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幹擾技術(RNAi)及其應用

2021-01-19 學甫無境
試題:近幾年來RNA幹擾(簡稱RNAi)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RNA幹擾的機制是:雙鏈RNA進入細胞內被一個稱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個核苷酸長的小分子RNA的片段(簡稱SiRNA)。Dicer能特異性識別雙鏈RNA,切割產生的SiRNA片斷解開變成單鏈,和某些蛋白質形成複合物(簡稱RISC)。RISC能結合到細胞內與SiRNA互補的mRNA上,並切割該mRNA,使其被降解,造成蛋白質無法合成,產生基因「沉默」現象(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RNAi引起相關基因「沉默」的現象,實質上是遺傳信息傳遞中的         過程受阻,該過程發生在細胞的         中。

(2)RISC使基因「沉默」的條件是SiRNA上有            的鹼基序列。

(3)某科學家將能引起RNA幹擾的雙鏈RNA的兩條單鏈分別注入細胞內,結果卻沒有引起RNA幹擾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4)研究發現,Dicer受DNA上某基因控制,如該基因上某鹼基發生了改變,是否RNA幹擾現象就消除了?你的結論依據是什麼?

(5)請舉一例說明RNA幹擾在實際中的運用或意義。


(3)Dicer酶只能識別(切割)雙鏈RNA,不能識別(切割)單鏈RNA    (4)不一定   因為突變可能是隱性的,或同義突變(指令的胺基酸不變),或突變不是發生在外顯子部位   (5)可以使致癌基因表達的mRNA被破壞,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解析:根據題圖,圖示表示RNA幹擾現象示意圖,Dicer酶能特異識別雙鏈RNA,切割產生的幹涉RNA與一系列酶結合組成誘導沉默複合體(RISC);RlSC通過鹼基配對結合到與幹涉RNA同源的mRNA上,並切割該mRNA,造成蛋白質無法合成。(1)RlSC通過鹼基配對結合到與幹涉RNA同源的mRNA上,並切割該mRNA,而mRNA是翻譯的模板,因此RNA幹擾的實質是使遺傳信息傳遞中的翻譯過程受阻。(2)只有複合體(RISC)上的RNA有與同源的mRNA互補配對的鹼基序列時,其才能和同源的mRNA結合。(3)由於Dicer酶只能識別雙鏈RNA,不能識別單鏈RNA,因此將能引起RNA幹擾的雙鏈RNA的兩條單鏈分別注入細胞,不會出現RNA幹擾現象。(4)基因中鹼基對的缺失、增添或替換叫做基因突變,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原因有:①體細胞中某基因發生改變,生殖細胞中不一定出現該基因;②DNA上某個鹼基對發生改變,它不一定位於基因的外顯子部位(此內容教學不作要求);③若為父方細胞質內的DNA上某個鹼基對發生改變,則受精後一般不會傳給子代;④若該親代DNA上某個鹼基對發生改變產生的是一個隱性基因,並將該隱性基因傳給子代,而子代為雜合子,則隱性性狀不會表現出來;⑤根據密碼子的簡併性(一種胺基酸可以有多種密碼子),有可能翻譯出相同的胺基酸;⑥性狀表現是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某些環境條件下,改變了的基因可能並不會在性狀上表現出來。(5)RNA幹擾可以使致癌基因表達的mRNA被破壞,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本題屬於開放題,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RNA幹擾是指小分子雙鏈RNA可以特異性地降解或抑制同源mRNA表達,從而抑制或關閉特定基因表達的現象(如圖)。

機理示意圖


人們只要知道了某種疾病的致病基因,就可以設計出針對該基因mRNA的小分子幹擾RNA(siRNA),抑制或封閉該致病基因的表達,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顯然,在理論上,通過siRNA幾乎可以治療所有的疾病,包括腫瘤、傳染病、遺傳性疾病等等,因而RNAi受到學術界普遍的關注,是目前最為熱門的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也是未來最有發展前途的新藥開發領域。一般地,科學家從成果發表到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需要等待20多年以上的時間,但安德魯•法厄從發現RNA幹擾現象到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只用了8年的時間,2006年獲得諾貝爾獎,是迄今為止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最快的科學家,這充分證明了國際科學界對RNA幹擾成果的認可。由於RNAi具有很好的特異性和有效的幹擾活力,可以使特定基因沉默,使其功能喪失或降低表達,因此可以作為功能基因組學的一種強有力的研究工具。已有研究表明siRNA能夠在哺乳動物中抑制特定基因的表達,而且抑制基因表達的時間可以控制在發育的任何階段,產生類似的基因敲除的效應。與傳統的基因敲除技術相比,這一技術具有投入少,周期短,操作簡單等優勢。因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使用siRNA研究基因的功能。研究表明,人們通過合成一段針對特定病毒基因的siRNA,並將之導入該病毒感染的細胞,能夠有效地抑制該病毒的複製,阻斷病毒對細胞的感染。並且,可貴的是,siRNA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就能發揮抑制作用。因而,siRNA可用來治療病毒性疾病。如前所述,siRNA可以特異性地抑制某個基因的表達,因而是治療缺陷表達或過量表達性遺傳病的最好手段。腫瘤是多個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網絡調控的結果,傳統技術誘發的單一癌基因的阻斷不可能完全抑制或逆轉腫瘤的生長,而RNAi可以利用同一基因家族的多個基因具有一段同源性很高的保守序列這一特性,設計針對這一區段序列的siRNA分子,只注射一種siRNA即可產生多個基因同時剔除的效果,也可以同時注射多種siRNA而將多個序列不相關的基因同時剔除。顯然,與傳統的基因治療方法相比,siRNA是更為理想和有效的治療手段。siRNA還可用於整形,如瘢痕疙瘩是一種較為難治的疾病,目前尚無有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用特異性siRNA可以有效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另外,使用特異的siRNA還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分泌,達到皮膚美白的效果。



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2006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同授予安德魯·菲爾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們發現了「RNA幹擾機制—雙鏈RNA沉默基因」。科學家們最早在植物和脈抱菌中發現了雙鏈RNA (dsRNA)誘導的RNA沉默現象(如圖)。

機理示意圖


1995年,在線蟲中進行反義RNA阻斷par-1基因(蛋白酶激活受體基因基因)表達實驗時,還用正義RNA做了一個對照試驗,結果卻觀察到反義和正義RNA都阻斷了該基因的表達,都具有很高的基因沉默活性。1998年,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通過實驗闡明了這一反常現象:將反義RNA和正義RNA同時注射到秀麗隱杆線蟲比單獨注射反義RNA誘導基因沉默的效率高10倍。由此推斷,dsRNA觸發了高效的基因沉默機制並極大降低了靶mRNA水平,這一現象就是RNAi。隨後,RNAi現象被廣泛地發現於真菌、擬南芥、水媳、渦蟲、錐蟲、斑馬魚等大多數真核生物中。這種存在揭示了RNAi很可能是出現於生命進化的早期階段。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RNAi的機制被逐步闡明,同時作為功能基因組研 究領域中的有力工具,RNAi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線蟲是第一種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的多細胞生物,早在1998年,人們就完成了線蟲全基因組的測定和拼接。

線蟲

線蟲的基因組共有大約9.7×107個鹼基,包含近20000個蛋白編碼基因,近年來還發現許多轉錄形成small RNA的基因,這類預計有16000個。線蟲的基因組和基因的數量都遠比人(大約3×109 bp和35000個蛋白編碼基因)的要少,染色體也一共只有六條,便於進行遺傳分析和基因的圖位克隆(定位克隆)。

相關焦點

  • 核糖核酸幹擾技術(RNAi技術)介紹
    核糖核酸幹擾技術(RNAi技術)介紹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1-14 21:19 轉錄後基因沉默(PTGS, post-
  • RNAi實驗原理與方法選擇
    http://design.dharmacon.com/rnadesign/default.aspx?   5.病毒粒子生產shRNA   優點:易於製備、純化、濃縮,宿主範圍廣,感染率高,理化性質穩定,不整合宿主基因組,遺傳毒性和免疫毒性低,是目前最好的RNA幹擾技術之一。   缺點:耗費時間比較長,即使是用最快的也得60天左右,對實驗條件要求較高,容量偏小,有可能伴隨部分炎症反應。
  • 共生奇文 |RNA幹擾在葉蟎中的應用
    本期奇文為您介紹,RNA幹擾在葉蟎中的應用。作者:彭長武,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在讀,主要研究葉蟎的共生微生物。RNA幹擾(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外源或內源的雙鏈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特異性地引起基因轉錄後沉默的現象。該技術具有高效、快速、特異性強等特點,被作為一種有效的方式用來研究基因功能,且能與轉基因技術結合防治害蟲。目前RNA幹擾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模式昆蟲(如果蠅)和一些非模式生物(如飛蝨)的基因功能研究中。
  • PNAS:RNA幹擾研究新進展
    生物谷報導:在6月11日的PNAS網絡版上,來自哈佛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證實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SID-2是環境RNA幹擾(RNAi)所必須的。
  • 基因幹擾技術哪家強?CRISPRi與RNAi對比大揭秘!
    基因功能研究,尤其是在細胞系的基因功能研究,通常是從三板斧開始的——基因幹擾、基因過表達、基因敲除。三板斧揮出去,配合下遊的轉錄譜分析、表型分析,基因功能的神秘面紗,往往就能解開一角。基因幹擾,作為三板斧的開路先鋒,因為價格實惠、操作簡單,而備受青睞。從化學合成RNA,到病毒包裝shRNA,再到CRISPR-dCas9介導的CRISPRi,以及Cas13a介導的mRNA水平的敲除,各種基因幹擾技術紛雜繁複,那麼哪種技術更勝一籌,哪種技術更合文章審稿人和專家的口味?基因幹擾應該怎麼做?
  • 基因幹擾技術哪家強?CRISPRi與RNAi對比大揭秘
    基因功能研究,尤其是在細胞系的基因功能研究,通常是從三板斧開始的——基因幹擾、基因過表達、基因敲除。三板斧揮出去,配合下遊的轉錄譜分析、表型分析,基因功能的神秘面紗,往往就能解開一角。基因幹擾,作為三板斧的開路先鋒,因為價格實惠、操作簡單,而備受青睞。從化學合成RNA,到病毒包裝shRNA,再到CRISPR-dCas9介導的CRISPRi,以及Cas13a介導的mRNA水平的敲除,各種基因幹擾技術紛雜繁複,那麼哪種技術更勝一籌,哪種技術更合文章審稿人和專家的口味?基因幹擾應該怎麼做?
  • 科學家研究RNA幹擾技術取得突破
    新華網倫敦11月11日電(記者曹麗君)來自一家名為「ALNYLAM」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究人員在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轉基因技術在RNA(核糖核酸)幹擾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為治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帶來了希望。  RNA幹擾是一種由雙鏈RNA誘發的「基因沉默」。
  • 奇妙的發現-RNAi,及其在醫學上的應用
    1995年Guo和Kemphues博士也在秀麗新小杆線蟲中發現了RNA的幹擾現象。Guo試圖證明par-1基因的失活會破壞線蟲第一次卵裂的不對稱性,她在關閉par-1基因的表達時使用了反義技術,即注入反義RNA,使反義RNA和par-1基因的轉錄物雜交,從而阻斷蛋白的翻譯過程。但令她驚訝的是在她的對照試驗中順義RNA也同樣使par-1基因的表達沉默了。
  • JACS:「量子點」助力RNA幹擾技術
    (圖片來源:Xiaohu Gao,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5年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阻礙基因表達路徑的方法——RNA幹擾(簡稱RNAi)。不過到目前為止,RNA幹擾技術很難在活體細胞中取得應用。 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埃默裡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成功利用「量子點」(quantum dots)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研究證實,新技術向細胞內導入小分子幹擾RNA(siRNA)的效率是現有方法的10至20倍。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ACS)。
  • 美首次批准RNA幹擾技術作為殺蟲劑使用
    本報訊據外媒報導,美環保署在6月15日批准了第一個以RNA幹擾技術為基礎的殺蟲劑。該技術通過將DvSnf7雙鏈RNA添加到SmartStax Pro轉基因玉米中,從而起到殺蟲作用,該轉基因玉米由孟山都和陶氏合作研發。其中RNA幹擾技術來源於孟山都。
  • RNA幹擾的「成功」與「磨難」
    (圖片來源:MEDI-MATION/SPL) 丹麥和美國科學家3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兩項最新研究,凸顯出了RNA幹擾這種基因沉默技術的潛力和存在的問題。在「成功」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治療手段沉默了猴子體內一個特定的microRNA(長度較短的非編碼調控RNA),成功降低了其膽固醇濃度。
  • 實驗教程 | RNA幹擾技術
    hi,大家好呀,我是瓜瓜~今天給大家分享RNA幹擾實驗技術教程,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先奉上目錄思維導圖01  RNA幹擾技術背景知識通過生化和遺傳學研究表明,RNA幹擾包括起始階段和效應階段。
  • RNA幹擾技術之miRNA、dsRNA、shRNA以及siRNA
    RNA幹擾(RNAi),即用20多個核苷 酸組成的短的雙鏈RNA代替傳統反義核酸進行轉錄後基因沉默,已經迅速而廣泛地應用到基因功能,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研究等熱門領域
  • 《自然》:RNA幹擾的「成功」與「磨難」
    兩項最新研究凸顯出RNAi基因沉默技術的潛力和存在的問題 (圖片來源:MEDI-MATION/SPL) 丹麥和美國科學家3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兩項最新研究,凸顯出了RNA幹擾這種基因沉默技術的潛力和存在的問題。在「成功」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治療手段沉默了猴子體內一個特定的microRNA(長度較短的非編碼調控RNA),成功降低了其膽固醇濃度。
  • 線粒體生物學團隊研發出RNA幹擾在線粒體中的應用(mitoRNAi)
    這項工作闡述了線粒體RNA幹擾(mitoRNAi)的發現及其在線粒體研究中的應用。近年來隨著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及對線粒體功能認識的逐漸深入,發現很多由線粒體功能損傷引起的疾病諸如耳聾,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NARP綜合症,Leigh氏症候群,MELAS綜合症,MERRF綜合症,心肌症等,很多都是源於線粒體基因的突變。
  • 某些RNA幹擾治療技術存在致命缺陷
    一種被認為是治療目前許多絕症「萬能藥」的新技術存在致命缺陷。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採用特定RNA(核糖核酸)幹擾技術治療的實驗鼠,可能會死於肝功能衰竭或併發症。
  • 光纖光柵傳感器技術及其應用
    1989年,美國聯合技術研究中心的G·Meltz等人實現了光纖Bragg光柵(FBG)的UV雷射側面寫入技術,使光纖光柵的製作技術實現了突破性進展。隨著光纖光柵製造技術的不斷完善,其應用的成果日益增多,從光纖通信、光纖傳感到光計算和光信息處理的整個領域都將由於光纖光柵的實用化而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光纖光柵是利用光纖中的光敏性製成的。
  • RNA幹擾在腫瘤免疫治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R&D正在研究和開發新的癌症免疫療法,通過利用RNA幹擾(RNAi)的力量將ACT方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結合起來,將免疫效應細胞變成一把強力的武器去攻擊癌症。如今,有一項RNAi技術已經證明了在單一的治療實體中,對細胞內和細胞外的多個免疫抑制目標進行沉默。自送RNAi(sd-rxRNA)是一種治療技術平臺,它提供了一種方法,在檢查點的RNAs翻譯成蛋白質之前,破壞特定的RNAs來下調免疫檢查點靶點的調控水平。
  • 獲諾獎的RNA幹擾技術啥時候才能惠及普通民眾?
    10月5日Alnylam公司宣布放棄新藥revusiran,將2006年諾貝爾獎「RNA幹擾技術「再推至風口浪尖。從科學發現到實際應用,尚有一段漫長艱難的旅程,RNA幹擾技術就是最好的例子。RNA幹擾技術為何能獲得如此殊榮,這是因為如果我們可以按照某種方式關閉某些非必需或者致病基因,那麼我們就可以避免這些基因的表達,從而根除這些與基因有關的疑難雜症。就好像我們手裡有一個遙控器,摁下這個按鈕,對應RNA就去幹擾基因,扼殺致病基因於搖籃。十年過去了,當初佔盡風頭的RNA幹擾技術如今卻少被提及。與其相關的新聞則是一系列藥物開發的失敗,眾多投資企業的放棄等等。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簡介及其應用
    2.CRISPR/Cas9技術應用CRISPR/Cas是進行基因編輯的強大工具,可以對基因進行定點的精確編輯。CRISPR/Cas9技術完全刪除某個基因表達,而RNA幹擾技術只能將該基因表達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兩種技術雖然操控了同一種基因,但細胞完全有可能出現不同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