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勸服用超劑量保健品致死:銷售人員稱是正常「排毒」 廠家...

2021-01-08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導

今年8月13日,一起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在豐臺法院花鄉法庭進行公開開庭審理。

該案件要從三年前說起:三年前的一天,北京的王阿姨在被勸說一天內喝下了3000毫升保健品,超出了推薦劑量十餘倍,在身體出現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後不幸身亡,銷售人員郭某因犯過失致人死亡罪,獲刑兩年。

刑事案件判決後,王阿姨的家屬將郭某以及牽線人馬某起訴至豐臺法院,要求二人連帶賠償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共計76萬餘元。

據天眼查,王阿姨所服用的福龍口服液生產廠家福州福龍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福州仁量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9月2日,針對福龍口服液究竟能否如此超出推薦劑量服用,以及大劑量連續服用是否會對服用者身體造成傷害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仁量公司,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對此暫不予回應。

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曹懷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老年人是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病,對於他們而言,尤其要注意科學合理正確地選擇食用保健品,避免對自身病情恢復治療產生不利影響。

但是一些廠商把保健品吹得神乎其神,這也讓不少老年人深信保健品功效,甚至當藥品購買。曹懷宇認為,為了防止悲劇發生,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另外也需要用普及科學養生知識來驅逐各種「偽科學」騙術,提高老年消費群體的保健品騙局識別能力。

保健品推銷員因過失致人死亡獲刑

在民事部分開庭審理中,作為被告之一的馬某是牽線人,2017年,馬某與王阿姨在一次理療中相識,稱自己正在服用的保健品效果好,推薦給了王阿姨,並帶她前去銷售人員郭某所在的保健品專賣店「聽課」。

王阿姨的身體狀況並不好,她曾腦梗六次,還做過心臟搭橋、胃切除手術。在郭某的不斷推薦勸說下,王阿姨購買了福龍口服液。福龍口服液標明的用量為每日兩次,每次一至兩支。但郭某、馬某來到王阿姨家中,在3小時內幫助王阿姨喝下了10盒共60支福龍口服液。

不久後,王阿姨出現了嘔吐、口吐白沫、腹瀉等不良反應,但郭某稱這是「正常現象,排毒」。在大劑量服用口服液三天後,王阿姨突然離世。

2019年8月27日,豐臺法院經審理認為,郭某明知口服液標註的用法用量,卻在明知王阿姨的身體情況下仍推薦她大量服用。王阿姨確實存在冠心病等基礎疾病,但其死亡前三天連續大劑量服用福龍口服液,與其體內大量積液有明確的時間關聯性,可以認定郭某的行為與王阿姨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故一審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郭某有期徒刑2年。二審維持原判。

隨後,王阿姨的老伴兒羅先生及女兒,向推銷員郭某及牽線人馬某提起民事賠償。庭審上,因郭某仍在服刑,她聘請律師代為出庭,被告郭某的代理人表示,由於郭某已受到刑事裁決,認同部分賠償。

但馬某當庭連連喊冤,她表示王阿姨有一定文化水平,是在了解產品後才購買的,沒有人強迫王阿姨購買或服用。馬某稱,她自己也是口服液的使用者,也曾一次性服用10盒,並出現嘔吐、排便情況,但之後感覺身體狀況變好。雖然她事發時確實和郭某一起前往王阿姨家中,但只是應王阿姨的邀請去陪一陪老人,「她要喝多少自己掌握,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馬某說。

對於馬某的辯稱,原告律師當庭舉證,馬某並非是單純的陪同者,而是郭某所在公司的合伙人,銷售產品可以獲得經濟利益。但馬某稱,成為合伙人只是為了自己打折購買產品。

目前這起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當中。

口服液被廠家標榜為「明星產品」

據天眼查,福州仁量生物製品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法人兼實控人為楊蘭欽。

仁量公司官網上介紹,其明星產品——福龍口服液,是一種功能型保健食品,稱該產品「經過國家衛生部的檢驗,成為國家教委、體委推薦產品。」並稱其「具有卓著的三大保健功效:改善記憶、延緩衰老、預防白細胞降低。其中含有18種胺基酸、牛黃酸、靈芝多糖、小分子肽、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無任何毒副作用。」

對於福龍口服液的配方,仁量官網介紹:「依照千年特有的古老中醫藥完美配方,精選仁量自身精心培育的上等藥材——蛇和靈芝作為主要原料」

記者在仁量官網的產品展示頁面上看到,該公司共有四款福龍口服液,價格分零售價和貴賓價,其中零售價從每盒88元到1201元不等。四款福龍口服液食用量及方法皆註明為每日早晚兩次,一次1——2支,也可適當加大用量。

對於福龍口服液的服用劑量何為適當?加大能加大到多少?能否長期大量食用該口服液?本報記者就此聯繫採訪福州仁量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但未能得到答覆。

2019年「權健事件」以來,國內的保健品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嚴厲監管,相關行業改革政策也密集出臺。2020年1月起,按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保健食品標籤要醒目標註警示語:「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謹防保健品騙局,保健品市場亂象函待解決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相比父輩目前獨生子女佔很大比例,再在加上繁忙的工作,很多子女缺少時間去陪伴老人,導致老年人生活中感到孤單空虛寂寞,於是各類保健品騙子乘虛而入。目前保健品市場套路太多了!一些保健食品生產廠家和營銷者, 利用消費者對藥品和食品區分上的誤區,利用一些消費者迫切心理需求,對產品進行虛假的效果宣傳,最終讓消費者上當受騙。
  • 專家提醒:老人不要亂吃保健品 試吃贈藥多是陷阱
    很多保健品用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就算吃得不對,對身體應該也沒什麼害處。」  抱有王大媽這樣想法的老年人還真不在少數。2005年香港舉行的一項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一半人吃過維生素補充劑類保健品,20%的人服用過中藥或中藥製品,10%的人堅持服用魚油產品。在記者隨機採訪的20位老人中,幾乎所有人都有過服用保健品的經歷,八成人曾自己購買過,六成人接受過他人的饋贈。
  • 保健品體驗店23G資料曝光!全是誘騙老人的套路
    6月22日,自貢市榮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當地其他相關部門開展了一項專項執法行動,行動中,位於樂德鎮的一家保健品體驗店因涉嫌通過虛假宣傳向中老年人銷售玉石床墊、膠原蛋白肽固體飲料、蜂膠軟膠囊等產品被立案查處。經核實,除蜂膠軟膠囊系一般保健品外,玉石床墊和膠原蛋白肽固體飲料均為普通商品,並沒有任何「神奇」功效,其銷售價也均遠遠高於市場正常價格。
  • 保健品之惑
    在媒體不斷揭露「保健品騙局」的同時,一些非法公司、營銷人員繼續以賣保健品為名,行騙取老人錢財之實。讓老人遠離「保健品陷阱」,讓保健品銷售步入正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年2月,她接到一個推銷電話,對方稱自己是教授,推銷鹹陽一家製藥廠生產的保健品,服用後心臟正常跳動就可以不用起搏器。   有心臟病並裝了起搏器的張老太聽得動了心,在與對方溝通之後,購買了35000元保健品。但服用一段時間後,她感覺自己的心臟病並不見好轉,想退貨退款。但對方卻說,扣除相關退貨費用後,只能退回1萬餘元。
  • 8旬老人5年花掉300萬買保健品,甚至打算賣房變現
    在請工作人員出示營業執照後對方直接以一句「為什麼要拿給你看「懟了回去閔行區市場監管部門到場執法後發現該店既沒有執照也沒有食品流通許可證店裡有本臺帳悉數記錄著各種保健品的銷售明細顧客們單筆支出少則三四千多則八九萬此外還有一些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老年顧客們
  • 揭秘保健品騙局:從雲南追到上海也要賣給你
    銷售人員宣稱,喝竹鹽水不僅可以清理血管,還可以治療高血壓、腦梗。遼寧省一名老年男性消費者在血壓飆升至200以後,仍被銷售人員要求「多喝竹鹽水」,且被告知「血壓升高是排毒的過程,很多人高壓升到250都沒事,再喝一段時間鹽水就降下來了。」最終這名用戶在大量喝鹽水兩個月後突發腦梗,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 顧客過量服用秋水仙鹼致死 藥店被罰13萬
    【天地網訊】       生活中,我們頭疼腦熱時,自行去藥店買藥服用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是,如果因超劑量服用藥物引發傷亡事故,藥店是否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另一方面,受害者張某作為成年人,「秋水仙鹼片」是其長期服用的止痛藥物,明知處方藥的安全服用量範圍,確仍然嚴重超劑量服用,對損害後果的發生自身存在重大過錯
  • 保健品騙局:用假話洗腦 看人下套 只為謀財
    銷售人員宣稱,喝竹鹽水不僅可以清理血管,還可以治療高血壓、腦梗。遼寧省一名老年男性消費者在血壓飆升至200以後,仍被銷售人員要求「多喝竹鹽水」,且被告知「血壓升高是排毒的過程,很多人高壓升到250都沒事,再喝一段時間鹽水就降下來了。」最終這名用戶在大量喝鹽水兩個月後突發腦梗,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 商家稱口服核酸能抗癌,母親購買服用還入股!廈大學生向工商舉報
    直到今天,她的母親仍沒有停止購買行為,而且生病也不去醫院,只堅持服用這款核酸口服液。「據我了解,核酸攝入過多容易引起通風,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小陳說,她實在無法說服母親,只好下決心「從源頭解決問題」——舉報該產品的生產廠家和經銷方。
  • 保健品市場欺詐營銷現象調查:銷售員抓住老人怕死怕孤獨心理
    「健康館」設在一個小區裡,馮清每天早上拉小區裡的老人來館裡免費測量血壓,仔細給老人分析身體出現的各種症狀,介紹保健品有哪些好處。對於購買了保健品的老人,按照公司制定的內部教程,3天以內打電話問候有沒有服用;7天內上門拜訪了解服用效果;21天後繼續上門,增加感情。
  • 青島老人拿保健品當藥吃,去世後還有價值9萬多的產品
    幾年前參加了保健品公司的活動被洗腦後,陸續購買多種保健品,以至於後來用保健品取代藥品來治病。母親去世前半年,存摺竟然交到銷售員手裡,每月所發工資全被銷售員定期提走,最後因存摺錢被提空而接到水電費催繳單。鄒女士有時回家提醒老人應提高警惕,反而被母親說成不孝。銷售人員還挑撥老人與兒女之間的關係,導致老人心生怨恨而拒絕兒女上門,堅持要一個人居住。
  • 無良商家大打心理牌 老人頻陷保健品騙局(圖)
    原來,她女兒在網上查詢發現,相同產品僅售幾百元,但他們買的保健品最便宜的也不下一千元。  商家「免費遊玩」釣大魚老人為要面子掏腰包  此外,許多老人對保健品推銷人員「抹不開面子」。一些老人參加銷售商的活動後,覺得享受服務卻不買東西,心裡過意不去。
  • 81歲教授買保健品花300萬,欲要賣房子問其原因,老人:沒錢了
    81歲教授買保健品花300萬,欲要賣房子問其原因,老人:沒錢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於養老這塊是也會非常重視,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身體的健康特別看重。然而市面上就出現一堆堆的保健檢品,說效果如何如何的好有時還組織一堆的老人去聽養生課。
  • 為何總有老人被保健品坑,藥劑專家:孤獨感讓推銷有機可趁
    「向尚集團坑死我,從去年至今硬騙我買了6萬餘元保健品,說讓我和老伴可到雲臺山、西安、峇里島等地方旅遊,至今一個地方也沒去,產品也沒拿到多少。」遺書上,老人這樣寫道。老人被保健品「坑」,已經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不少無良商家打著旅遊的名頭,在旅行中推銷保健品,有些甚至還會脅迫、恐嚇。為何一次又一次上保健食品的當?
  • 排毒排出黑毒水? 足療店用電解鹽水變色騙老人
    足療店用電解鹽水變色騙老人 2014-12-04 15:22:52來源:北京晚報作者:責任編輯:葉攀   「養生會所」打著足療排毒旗號,在社區裡招募老年會員
  • 【2020轉165】一個騙子自述:我是這樣把保健品賣給老人!
    1、洗腦一家來自浙江溫州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我就讀的中醫藥大學校招,招聘面試官並沒有告訴的是,這是保健品銷售。與公司籤約後,我和同伴們被溫州總部安排在雁蕩山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封閉式培訓。
  • 生命時報:外國的月亮並不圓,要理智選擇國內外保健品
    更令人吃驚的是,消費者根據產品說明書上的食用建議劑量服用後,攝入的藥物分類可能會達到正常藥物級劑量。比如,在某款宣稱有改善大腦認知的產品中,含有一種用於顱腦外傷和情緒障礙的藥物奧美拉西坦,膳食補充劑的推薦劑量高達40毫克,是正常醫用劑量的4倍。  其實,美國膳食補充劑的成分問題經常被報導。
  • 花20萬購保健品當降壓藥吃 老人突發腦梗住院
    「賣保健品的宣傳,吃保健品就不用吃降壓藥!」黃婆婆的大兒子呂雅堂稱,母親在發病前長年服用多種保健品,並停服降壓藥多年。老人的兒媳整理了一下,「4年多時間,她購買了差不多20萬元的保健品,有票據的都有16萬多。」發病/ 老人突發腦梗住院22日清晨,家住四川廣漢城區衡陽路的黃婆婆一覺醒來發現渾身沒勁,無法起床。
  • 「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專坑老年人
    2017年,他又在這家公司買了兩份號稱「能治百病」的幹品幹細胞保健品,每份標價7980元。正是這個被營銷人員稱為「不朽」的幹品幹細胞產品,讓王先生覺察出了「不對勁」,「當時他們說得很神奇,讓我們把幹品幹細胞買回去後,按照他們提供的操作方法,加上葡萄糖、純淨水在培養基裡連續培養72小時,就能生成一種叫『百歲邦德母液』的營養品,服用後可以治療各種慢性病」。
  • 同仁堂回應:含砷≠含砒霜 但不宜久服和過量服用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2日綜合報導 針對近日,英國藥品及保健品管理署(簡稱英國藥品局)發布了一則中藥警告,稱北京同仁堂牛黃解毒片中含有巨量的有害物質砷。對此,同仁堂做出回應稱,牛黃解毒片中的砷是以穩定的化學物質形態存在,與大家以為的「砷=砒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消費者按照說明書服用,對身體是沒有害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