網站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文並按規定辦理證書。自主開展職稱評審的高校和其他具備獨立評審權限的評審組織,如需委託經濟和信息化廳職改辦對其所屬人員進行評審,應向經濟和信息化廳職改辦出具委託函,評議結束後,經濟和信息化廳職改辦將評審結果反饋委託單位,由單位自主使用評審結果。五、申報材料申報材料包括網上信息和紙質材料。
  • 關於百度「張家界城市名片」項目評審結果的公示
    張家界旅遊官方公眾號了解第一手張家界旅遊訊息關於百度「張家界城市名片」項目評審結果的公示根據《百度「張家界城市名片」項目運營方評審工作實施方案》,於2020年12月18日上午9: 00在市文旅局召開了百度「張家界城市名片」項目的評審會議。
  • 2013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原標題:2013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是面向全國公路交通行業的權威科技獎項。日前,2013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由評審委員會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完成,並經我會理事長辦公會議審定核准,現將評審結果公示如下:   特等獎(4項)   1、矮寨大橋關鍵技術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湖南路橋建設集團公司、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西南交通大學、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同濟大學
  • 關於2019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評審結果的公示—新聞—科學網
    根據《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獎勵辦法》相關評審程序,中國化工學會於2019年5月啟動了「2019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推選工作。
  • 中科院趨磁細菌生物控制礦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 鐵元素是地殼中含量第四的元素,它不僅是生物所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而且還可以影響海洋和陸地系統的地球化學性質,對於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貢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是調控全球鐵元素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其中,在體內礦化合成鐵磁性礦物磁小體的趨磁細菌是一類重要的鐵細菌功能群,它已成為地質微生物學和生物礦化作用研究的模式微生物。然而,由於自然界絕大多數趨磁細菌尚不能在實驗室進行純培養,因此人們對環境中趨磁細菌的磁小體礦化機制及其生態功能,尤其是它們對鐵元素循環的貢獻等還缺乏深入認識。
  • 2019年度福建省科技獎評審結果公示
    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評審通過的192項建議獲獎項目正在福建省科技廳網站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0日內,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公布的項目和項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持有異議的,應當以書面方式提出,並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
  • 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的第5期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在東華大學舉辦。清華大學教授陳國強、浙江理工大學教授陳文興等分別圍繞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這一主題展開報告,內容涉及單體合成、聚合物合成、纖維成型加工、生物質合成纖維的開發與應用等。期間,本著公開、平等的原則,與會者在提問與討論中熱切交流,優秀成果的共享形成了「1+1>2」的良性循環。  綠色、可持續發展、環保材料是生物基纖維給人類的美好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