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將小幹擾RNA(siRNA)送入原始細胞(primarycells)的有效方法。他們相信,在未來,該技術能將藥物有針對性送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和惡性腫瘤內。相關研究刊於5月17日的《自然—生物技術》網絡版。
小幹擾RNA也稱短幹擾RNA,是一類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長度為20至25個核苷酸長的雙鏈RNA分子。siRNA參與RNA幹擾(RNAi)途徑,幹擾特定基因的表達。聖地牙哥醫學院細胞和分子醫學教授斯蒂文·多迪表示:「RNA幹擾在控制和治療癌症方面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潛能。雖然目前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距離,但我們已開發出能將siRNA藥物完全送入原始細胞和致癌細胞中的技術。」
多年來,多迪一直在研究利用siRNA關閉基因的能力。然而,由於siRNA的尺寸和帶負電的特性,導致其難以快速進入細胞,因此如何輸送它們始終是個難題。在發現肽轉導域(PTD)蛋白小段有能力穿透細胞膜後,多迪和同事看到了利用PTD蛋白將siRNA送入癌細胞的潛力,並在研究初期用PTD與腫瘤抑制蛋白相連,生成了50多個融合蛋白。
由於siRNA帶有較強的負電,而PDA帶正電,它們的集合體不能進入細胞,所以簡單地將siRNA搭載到PTD上並不能奏效。研究人員將PTD與雙螺旋RNA附著域(double-strandedRNA-bindingdomain,DRBD)組成融合蛋白,並起名為PTD-DRBD。該融合蛋白掩蓋了siRNA的負電性,結果能夠進入細胞並將siRNA送入細胞質,促進基因釋放出信使核糖核酸(mRNA),關閉致癌基因。
多迪小組還獲得了將關閉基因的蛋白引入大多數細胞的能力,如T細胞、內皮細胞和人類胚胎幹細胞。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融合蛋白對細胞或先天免疫反應沒有毒性,轉錄偏離目標變化極少發生。
現在採用的癌症療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果癌症復發,原來的療法將無法繼續使用,其原因在於腫瘤發生了基因變異,避開了原藥物的攻擊。多迪表示,由於合成siRNA專門設計來吸附單變異基因和基因組變異,因此它能方便和快速進行改變並繼續利用PTD-DRBD融合蛋白送入到細胞內。(來源:科技日報 毛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