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給公雞作絕育手術?

2020-11-22 央視網

    大多數的規模化肉雞養殖場養的都是母雞,很少有人養公雞。因為公雞既不會下蛋,又天性好鬥,尤其到了青春期,更是躁動不安,一天到晚打來打去的,體力都消耗光了,雖然吃得不少,卻不能長肉。所以,這些「倒黴蛋兒」往往是剛一孵化出來,就被養殖場挑出來淘汰掉了。

    小雞孵化出來,公的母的差不多是一半一半,這也就意味著,有一半的公雞要被淘汰掉,真有點可惜。難道就沒有辦法調教調教這些小公雞,讓它們安靜下來,好好地長肉嗎?

    辦法是有的,那就是要將小公雞的睪丸去除掉,給它們做絕育手術!給小公雞做絕育手術也叫閹雞、煽雞,南方人也叫熟雞。

    公雞被閹過之後,不僅外貌特徵變了,連體型也不一樣了。原來長長的雞冠逐漸地萎縮下去,嘴下面的那個水冠也縮短了,體內的雄性激素大大減少,性情也變得十分溫順,再也不爭強好勝、連打帶鬥了。活動量一減少,個頭也變得更高、塊頭也變得更大了——換一句話說,閹過的公雞很容易長出肉來。沒有閹的最多3斤半重,而閹過的公雞可以長到5、6斤甚至6、7斤。而且閹過的小雞,不僅肉長多了,脂肪也堆積得多,雞肉吃起來肥嫩多汁,口感鮮美,不像沒閹的那麼乾巴,發柴,很受老百姓的歡迎。在閩南、兩廣地區,老百姓向來就有吃閹雞的習慣。

    閹雞是一門致富的技術,閩南、兩廣地區的老百姓有一個諺語,叫:「要致富,閹雞補鍋磨豆腐」,也就是說,閹雞就跟磨豆腐似的,是一門手藝。這門行當不需要什麼成本,也沒有固定的場所,閹雞師傅都是拎著工具箱,走街串巷地為老百姓服務。

    如今的人們,在吃上越來越講究要吃出個味道。閹割過的公雞,肉多、鮮嫩,特別受歡迎。市場需求多了,養閹雞的人就越來越多,手術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了。但做閹割手術,時常也會失敗。

    過去都是等公雞完全性成熟以後才做手術。這樣的大雞,睪丸血管太大,做手術容易出血量大,容易出現生命危險,死亡率高達3%、4%。廣西有個專做閹雞手術的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經驗,摸清了給公雞做手術的最佳年齡段是20日齡左右,這樣的小公雞,血管較小,手術後出血就會少一點,死亡率只有0.3%左右。

    更多資訊編輯簡訊FT發送到10663355訂閱《科技苑》手機周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給公雞做絕育手術要縮短時間和改進技術?
    給公雞做手術,除需要選擇最佳的年齡段外,還要對手術技術本身進行提高和改進,縮短手術時間。    根據經驗,手術時間與傷口癒合的時間是成正比的。10秒以內,傷口最容易癒合,小雞的痛苦也少,傷口都不用處理,小雞站起身,沒事似的就走開了。而且,馬上就去吃喝,對身體基本上沒什麼影響,有個3、5天就能痊癒了。
  • [科技苑]為什麼要給母雞做絕育手術(20121120)
    【採訪】海南省某養殖場 場長 杜培:我又自己把這個雞拿到下面把他們埋起來了,人家要笑死你嘛,你那個雞是賺錢的,你又把他閹死了,又把它丟掉是笑話嘛,人家是不是說你瘋子嘛,那時候我說,哎呀,真是丟臉,不敢說,  閹割了200隻,死了近一半,這還不算啥,更丟人的是,活著的母雞居然下了些奇形怪狀的蛋。閹過的雞死的死,下怪蛋的下怪蛋,操刀手杜培壓力非常大。
  • 絕育不「人道」,手術有風險?一次性把問題說明白|養寵必修課
    要不要給貓絕育?周到君覺得,與其討論貓的權益應該有哪些,人是否太自私,不如把問題想得簡單,再簡單一點——絕育對貓咪來說意味著什麼?人為什麼需要給貓絕育?如何給貓絕育更好?本期的「養寵必修課」,來咯!
  • 還在糾結要不要給貓咪絕育?絕育前你必須了解這些!
    在如今這個社會,寵物絕育已經成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養寵話題,在小同妹看來,貓咪絕育是一個明智且必須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 絕育的壞處: 1、 手術風險
  • 貓咪做絕育,被五花大綁在手術臺上,貓:這一天還是來了
    養寵物是一輩子的事情,大部分的人在不養了寵物以後都會對寵物特別的好,不過,有一個話題一就一直存在爭議的,那就是要不要給寵物做絕育。作為寵物的主人,自然是不想讓它們受一些委屈,或者是痛苦的,但這件事情是不得不面對的。有的鏟屎官覺得,貓咪和狗狗它們都有生育的權利,給它們做絕育太自私了,這是在剝奪它們的權利;還有的鏟屎官覺得給寵物做絕育就是不人道的,應該不做這樣的事情。
  • 為何被閹過的公雞要比沒閹的公雞長得大?公雞閹割有哪些好處?
    為何被閹過的公雞要比沒閹的公雞長得大?公雞閹割有哪些好處?文/農夫也瘋狂農夫的媽媽非常的勤勞,現在我們村裡很少有人用老母雞孵化小雞了,都是去集市上購買一斤左右的小雞回來散養,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小母雞。對於小公雞,除了會留一隻用來做公雞打鳴以外,其他的小公雞就全部會被閹割掉。一般是小雞孵化出來一個月以後,等到其長到差不多1斤左右就會找會閹割小雞的手藝人來對公雞進行閹割。在我們當地,閹割以後的公雞又被稱之為「線雞(音譯)」,它們長得和公雞差不多,但是雞冠子很小,一般和母雞的雞冠子大小差不多。閹割的公雞不會打鳴,也不如公雞好鬥,多數比較「文靜」。
  • 市民送貓咪做絕育手術 傷口多次流血 雙方出現爭議
    9月21日,小楊將自家的公貓「小黑」送去東方動物醫院(虹山路店)做絕育手術,醫生按照流程給貓咪做了手術,小楊支付了1000多元的手術費用。 結束觀察後,小楊將貓帶回家,醫院離家10分鐘的車程,剛回家沒多久,貓咪的傷口開始流血,小楊觀察發現,貓咪的傷口並未縫合,小楊便帶著貓咪返回寵物醫院。
  • 為了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做了絕育手術,公蚊直接變「太監」!
    為了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做了絕育手術,公蚊直接變「太監」!在炎熱的夏天,自然少不了蚊子的存在,它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上億年,人一旦被蚊子叮咬之後,會奇癢無比,同時,還會給人們帶來各種疾病。除了蚊香與殺蟲劑之外,科學家們有研究出了新的防治方法,那就是給蚊子做絕育手術,科學家們往公蚊體內注射一種叫做「沃爾巴克氏菌」的細菌,這種細菌對於蚊子來是致命的傷害。能夠讓蚊子斷子絕孫,使蚊子不孕不育,但是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傷害的,當帶有這種細菌的公蚊與母蚊交配之後,就會產下無法孵化的卵,從而從根本上防止蚊子的繁殖。
  • 十萬個為什麼 | 為什麼公雞打鳴、母雞下蛋?
    我們先來講講,公雞為什麼會打鳴?其實啊,公雞打鳴是對於光刺激的一種本能的反應。為什麼這麼說?公雞也是一樣,在夜裡,它們感覺隨時都有可能受到攻擊,所以常常感到非常不安。而到了清晨,天亮了,公雞的眼睛又能夠看到東西了,於是變得很興奮,而為了表達這種興奮的心情,就高興地打起鳴來。這就是公雞對於光刺激的一種本能反應。經過很長時間,早上打鳴就成為公雞的一種習性延續下來。現在,即使將公雞放到黑暗的地方,讓它看不到光線,到了清晨,它還是一樣要打鳴的。
  • 為了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給蚊子做過的那些絕育手術
    受到細菌感染的雄蚊與未受感染的雌蚊子交配時,有沃爾巴克氏體的精細胞遇到不含同種細菌的卵細胞,「胞質不融合」現象會讓蚊子卵無法存活,達到讓蚊子絕育的效果。幾年前,中山大學科研團隊結合紫外線輻射和細菌感染兩種方法,首先讓雄蚊感染沃爾巴克氏體菌株,保證雄蚊和野生雌蚊交配時會發生胞質不融合而讓蚊子絕後。
  • 公雞會打鳴,而母雞不會,這是為什麼?
    公雞打鳴是一件在我們看來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是雞,為什麼母雞不打鳴呢?公雞又為什麼要打鳴呢?難道只是為了當個「鬧鐘」?答案顯然並不是如此的簡單。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公雞打鳴的目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公雞會鳴叫,而母雞不會?
  • 狗狗絕育太無人道?鏟屎官別再害怕了,絕育其實有這5點好處
    很多人覺得給狗狗做絕育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所以給狗狗絕育一直以來是個爭議性的話題。其實小編認為給狗狗做絕育並不是太無人道,反而有以下5點好處。 1、一定要堅持戴脖圈,防止狗狗舔傷口。這一點至關重要。很多鏟屎官因疏忽大意,覺得狗狗帶著脖圈不舒服就去掉,結果導致狗狗亂舔,傷口不易癒合,甚至受到二次傷害。
  • 同樣是公雞,為什麼它的地位那麼高!
    1384年,黑公雞標誌作為奇昂第聯盟的會徽被印作商標,至今已有700年的歷史,它不僅僅是一種標誌,更是是奇昂第自豪的象徵。「黑公雞」代表著嚴格的政府法規,監督從生產到出售的每一件事,以維護「Chianti Classico」的聲譽。如今它被貼在「Chianti Classico」每瓶葡萄酒的瓶頸上。
  • 美移民拘留中心被曝「濫摘子宮」,學者:強制絕育在美國從未消失
    莫利納專注於美國和種族問題研究,曾寫過有關美國強制絕育歷史的論文。因此她對美國這段「可恥的歷史遺產」並不陌生——官員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以法律和健康為幌子,特別針對有色人種進行絕育手術。當地時間9月16日,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發表一篇名為《在一段強迫絕育的可怕歷史中,有人擔心美國正開啟新篇章》的文章。
  • 落寞的公雞
    公雞的戰鬥精神,自古以來被看做是正義力量的化身,是人類的保護神。古代歃血為盟,喝雞血酒對天地發誓結義,除了表示對彼此絕對信任、絕對忠誠之外,我認為也應該引入公雞的戰鬥精神,表示從此後大家要肩並肩一起戰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態度決定一切。
  • 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給蚊子做絕育手術,但是蚊子能被消滅嗎?
    受到細菌感染的雄蚊與未受感染的雌蚊子交配時,有沃爾巴克氏體的精細胞遇到不含同種細菌的卵細胞,「胞質不融合」現象會讓蚊子卵無法存活,達到讓蚊子絕育的效果。幾年前,中山大學科研團隊結合紫外線輻射和細菌感染兩種方法,首先讓雄蚊感染沃爾巴克氏體菌株,保證雄蚊和野生雌蚊交配時會發生胞質不融合而讓蚊子絕後。然後利用低劑量紫外線輻射讓蚊子不育。
  • 為了剔除劣質基因,六萬美國人曾被強制絕育|淘天下
    T君帶你淘歷史,漲姿勢本文作者|饅頭老妖1924年,美國維吉尼亞州通過一則法案—允許對智力障礙人士強制實施絕育手術,以確保優生優育。同年10月,該州癲癇和智障人收容所的主人普萊蒂就迫不及待地入稟當地法院,要求依據該法案,對該所一名叫嘉利·巴克的女子實施絕育手術。
  • 貓咪被絕育後一臉的驚訝與恐慌:鏟屎的,我好像少了點東西!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帶著自家的貓咪去做絕育術手術,做絕育手術這件事情對貓咪是比較殘忍的,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做過絕育手術之後的貓咪,不僅壽命會延長,而且貓咪不會在某個季節有著過激的舉動。在沒有做絕育手術之前的貓咪到了發情期,每天夜晚都會不斷的哀鳴尖叫,而且脾氣會明顯變得暴躁起來。
  • 母雞為什麼不需要公雞也能下蛋?公雞存在的還有意義嗎?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樣的話公雞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母雞下蛋母雞下蛋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所有的鳥都是卵生動物,它們都會下蛋。為什麼家雞可以天天產卵?這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根據科學家在早期人類的遺址中發現的雞骨來看,我國是最早將原雞馴化為家雞的,馴化史已經有了4400多年。而人類馴化原雞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吃肉和吃蛋。