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RNA幹擾研究新進展

2020-11-26 生物谷

   

    生物谷報導:在6月11日的PNAS網絡版上,來自哈佛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證實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SID-2是環境RNA幹擾(RNAi)所必須的。

    在植物和線蟲(秀麗隱杆線蟲)中,一種RNAi信號能夠引發細胞中遠距離位點的基因沉默。而且,在線蟲中,環境中或其吞食的細菌中表達的dsRNA足以音符RNAi,即環境RNAi  dsRNA的攝入和吞食在其他無脊椎動物中也曾有過描述。在哈佛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並分析了SID-2(一種腸道luminal跨膜蛋白質)是線蟲中發生環境RNAi所必須的。當在不發生環境RNAi的線蟲種(Caenorhabditis  briggsae)中表達SID-2時,能夠使這種線蟲擁有了環境RNAi。

原始出處: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June 11, 2007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073/pnas.0611282104

Genetics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ID-2 is required for environmental RNA interference

( dsRNA | transmembrane | intestine lumen )

William M. Winston *, Marie Sutherlin , Amanda J. Wright , Evan H. Feinberg , and Craig P. Hunter ¶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16 Divinity Avenue, Cambridge, MA 02138

Edited by Iva S. Greenwald,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and approved March 6, 2007 (received for review December 19, 2006)

Abstract

In plants and in the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n RNAi signal can trigger gene silencing in cells distant from the site where silencing is initiated. In plants, this signal is known to be a form of dsRNA, and the signal is most likely a form of dsRNA in C. elegans as well. Furthermore, in C. elegans, dsRNA present in the environment or expressed in ingested bacteria is sufficient to trigger RNAi (environmental RNAi). Ingestion and soaking delivery of dsRNA has also been described for other invertebrates. Here we report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D-2, an intestinal luminal transmembrane protein required for environmental RNAi in C. elegans. SID-2, when expressed in the environmental RNAi defective species Caenorhabditis briggsae, confers environmental RNAi.

 

Fig. 1. sid-2 worms are capable of spreading transgene-initiated RNAi. (A)Wild-type expression of GFP in the pharynx (ph) (myo-2::gfp) and body-wall muscle nuclei (bm) (myo-3::gfp) of an HC46 worm. (B) Expression of dsRNA (myo-2::gfp) in the pharynx causes incomplete silencing of pharynx and body-wall muscle GFP in the HC57 strain. (C)Asid-2(qt13)wormexpressing the same transgenes as HC57 is capable of spreading transgene-initiated RNAi from the pharynx to the body-wall muscle. GFP images were taken at equal exposures. Anterior is upper left. (Scale bar, 0.1 mm.)

相關報導:

RNA幹擾技術及其應用

有望用於治療SARS的新技術:RNA幹擾

BIOTECH CHINA 2007聚焦RNA幹擾技術

RNA幹擾技術及其在神經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利用RNA幹擾技術降低Survivin表達量 可抑制食道癌

RNA幹擾與染色質沉默--生物體內精密的網絡調控機制

RNA幹擾的果蠅Hedgehog途徑調控蛋白篩選

RNA幹擾及其幹擾技術

 

 

相關焦點

  • 光壽紅課題組在《PNAS》上揭示反義核糖體小幹擾RNA新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壽紅教授課題組首次揭示了反義核糖體小幹擾RNA(risiRNA)參與核糖體RNA代謝調控和穩態維持:即細胞內錯誤加工的核糖體RNA片段除了被代謝降解之外,還可以激活細胞內的RNA幹擾通路,合成risiRNA,並通過細胞核RNA幹擾通路對核糖體RNA在轉錄水平進行調控。
  • 多篇文章聚焦RNA與機體健康研究新進展!
    小幹擾RNA有望治療先兆子癇doi:10.1038/nbt.4297先兆子癇(preeclampsia)是一種與妊娠有關的高血壓疾病;它是無法治癒的,而且也沒有足夠的治療選擇。患有先兆子癇的女性在懷孕20周左右開始出現高血壓和蛋白尿(尿液中存在過量的蛋白)。
  • RNA幹擾在腫瘤免疫治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尤其是在實體腫瘤治療的發展方面。幾種免疫治療方法中,在臨床上的進展有兩項尤其重要:免疫檢查點抑制和免疫細胞治療。R&D正在研究和開發新的癌症免疫療法,通過利用RNA幹擾(RNAi)的力量將ACT方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結合起來,將免疫效應細胞變成一把強力的武器去攻擊癌症。
  • 多溴聯苯醚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良宏研究組在多溴聯苯醚 (PBDEs) 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PNAS:研究顯示從受損細胞釋放的RNA可促進凝血
    一項新研究的發現提示,從受損細胞釋放的RNA是血液凝固的一種關鍵性輔因子。       德國Justus-Liebig大學的Klaus  T.  Preissner博士及其同事的這項新研究顯示,細胞外RNA能夠激活凝血因子XII和XI。
  • 多溴聯苯醚內分泌幹擾效應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良宏研究組在多溴聯苯醚 (PBDEs) 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著名的環境健康科學期刊Environmental
  • PNAS|尹航/顏寧合作團隊在「餓死瘧原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如何開拓思路發展新的抗瘧方法,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顏寧團隊和尹航團隊於2020年8月28日在線發表在Cell雜誌的研究論文中首次報導了靶向PfHT1蛋白別構抑制的結構學基礎,並基於由抑制劑作用產生的別構空腔進一步提出了靶向PfHT1蛋白「正構-別構」雙位點共抑制劑的設計理念【3】。
  • 光壽紅教授研究組在小幹擾RNA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中心光壽紅教授課題組在小幹擾RNA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以「RdRP-synthesized antisense ribosomal siRNAs silence pre-rRNA via the nuclear RNAi pathway」為題發表在2月6日的國際著名期刊《自然-結構與分子細胞
  • PNAS:重大突破!利用RNA核酶複製和擴增RNA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導他們利用體外進化產生一種改進的聚合酶核酶,這種聚合酶核酶能夠合成多種功能性的結構化RNA和擴增短的RNA模板。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8月15日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mplification of RNA by an RNA polymerase ribozyme」。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3.PNAS:驅動HIV存儲庫細胞自我毀滅有望開發出新型HIV療法doi:10.1073/pnas.1818662116儘管當前的HIV療法能夠成功控制病毒的活動性感染,但HIV能在組織儲存庫(包括巨噬細胞)中長久存活,而這很顯然是一個持久性的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康乃爾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找到了一個攻擊HIV的新方向
  • PNAS:磷脂與膜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蔣華良研究組與利民教授領銜的神經藥理學研究國際科學家工作站研究人員合作,在PIP2調控KCNQ2通道機制研究上取得突破。針對Kv1.2和Shaker通道的研究工作認為,PIP2與通道閉合結構中的S4-S5連結螺旋結合,從而降低Kv通道電壓敏感性,使得電導-電壓曲線右移。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科學家們近年在環狀DNA/RNA研究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o在內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病毒具有無法識別的基因,這使得它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但是,我們真正知道多少種病毒?另一個研究團隊剛剛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它們潛藏在數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研究者表示,這些發現說明了我們對病毒「還有很多仍然需要去了解」。Abrah?o在搜尋巨病毒時發現了這種病毒。巨病毒的大小與細菌相當。2003年,它們首次是在變形蟲中發現的。
  • 沉默HIV病毒儲存庫新進展!
    然而,雖然潛伏期逆轉劑可以誘導HIV-1rna轉錄,但最近的證據表明,沒有T細胞激活的潛伏期逆轉不足以誘導抗原提呈和免疫清除。 Ho Ya-Chi組在JCI報導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抑制HIV儲藏庫再次激活,並且緩解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紊亂和慢性炎症。
  • 重大進展!付向東發現線粒體存在RNA幹擾,為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07:18 來源: iNature前沿 舉報    RNA幹擾
  • PNAS:植物核仁小分子snoRNA功能研究新進展
    植物中含有種類豐富的snoRNA,但長久以來針對這類RNA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相對匱乏。鄧興旺/朱丹萌團隊在前期工作中系統鑑定和分析了高等模式植物水稻(Liu et al., 2013,Molecular Plant)和擬南芥(Wang et al., 2014,Molecular Plant)中的snoRNA,為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機制奠定了基礎。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PLOS ONE雜誌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結果揭示了一種新的微小RNA,能充當腫瘤抑制因子。當這一微小RNA被一種抗雌激素藥物激活時,其有助於抑制癌症進展。MicroRNAs(miRNA)是很短的RNA分子,起到調節基因表達的作用。Shuk-Mei Ho博士說:一個miRNA可以針對多個基因,但它們的表達往往被癌細胞劫持,破壞多種致癌或腫瘤抑制途徑。
  • 科學家研究RNA幹擾技術取得突破
    新華網倫敦11月11日電(記者曹麗君)來自一家名為「ALNYLAM」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究人員在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轉基因技術在RNA(核糖核酸)幹擾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為治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帶來了希望。  RNA幹擾是一種由雙鏈RNA誘發的「基因沉默」。
  • PNAS:新研究表明至少50%的SARS-CoV-2感染病例來自沒有症狀的人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紐約市最初一波COVID-19疫情中,只有七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病毒感染病例是有症狀的。圖片來自PNAS, 2021, doi:10.1073/pnas.2019716118。
  • 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
    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