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課本裡被吹捧的歷史人物,後來變成了壞人,顛覆了我的認知

2020-12-03 讀文品史

千載秦淮嗚咽水,不應仍恨孔都官。——《秦淮雜詩》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是很多人心中美好的祝願,但在時代的背景下,這句話仿佛成為了一個永遠達不到的憧憬。我們也已到中年,許多道理我們也慢慢明白,再也沒有曾經那種單純的情感和「清澈」的眼睛,一切都充滿了變數。

無數人的腦海中對小學課本上的歷史人物還有很深的印象,當時的我們可能不會去追本溯源的詢問這個人物後來的發展,可他們也在悄然德發生改變。孔乙己、閏土、阿貴等等,從認識他們開始,只是感嘆他們的天真、個性,什麼是黑暗,在當時並沒有任何深切的體會。甚至在當時夢想著成為他們其中一人,過那種有趣的生活。

苦於人生

這些人物中的閏土給我的印象最深,當年夢想著成為他,但如果你現在重新問我一邊,我一定會選擇成為一個地主家的小少爺。每個人或許都和我一樣,年少的時候希望未來有一天可以放下包袱,奮力一搏。可時代的發展讓我感受到了人從低處到高處的艱辛,我們就好像是當代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只有終點的感覺才是那般美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學習生涯中的我是一個「乖寶寶」,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是同學們心中的「學霸」,可長大後我才明白,這在人生面前根本都不算什麼。我現在在一個高中同學的單位裡面打工,他在我們學校是出了名的「壞孩子」,也被班裡的同學稱為「扛把子。」可他是繼承了父親的財產,他就是我的「上級。」

可能說得有點多,但相信諸位也都感同身受,人生或許也就是如此。這賴誰,投胎?這可是一門技術活。在我看來,那些小時候被吹捧到天上,包括現在還被廣為流傳的,最後卻成為壞人。然而,這樣的人物還不止一個。

孔融讓梨

在學習生涯中,老師一直中這個故事給我們講要友愛兄弟,謙虛禮讓。可是否有人注意到了孔融的結局?最終被曹操斬首,理由為不孝,甚至因此還牽連了自己的家人。你可能會感到意外,但人真的是如此。當時因為讓梨的故事名滿天下,但這個人卻恃才傲物,口無遮攔。在朝廷做官之後,得罪了各種人。

當時曹操執政天下,而孔融是個酸腐文人,只認漢朝宗室,開始跟曹操到處作對,經常對曹操辱罵侮辱。後來孔融說道:「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父親與兒子有什麼恩情呢,不過是情慾的產物。母子之間也是,不過是將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之後就沒有關係了。

這是一位哲人說的話?這樣大逆不道的行為也讓曹操找到了除掉孔融的機會,全家都被連累

鑿壁偷光

這位想必大家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因為家裡沒有錢買蠟燭,便在自己家裡的牆上鑿了一個洞,借著鄰居家微弱的燈光進行學習。不過現在這種情況應該是不存在了,物質條件這麼豐富,別說晚上回家打燈學習,在學校稍微用功點可比什麼都強。匡衡的付出也收穫了回報,人生開始逆襲,巔峰時期甚至坐到了宰相的位置

剛開始的匡衡在為百姓謀福利,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初心。還有那些重用賢人等等,為朝廷的發展也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可隨著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匡衡逐漸被誘惑蒙蔽了雙眼。他將自己的封地面積擴大了4萬多畝,一些官員找他辦事送東西,匡衡來者不拒。隨著時間的發展,真相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後來被漢元帝變為了庶人,過起了百姓一般的生活,這是我們不曾想到的

後記分析

人生的模式也無非三種:低開低走、低開高走、高開低走、高開高走

第一種就是簡單的人生,同時也是大多數人的人生;

第二種人不多,這輩子我們可能都碰不到幾個,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成為這樣的人;

第三種是後兩者中比較常見的,因為運氣或者偶然的因素,或者出身優越,但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眼光不足,導致自己衰落。這也正是上文所說的匡衡、孔融等等,但他們原來的閃光點仍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四種含著金鑰匙出生,加上自己的能力也很強,這輩子都會過得很舒服。不過這樣的人我們會很少接觸到,除非自己「高走。」

說了這麼多還是那句話,不管人生處於哪種階段,也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時刻要記住一點:保持謙虛的心,這樣才會獲得更多提升自己的機會

參考文獻:

《秦淮雜詩》

相關焦點

  • 月球正在圍繞太陽旋轉,顛覆以往認知!課本上的知識難道錯了?
    月球正在圍繞太陽旋轉,顛覆以往認知!課本上的知識難道錯了?宇宙當中許多天體的運行規律非常複雜,但是又都能夠通過簡單的公式來進行計算和分析,讓人不得不感嘆科學公式的簡潔性和普適性。這裡小編告訴大家的答案可能比較顛覆:那就是從宏觀的視角來看,月球也是圍繞著太陽旋轉的!只不過月球的軌道會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稍稍有一些「偏移」,這個偏移的過程,也就是圍繞著地球旋轉的過程。這種說法可能顛覆很多人的認知,也和課本上月球圍繞地球旋轉的知識是相悖的。但二者其實並不矛盾,課本上的知識也沒有錯。準確地說:月球既圍繞著地球旋轉,與此同時也跟隨地球一同圍繞著太陽旋轉。
  • 「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認知天性》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認知
    《認知天性》的作者在前言中就提出坊間流傳的學習方法大多是錯誤的。《認知天性》這本書由三位作者合作完成,馬克麥克丹尼爾和亨利勒迪格三世是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也是記憶研究領域的專家;彼得布朗則是一位擅長科普寫作的作家。專業背景和專業作家的相互加持,讓這本書既有滿滿的心理學專業乾貨,語言上也實現了故事性和練達嚴謹的結合。
  • 強尼·戴普:忘記傑克·斯派洛,我還演過美國歷史上最真實的壞人
    誠然從《剪刀手愛德華》到《加勒比海盜》再到後來獲得金球獎作品《理髮師陶德》,強尼·戴普的表演一向以「怪」著稱。但在放下「搞怪」行頭的背後,強尼·戴普有著對角色人物的深刻理解。除了偉大的傑克船長,強尼·戴普還演繹過美國歷史上真實的三大重罪犯:《美國毒梟》:喬治·榮格,一度霸佔美國85%毒品市場的毒梟喬治·榮格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的大毒梟,從販賣大麻起步後來直接販賣古柯鹼,猖獗時期自稱壟斷了美國85%的古柯鹼市場。
  • 硬科幻小說《三體》腦洞很大,改變你對宇宙的認知了嗎?
    但是要說對宇宙認知的改變,不管你有沒有,我好像沒有。由於看《三體》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科學愛好者了,已經建立對基礎科學理論的一些粗略認識,雖然理解不深,但畢竟還是有所了解的。我本身並不是科幻愛好者,對科幻的興趣其實不是很大,這可能是小時候看過一篇國產科幻留下的陰影,裡面提到外星飛船接近光速飛行,由於時間膨脹效應來回幾光年之外的外星只需要三個月時間,我那個去……從此我對科幻小說完全提不起興趣………我覺得科學理論本身比科幻小說更有趣(^_^) 。
  • 我對《三體》中葉文潔的看法,我不覺得她是一個壞人!
    上一篇文章我講了《三體》這個名字的來源,那這篇文章我們就切入主題,今天我們先來說第一部三體一地球往事。故事是從文革時期開始的,第一部的主人公是葉文潔,她親眼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被批鬥致死,只因為他堅持了自己的本真和真理。
  • 「地動儀」從歷史課本中刪除,網友驚呼:我們竟被騙了幾十年
    關於歷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爭論,就像80年代的我們,在學校學過的許多歷史事件,甚至課本上存在的知識,現在已然成為了許多學者爭論的話題。比如我們都熟知的嶽飛,之前因為抗金被認定為民族英雄,後來就有一些學者站出來高喊,按現在的地域劃分,金朝也是中國的土地,也是中國人,自己人和自己人打仗,嶽飛不能算作民族英雄等等。
  • 專家談台歷史課本問題:對近現代史描述偏頗,削弱中華民族認同感
    臺灣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出現中國史放進東亞史且大刪許多朝代史實,被人質疑在「去中國化」。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兼兩岸事務處處長李功勤接受訪問時表示,「亡其國必先亡其史」,不得不慎。歷史課本少了三國時代問題還算小的,比較嚴重的是對於近代、現代史描述的偏頗。
  • 木棉樹上的蝸牛顛覆了我對螢火蟲的認知
    ,連續寫了幾篇相關文字,通過觀察、了解和思考,我理清了蝸牛、螢火蟲與木棉樹的關係,在《入夏,雪白的木棉飄落》中我記錄了一對棉紅蝽情侶闖入我的鏡頭,其實這些動物在木棉樹旁邊出現並非偶然,這是自然界的必然事件。
  • 「晚安」後來,月亮說,其實你小時候我真的有跟著你走了很久很久
    那些說好了要一直在一起的朋友,不知道哪天就悄悄地走散了,沒有發生什麼矛盾,也沒有正式的告別,就從當初徹夜長談的親密關係變成了點讚之交。我們都會有新的朋友,確實沒有誰離不開誰,我們都要一直向前走的。後來,月亮說,其實你小時候我真的有跟著你走了很久很久。Later, the Moon said, in fact, when you were a child, I really followed you for a long time.我衷心地希望世界會變得寬容一點兒。
  • 小鯉魚歷險記:「賴皮蛇」很強,讓我第一次知道壞人可以死而不滅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小鯉魚歷險記》中最大的反派角色「賴皮蛇」。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壞蛋,為了能夠成為真龍,不斷地利用他的手下,對每一個人都是那樣的殘暴,將壞蛋的特有品質展現的淋漓盡致,他也是第一次讓我知道了壞人可以死而不滅。作者的這個腦洞,不得不說令我敬佩。
  • 牛頓和愛因斯坦:沒被課本收錄的4段歷史,才是天才真正的樣子
    眾所周知,科學研究的道路註定伴隨著孤獨與艱苦,而我們的語文課本可能是世界上最害怕孤獨的存在,它讓歷史上的科學家們的人生,化身為一個個勵志與完美的偶像。可月亮的另一面,往往並不為人所知,比如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位被視作天才神話的科學家,關於他們在課本裡廣為流傳的人生故事,有4段歷史儘管沒有被收錄,卻更加還原了這些天才科學家的真實成長:靈感、機遇和偶然,並不能簡化科學發現的曲折歷程。今天讓我們拿起歷史的卸妝油,洗去他們的「偶像包袱」,一探歷史究竟。
  • nba歷史出現過的顛覆你認知的情景和數據,他差點拿下五雙
    今天給大家聊一聊nba歷史出現的顛覆你認知的一些事情。1張伯倫的助攻王張伯倫單場100分,55個籃板,這樣的事情放到現代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了。但張伯倫還完成了一個成就,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拿過助攻王的中鋒。1968年張伯倫場均24.3分23.8籃板8.6助攻,當選了當年的mvp和助攻王。
  • 民進黨更改歷史課本,打造「失憶工程」,臺媒:必遭反噬
    「的政策是完全不符合臺灣發展的 ,不斷地將歷史課本進行改版,失去的不僅僅是歷史教育給學生帶來的重要性,更是將臺灣下一代的知識教育變得更加的淺顯。根據臺灣島內的相關媒體調查發現,這些大幅度瘋狂刪減中國歷史的行為實在是令人髮指,就以最新改版的翰林版為證,把商朝到唐朝的歷史只用簡單的四頁書來表達,把中國2400年的輝煌歷史用1600字就寫完了,對於我國歷史上重要歷史人物就只寫了漢武帝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其他的都是一筆帶過。
  • 而地動儀卻從中國歷史課本裡消失了
    而地動儀卻從中國歷史課本裡消失了地震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災難,有的時候小編在想,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預知地震的到來,可以提前做出準備呢?當然,這件事現在已經實現了,而在古代也有一個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對了,就是張衡的地動儀,與大地相對應的就是天空了。張衡除了創造了地動儀,還創造了渾天儀。渾天儀的作用更多的是告訴我們宇宙到底是什麼樣的。
  • 揭秘:臺灣小學課本裡被「神化」的蔣介石
    據光明網刊載,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總統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戲假情真:《王者榮耀》如何影響玩家對歷史人物 的態度與認知
    該文讚揚了《王者榮耀》裡的部分角色(如李白、莊周等)設計優秀、融入了歷史和文化元素,列舉了若干遊戲人物臺詞如何呼應了歷史典籍;但同時認為,更多人物的設計「和歷史偏離較大」,「對於對歷史人物一無所知的中 小學生而言,遊戲裡的人物設定有時候會產生扭曲。」
  • 舊臺灣小學課本裡的蔣介石:很多"雷人"光環
    據光明網消息,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哈佛教授研究中西神話異同,揭開中國強大的秘密,西方:顛覆認知
    我們的神話裡,火是上帝賜予的;希臘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中國的神話裡,火是他們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中國生生不息的抗爭精神,西方:簡直顛覆了認知關於抗爭這一話題,在大禹治水傳說表現的淋漓盡致。《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
  • 靈界真相(顛覆世界人類認知)一傳奇人物
    本人無神論者,更不相信封建迷信,之前的我是典型的唯物主義者,但是通過閱讀《靈界真相》一本書後,顛覆我關於對宇宙世界的認識,從而轉變成唯心主義者本著科學求真及哲學的角度來探討書中講述的一切。他是靈界的代言者,被譽為"西歐歷史上最偉大、最不可思議的人物。為了了解這位傑出天才的一生,可將其一生分為三部分——28歲前,是成為科學家的修業時代;到50歲是成為學者、政治家、工業技術家的階段;50歲以後,到其死亡的最後時期是超能力者、神秘主義哲學的時期。
  • 80後曬小學課本憶童年 網友共鳴淚流滿面(圖)
    語文書中12冊保存下來了10本,她總結道,早期封面沒有人物,後面就全體成雙成對地出現了!數學課本一直走的是黃藍配。「這幾乎是全部小學課本了,感受著那些漸行漸遠的東西,很親切。」迷你可頌說道。李冬梅對記者說,小學時,除去借給別人的幾本書,所有的書都保存下來了,以前是按照一年級二年級歸類,後來又進行過整理,按照科目再次歸類整理。「每年發了新書,就把舊書放在一個箱子裡,塞到床底下。」李冬梅稱,小學、初中、高中的書曾經都在這些箱子裡,但是大學和高中印象卻沒有那麼深刻,於是,有些書,就這樣被閒置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