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小幹擾RNA送入原始細胞

2021-01-12 科學網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將小幹擾RNA(siRNA)送入原始細胞(primarycells)的有效方法。他們相信,在未來,該技術能將藥物有針對性送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和惡性腫瘤內。相關研究刊於5月17日的《自然—生物技術》網絡版。

 

小幹擾RNA也稱短幹擾RNA,是一類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長度為20至25個核苷酸長的雙鏈RNA分子。siRNA參與RNA幹擾(RNAi)途徑,幹擾特定基因的表達。聖地牙哥醫學院細胞和分子醫學教授斯蒂文·多迪表示:「RNA幹擾在控制和治療癌症方面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潛能。雖然目前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距離,但我們已開發出能將siRNA藥物完全送入原始細胞和致癌細胞中的技術。」

 

多年來,多迪一直在研究利用siRNA關閉基因的能力。然而,由於siRNA的尺寸和帶負電的特性,導致其難以快速進入細胞,因此如何輸送它們始終是個難題。在發現肽轉導域(PTD)蛋白小段有能力穿透細胞膜後,多迪和同事看到了利用PTD蛋白將siRNA送入癌細胞的潛力,並在研究初期用PTD與腫瘤抑制蛋白相連,生成了50多個融合蛋白。

 

由於siRNA帶有較強的負電,而PDA帶正電,它們的集合體不能進入細胞,所以簡單地將siRNA搭載到PTD上並不能奏效。研究人員將PTD與雙螺旋RNA附著域(double-strandedRNA-bindingdomain,DRBD)組成融合蛋白,並起名為PTD-DRBD。該融合蛋白掩蓋了siRNA的負電性,結果能夠進入細胞並將siRNA送入細胞質,促進基因釋放出信使核糖核酸(mRNA),關閉致癌基因。

 

多迪小組還獲得了將關閉基因的蛋白引入大多數細胞的能力,如T細胞、內皮細胞和人類胚胎幹細胞。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融合蛋白對細胞或先天免疫反應沒有毒性,轉錄偏離目標變化極少發生。

 

現在採用的癌症療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果癌症復發,原來的療法將無法繼續使用,其原因在於腫瘤發生了基因變異,避開了原藥物的攻擊。多迪表示,由於合成siRNA專門設計來吸附單變異基因和基因組變異,因此它能方便和快速進行改變並繼續利用PTD-DRBD融合蛋白送入到細胞內。(來源:科技日報 毛黎)

 

相關焦點

  • RNA幹擾在腫瘤免疫治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R&D正在研究和開發新的癌症免疫療法,通過利用RNA幹擾(RNAi)的力量將ACT方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結合起來,將免疫效應細胞變成一把強力的武器去攻擊癌症。已確定多個免疫檢查點負責免疫抑制,阻斷免疫效應細胞內(多個)免疫檢查點信號的傳導,為提高這些細胞的抗腫瘤效力提供了一條有前景的途徑。如今,有一項RNAi技術已經證明了在單一的治療實體中,對細胞內和細胞外的多個免疫抑制目標進行沉默。
  • PNAS:RNA幹擾研究新進展
    生物谷報導:在6月11日的PNAS網絡版上,來自哈佛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證實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SID-2是環境RNA幹擾(RNAi)所必須的。
  • 光壽紅教授研究組在小幹擾RNA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中心光壽紅教授課題組在小幹擾RNA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以「RdRP-synthesized antisense ribosomal siRNAs silence pre-rRNA via the nuclear RNAi pathway」為題發表在2月6日的國際著名期刊《自然-結構與分子細胞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過去人們曾認為,人類核基因組產生的RNA並不存在於具有完整細胞膜的細胞表面,而這一新發現刷新了我們對細胞表面分子的認識。 「細胞的外表面就好比人的臉,要識別細胞是好是壞,比如是免疫T細胞還是腫瘤細胞,最重要的就是看它表面有些什麼。」鐘聲教授解釋說,「細胞的表面分子協助了細胞的通訊和相互作用。」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根據在Genome Biology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與其合作者張良方教授、陳真教授共同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專門開發的檢測和測序技術鑑定出,這類細胞表面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過去人們曾認為,人類核基因組產生的RNA並不存在於具有完整細胞膜的細胞表面,而這一新發現刷新了我們對細胞表面分子的認識。
  • 光壽紅課題組在《PNAS》上揭示反義核糖體小幹擾RNA新功能
    核糖體RNA作為一類重要的非編碼RNA,是細胞內含量最高的RNA組分,同時也是細胞內蛋白質翻譯機器的主要組成成分。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壽紅教授課題組首次揭示了反義核糖體小幹擾RNA(risiRNA)參與核糖體RNA代謝調控和穩態維持:即細胞內錯誤加工的核糖體RNA片段除了被代謝降解之外,還可以激活細胞內的RNA幹擾通路,合成risiRNA,並通過細胞核RNA幹擾通路對核糖體RNA在轉錄水平進行調控。
  • RNA幹擾的「成功」與「磨難」
    然而,另一項針對RNA幹擾(RNA interference,簡稱RNAi)工作原理的研究,卻拋出了一個大大的問題——科學家對該過程的了解到底有多深?RNA幹擾技術能在人類身上安全實現嗎? RNA幹擾是指當細胞中導入與內源性mRNA編碼區同源的雙鏈RNA(dsRNA)時,會誘發mRNA發生降解並導致轉錄後基因表達沉默(gene silencing)的現象。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這些事件在幹細胞生長/分裂的能力和神經元祖細胞最終退出細胞周期並成為成熟神經元之間建立了一個微調的平衡。多種基因在分化時上調或下調,產生神經元特異性蛋白和核糖核酸(RNAs),包括環狀rna (circRNAs)。這類環狀rna直到最近才逃脫了常規檢測,儘管這些分子在哺乳動物大腦中高度表達。然而,腦表達環狀rna的功能作用仍然是未知的。
  • RNA幹擾機制首次在人體中獲得證實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提出證據證明,用作實驗治療並直接注入患者血液中的靶向納米粒子可傳輸進入腫瘤中,釋放出雙鏈小幹擾RNA(siRNAs),並利用RNA幹擾(RNAi)機制關閉一個重要的癌症基因。此外,該團隊提供的證據也首次證明,這種血液注入的新型療法為劑量依賴性人類腫瘤治療開闢了新的道路,亦即輸入體內的大量納米粒子也會出現在腫瘤細胞中。
  • RNA幹擾技術(RNAi)及其應用
    試題:近幾年來RNA幹擾(簡稱RNAi)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RNA幹擾的機制是:雙鏈RNA進入細胞內被一個稱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個核苷酸長的小分子RNA的片段(簡稱SiRNA)。Dicer能特異性識別雙鏈RNA,切割產生的SiRNA片斷解開變成單鏈,和某些蛋白質形成複合物(簡稱RISC)。
  • 實驗教程 | RNA幹擾技術
    PS:下文將介紹用siRNA表達框架製備siRNA,並用陽離子脂質體轉染細胞的實驗方法。003  PCR產物的純化004  轉染轉染前準備:轉染前一天,0.25%胰蛋白酶消化細胞並計數,以5×104個細胞/平皿的密度將細胞平鋪於35mm細胞培養皿上,使其在轉染日密度不低於
  • 《自然》:RNA幹擾的「成功」與「磨難」
    然而,另一項針對RNA幹擾(RNA interference,簡稱RNAi)工作原理的研究,卻拋出了一個大大的問題——科學家對該過程的了解到底有多深?RNA幹擾技術能在人類身上安全實現嗎? RNA幹擾是指當細胞中導入與內源性mRNA編碼區同源的雙鏈RNA(dsRNA)時,會誘發mRNA發生降解並導致轉錄後基因表達沉默(gene silencing)的現象。
  • RNA幹擾被發現是人類神經早期發育的「保護傘」
    RNA幹擾被發現是人類神經早期發育的「保護傘」 原標題:   新華社武漢4月19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神經前體細胞可以利用RNA幹擾抗病毒免疫抵抗寨卡病毒感染。
  • RNA幹擾技術之miRNA、dsRNA、shRNA以及siRNA
    dsRNA: 雙鏈RNA(double-stranded RNA, dsRNA)是一種有互補鏈的RNA,與細胞中發現的DNA相似,dsRNA構成了一些病毒(雙鏈RNA病毒)的基因組。像病毒RNA或siRNA之類的 雙鏈RNA能夠促發真核細胞中的RNA幹擾,引起脊椎動物中的幹擾素反應。
  • 美藥管局批准首款小幹擾RNA藥物
    新華社華盛頓8月1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日前批准首款小幹擾RNA藥物,用於治療患有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性的成年患者。小幹擾RNA是一段微小的RNA分子,能干擾RNA的「信使」功能,導致致病基因「沉默」,相關蛋白質無法合成。
  • 產生RNA幹擾RANi 的方法
    產生RNA幹擾RANi 的方法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1-22 23:35 4 產生RANi 的方法產生RANi
  • 共生奇文 |RNA幹擾在葉蟎中的應用
    當細胞內的dsRNA達到一定量後,具有內切酶活性的DICER對其特異性識別,將dsRNA裂解成大小為21~23nt的siRNA。(2)RNAi效應階段。siRNA被沉默複合體(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誘導並形成單鏈結構,單鏈特異性結合同源mRNA並對其進行切割。(3)dsRNA擴增階段。
  • 脂質分子可提高RNA幹擾技術效率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和奧尼蘭姆製藥公司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利用新的核糖核酸(RNA)幹擾技術,成功地關閉了實驗鼠肝臟內的多個基因。該成果有望為醫治肝臟和其他內臟疾病開創新方法。
  • JACS:「量子點」助力RNA幹擾技術
    (圖片來源:Xiaohu Gao,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5年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阻礙基因表達路徑的方法——RNA幹擾(簡稱RNAi)。不過到目前為止,RNA幹擾技術很難在活體細胞中取得應用。 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埃默裡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成功利用「量子點」(quantum dots)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研究證實,新技術向細胞內導入小分子幹擾RNA(siRNA)的效率是現有方法的10至20倍。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ACS)。
  • 科學家研究RNA幹擾技術取得突破
    新華網倫敦11月11日電(記者曹麗君)來自一家名為「ALNYLAM」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究人員在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轉基因技術在RNA(核糖核酸)幹擾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為治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帶來了希望。  RNA幹擾是一種由雙鏈RNA誘發的「基因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