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奇文 |RNA幹擾在葉蟎中的應用

2021-01-19 共生君Mutualist

共生奇文 |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共生奇文主要展示共生君Mutualist團隊推薦的優秀科學論文,不定期為您奉上學術盛宴!本期奇文為您介紹,RNA幹擾在葉蟎中的應用。彭長武,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在讀,主要研究葉蟎的共生微生物。

葉蟎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葉蟎屬,個體小、繁殖快,在我國分布廣泛,能夠為害多種花卉、果蔬和農作物,每年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葉蟎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噴灑農藥,這導致葉蟎種群產生抗藥性大暴發而加重為害。研究葉蟎基因功能可以為綠色防治葉蟎提供重要的科學基礎。RNA幹擾(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外源或內源的雙鏈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特異性地引起基因轉錄後沉默的現象。該技術具有高效、快速、特異性強等特點,被作為一種有效的方式用來研究基因功能,且能與轉基因技術結合防治害蟲。目前RNA幹擾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模式昆蟲(如果蠅)和一些非模式生物(如飛蝨)的基因功能研究中。RNA幹擾應用於葉蟎的相關研究已有不少文章報導,本文主要介紹RNA幹擾的作用機制,葉蟎在我國的為害情況,以及外源dsRNA導入葉蟎,沉默葉蟎基因表達的有效方法,並展望了該技術在葉蟎中的應用前景。


圖1 截形葉蟎雌成蟲示意圖



圖2 截形葉蟎雌成蟲和0.5mm水性筆筆跡對比,黑色對角斜線為水性筆的筆跡,葉蟎成蟲在圖中央。


1. 葉蟎在我國的為害情況

葉蟎有1300多個物種,分布廣泛,其中的100多種能夠為害眾多農林作物,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葉蟎喜聚集於葉背面,且個體小不易察覺(個體大小僅0.2mm~0.9mm),早期難以發現進行防治(洪曉月,2012; Jin et al., 2018)。但葉蟎取食會使枝枯葉落,阻滯植物生長,極大的影響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每年在我國造成巨額經濟損失,圖3所示是本實驗室多年來調查所得的葉蟎種群分布圖,說明中國分布最廣泛的葉蟎是截形葉蟎。

圖3 2008年至2017年葉蟎種群的採集信息,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物種,樣點大小代表樣本數量( Jin et al., 2018)。Tur紅色型二斑葉蟎、Tug綠色型二斑葉蟎、Ttr截形葉蟎、Tka神澤氏葉蟎、Tpu紅葉蟎、Tpi皮氏葉蟎、Tph豆葉蟎、Tma Tetranychus macfarlanei、Tlu盧氏葉蟎、Tev伊氏葉蟎

2. dsRNA如何引起基因的轉錄後沉默

2.1 RNA幹擾的發現及作用機制

外源基因導入抑制內部同源基因標的的現象最早是在牽牛花中被發現(Napoli et al., 1990),具體作用過程當時並不清楚。直到Fire等人將肌肉蛋白的反義鏈RNA和雙鏈RNA分別注射進秀麗隱杆線蟲,理清外源雙鏈RNA在線蟲體內沉默同源mRNA的過程,並稱之為RNA interference (Fire et al., 1998)。隨後,dsRNA介導的轉錄後基因沉默現象在多種植物、果蠅和真菌等中被發現(Waterhouse et al., 1998, Manika et al., 1999; Cogoni et al., 1999)。

dsRNA引起沉默效應的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

(1)siRNA形成階段。當細胞內的dsRNA達到一定量後,具有內切酶活性的DICER對其特異性識別,將dsRNA裂解成大小為21~23nt的siRNA。

(2)RNAi效應階段。siRNA被沉默複合體(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誘導並形成單鏈結構,單鏈特異性結合同源mRNA並對其進行切割。

(3)dsRNA擴增階段。以siRNA為引物,所結合的宿主mRNA為模板,在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作用下合成dsRNA。然後,新合成的dsRNA被切割成siRNA,繼續對靶mRNA進行剪切,如此過程循環往復,使轉錄的mRNA無法正常被翻譯成蛋白質,發揮功能(何正波et al., 2009; 周紅建et al., 2010)。


圖4  RNA幹擾的作用機制(周紅建et al., 2010)


2.2 RNA幹擾的運用

RNA幹擾可以分為細胞自主性和非細胞自主性兩種類型。細胞自主性產生的RNA幹擾範圍有限,僅限於含有dsRNA的細胞;非細胞自主性可以吸收體外的dsRNA,使環境中的dsRNA進入昆蟲體內,導致昆蟲的基因表達受到抑制。如此,將特定的外源dsRNA導入昆蟲體內,可以實現對昆蟲特定基因進行幹擾,調控昆蟲的生長。2006年,Araujo等通過人工飼餵法在長紅獵蝽的飼養食物中添加NP2基因的dsRNA,結果顯示長紅獵蝽體內NP2基因表達量顯著性降低(Araujo et al., 2006)。Chen等運用顯微注射法將幾丁質合成酶基因的dsRNA導入甜菜夜蛾中,發現實驗組甜菜夜蛾幾丁質合成受阻,相比對照組死亡率更高(Chen et al., 2010)。此外,RNA幹擾也可被用來保護益蟲,例如通過給蜜蜂飼餵致病病毒重要基因的dsRNA,抑制病毒的擴繁(Hunter et al., 2010)。目前,通過飼餵、人工注射和植物表達dsRNA等RNA幹擾方法已被廣泛運用於鱗翅目、膜翅目和雙翅目等昆蟲。

3. dsRNA導入葉蟎的方法

對昆蟲的靶基因進行沉默時,將外源dsRNA有效地導入昆蟲體內十分關鍵。在眾多的導入方法中,注射法能夠直接將一定體積的雙鏈RNA導入到昆蟲的特定組織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dsRNA在體外降解,高效且常用。但是,受限於蟲子大小,目前注射法在葉蟎中難以實現。

3.1 葉碟飼餵法

葉碟法是讓葉片吸收dsRNA,然後讓葉蟎取食葉片,使dsRNA隨植物汁液進入葉蟎體內,具體操作如圖5 。首先用封口膜(parafilm)拉一層薄膜置於下層,在薄膜上加150μl 濃度為160 ng/μl 的dsRNA,在dsRNA上覆蓋豆葉。溶液從葉緣被吸入葉片,理論上處理時間越久則葉片內dsRNA含量越高,但處理24h後dsRNA含量幾乎達到峰值,此時讓葉蟎取食效果較好。葉蟎取食24~96h後,基因表達量較對照降低30%~50% (Kwon et al., 2013)。


圖5  葉碟法示意圖( Kwon et al., 2013)


3.2 葉碟飼餵法改進版 

葉碟法的改進版是將葉片完全浸泡在含dsRNA的溶液裡,然後讓葉蟎在葉面取食。改進版的操作是把豆葉剪成小片(如邊長為1.5cm的方形葉片)後放在60℃的烘箱中脫水3min,然後用含dsRNA(1000ng/μl)的溶液浸泡處理5h,這樣能極大地促進葉片吸收dsRNA。隨後將葉片放在溼濾紙上,在每個葉片上挑飢餓處理24h後的30頭雌成蟲(成蟲3~5日齡),飢餓處理能夠讓蟲子在短時間內大量取食,獲得dsRNA。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何林教授團隊利用該方法進行葉蟎的適合度和抗藥性等相關基因功能的研究,並已發表多篇SCI文章。另外,在取食48小時後,葉蟎基因表達量較對照能降低40%~60%( Shi et al., 2016; Zhang et al., 2018; Ma et al., 2019)。

3.3 浸泡法

浸泡法是將體外合成的dsRNA和表面活性劑等配製成一定濃度溶液,然後把昆蟲完全浸泡在溶液中一段時間,讓蟲體充分吸收體外的dsRNA。Suzuki等對比了葉片懸浮法、拉膜取食法和葉面殘留法等多種方法,結果顯示直接浸泡的方法效率最高,基因表達量較對照降低40%~50%(Suzuki et al., 2017)。將25隻剛孵化的幼蟲或50隻剛孵化的雌成蟲分別浸泡在25μl和50μl的dsRNA溶液(1300 ng /μl ; 0.1% v / v Tween 20)中,在 20℃條件下浸泡2h(幼蟎)或24h(成蟎)。將浸泡處理後的存活蟎蟲轉移到豆葉上,將豆葉放置在培養皿的溼潤海綿上,並在26℃、16:8(L:D)光周期和50%相對溼度下培養。

3.4 植物表達dsRNA

植物自身如何才能表達針對昆蟲基因的特異性dsRNA呢?這就需要藉助轉基因技術了。首先,需要從害蟲體內克隆出候選基因的mRNA部分片段。隨後,用克隆得到的片段構建dsRNA植物表達質粒。然後,通過電擊轉化法把質粒導入根癌農桿菌。最後,用含根癌農桿菌的複合物處理植物種子,待植物生長時質粒表達,體內合成dsRNA對害蟲目的基因進行幹擾(Luo et al., 2010; Shen et al., 2017)。

 

展望

目前RNA幹擾技術已較為成熟地被應用到葉蟎的相關研究中。除此之外,基因編輯(CRISPR-Cas9)技術在葉蟎中已有成功的案例(Dermauw et al., 2020),但是顯微注射在葉蟎中運用仍不夠成熟。dsRNA介導的基因轉錄後沉默特異性強、簡單易行,且相較於基因編輯所需周期短,適用於單個或一類基因功能的研究。因為長期以來使用農藥進行防治,葉蟎的抗藥性急劇增加,利用轉基因植物表達dsRNA防治葉蟎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但是目前轉基因糧食作物在我國的推廣種植時機還不成熟。此外,葉蟎中導入外源dsRNA介導的RNA幹擾效率相較於其他昆蟲較低,有待於在後續研究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Araujo R N, Santos A, Pinto F S, et al. RNA interference of the salivary gland nitrophorin 2 in the triatomine bug Rhodnius prolixus (Hemiptera: Reduviidae) by dsRNA ingestion or injection[J].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6, 36(9):683-693.

2. Cogoni C, Macino G. Gene silencing in Neurospora crassa requires a protein homologous to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J]. Nature, 1999, 399(6732):166-9.

3. Dermauw W , Jonckheere W , Riga M , et al. Targeted mutagenesis using CRISPR-Cas9 in the chelicerate herbivore Tetranychus urticae[J].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20, 120:103347.

4. Fire A, Xu S, Montgomery M K, et al. Potent and specific genetic interference by double-stranded RNA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J]. Nature, 1998, 391(6669).

5. Hunter W, Ellis J, vanEngelsdorp D, et al. Large-scale field application of RNAi technology reducing 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 disease in honey bees ( Apis mellifera, Hymenoptera: Apidae) [J]. PLoS Pathog,2010. 6(12): e1001160

6. Jin P-Y, Tian L, Chen L, Hong X-Y. Spider mites of agricultural importance in China, with focus on species composition during the last decade (2008–2017) [J].Systematic and Applied Acarology, 2018, 23:2087–2098.

7. Kwon D H, Park J H, Lee S H. Screening of lethal genes for feeding RNAi by leaf disc-mediated systematic delivery of dsRNA in Tetranychus urticae [J].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13, 105(1):69-75.

8. Luo M, Xiao Y, Li X, et al. GhDET2, a steroid 5alpha-reducta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tton fiber cell initiation and elongation [J]. The Plant Journal, 2010, 51(3):419-430.

9. Ma X, Zhang Y, Zhou H, et al. Silencing T-typ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gene reduces the sensitivity of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to scopoletin [J].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19, 227:108644.

10. Manika, Pal-Bhadra. Cosuppression of Nonhomologous Transgenes in Drosophila Involves Mutually Related Endogenous Sequences [J]. Cell, 1999.

11. Napoli C, Lemieux C, Jorgensen R, et al. Introduction of a Chimeric Chalcone Synthase Gene into Petunia Results in Reversible Co-Suppression of Homologous Genes in trans [J]. The Plant cell, 1990, 2(4).

12. Shen G M, Song C G, Ao Y Q Y, et al. Transgenic cotton expressing CYP392A4 double-stranded RNA decreases the reproductive ability of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J]. Insect Science, 2017, 24(004):559-568.

13. Shi L , Wei P , Wang X , et al.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sterase TCE2 Gene from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involved in Acaricide Resistance [J]. entific Reports, 2016, 6:18646.

14. Suzuki T, Nunes M A, María U E, et al. RNAi-based reverse genetics in the chelicerate model Tetranychus urtica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ve methods for gene silencing [J]. Plos One, 2017, 12(7):e0180654.

15. Tang B,Chen J,Yao Q,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trehalose-6 -phosphate synthase gene from Spodoptera exigua and its function identification through RNA interference [J]. Insect Physiol, 2010, 56 (7):813—821.

16. Waterhouse P M, Graham M W, Wang M B, et al. Virus resistance and gene silencing in plants can be induced by simultaneous expression of sense and antisense RNA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8.

17. Zhang Y, Feng K, Hu J, et al. A microRNA-1 gene, tci-miR-1-3p, is involved in cyflumetofen resistance by targeting a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 TCGSTM4, in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J]. Insect Molecular Biology, 2018.

18. 何正波, 陳斌, 馮國忠. 昆蟲RNAi技術及其應用[J]. 應用昆蟲學報, 2009, 46(004):525-532.

19. 洪曉月. 農業蟎類學[M].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2

20. 周紅建,黃松,王雄偉.RNAi技術研究新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10(12):84-87.

 

相關文章

【奇文】改造後的共生菌可以激活蜜蜂免疫力並限制病原體

 共生奇文 |寄生蜂控制昆蟲體內共生菌的多樣性

 共生奇文 |多代農藥處理會改變寄生蜂的微生物菌群結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RNA幹擾在腫瘤免疫治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R&D正在研究和開發新的癌症免疫療法,通過利用RNA幹擾(RNAi)的力量將ACT方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結合起來,將免疫效應細胞變成一把強力的武器去攻擊癌症。與CAR-T類似的細胞治療等免疫治療方法中遇到的一個共同挑戰是找到一種抑制免疫抑制信號方法,該信號廣泛存在於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中。初步的臨床研究表明,由於腫瘤環境的性質,CAR-T細胞在實體腫瘤中的作用有限。
  • 硃砂葉蟎抗藥性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何林教授課題組以「長鏈非編碼RNA-微小RNA-mRNA調控通路介導硃砂葉蟎丁氟蟎酯抗藥性」為題的論文在線發表在昆蟲學top期刊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RNA幹擾技術(RNAi)及其應用
    (3)某科學家將能引起RNA幹擾的雙鏈RNA的兩條單鏈分別注入細胞內,結果卻沒有引起RNA幹擾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4)研究發現,Dicer受DNA上某基因控制,如該基因上某鹼基發生了改變,是否RNA幹擾現象就消除了?你的結論依據是什麼?(5)請舉一例說明RNA幹擾在實際中的運用或意義。
  • RNA幹擾的「成功」與「磨難」
    (圖片來源:MEDI-MATION/SPL) 丹麥和美國科學家3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兩項最新研究,凸顯出了RNA幹擾這種基因沉默技術的潛力和存在的問題。在「成功」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治療手段沉默了猴子體內一個特定的microRNA(長度較短的非編碼調控RNA),成功降低了其膽固醇濃度。
  • 線粒體生物學團隊研發出RNA幹擾在線粒體中的應用(mitoRNAi)
    這項工作闡述了線粒體RNA幹擾(mitoRNAi)的發現及其在線粒體研究中的應用。近年來隨著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及對線粒體功能認識的逐漸深入,發現很多由線粒體功能損傷引起的疾病諸如耳聾,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NARP綜合症,Leigh氏症候群,MELAS綜合症,MERRF綜合症,心肌症等,很多都是源於線粒體基因的突變。
  • 《自然》:RNA幹擾的「成功」與「磨難」
    (圖片來源:MEDI-MATION/SPL) 丹麥和美國科學家3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兩項最新研究,凸顯出了RNA幹擾這種基因沉默技術的潛力和存在的問題。在「成功」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治療手段沉默了猴子體內一個特定的microRNA(長度較短的非編碼調控RNA),成功降低了其膽固醇濃度。
  • PNAS:RNA幹擾研究新進展
    在植物和線蟲(秀麗隱杆線蟲)中,一種RNAi信號能夠引發細胞中遠距離位點的基因沉默。而且,在線蟲中,環境中或其吞食的細菌中表達的dsRNA足以音符RNAi,即環境RNAi  dsRNA的攝入和吞食在其他無脊椎動物中也曾有過描述。在哈佛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並分析了SID-2(一種腸道luminal跨膜蛋白質)是線蟲中發生環境RNAi所必須的。
  • RNA幹擾的分子機制首次被發現
    原標題:RNA幹擾的分子機制首次被發現  科技日報北京7月7日電 (記者劉園園)日本東京大學官網近日宣布,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核糖核酸幹擾(RNAi)的分子機制。所謂核糖核酸幹擾,就是單分子RNA分裂時出現的某種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的現象。
  • RNA幹擾機制首次在人體中獲得證實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提出證據證明,用作實驗治療並直接注入患者血液中的靶向納米粒子可傳輸進入腫瘤中,釋放出雙鏈小幹擾RNA(siRNAs),並利用RNA幹擾(RNAi)機制關閉一個重要的癌症基因。此外,該團隊提供的證據也首次證明,這種血液注入的新型療法為劑量依賴性人類腫瘤治療開闢了新的道路,亦即輸入體內的大量納米粒子也會出現在腫瘤細胞中。
  • 環狀RNA(circRNA)資料庫大匯總,快來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相關推文:2.此外,更新後的資料庫包含了人類和小鼠之間環狀 rna 的保守性分析。該資料庫預測了已知的 109 個 RNA 結合蛋白數據集與 circbase 中的 circRNA 的結合位點,並利用 Targetscan 軟體預測了 miRNAs 與 circRNA 的潛在結合位點。
  • 葉蟎紅蜘蛛卵、幼蟎、若蟎、成蟎四大形態一招搞定,持效長達30天
    ——愛華植保葉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蜘蛛,大小在0.4~0.5毫米之間,花友和種植戶首先要知道不是所有葉蟎都是紅色的。如果我們發現葉片很多小白點,植物葉片日益枯萎,你可以翻開葉片,查看背面是否有許多細小的如同蜘蛛一般的蟲子。
  • 科學家研究RNA幹擾技術取得突破
    新華網倫敦11月11日電(記者曹麗君)來自一家名為「ALNYLAM」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究人員在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轉基因技術在RNA(核糖核酸)幹擾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為治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帶來了希望。  RNA幹擾是一種由雙鏈RNA誘發的「基因沉默」。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在對癌症的研究中也發現ncRNA十分重要,扮演抑制腫瘤與導致腫瘤的角色, 這些研究為癌症治療藥物的開發提供了契機。隨著HGP,ENCODE等Project的提出,大規模測序數據的湧現,許多ncRNA databases也相繼出現,如Rfam、NONCODE、miRbase等,這些資料庫為ncRNA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以下內容是我們匯總的ncRNA相關資料庫。
  • RNA幹擾被發現是人類神經早期發育的「保護傘」
    RNA幹擾被發現是人類神經早期發育的「保護傘」 原標題:   新華社武漢4月19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神經前體細胞可以利用RNA幹擾抗病毒免疫抵抗寨卡病毒感染。
  • 【項目文章】195個microRNAs—連接葉蟎與沃爾巴克氏菌好基友同居的紐帶
    但在分子層面,沃克爾巴氏細菌與宿主之間調控機制的研究非常少見。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通過small RNA高通量測序,構建smallRNA文庫,進行測序和分析,研究了microRNA在葉蟎和沃爾巴克氏菌共生關係中的調控機制。
  • 解讀諾貝爾醫學獎成果RNA幹擾機制和醫學應用
    解讀諾貝爾醫學獎成果RNA幹擾機制和醫學應用 來源:東北網 2006-10-03 22:46   年輕的獲獎者  2006年
  • 將小幹擾RNA送入原始細胞
    小幹擾RNA也稱短幹擾RNA,是一類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長度為20至25個核苷酸長的雙鏈RNA分子。siRNA參與RNA幹擾(RNAi)途徑,幹擾特定基因的表達。聖地牙哥醫學院細胞和分子醫學教授斯蒂文·多迪表示:「RNA幹擾在控制和治療癌症方面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潛能。雖然目前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距離,但我們已開發出能將siRNA藥物完全送入原始細胞和致癌細胞中的技術。」
  • 產生RNA幹擾RANi 的方法
    產生RNA幹擾RANi 的方法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1-22 23:35 4 產生RANi 的方法產生RANi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多種基因在分化時上調或下調,產生神經元特異性蛋白和核糖核酸(RNAs),包括環狀rna (circRNAs)。這類環狀rna直到最近才逃脫了常規檢測,儘管這些分子在哺乳動物大腦中高度表達。然而,腦表達環狀rna的功能作用仍然是未知的。
  • 美首次批准RNA幹擾技術作為殺蟲劑使用
    本報訊據外媒報導,美環保署在6月15日批准了第一個以RNA幹擾技術為基礎的殺蟲劑。該技術通過將DvSnf7雙鏈RNA添加到SmartStax Pro轉基因玉米中,從而起到殺蟲作用,該轉基因玉米由孟山都和陶氏合作研發。其中RNA幹擾技術來源於孟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