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聚焦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
該書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研究員及其團隊完成的第19部年度報告,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何傳啟表示,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的提出和建立,標誌著現代化科學走向成熟,現代化研究從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從闡釋性描述走向規範化和標準化分析;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是現代化進程的度量衡,也是現代化領域的一種計量和標準體系。 何傳啟介紹說,《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聚焦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主要包括五項內容: 一是現代化進程的度量衡研究。
-
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北京香港澳門上海臺灣已進入第二次現代化
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專家座談會後合影。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26日在北京發布最新完成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顯示,2017年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處於初等發達國家行列,中國34個省級地區中,北京、香港、澳門、上海、臺灣已進入第二次現代化。
-
首屆世界現代化論壇暨第11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開幕式
確實如此,現代化研究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但現代化研究的國際交流,還沒有穩定的渠道。所以,論壇組委會和學術委員會起草和通過了「現代化論壇宣言:首屆世界現代化論壇的綜合報告」,倡議成立「世界現代化學會」,定期舉辦「世界現代化論壇」,建立開放獲取的「現代化科學期刊」,這是非常實際和必要的。謝謝潘教峰教授。
-
中國現代化的現狀與前景(多圖)
一、中國現代化的時代背景 中國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如果不了解世界現代化進程,就不能全面了解中國現代化現狀。如果不分析世界現代化發展趨勢,就不可能展望中國現代化前景。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現代化發展方向發生重大轉折,世界現代化內涵發生本質變化,經典現代化理論發生範式危機,世界現代化理論研究出現三種新潮流。 1、世界現代化方向發生重大轉折。
-
現代化究竟應該怎樣「度量」?中科院專家給出解答
「人類生活離不開度量衡,世界現代化需要度量衡。」11月26日,《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專家座談會在京舉行。論及度量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如是說。
-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戰亂頻發、民生凋敝的中國,「是世界上最貧弱的國家,處國際中最低下的地位」。從那時起,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成為無數仁人志士一生夢寐以求的目標。中國應該如何實現現代化?百年前,孫中山曾描繪過他心目中「發奮為雄」的中國。
-
中國生活質量現代化排名世界第54位 提升潛力巨大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展示最新出爐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9》。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24日在北京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9》稱,最新完成的2016年世界生活質量現代化評價結果顯示,中國在參與評價的131個國家中排名第54位,處在生活質量初等發達國家行列,比2000年世界第72位上升18位,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空間。
-
「學習黨史」陳晉: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
直到新中國成立, 中國共產黨掌握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主導權, 這種局面才得以改變。特別是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 迅速而全面地推進現代化進程, 使中國大踏步地趕上時代潮流, 實現了從追趕世界到融入世界進而影響世界的歷史性跨越。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引領和推動, 有什麼特點, 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這裡簡述幾點。
-
世界現代化總體水平及排名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孔令瑤)《中國現代化報告2017:健康現代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世界現代化指數反映世界131個國家、不同組國家和世界平均的現代化水平,包括世界第一次現代化指數(實現程度)、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和綜合現代化指數。
-
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中國特色與世界意義
新中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序幕。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這一基本問題,勇敢推進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創出了一條既順應世界現代化的時代大勢,又蘊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貢獻了可資借鑑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
何傳啟:國家現代化實現程度可分為三個等級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6日,《中國現代化報告》專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主題是《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在座談會上表示,國家現代化實現程度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即基本實現、平均實現和全面實現。
-
中國現代化的國家進程:歷史階段和類型特點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指從中國現代化起步到目前的歷史過程。關於中國現代化的起點沒有統一認識。一般而言,19世紀中葉(1840~1860年)可以作為中國現代化的起點,中國現代化的過程分析可以從19世紀初開始,時間跨度約為180年(1820~2005年)。
-
為國家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徵程。全國各地都將經歷從全面小康向現代化的戰略轉型,對現代化研究的需求將與日俱增。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10多年的科學探索和研究成果,為我國實現現代化和偉大復興,提供和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科學基礎和理論儲備。下面採用「科普語言」,簡要介紹我們的10個創新火花。
-
思想者|胡偉:中國現代化大格局與教育的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加快教育現代化。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胡偉教授看來,加快教育現代化,不能單就教育談教育,而是要從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上來思考,應立足於我國現代化的大格局來審視中國教育的未來。以下是他在第17屆上海教育博覽會開幕式上的演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周恩來與四個現代化
從四個現代化的坐標看,這些無疑都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一個個具體步驟和階段。周恩來矢志不渝,為之作了不懈的努力。儘管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時間被推遲了,但周恩來關於中國「四個現代化」的一系列思想卻並不因此失去其閃光的價值,相反,愈久彌新,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科學把握現代化之路的中國特色
中國不僅是擁有世界第一大人口規模的超大型社會,而且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從零起步開啟自身現代化進程的唯一國家,其現代化規模之大、差距之深、不平衡性之廣,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實現現代化的艱難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實現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預示著中國的現代化不僅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而且將使世界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一舉邁進現代化序列。
-
中美現代化差距100年 2080中國有望成發達國家
報告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等權威部門 昨日,耗時1年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正式出爐,這是何傳啟與他的同事近幾年有關 中國現代化研究的第5個報告。這個報告共有79萬字,430餘張圖表,其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和我國統計年鑑等權威部門。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原標題: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積聚,穩定風險增大,迫切需要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從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國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
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演進歷程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標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都極為重視現代化建設,從「四個現代化」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演進。 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
中日現代化進程中環境、移民與食品安全論壇在北大舉行
論壇的上午場,首先發言的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執委、經濟學院大澤正治教授通過講述御母衣水庫修建過程中一棵櫻花樹搬遷的故事和福島核電站的司法審判,介紹了日本關於環境補償的經驗,闡述了他對經濟開發與移民、環境權等問題的看法。接著發言的三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趙建華教授重點介紹了三峽大壩興建過程中移民搬遷的經歷和我國對於移民問題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