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張向持:我為什麼用十年寫大饑荒

2021-01-15 搜狐網

【導語】1958年發動的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引發了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強迫命令等一系列錯誤(俗稱「五風」),在1959年8月廬山會議後全國展開的反「右傾」鬥爭更加劇了這種種錯誤,由此導致全國農村出現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饑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年自然災害」。1959至1961年間因饑荒導致的農民大量非正常死亡,就地區一級的範圍而言,河南信陽是全國最嚴重的,史稱「信陽事件」。搜狐文化專訪解放軍報社主任編輯張向持,他新出版的《聖殿,信陽大饑荒沉思錄》一書,究竟是粉飾歷史,還是十年一諫?

  把死人的原因百川歸海到共產黨是不公正的

  搜狐文化:關於三年自然災害,您說之前眾多民間版本的文章堆積負能量,能簡單解釋一下嗎?

  張向持:過去關於對這方面的認識其實很早就有了,最早反映現實的一篇文章其實是98年,河南信陽行署專員張樹藩一篇回憶文章,他是做一次比較系統的比較概括的回顧。實際在這之前,網絡媒體上已經有不少關於信陽事件和三年自然災害的文章。另外即便在沒有出現網絡的時候,大家在民間的相互傳說中也都在議論這個事件。我當年當兵就在河南信陽,和老百姓在接觸和閒談中總會遇到這種話題,大家講的佔比重最大的就是一種灰色的東西:一家死了多少人,怎麼吃觀音土怎麼啃樹皮,最後樹皮沒了草根沒了,餓死了多少人,最後人餓得連抬死人的力氣都沒有了等等。後來網上很多跟帖隨機也發了不少文,佔絕大比重的是以抹黑為主,共產黨的幹部如何殘忍,多麼不負責任。有些文章說的是實話,比如說浮誇、大躍進期間放高產衛星、一些假大空的作風,這些確實存在。但是最後把死人的原因像百川歸海一樣,歸結到一點,共產黨沒有人性,這個肯定是不公正的。不過我在沒有徹底了解信陽事件之前,疑問也很多,我就想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為什麼會把老百姓餓死。

  搜狐文化:您當時完全不相信這是單方面的錯誤?

  張向持:我相信是黨的錯,但是我不知道究竟為什麼錯了,當時是抱著一種疑問去涉及這件事情,但是在採訪過程中慢慢把理清楚了,才知道這是一場政策災難。它不是哪個人的問題,不是共產黨本身作風和執政宗旨發生問題帶來的,它就是一種極端冒進、不講科學導致的大的政策出現問題。

  搜狐文化:《聖殿》裡寫的典型人物,第一書記路憲文,開始自己掏錢為窮人買被子,後來變成只聽領導的話,但他也沒有貪汙腐敗,只是覺得共產黨代表人民,所以聽上級的沒錯,一個有信仰的人為什麼會這樣背叛自己?

  張向持:這個東西是無意識的,那一代人很明顯一個特點,就是共產黨幹部對共產黨的絕對忠誠。這種忠誠是無私的,不是因為自己當官才忠誠,那一代人不是那樣的,你研究戰爭年代的歷史,共產黨的發展歷史,會知道那是大浪淘沙留下的一批人,他們的各種觀念當時確實是比較先進的,受大家擁戴。所以絕對服從、聽黨的話、按黨的指示辦事,這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一般對上面很少持懷疑態度。上面發了指示,今年收購任務是多少,就要堅決完成,甚至是不假思考地完成。信陽事件也是這樣形成的,開始上面講要搞躍進,下面跟著抓落實。搞反瞞產,下面接著狠抓反瞞產,就是在這種執行錯誤路線的過程中,他們感覺到有問題了,不對啊,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老百姓沒吃的,甚至平民面臨死亡威脅了,於是很多人開始回頭,感覺自己的行為和執政宗旨產生背離了,這時候產生了像張樹藩直接對抗,路憲文採取一種默認的形式,因為他是一把手。路憲文從開始一直到最後,我相信他是無私的,不過最後過分堅決執行了錯誤路線,形成了危害,這一點確實有責任。

  搜狐文化:革命的過程中組織紀律會帶來很大的力量,但在信陽事件中這樣的服從卻帶來了悲劇的結果,並且這與馬克思說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如何平衡?

  張向持:這個東西和個人對忠誠的理解有關係。那一代人首先大家都忠誠,但對忠誠度的把握,對忠誠最根本性的理解,每個人不一樣。有些人覺得我就是聽話,這個叫忠誠。實際上副省長王國華搞會議政變,那叫什麼行為?正常理解是對黨不忠誠,但他恰恰是忠誠的另外一種表現,為糾正黨的錯誤,為了黨更快更好地改進自己。這個叫不叫忠誠?當然叫忠誠。張樹藩認為我是為老百姓謀利的,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做事不能脫離黨的宗旨,脫離黨的宗旨那就會使黨犯錯誤,於是糾正這個東西,這也是一種忠誠。所以說忠誠涉及到一個境界問題,如果對忠誠的理解更深一點,境界更高點,犯這個錯誤就更少一點。

  沾了軍隊記者身份的光使得採訪不被限制

  搜狐文化:書裡有首民謠給我印象很深:「為啥笨牛天上飛?因為領導地上吹;笨牛不要怕摔下,地上有的是棉花。」您是怎麼知道這則資料的,講講田野調查的經過吧。

  張向持:河南大躍進期間這種話很多,我僅僅選了一首,民間直到現在從50年代過來的人對這個東西都比較熟悉。這個民謠實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緒,來自民間的社會情緒,共產黨隊伍中領導幹部吹牛吹的太大了。我這個採訪是以民間為主,當時官方不理解,不配合,我只能到老百姓家裡去,再慢慢地擴大採訪範圍。

  搜狐文化:看後記裡面寫的,當時的過程挺艱苦。

  張向持: 04年開始採訪,那時候交通條件也還比較差,手機已經有了,但是信號不像現在鋪天蓋地到處都是,一進山就沒信號了。坐長途汽車、小四輪拖拉機、小毛驢車之類的很正常。我們農村出來的人,吃苦沒問題,就是怕完不成任務。好在採訪沒受限,為什麼?我是軍隊記者,要是地方記者早就把你趕走了,不讓你採訪,因為沾了這個光,第一雖然不提供方便,但是絕不限制行動。

  搜狐文化:您是軍報主編,一方面是新聞工作者,一方面又是黨的宣傳工作者,您覺得這兩種身份對於您來說意味著什麼?

  張向持:我們的新聞和宣傳實際是一家,中國的國情不能按照新聞規律去要求,新聞規律就是真實客觀地反映,但黨報號稱喉舌,喉舌是帶有主觀意向的,尤其我們部隊的軍事記者。再有新聞報導可能是客觀的嗎?我上大學的時候是學新聞專業的,也在不斷探討這個事,新聞的規律到底是什麼,客觀性到底能不能做到。但實際上凡是靠人來做的東西都有主觀性,西方記者為政治服務、為商業服務更明顯。我覺得新聞的意義在於,你主觀是否向正義和公正靠攏。如果你是為了公平公正,為了真理,主觀上你要和那些權勢對抗,我贊成這種觀點。如果為他們掩蓋什麼,掩蓋邪惡,主觀為他們服務,那肯定是最醜陋的東西。

  搜狐文化:作為宣傳工作者,建設性的批評和別有用心的抹黑在實際操作中怎麼區分?

  張向持:建設性的批評它是無私的,不是為了個人利益,不帶個人色彩,它是為批評對象的利益負責。比如你做錯什麼事情了,我說你這麼做是不對的,這樣對你有什麼影響,什麼危害,這是一種很善意的批評。有意抹黑就不一樣了,你本來做錯了一件事,我給你擴大成兩件事,本來你是往前錯走了一步,我說你走了十步,故意誇大其詞。什麼叫故意抹黑?本來沒那麼多黑,使勁往上塗顏色,那不就故意嗎?我覺得這個不單是不公正的問題,這實際上是一種人的品質問題,也屬於境界問題,區別還是很明顯。

  搜狐文化:現在很多人他可能知道是善意的批評,也要說成是故意的抹黑,不想面對自己的缺陷。

  張向持:你說的意思我理解,現在很多政府機構對待批評是一刀切。批評不從善意的地方理解,只考慮會讓大家產生不良看法,他並不是從改進錯誤的角度出發接受批評,只是為了避免形象受損。這種行為首先思考問題深度不夠,如果深度夠的話,他就會想到對自身有什麼益處,這件事肯定是影響形象,因為錯了,那麼如果你掩蓋下去你的形象只能會更壞。你如果改正了呢?改掉了形象不就找回來了,道理很簡單,但他就是想不到。有時候也未必完全想不到,就是不願接受,既是工作作風問題,更重要的我認為還是一個境界的問題。

  儒家文化不可能培養出海瑞那種官

  搜狐文化:看您的書裡挺佩服許世友將軍的。

  張向持:許世友將軍這個人他一生是光明磊落,不搞陰謀詭計,你看他為什麼後期毛澤東那麼信任他,在戰爭年代他可是揮拳打過毛澤東的人。因為許世友幹什麼事他是做在明處,包括三年自然災害,他其實給中央提了很多意見,有些直接提給毛澤東的。說透了,他這種感情就是為老百姓打天下,為老百姓謀利益,戰爭年代為老百姓打天下,和平年代為老百姓謀利益,也就是毛澤東說的為人民服務。這最基本的兩點他能把住,所以看到有什麼問題,包括其它一些錯誤行為,許世友是敢放炮的,這种放炮都不是為了個人,他都是為了整體利益。

  搜狐文化:在信陽事件裡,毛澤東應該負多大的責任?

  張向持:大躍進是毛澤東發起的,沒有任何疑義的,但是對大躍進,後人有後人的理解,他們那一茬人有他們那一茬人的理解。大躍進是以躍進的形式發展經濟,毛澤東說不要小腳女人一步一挪,跨越發展,追求一種速度。當時國家很窮,國際環境不好,世界封鎖中國,毛澤東一心一意想把這個國家變得富強起來,所以產生了大躍進,抓經濟建設。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些非科學的東西,那不是毛澤東所提倡的,強調速度,並不是讓你胡來胡幹。中國的情況到現在都是這樣,上面一句話下面變成兩句話,上面說一步下面變成三步五步。後來大躍進的狂熱現象,毛澤東在不斷糾正,但糾正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阻力在於全國全黨全民都發熱了,當時船大難調頭,左右不了這個形勢,一個人說一句話,不可能每個人都聽到。另外當時毛澤東處於二線,他的任務是負責國際共運,當時四面圍剿中國,毛澤東要研究怎樣衝破封鎖,讓中國找到一個和國際大家庭融合的途徑,國內的一切工作放給另外一些人去幹了。

  搜狐文化:書裡面寫許世友當將軍以後他的母親還是在河南種地,現在卻有很多富二代、官二代。

  張向持:我這書名叫《聖殿》,其實在呼喚一種美好的東西,共產黨過去優良的傳統作風。我始終認為共產黨前期那些良好的作風和傳統是贏得人心的,老百姓之所以擁戴黨就是因為這個。但是現在由於經濟利益,共產黨把很多傳統丟掉了,把錢袋子撿起來了。我通過反思信陽事件呼喚這個。現在脫離群眾的現象多嚴重,50年代脫離群眾要是像今天一樣,那場災難能過得去嗎?不可能老百姓坐在糧倉門口不搶糧,不可能餓死不罵共產黨,就是因為老一代共產黨人好的傳統作風,才沒有失去老百姓的擁戴,沒有失去信任,這是一種感召力。

  搜狐文化:有人認為應當用儒家道德來規範官員的人格,讓他們做海瑞那樣為民請命的好官,您同意嗎?

  張向持:儒家文化不可能培養出海瑞那種官。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什麼?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絕對的忠誠。過去的說法就是,我說什麼你聽什麼,君為臣綱,父為子綱,核心宣傳這個,儒家思想是一種統治文化,怎麼可能產生海瑞那樣的官?

  搜狐文化:但海瑞是儒家的讀書人。

  張向持:讀儒家的書不一定是儒家人,很簡單,他接受儒家教育,但他自己產生了一些思想,他不是完全徹底的儒家。海瑞是有反叛精神的,反叛和忠君這是不是兩個概念?如果你要理解為讀儒家的書就一定形成儒家思想,那就不可能有海瑞了。

  搜狐文化:所以您覺得馬克思主義是有反叛精神的?

  張向持: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之一,革命兩個字,革命肯定是一種反叛,至於這種反叛的對象是什麼,範圍有多大,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前些年大家對馬克思主義非常冷漠,包括我們上大學期間馬克思主義基本課很多取消了。凡事不能武斷,我相信從資本主義核心地域產生的馬克思主義肯定有它的基礎,肯定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反覆認識得出的一個結論。其實人是講信仰的,你信神信鬼可以,我信一種主義有什麼不行呢?前些年恰恰就是覺得誰信馬克思主義,這個人就是很愚蠢的,很讓人不可理解,現在也是。可是你憑什麼嘲笑別人的信仰?好像共產黨信仰馬克思主義就錯誤了。讀《資本論》你肯定能感受到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多麼深刻,至於很多設想後面能不能實現,那是靠後人的實踐才能得出來的。凡事總有時間過程,我們現在幹任何事情都一樣,鄧小平提出摸著石頭過河,為什麼摸著石頭過河?不一定馬克思主義的任何一句話都是真理,但是只要大的思路沒問題,過程需要周折,這不奇怪。

  河南現象就是中國現象

  搜狐文化:前兩天有一個新聞,是河南信陽今年糧食大豐收,但因為糧食質量有問題兩個月都賣不出去。像河南這樣產糧大省現在還是很貧窮的,中國農民的日子過得還是很苦。

  張向持:我們為什麼反腐敗,就是因為改革開放這30多年,紅利人民群眾享受到的太少,大量被權貴利益集團分了,所以利益產生了腐敗,腐敗同時在催生利益。這樣只有一個結果,讓老百姓日子越來越不好過。財富就這麼多,大量被他們給瓜分掉了,老百姓還有嗎?產生的腐敗已經讓老百姓到了幾乎是忍無可忍的程度了,今天反腐敗是為了扭轉這種局面。

  搜狐文化:最近關於留守兒童的報導也很多,學者們提出鄉村社會在解體,又開始有人覺得集體化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張向持:集體化絕對是一個好路子,研究歷史一定要兩隻眼睛看,不能帶感情色彩,一隻眼睛總是看不透的。人民公社作為一種組織形式,說透了是集中大家的力量辦大事,手握起來是拳頭,鬆開沒有力量。但是凡事怕走極端,人民公社當時這個路子肯定是對的,最後產生了一個極端的行為,所有的東西都充公,鍋碗瓢盆收掉了吃大食堂,這個肯定不行。歷史發展的過程在不斷的搖擺中前進,中國社會也是這樣。人民公社你說徹底錯了,我倒覺得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第一,人民公社時代土地是公有的,你說錯了,錯了之後就分田到戶。那為什麼現在又搞聯合收割機,還要把土地重新搜集起來?那是因為規模生產的需要,人民公社講的就是規模生產和規模效益,現在回過頭,還是這種形勢。第二,人民公社集中力量,修成了紅旗渠,修成了多少水庫,到現在我們每一個城市飲水供應幾乎都是靠50年代修的水庫,假如沒有那時候修的水庫,我們今天吃水是困難的。紅旗渠3/5費用怎麼來的?林縣老百姓自己掏腰包捐獻出來的,賣雞蛋、賣家具、鍋碗瓢盆都賣,只要水引過來。你想那種力量,什麼叫撼天動地,現在的人哪個領導有那麼高的號召力,不可能。

  搜狐文化:以後還打算再寫書嗎?

  張向持:書肯定要寫。要寫的東西很多,但是不管寫什麼,還是揚善,即便是批評的形式出現,目的還是要揚善,要呼喚美好的東西。咱們這個社會不能把美好的東西丟掉了,太可惜。

  搜狐文化:還會以河南為題材?

  張向持:那倒不一定。不過河南是一個富礦,研究歷史離不開河南,每一段歷史都離不開河南。河南是民族發源地,民族文化發源地,兩個發源地決定了河南在中國的地位。它折射出的正反兩方面的東西都是中國現象,任何一個時代都這樣,毫無問題。河南現象就是中國現象。

  馮穎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阿來:我等這本書等了十年
    他說,「這是我最愛的一部小說,我等這本書等了十年。」(小標題)十年醞釀草地:您是怎樣開始創作這本小說的?阿來: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那天,我動筆寫這部小說。那個時候我人在成都,本來在寫另外一本書。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全城的警報一拉響,我坐在桌子前,突然一下子淚如雨下。
  • 黃偉文說:你現在恨我罵我,十年後你會來感謝我!
    一個故事,用十年摧毀你的夢,幹了這碗黃偉文的毒雞湯如果要討論粵語歌和故事的適配性,拿黃偉文舉例子,甚至會忍不住懷疑,黃偉文要是去寫小說,會不會比他寫歌詞成就更高一點,聽他創作的歌,再寫樂評時候,尤其是特別揪心的那段的時候,都會感覺仿佛他就在你身後站著慢吞吞的擦刀,然後掛著一臉肥膩的微笑
  • 亂來饑荒:我發現了不殺克勞斯就能獲得他的寶藏的新方法!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阿誠,今天阿誠我想要嘗試一下寫一種新形式的文章,並且根據大家的反饋,來檢測這種寫法大家是否喜歡。文章題目大家也看到了,雖然依舊是講述饑荒故事的文章,但是本篇文章依附於天馬行空的幻想,根本無法實現,純屬亂來,所以取名為「亂來饑荒」。
  • 作家說作文技巧四個字:「我寫我話」
    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道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你筆下的人與物與眾不同,個性鮮明,還得用心觀察,用心體會,用心思考與想像:眼前的景與物,我所看到的景與物,作家是如何描繪的,我又如何才能寫得與眾不同?儘可能地用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想像,自己的話語,用心去寫,定然能寫出與眾不同的人與物。
  • 我國1960年代大饑荒慘烈真實
    但我始終相信,這個民族是有希望的  本刊記者 馬金瑜 發自天津  作家楊顯惠採訪到甘肅定西的一個老人,這位1960年春天參加過搶救人命的幹部告訴他一個慘絕人寰的「人相食」的故事。還有一個當年的孤兒也告訴過楊顯惠人吃人的故事。  這樣的細節,後來都被楊顯惠寫進了有關大饑荒時期的紀實小說《定西孤兒院紀事》。
  • 饑荒:這是我在饑荒裡的6次奇葩死法,想要活下去真難
    饑荒裡面有三大屬性值,分別為飢餓值、San值以及生命值,而這三個當中最重要的還屬生命值。飢餓值和san值降低都只能使角色進入負面狀態,但是不會致死,生命值一旦空了,那才是真的死亡。話不多說,這次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饑荒大陸的各種奇葩死法,只為逗您一樂。死法一:偷蜜不成反被蜜蜂教育,殺人蜂成幕後黑手。
  • 範泓:我為什麼寫《風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可這時在印刷問題上又遇到了麻煩,反反覆覆地,不知換了多少家印刷廠,後來胡適回到臺灣居住,從中說了不少好話,幫過不少忙,可見當時國民黨當局對《自由中國》有多麼仇視,可這些雷震一個人都扛了下來。所以,我們說《自由中國》之所以能在那樣形勢嚴峻的狀態下生存十年之久,雷震功莫大焉。當然,胡適先生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他是《自由中國》最初幾年的發行人,也是編委之一。
  • 我為什麼要寫我的工作?- 託馬斯·赫賽豪恩(Thomas hirschhorn)
    我為什麼要寫我的工作?- 我寫作是因為我在做藝術作品。我的 "藝術寫作「的基礎為了做我的藝術作品,而這賦予了我寫作的能力。對我來說,寫作是一種簡單而有吸引力的姿態。-我寫作是因為我可以寫作,就像每個人都可以一樣。我想以一種平等的方式寫作,這意味著我使用自己的文字來寫作!
  • 饑荒:堅持一個原則,能在饑荒世界活過百天。萌新:你不早說!
    這也讓《饑荒》在不知不覺當中變成了一個「新手殺」的遊戲。其實在饑荒世界裡生存跟在現實世界沒什麼兩樣,餓了找吃的,吃得多了可以儲備起來,冷了點火烤火取暖,來敵人了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首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其他的都是小事。為此,我特意總結了一個原則,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說白了就是「猥瑣發育,別浪」。
  • 饑荒:從海難到巨人國再到哈姆雷特,我發現了一個秘密
    饑荒這款遊戲,從最初剛上線的時候僅有一個巨人國的統治這一個地圖,逐漸增加了海難版本,然後又開放了手機版本以及哈姆雷特版本,並且每一個版本的遊戲內容都廣受玩家好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款遊戲正在慢慢發展壯大,不斷豐富遊戲內容,增加了玩家們的遊戲體驗。
  • 推薦5部甜寵小說:十年前,我用餘生等待你,十年後,我用餘生愛著你
    推薦5部甜寵小說:十年前,我用餘生等待你,十年後,我用餘生愛著你1.《小可愛,大壞蛋》八級地震後,國家山河滿目瘡痍。絕望的人等著希望。十年前,我用餘生等待你,十年後,我用餘生愛著你。純潔脫線小軍醫X痞帥正義大隊長。男主糙是糙了點,但還是個悶騷的精緻BOY[doge],女主食肉小狐狸偶爾男友力爆棚。班細細有一雙萌寶,萌寶有個腹黑爹地,爹地有個虎視眈眈的前情人,前情人有個盯著莫家財產的靠山。班細細無力,這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關係!偏偏那個惹出來一切事情的人還在衝她笑。到底有什麼好笑的,她都快哭了!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馬原:我希望寫永恆的暢銷書
    半年的時間裡,馬原一口氣寫了30多集電視劇。  日前,馬原在西藏又玩起了電影,自任編劇和導演,並在演出中出鏡,他扮演的是他生活中最熟悉的角色———作家。  記者:有一次你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你現在最大的心願是寫暢銷書。電視劇是不是暢銷書的替代品?  馬原:電視劇肯定是給公眾寫的。
  • 饑荒聯機版表情代碼用法大揭秘
    饑荒聯機版表情代碼怎麼用?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饑荒聯機版表情代碼用法,在饑荒最新版本中已經增加了表情代碼,我們可以通過輸入表情代碼讓人物做出不同的動作,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饑荒聯機版表情代碼用法吧!
  • 老大爺用海綿筆在廣場地上寫大字,我近前觀看……
    小孫子就問爺爺孫子:和尚為什麼都是禿子?爺爺:哎~,小孩子不能這麼說話,你換個方式重新問!孫子想了想,問道:這幫禿驢為什麼腦袋沒毛?2.老大爺用海綿筆在廣場地上寫大字,我近前觀看。大爺看了我一眼,提筆寫了個「滾」字。
  • 晚安心語:eason只告訴我十年怎麼唱,卻沒教我十年怎麼走
    eason只告訴我十年怎麼唱,卻沒教我十年怎麼走。Eason only told me how to sing for ten years, but he didn't teach me how to sing for ten years.
  • 嚴嵩:我是給嘉靖試藥的小白鼠,說我是奸臣,我不服
    他在家鄉修了間小屋,取名「鈐山堂」,在此「讀書領山十年,為詩古文辭,頗著清譽」,再不問天下事。嚴嵩的書法他後來回憶自己這十年間,說自己經常生病,家裡貧窮,過著很慘澹的生活。但是他的這種被稱為「至誠至孝」的舉動很快傳遍天下,靠著積攢的清名,當時的朝廷首輔楊廷和親自寫信,邀請他重返官場。
  • 為什麼李白說對影成三人 不是我和影子二人麼
    前言前幾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李白說「對影成三人」?不是二人麼?我+影子?李白的這首詩我們先讀一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孤單的李白在花前月下自斟自飲,只有自己人和影子,的確是」兩人「,為什麼「對影成三人」呢?
  • 一頓晚飯,教會了我3個寫文案的方法
    (2)Why,為什麼說——廣告目標在寫文案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寫,傳達的是品牌的哪些信息,想要目標消費者知道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可以讓目標消費者產生哪些感受?這些感受又可以讓他做出哪些行為?如果你細細品味,以上的文案,其實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情緒,有很強的代入感,似乎就是你的朋友對你說的話。總之,文案是用來溝通的,不妨用聊天的方式,好好說話。3. 文案能具體則具體文案為什麼要寫具體?
  • 何頓:我天生就是個寫小說的
    《幸福街》描述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幸福街的時代變遷,以及街上兩代人數十年的命運遭際,真切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社會變遷。何頓是一個辨識度很高的作家,他的寫法是一種很自由的寫法,就是直接面對生活,生活什麼樣,他就將它提煉、表現出來。「沒辦法,我天生就是個寫小說的。」在新書發布會上,何頓與評論家龔旭東對談《幸福街》小說的創作緣起和過程,他笑著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