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比較基因組分析顯示,多種動物可能易受SARS-CoV-2感染

2020-09-05 生物探索

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流行,對數千萬生命和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前期研究推測,SARS-CoV(引起非典的冠狀病毒)和SARS-CoV-2的祖先可能起源於蝙蝠,但無論是SARS-CoV-2還是冠狀病毒的祖先,其是直接傳播給人類還是通過中間宿主進行傳播仍尚未明確。

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2(ACE2)是SARS-CoV和SARS-CoV-2刺突蛋白(S)的功能受體,其在哺乳動物中具有保守性,這也使得SARS-CoV-2的宿主範圍可能會非常廣泛。因此,了解SARS-CoV-2和相關冠狀病毒的宿主範圍對於預測和控制未來新冠肺炎大流行至關重要。

2020年8月20日,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PNAS》上發表了SARS-CoV-2潛在宿主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對410種脊椎動物的ACE2序列的保守性及其作為SARS-CoV-2受體的潛力進行分析後發現,靈長類動物和猿類感染SARS-CoV-2的風險最高,其次是哺乳動物,而蝙蝠及穿山甲物種的感染風險較低。還檢測到所有哺乳動物的ACE2編碼序列中選擇和加速進化的重要信號,其中蝙蝠由於加速進化水平特別高,處於特異性選擇壓力之下。

https://doi.org/10.1073/pnas.2010146117

研究人員首先鑑定了410種脊椎動物(包括252種哺乳動物,72種鳥類,65條魚類,17種爬行動物和4種兩棲動物)的ACE2同源序列,分析其對應於已知SARS-CoV-2 S的結合殘基的25個胺基酸與人ACE2中的相似性,並根據該殘基胺基酸與SARS-CoV-2 S的RBD之間的相互作用預測每種物種中ACE2與S的結合度,即感染SARS-CoV-2的風險程度。結果發現,感染風險最高的是靈長類動物和猿類,其ACE2的 25個結合殘基均與人ACE2相同。其次是鯨類,鹿,齧齒動物,類鳥靈長類等28個物種。而所有的蝙蝠及穿山甲物種的感染風險非常低。

不同物種中的ACE2結合殘基及與SARS-CoV-2s蛋白的預測結合傾向

然後,研究人員選擇了28個代表性物種,對其ACE2與SARS-CoV-2 S的結合結構分析,發現這28個物種的結合結構沿著Cɑ骨架高度同源。為了進一步評估結合殘基處的胺基酸變化是否可能會影響ACE2與SARS-CoV-2 S的結合,研究人員對人體內ACE2結合殘基的變異進行分析,鑑定出11個ACE2結合殘基變體,但所有變體的出現頻率都很低。對其中6個錯義變體進行結構同源性評估,發現有四個是中性的,兩個是弱化的,不會加強ACE2 與 SARS-CoV-2 S的結合

結合傾向與結構同源性分析結果一致

接下來,研究人員分析了ACE2變異在脊椎動物中的進化演變,發現大部分ACE2序列在脊椎動物和哺乳動物間都是顯著保守的。對這些序列的加速進化和陽性選擇進行測試,發現了ACE2殘基在哺乳動物中的陽性選擇,哺乳動物中約10%的密碼子被加速,18個的殘基被陽性選擇。19個加速殘基中包括兩個正向選擇的密碼子(Q24和H34),可以加強殘基與SARS-CoV-2 S的相互作用。

ACE2和SARS-CoV-2結合界面的殘基處於陽性選擇

鑑於ACE2在哺乳動物中普遍存在適應性進化的特徵,研究人員使用64種哺乳動物,嘗試測試是否有哺乳動物譜系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進化的特別迅速。結果發現,蝙蝠具有特別高的加速進化水平,其加速殘基中的T27和M82是SARS-CoV-2 S的結合殘基,Q728則在除果蝠外的37種蝙蝠中均完美保守。這表明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ACE2在蝙蝠中處於譜系特異性選擇壓力之下

簡而言之,該項研究結合比較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結構分析的方法,對脊椎動物物種中ACE2 與SARS-CoV-2 S的結合親和力進行了評估,加強了有關SARS-CoV-2天然宿主範圍的早期發現,為選擇合適的動物模型進行COVID-19研究以及鑑定可能作為SARS-CoV-2傳播介質的物種提供了有用的思路起點。

End

參考資料:

[1] Broad host range of SARS-CoV-2 predicted bycomparative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CE2 in vertebrates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基因組分析顯示許多動物物種可能易受SARS-CoV-2感染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不是唯一受到SARS-CoV-2潛在威脅的物種,SARS-CoV-2是導致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使用基因組分析方法,比較了人類病毒的主要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在410種不同的脊椎動物中進行了比較,包括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
  • PNAS:新研究揭示許多動物可能易受SARS-CoV-2感染
    他們通過基因組分析比較了這種病毒在人體中的主要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在410種不同種類的脊椎動物中的作用,包括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動物。論文通訊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進化與生態學教授Harris Lewin說,「這些數據為鑑定有感染SARS-CoV-2風險的易感動物群體和瀕危動物群體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起點。我們希望它能激發在大流行期間保護動物和人類健康的做法。」
  • Mol Biol Evol:新研究指出流浪狗可能是SARS-CoV-2大流行的起源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蝙蝠和將SARS-CoV-2首次引入到人類身上之間的中間動物宿主。許多動物,從蛇開始,最近是穿山甲,都被認為是可能的中間宿主,但是從它們中分離出的病毒與SARS-CoV-2的差異太大,這表明它們的共同祖先存在的時間太久遠了:在1960年代。
  • Science:新研究追蹤在巴西流行的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23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volution and epidemic spread of SARS-CoV-2 in Brazil」。巴西的SARS-CoV-2流行病學和流行病傳播,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d2161。
  • PNAS:新研究表明開發通用新冠病毒疫苗是可行的
    分析結果顯示,在最初的疫情爆發後,遺傳分化的估計值很低,並表明到目前為止,SARS-CoV-2基因組的進化大多是隨機的,而不是適應它遇到的人類宿主。Rolland說,「與其他報告一樣,我們注意到,自疫情開始以來,SARS-CoV-2刺突蛋白中的D614G突變頻率迅速增加,但我們無法將這種突變與特定的適應力量聯繫起來。
  • PNAS:新研究表明至少50%的SARS-CoV-2感染病例來自沒有症狀的人
    他們發現,無症狀病例極大地促進了社區傳播,在SARS-CoV-2感染的驅動力中至少佔50%。當COVID-19疫情到達美國時,這些研究人員注意到,很難估計感染SARS-CoV-2的人有多大比例會繼續出現症狀,部分原因是檢測能力最初面臨挑戰。論文第一作者、芝加哥大學流行病學博士生Rahul Subramanian說,「如果沒有檢測能力數據,就很難估計因缺乏檢測而未報告的病例和實際無症狀的病例之間的差異。
  • 多種新冠病毒突變在世界各地出現,世衛組織說要這麼做!
    動物研究顯示,N501Y突變可以增強刺突蛋白與其受體ACE2的結合能力,從而提高病毒的感染能力。而E484K突變被懷疑可能讓新冠病毒逃避某些中和抗體的識別。 近日在《細胞》子刊Cell Host & Microb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新冠病毒RBD出現哪些突變可能導致RBD無法被中和抗體識別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在RBD的E484位置出現的突變是導致RBD不被中和抗體識別的重要熱點之一。
  • 最新Natur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圖譜,並鑑定...
    2020年5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大約1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合作,在受感染的人細胞中克隆並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隨後他們鑑定出與每種病毒相互作用的數百種人類蛋白。這些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對於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人體中的產生至關重要。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呼吸組織機制
    Shalek博士的領導下,研究人員指出了這種病毒可能感染的細胞類型。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還發現人體對病毒感染的主要防禦措施之一可能實際上幫助這種病毒感染這些細胞。這些研究人員說,這項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將有助於集中精力了解SARS-COV-2在人體內的作用,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感染,以及如何最好地尋找治療方法。多種研究模型當中國出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傳出時,Ordovas-Montanes和Shalek已經在研究整個人類呼吸系統和腸道中的不同細胞類型。他們還收集了靈長類動物和小鼠的數據。
  • ...SARS-CoV-2或能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來感染宿主細胞並進行複製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和吉森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SARS-CoV-2如何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genome origami)來成功感染宿主細胞並在其中進行複製,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靶向作用病毒基因組特殊部位的有效藥物,從而治療
  • 全基因組CRISPR篩選揭示SARS-CoV-2感染的關鍵宿主因子
    全基因組CRISPR篩選揭示SARS-CoV-2感染的關鍵宿主因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4 21:47:50 美國耶魯大學Craig B. Wilen、博德研究所John G.
  • 多種哺乳動物更易於被SARS-CoV-2感染 而...
    文章中,研究者發現證據表明,26種經常與人類接觸的動物或許更容易感染SARS-CoV-2。與宿主蛋白結合會使得病毒能易於進入宿主細胞中,當然病毒也可能會通過其它途徑感染動物宿主,基於目前的研究證據,如果病毒不能與ACE2結合形成穩定的複合物的話,其就不太可能會感染動物宿主。研究者發現,在諸如綿羊和類人猿等動物中,這些蛋白能夠像病毒感染人類時那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在有些動物中研究人員並未進行感染測試,所以這或許並不能證實動物的確會被SARS-CoV-2所感染。
  • 看圖詳解劍橋大學PNAS文章分析SARS-CoV-2病毒系統發生
    (注意到這個圖是由160個病毒基因組構成的,每個圈的面積對應其病毒基因組數目。所以,那種最小的圈應該是代表一個病毒株/基因組,從面積大小和扇形分區也很容易看出那些代表3-5個基因組的圈的大小。另外兩個圈之間的距離和突變數目成正比;最短的距離就是一個突變)這篇文章有個補充圖集(Supplementary Figures),其中圖5顯示了細節的每個圈的病毒來自哪裡。
  • 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圖片來自PNAS, doi:10.1073/pnas.1915400117。這項研究揭示澳大利亞蝙蝠和亞洲蝙蝠是與考拉逆轉錄病毒(koala retrovirus, KoRV)存在非常密切親緣關係的多種γ逆轉錄病毒的攜帶者。
  • SARS-CoV-2來自實驗室的說法毫無依據!
    此外,研究人員還不知道是否SARS-CoV-2在從動物傳播一次後就立即開始在人類中傳播,還是在受感染的動物種群和人類之間發生了多次人畜共患病事件。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國際公共衛生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小組在《The Lancet》雜誌上發表聲明說,儘管人們對該病的確切來源存在疑問,但它似乎確實最初來自野生動物。
  • 食品中的化合物可以阻斷關鍵的sars-cov-2酶的功能
    根據北卡羅萊納(NC)州立大學植物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綠茶、麝香葡萄和黑巧克力等食品或飲料中的化合物可以結合併阻斷SARS-CoV-2病毒中一種特定酶或蛋白酶的功能。NC 州立大學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學教授、這項研究的相應作者說,蛋白酶對細胞和病毒的活力非常重要。
  • Cell:通過CRISPR篩選鑑定出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基因和藥物靶標
    2020年10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確定SARS-CoV-2的新的潛在治療靶點,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紐約基因組中心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全基因組範圍內的功能缺失CRISPR篩選,以便系統地敲除人類基因組中的基因。他們研究了哪些基因修飾使得人肺細胞對SARS-CoV-2感染更具抵抗力。
  • 科學家們分析了100多種SARS-CoV-2變種的功能
    研究人員從世界各地實驗室分離的48635個SARS-CoV-2基因組中,發現了353341個突變事件。作者說:「我們的分析證實了該病毒的低突變率,相對於參考的SARS-CoV-2基因組序列,每個樣本平均有7.23個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