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者採訪】 Jonathan Branfman 我為什麼要為兒童寫一本有關性別的書

2021-02-15 博源拓智公益諮詢

Why I wrote the book:

As a PhD student, I teach university courses on gender, sexuality, and race. In this teaching, I spend lots of time helping adults to "unlearn" false stereotypes. (for example, to "unlearn" their belief that being gay is wrong or weird, to "unlearn" their assumption that women must be dumber than men, etc.).

 

After five years teaching these courses, I thought, "Instead of unlearning false stereotypes when we're adults, wouldn't it be better to learn accurate information as children?" I believe that children deserve to receive accurate, unstigmatized knowledge about diverse genders and sexual orientations. For example, children should grow up knowing that it's okay to be straight, gay, or bisexual, and should grow up knowing that it's okay to have a mom and a dad, two moms, or two dads. So that's why I wrote the book.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作為一名博士生,我教授有關性別、性和種族的大學課程。在這個教學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幫助成年人「忘卻」錯誤的刻板印象。(例如,「忘記」他們認為同性戀是錯誤的或怪異的,「忘記」他們關於女人一定比男人更蠢的假設,等等)。認為同性戀是錯誤的或怪異的;「忘記」他們認為女人一定比男人笨,等等)。

 在教完這些課程五年後,我想:「與其在我們成年的時候忘記錯誤的刻板印象,不如像孩子一樣學習準確的信息,不是更好嗎?」我認為,兒童應該得到關於不同性別和性取向的準確、不帶汙名化的知識。例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知道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是可以的,在成長過程中應該知道有一個媽媽和一個爸爸、兩個媽媽或兩個爸爸是可以的。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
    做有光的人,指引自己、溫暖他人、照耀世界設計 | OrangeSq——這是建華提雅學園第93篇原創文章——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探討新式教育隨著提雅學園的新校址的落成、開放式圖書館構想的日趨清晰,與大家一起,「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這個想法,得到了提雅學園大小夥伴們、關注和支持提雅學園成長的夥伴們、以及亦莊閱讀聯盟的支持。
  • 把寫我家鄉的書做成精品
    今年8月中旬,百味年華接到汪宗沂老人委託,為他編撰回憶錄。汪老曾長期在甘肅酒泉從事東風航天城的建設,多次參與 「兩彈一星」試驗。因為甘肅是我的家鄉,我為能夠參與汪老回憶錄的編撰工作感到十分榮幸。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晰明了,我就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學懂弄通後再做出一般讀者能夠看懂的文字表述。
  • 我為什麼要給你推薦一套我也尚未細讀的書
    原標題:我為什麼要給你推薦一套我也尚未細讀的書   始於2016年的我省重大出版工程《貴州文庫》,現已
  • 我為什麼要讀哲學書?
    這句話高度地概括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內涵,其中有三個關鍵詞:「真理」、「苦難」、「愛情」,這是我們每個普通人窮其一生所要經歷的事,也是整個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經歷的事。初識羅素,是在2008年。當時,我無意間讀到了《西方哲學史》。看到這個書大概1/3的時候,我對羅素其人敬佩不已。
  • 對話彭懿 我想做本圖畫書,讓小孩笑,成人也笑
    既是作家、學者,也是一名攝影師和電影製作人。著有《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等理論專著,《我撿到一條噴火龍》《藍耳朵》《靈狐少年》等長篇幻想小說及《怪物爸爸》《巴夭人的孩子》《螢火蟲女孩》等原創圖畫書。
  • 「我想做本圖畫書,讓小孩笑,成人也笑」| 對話彭懿
    作為記者,去採訪彭懿之前,準備工作都有些無從下手。因為,哪怕只看他的十幾本圖畫書,也會產生一些困惑:這些故事,有些是溫情而有著浪漫的想像的,有些是活潑搞笑的,還有些是通過攝影實現的紀實。也許是思維的局限或慣性,對一位作家、一位學者,我們已經習慣於將他的創作風格或研究方向做出最簡單的概括,哪怕採訪的結果是撕去片面的標籤,在開始也需要先貼上一個。
  • 有趣又有料的兒童科普書,偏偏是「重口味」
    看看這本《屎來糞多學院》吧,它會讓你和孩子在歡聲笑語中了解很多與「便便」有關的問題。這是一本給小孩子看的書,它以繪本的形式,用幽默誇張的插圖講述了小動物「便便」中有趣又有料的故事。作者張東君老師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科普作家,她自稱「青蛙巫婆」,專門給小朋友們講一些與動物有關的科普知識。
  • 童書裡的性別歧視,我們都低估了
    在對2017年最暢銷的100本兒童繪本進行分析後發現,在《咕嚕牛》(The Gruffalo)《猜猜我有多愛你》(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以及《親愛的動物園》(Dear Zoo)中,女性角色無一例外地集體缺席。平均來看,每本圖畫書中的男女角色比例為3:2,有時候這一比例甚至更加失調,在2015年出版的《奇先生在倫敦》(Mr.
  • 孫儷想寫一本有關動物的書,汪星人最佳主角
    昨日,孫儷通過微博曬小花遛三隻汪星人的背影照,並寫道:「妹妹一年前還怕狗,看到就哭,到現在特別愛,會因為家裡狗狗比較喜歡哥哥而吃醋,問我,媽媽為什麼奶牛喜歡哥哥,不喜歡我?」無論是出門將年紀大的狗用嬰兒車推著,年紀輕的自己跟著走的畫面,還是專屬為汪星人的繪畫,都可以看出孫儷非常喜愛汪。
  • 我採訪了深藍兒童,聽聽他們為什麼Diss那吾克熱
    要我說,那吾克熱這人緣是真的差,被圈內從業人員群嘲的景象,上一次還是吳亦凡虎撲事件吧? 不過這其中人員還是當屬深藍兒童的小安迪效率最高,11月12號說發布新歌《幹大村炮》。 沒等幾個小時,0點就發布了新歌。
  • 為什麼說《山海經》是一本失落的天書,書中記載的會不會是異世界
    中國歷史主要分為四個時代,即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神話時代得從盤古開天闢地說起,隨後經過無數年才有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女媧和神農等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傳說時代即新時期晚期,也就是黃帝王朝,傳說中最有名的五帝為: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半信史時代就是夏商周時期,時至今日很多外國專家對我們夏商時期還是半信半疑
  • 方舟子:我很少讀中文書
    有《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方舟子帶你走近科學》等多部著作。鳳凰網讀書:您在2010年所讀的書裡,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有哪些?請簡要談談讀後感。據袁越本人的介紹,他每天都要瀏覽國際頂尖的幾個科學雜誌、科普雜誌的網站和國外主流媒體的科學板塊,從中尋找與生命科學有關的最新報導作為寫作的素材。這雖然算不上是根據學術論文等一手資料寫作,但消息來源畢竟是比較可靠的。又由於袁越有多年學習、研究生命科學的專業背景,對素材能夠融會貫通,不像某些科技記者只會對外電報導進行一知半解的編譯,內容大體準確無誤是可以保證的。
  • 果殼網被期望寫科普童書
    [摘要]資深童書從業者都表示,優秀少兒科普作者資源難覓,果殼網、科學松鼠會等新興網絡科普團隊,應該把目光投向兒童科普領域。與兒童文學中原創作品比例佔絕對優勢的狀況不同,暢銷科普讀物幾乎一邊倒地由進口書唱主角。原創科普方面,除《十萬個為什麼》系列外,幾乎沒有力作。科普原創作者和作品少得可憐陳伯吹之子、著名物理學家、原北大校長陳佳洱在波蘭科普童書《地下·水下》首發式上表示,「應該有一部分科學家願意獻身於兒童科普,比如當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的葉永烈,。」
  • 網絡上正當紅火的「兒童數學遊戲書」盤點
    但首先,我們來說說——該給孩子選什麼樣的遊戲書?還是要以孩子喜歡為第一原則。每個孩子的喜好都是不同的,可能喜歡的類型也不一樣。有的孩子喜歡大熱的邏輯狗,有的孩子就對它的畫風和形式非常牴觸,孩子們的喜好非常直接,因此既然是給他們購買的書,理應也由他們來挑選。那如何在浩如煙海中選擇孩子喜歡的遊戲書呢?
  • 一本分量很重的書
    告訴我他早在1995年時就編寫了這本名為《金山〈上海屋簷下〉導演藝術》(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年2月版)的書,將要出版,要我寫幾句話。他說當年看過這個戲演出,又同劇作者、導演都較熟悉的人不多了,你義不容辭。我想了想,雖然書的內容還不詳知,但出於對《上海屋簷下》這個戲的熱愛和對前輩的尊敬,確實是不應推辭的。當我把書稿翻閱一通後,吃了一驚。
  • 這些權勢人物在看什麼中國書?
    裡根在國情諮文裡還引用過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名言,據說他也讀過陳香梅有關飛虎隊和陳納德將軍的書。至於川普,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和《國際財經時報》2011年報導,川普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稱,「幾十年來,我讀過上百本關於中國的書。」他一口氣列出20本,涵蓋範圍甚廣。如果報導可信,川普或許是讀過中國書最多的美國總統。
  • 「我的讀書經驗」|陳子善:要有眼光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今天來志達書店做講座,陳老師比我先到,我就建議他先去樓下志達書店轉轉。進書店一趟,他又買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名著中法國歷史學家莫娜·奧祖夫寫的《小說鑑史》,書中分析的是法國19世紀9位作家的13篇小說,呈現的是舊制度與大革命在19世紀的交鋒……這些內容跟他研究的現代文學並不直接有關的。真正好的學者就是這樣,不論多大年齡仍在不停汲取新知。
  • 【我說】張向持:我為什麼用十年寫大饑荒
    不過我在沒有徹底了解信陽事件之前,疑問也很多,我就想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為什麼會把老百姓餓死。  搜狐文化:您當時完全不相信這是單方面的錯誤?  張向持:我相信是黨的錯,但是我不知道究竟為什麼錯了,當時是抱著一種疑問去涉及這件事情,但是在採訪過程中慢慢把理清楚了,才知道這是一場政策災難。
  • 「專訪」社會學者沈洋:服務業男女工人以不同方式處於劣勢,性別...
    01 想到她們一輩子都要過打工生活,我在圖書館一直哭界面文化:你在一篇自述文章中講過,選擇研究上海服務行業工人,是因為在查閱英文文獻時發現有關農民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廣東工廠女工。為什麼她們吸引了學界更多關注,而關於中國服務業農民工的研究那麼少?沈洋:改革開放後中國主要發展製造業,製造業需要大量工人。
  • 辛德勇:為什麼要寫《製造漢武帝》
    去年底,我在《清華大學學報》上刊發一篇題作《漢武帝晚年政治取向與司馬光的重構》的論文。文章發表後,蒙三聯書店總編舒煒先生青睞,主動提出將其作為一本小書來出版。既然是一部著述,標題就應該簡潔一些,同時也想更清楚地點明主題,於是,就有了這本《製造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