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傳啟:國家現代化實現程度可分為三個等級

2020-11-27 騰訊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6日,《中國現代化報告》專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主題是《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在座談會上表示,國家現代化實現程度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即基本實現、平均實現和全面實現。

首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判斷標準。一是定性標準,現代化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具有中等發達國家的典型特徵等。二是定量標準,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和綜合現代化指數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50%和世界平均水平,但低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80%。三是排名標準,現代化指數排名世界第21~40位。

其次,平均實現現代化的判斷標準。一是定性標準,現代化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具有發達國家的典型特徵等。二是定量標準,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和綜合現代化指數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80%,但低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三是排名標準:現代化指數排名世界前20名以內。

其三,全面實現現代化的判斷標準。一是綜合標準,現代化水平達到世界前沿水平,第二次現代化指數達到或超過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現代化水平的排名進入世界約前10位。二是領域標準,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和人的現代化六個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三是地區標準,所有地區達到發達水平;大部分地區達到世界前沿水平。排名標準為在人口超過百萬的131個國家中的排名。

相關焦點

  • 現代化究竟應該怎樣「度量」?中科院專家給出解答
    「人類生活離不開度量衡,世界現代化需要度量衡。」11月26日,《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專家座談會在京舉行。論及度量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如是說。
  • 何傳啟闡釋人類文明進程四個發展周期
    圖為世界現代化論壇聯合主席、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演講。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 「人類文明包含許多文明要素,有些文明要素的變遷遵循進化論,有些文明要素的變遷具有周期性;如果把人類文明看作一個有機整體,根據其核心要素(生產力和勞動力結構)的發展水平和周期性,可把從人類誕生到21世紀末的人類文明進程的前沿過程分為4個發展周期和16個發展階段。」
  • 《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闡述世界現代化的常用標準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6日,《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專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何傳啟重點介紹了世界現代化研究的常用標準。 何傳啟介紹,現代化既是一種人類行為,也是一種發展目標。在現代社會,人類行為有準則,發展水平有標杆。
  • 《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聚焦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
    該書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研究員及其團隊完成的第19部年度報告,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何傳啟表示,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的提出和建立,標誌著現代化科學走向成熟,現代化研究從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從闡釋性描述走向規範化和標準化分析;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是現代化進程的度量衡,也是現代化領域的一種計量和標準體系。 何傳啟介紹說,《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聚焦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主要包括五項內容: 一是現代化進程的度量衡研究。
  • 首屆世界現代化論壇暨第11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開幕式
    現代化研究是一門交叉學科,迄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許多學者認為,世界現代化研究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而每個階段都湧現了一些重大的理論創新,正是這些為世界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應有貢獻。2013-08-08 09:02:42主持人 郭傳傑: 現代化是中國數代志士仁人追求的國家目標,是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科學家十分關注現代化研究,並取得了不少國際性的研究成果。
  • 中國現代化的現狀與前景(多圖)
    (1)後現代化理論是後工業社會、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化研究的集合。 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就產生了後工業社會的思想,1973年正式出版《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一書。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分為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三個階段,在今後30年至50年間,發達工業國家將進入後工業社會(表3)。
  •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前沿變化和國際競爭
    第七,現代化政策。它是現代化理論的一種應用,包括現代化的評價、現代化的戰略和現代化的規劃和措施等。2.現代化科學的一般理論何傳啟指出,一般理論包括五個部分,即現代化的定義、過程、結果、動力和模式。第一,現代化的定義。這裡強調三個要點,即現代化的操作性定義、現代化的標準和現代化的多重性。
  • 中美現代化差距100年 2080中國有望成發達國家
    本報訊(記者郭曉軍)「事實上,以人均GDP等三個指標來比較,2002年中國的經濟現代化水平只是美國1892年的水平。」昨天,《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課題組組長、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必須正視差距,才能從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
    中國與前四次科技革命無緣;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機會,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路下滑。以社會生產力(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例,1700年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排名世界第18位,1820年排第48位,1900年排第71位,1950年排第99位。目前,世界正處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是中國復興的一次歷史性機遇,值得科技界和全社會重視和思考。
  • 中國空軍現代化戰略轉型要實現三個轉變
    中廣網消息 最新一期《求是》雜誌刊登中國空軍副政委、紀委書記劉亞洲的文章指出,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必須緊跟世界軍事發展新潮流,著眼國力軍情和履行使命需要,加快推進現代化轉型建設,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將成績分為三個等級
    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該校將成績分為三個等級:  標準等級:總成績不得低於6.5分,聽說讀寫各單項不得低於  較好等級:總成績不得低於7.0分,聽說讀寫各單項不得低於6.0分。  優秀等級:總成績不得低於7.5分,聽說讀寫各單項不得低於6.5分。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從三個維度來闡釋「現代化」的含義、從不同發展階段解讀「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深入分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一起來看。
  • 韓正: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韓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
  • 聚焦四中全會丨從「四個現代化」到「五個現代化」
    海外媒體熱評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認為,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走向了「五個現代化」。  這是一句大實話,也是一個客觀的評價。  歷史不會忘記,1964年12月20日到1965年1月4日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周恩來在會上向全國人民宣布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1975年召開的四屆人大重申這個發展目標。
  • 14億人進入現代化,加速人類文明進程
    (圖源:新華社)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對2035年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如今,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
  • 海外網評:14億人進入現代化,加速人類文明進程
    (圖源:新華社)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對2035年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如今,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
  • 地基基礎設計可分為哪些等級,具體內容是什麼?
    地基基礎設計應根據地基複雜程度、建築物規模和功能特徵以及由於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築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分為三個設計等級,具體情況為:  甲級:  重要的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30 層以上的高層建築;  體型複雜,層數相差超過10 層的高低層連成一體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