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研究表明至少50%的SARS-CoV-2感染病例來自沒有症狀的人

2021-02-15 細胞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紐約市最初一波COVID-19疫情中,只有七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病毒感染病例是有症狀的。他們發現,無症狀病例極大地促進了社區傳播,在SARS-CoV-2感染的驅動力中至少佔50%。相關研究結果於2021年2月10日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Quantifying asymptomatic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 New York City using observed cases, serology, and testing capacity」。


圖片來自PNAS, 2021, doi:10.1073/pnas.2019716118。

當COVID-19疫情到達美國時,這些研究人員注意到,很難估計感染SARS-CoV-2的人有多大比例會繼續出現症狀,部分原因是檢測能力最初面臨挑戰。

論文第一作者、芝加哥大學流行病學博士生Rahul Subramanian說,「如果沒有檢測能力數據,就很難估計因缺乏檢測而未報告的病例和實際無症狀的病例之間的差異。我們想把這兩者分開,鑑於紐約市是最早報告每天完成測試數量的城市之一,我們能夠使用這些數字來估計有多少COVID-19病例是有症狀的。」

雖然一些現有的模型使用流行病學數據來估計未檢測到的病例數和傳播率,但這是第一個經過同行評審的模型,它結合了每日檢測能力和檢測率隨時間變化的數據,以更準確地描述在一個美國大城市中,有症狀的SARS-CoV-2感染者的比例。

論文通訊作者、芝加哥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系教授Mercedes Pascual博士說,「將這些數據納入這種模型顯示,有症狀的COVID-19患者所佔的比例介於13%和18%之間。而且不論所有其他參數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告訴大家,社區中發生的50%以上的傳播是來自沒有症狀的人,即那些沒有症狀和症狀發生前的的人。」

雖然這一數據分析沒有表明無症狀個體的傳染性有多強,也沒有說明目前在美國傳播的新病毒變種,但是這種模型為遵循公共衛生指南以減少社區病毒傳播的重要性提供了額外的支持,無論感染者是否出現症狀。

論文共同作者、芝加哥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系的Qixin He說,「即使無症狀的人沒有高速率地傳播這種病毒,他們也構成了所有感染的80%左右。這個比例是相當令人驚訝的。至關重要的是,每一個人---包括那些沒有表現出症狀的人---都要遵守公共衛生準則,比如戴口罩和社交距離,而且要讓所有人都能方便地進行大規模檢測。」

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結果也表明,公共衛生機構需要公開他們的測試方案和數字,以便將這些數據納入現有的傳播模型。

Pascual說,「提供這些信息與報告病例數一樣重要。否則,我們在一段時間內報告的病例數量和類型與基本的傳播動態之間存在差異。這些數據對流行病學建模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1.Rahul Subramanian et al. Quantifying asymptomatic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 New York City using observed cases, serology, and testing capacity. PNAS, 2021, doi:10.1073/pnas.2019716118.
2.At least 50% of COVID-19 infections come from people who aren't showing symptoms: study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2-covid-infections-people-symptoms.html

Cell:專屬科研人的學術公眾號平臺,每日分享轉化醫學進展、生物醫學科普、學術研究等眾多有價值、有趣味的專業信息;優質內容帶你前行、帶你飛~

相關焦點

  • Science:新研究追蹤在巴西流行的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
    2020年7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巴西、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追蹤目前在巴西流通的主要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像美國一樣,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沒有推動已知可減緩這種病毒傳播的策略,比如戴口罩、自我隔離和社交距離。結果就是巴西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流行病之一,僅次於美國。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試圖了解更多有關傳播率和SARS-CoV-2感染巴西人的特定毒株。
  • PNAS:新研究揭示許多動物可能易受SARS-CoV-2感染
    SARS-CoV-2是導致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並不是唯一面臨SARS-CoV-2潛在威脅的物種。這些作者利用人ACE2蛋白的這25個胺基酸序列,並將它的預測蛋白結構與SARS-CoV-2刺突蛋白一起建模,以評估不同物種的ACE2蛋白中存在多少這樣的胺基酸。論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後研究助理Joana Damas說,「預測具有與人ACE2蛋白相匹配的全部25個胺基酸殘基的動物通過ACE2感染SARS-CoV-2的風險最高。
  • PNAS:新研究表明開發通用新冠病毒疫苗是可行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沃爾特-裡德陸軍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來自超過27000名感染導致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進行基因序列分析後發現,自2019年12月以來,這種病毒發生了最低程度的突變,這表明一種疫苗將足以對抗全球感染。
  • 感染新冠後獲得保護性免疫可持續8個月 免疫記憶差的人容易再次感染
    基於188例COVID-19患者血液樣本分析,結果表明對新型冠狀病毒反應,來自「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所有主要參與者,學會了對抗特定的病原體,可在最初感染症狀出現後至少持續8個月。LJI Alessandro Sette教授Biol博士說:「我們的數據表明,免疫反應是存在的,並且保持不變。」
  • Mol Biol Evol:新研究指出流浪狗可能是SARS-CoV-2大流行的起源
    自從SARS-CoV-2疫情爆發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冠狀病毒的起源物種,以了解它如何首先從動物宿主跳躍到人類身上,從而導致當前的SARS-CoV-2疫情在全世界感染了超過兩百萬人。 已知蝙蝠攜帶許多冠狀病毒。
  • 川崎病、腳趾「凍瘡」、缺氧不難受……新冠感染還有哪些怪症狀?
    CDC對COVID-19症狀列表進行了更新 | 來源:美國CDC網站除此以外,在更龐大的患者樣本中出現了更多的非典型症狀,雖然一些症狀只有極個別案例,但也不容忽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感染之後出現什麼症狀,取決於患者的年齡。然而科學家們還不能確定這些症狀是否是新型冠狀病毒直接導致的。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為大家介紹這些非典型感染症狀。1.
  • 症狀出現前的SARS-CoV-2傳播
    of SARS-CoV-2症狀出現前的SARS-CoV-2傳播Stephen G.Baum, MD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傳播可發生在感染者出現症狀之前,在我們遏制病毒傳播的工作中,這是一種令人混淆的現象。呼吸道病原體從無症狀者傳播給被感染者的情況無疑發生於許多類型的感染。例如水痘在皮疹這一典型症狀出現之前幾天已經具有高度傳染性,並可能由呼吸道內的水痘病毒引起疾病傳播(但相關的文獻記錄很少)。
  • 張文宏:50%新冠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一場全球抗疫主題對話中表示:「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檢測,檢測到無症狀感染者後,必須要立刻做隔離,否則檢測也沒有意義。」
  • 無症狀感染者新冠陽性持續超100天,潛在傳染性竟長達70天
    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最新上線論文中,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領銜的研究團隊報導了一個特殊病例:一名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無症狀感染了新冠病毒至少105天,並且至少70天脫落的病毒都有潛在傳染性。
  • PNAS:比較基因組分析顯示,多種動物可能易受SARS-CoV-2感染
    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流行,對數千萬生命和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2(ACE2)是SARS-CoV和SARS-CoV-2刺突蛋白(S)的功能受體,其在哺乳動物中具有保守性,這也使得SARS-CoV-2的宿主範圍可能會非常廣泛。因此,了解SARS-CoV-2和相關冠狀病毒的宿主範圍對於預測和控制未來新冠肺炎大流行至關重要。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Natur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
    在一項新的對今年2月初至7月採集的1萬多份血漿樣本進行的回顧性監測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SARS-CoV-2早在今年3月1日紐約市首例COVID-19病例被證實之前就已經存在於該市。他們的研究發現,超過170萬紐約人---約佔全市人口的20%--已經感染了這種病毒,而且這種病毒的感染死亡率接近1%,比流感的死亡率高10倍。
  • ...冠狀病毒|病毒|新冠肺炎|感冒|口罩|大蒜|蝙蝠|sars-cov-2
    2.只有老年人和年輕人有危險與其他冠狀病毒一樣,SARS-CoV-2可以感染任何年齡的人。但是,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或哮喘等健康狀況的個人更容易患重病。3.孩子們無法捕捉到新冠肺炎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以被感染。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病例都是在成年人中發生的,但兒童卻沒有免疫力。實際上,初步證據表明,兒童感染的可能性相同,但他們的症狀往往不太嚴重。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Scienc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針對典型SARS-CoV-2患者重建的感染譜在症狀出現前達到峰值。建模結果表明,由於這種病毒的特定傳播動力學,控制SARS-CoV-2疫情需要病例隔離、接觸者隔離和人群水平幹預措施的協同作用。總的來說,這些作者發現病例隔離成功地阻斷了湖南地區密切接觸者的傳播,估計有4.3%的傳播發生在SARS-CoV-2患者被隔離後。
  • 最新Natur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圖譜,並鑑定...
    2020年5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大約1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合作,在受感染的人細胞中克隆並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隨後他們鑑定出與每種病毒相互作用的數百種人類蛋白。這些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對於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人體中的產生至關重要。
  • NEJM:冰島對SARS-CoV-2體液免疫應答的研究成果可喜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收錄於話題#SARS-CoV-2體液免疫應答1個導語:研究結果表明,抗SARS-CoV-2的抗病毒抗體在確診後4個月內沒有下降。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呼吸組織機制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4.035。這些研究人員說,這項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將有助於集中精力了解SARS-COV-2在人體內的作用,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感染,以及如何最好地尋找治療方法。
  • 16個國際機構、20名專家聯合發文:沒有證據表明SARS-CoV-2
    原標題:16個國際機構、20名專家聯合發文:沒有證據表明SARS-CoV-2(人類COVID-19病原)會感染水產動物或汙染水產品譯者按: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否可以感染水產動物或者汙染水產品?這個是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 新冠病毒感染性為何這麼強?除了ACE2,另一種蛋白受體也可能是...
    近日,由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個讓新冠病毒能夠在人類細胞中具有高度傳染性並且迅速傳播的「秘密開關」。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會利用ACE2受體感染人類細胞。
  • 科學家們正在研製至少135種新冠疫苗
    目前已知的有135種不同的sars-cov-2疫苗正在研製中。 135種疫苗中的大多數,其中至少125種仍然處於第一階段,這意味著它們甚至還沒有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只有兩種藥物處於第三階段,研究人員測試這種藥物的時候,已經能夠確定其在一般人群中的有效性。
  • SARS-CoV-2的傳播遵循更極端「10/90」原則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冠狀病毒SARS-CoV-2不會在整個人群中均勻散開,而是以幾乎「全有或全無」的極端方式傳播。現在,許多研究表明,大多數COVID-19感染者幾乎不會將其傳染給其他任何人,但是當感染發生時,它們可能會在一點爆炸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